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磁性定位器测井仪、微井径仪、双向井径仪、磁测井仪、多臂井径仪、声幅测井仪、声波变密度测井仪、井温仪、噪声测井仪等。
主要有三个方面:
检查油井管柱技术状况 用磁性定位器测井仪测量管柱结构;用微井径仪测量套管内径;用双向井径仪测量套管变形;用磁测井仪测量腐蚀和射孔位置。近年出现的多臂井径仪,可综合检查油管、套管技术状况,这种仪器装有 30、40、60个井径臂(图1),能分别测量25/8英寸管到85/8英寸的套管。 测量时从地面向井下仪器各部分通电,通过井下仪器的电动机械装置打开扶正器和所有的井径臂。井下多臂的活动,可使井下仪器通过电缆分别输出300~900Hz两个不同频率的正与负信号,以决定管子内径大小。该信号输入到地面相应的计数率计,记录下最大和最小两条油管或两条套管内壁曲线。根据曲线能精确地算出油井中油管或套管的内径、腐蚀、穿孔、射孔的炮眼、裂开、增厚等数据。
固井水泥胶结质量和管外串槽的检查 一般用声幅测井仪测水泥和套管(称第一界面)胶结状况,用声波变密度测井仪测水泥和地层(称第二界面)胶结状况。此法的缺点是,如果第一界面胶结不好,就不能再测第二界面。
1980年法国石油研究院研制出检查水泥胶结的超声波测井仪,能在第一界面胶结不好时,仍可检查第二界面胶结状况。此仪器有三块张贴套管的推靠滑板,每块滑板上都装一个发射器(也是接收器),发射1000kHz的超声脉冲,通过井眼,穿过地层,并在不同的声阻抗界面上部分地反射回来,被同一探头接收。在超声波谱上套管峰、水泥峰、地层峰之间出现了两个信号。若胶结完好,声波能量就很快地由套管传给水泥,再传给地层,声波的幅度就小;若某一个胶结面不好,该处就出现声波增大的信号。在示波器上会出现套管-水泥-地层胶结好坏的曲线(图2)。此外,还可连续记录两个界面胶结的两条曲线。
检查压裂、酸化和封堵效果 为检查压裂或酸化效果(见油气井增产工艺),在施工前后各测一次井温和声波变密度曲线。在同一深度上两条曲线差异大的地方,表示压裂或酸化已有效果。噪声测井仪可以检查套管外气窜层位置。气和水或油流动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可据此测出出气位置,而后射孔用注水泥方法封堵,再重复测井,如果测出出气位置不再显示噪声异常,表示封堵效果较好。
自然电位、2.5M视电阻、自然伽马、井径。
接地观测井简称观测井,是一种用塑料或混凝泥土制造,用来测试接地装置性能的一种预制物件。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抗干扰接地、防雷接地和防静电等各个领域接地设施的辅助工程中,为实时监测接地效...
检测井水的方法是通过烧开水的方式来检测,但需要分为新水井和旧水井来检测: 新水井:①多取一些井水,放进大锅里反复煮开冷却循环操作,如果循环多次后,发现锅底有大量盐状物析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锅垢出现,就...
补充子目计算吧。
磁性定位器测井仪、微井径仪、双向井径仪、磁测井仪、多臂井径仪、声幅测井仪、声波变密度测井仪、井温仪、噪声测井仪等。
BP神经网络在工程测井反演中的应用研究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涉及计算机科学、生物学、认识科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多门学科的一门崭新信息学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BP神经网络在岩土工程测井反演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BP神经网络以地震数据为输入,测井参数为输出的多井多参数非线性反演的基本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的岩土工程实例,说明BP神经网络在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深孔地质测试
试验要求
一、试验内容:深孔钻 探宜开展综合测试和试验,主要内容有:
1.综合物探测井(工程测井、水文测井、测地温)
2.地应力测试
3.抽水试验、提水试验及压水试验二、测试、试验技术要求 测试、
(一)综合物探测井(工程测井、水文测井、测地温) 由中标单位写出技术要求,由处曹哲明总工批准。 (二) 、地应力测试要求: 1.采用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
2.在测试前,应根据地层分布、隧道埋深和相关资料初步拟定各个深 孔地应力测试点数量及位置。在钻孔完成后,可根据钻探及测井资 料适当对测试点位置进行调整。
3.地应力测试钻孔终孔直径应满足测试要求。
4.测试点应选择在基岩较完整处,并应选择合适的钻进方法,保证测 试段(一般 1~2m)孔壁光滑。
5.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主应力的方向及数值, 并对场区构造应力场进行 分析评估
6.根据主应力方向及数值和隧道围岩岩石强度预测硬质岩岩爆、 软质 岩塑性变形的可能性,并对隧道的轴线方向提出建议。
7.提交地应力测试报告和场区地应力分析评估报告。 (应经过相关部 门评审鉴定,并附上评审鉴定意见)(三) 、水文试验: 抽水试验〔1〕一般技术要求:
1、钻探过程中必须按有关要求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2、为查明每个含水层(带)的静水位、承压水头高度、水质、水量和 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在各含水层之间进行严格的止水工作。
3、根据含水层(带)颗粒级配情况,选择不同类型、规格的过滤器。安 装过滤器的长度、位置应与含水层相对应,严禁错位。
4、抽水试验必须在彻底清除井内泥浆、破坏井壁泥皮,抽出渗入含水层 中的泥浆颗粒,恢复含水层的天然透水性之后进行。为此,必须在井、 过滤器安装完毕、开始抽水前彻底进行洗孔。
〔2〕 、抽水试验要求: 抽水试验前后应准确测量有效孔深,试验孔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对各含 水层进行分层抽水试验,要求一次性钻至设计孔深后,从下至上进行分层抽水, 首先对基岩地层进行抽水试验,然后封住基岩部分钻孔(注意留 3~5 米作为沉 淀管) 、然后对上面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
1、抽水技术要求: ⑴ 视基岩的破碎程度,决定对含水层部分是否下滤管。
⑵ 清孔至水净沙清,量取稳定水位。
⑶ 合理选择抽水设备和测试仪器, 正式抽水前应作一次最大水位降低的试 抽,其延续时间一般为 4~8 小时,试抽后要正确测定静止水位及孔深, 通过试抽确定最大可能水位下降值, 初步测定涌水量和水位下降的关系。
⑷ 正式抽水一般进行三次, 三次水位降深值最好为抽水前水柱高度的 1/6、 1/4、1/3,若抽水设备性能达不到上述要求时,也可根据试抽时最大水位 降深 S 来确定,即三次水位降深值分别为 1/3S、2/3S、S
⑸ 正式抽水试验,水位稳定后,持续抽水时间为 24 小时。若为非稳定流 抽水试验,其延续时间应符合有关规定。
⑹ 抽水试验结束后取水样 1500ml。停泵后测量恢复水位。
3、其它技术要求:
⑴水位、出水量测量时水位波动允许范围 水泵抽水时: 空压机抽水时: 3~5cm 10~15cm出水量波动范围均不宜超过 5%。
⑵抽水试验孔每次水位下降开始后,其动水位和出水量的观测时间,应在 第 5、10、15、20、25、30 分钟各测一次,以后每隔 30 分钟各测一次。
⑶水温、气温的测量时间,应为每隔 4 小时各测一次。
⑷每次抽水试验结束后,抽水试验孔应按停泵后的第 1、2、3、4、6、8、 10、15、20、25、30 分钟各测一次恢复水位,以后每隔 30 分钟各测一次恢复水 位,直到接近或达到静止水位。
⑸抽水过程中应及时绘制水量、水位曲线等综合性图表。当发现曲线反常 时应查明原因,及时纠正,必要时重新进行抽水试验。 ⑹抽水试验结束后应封孔。
〔3〕抽水试验应交资料 1、钻探原始记录及日志。 2、水位、出水量记录表;水温、气温记录表。 3、恢复水位记录表。 4、绘制 Q、S-t 曲线图。 5、绘制 S-lgt 曲线图。 6、绘制 Q=f(S)关系曲线图。 7、用二次降深代替三次降深绘制 Q=f(S)曲线图。 8、绘制 q=f(S)关系曲线图。 9、绘制水位恢复曲线图。 10、计算渗透系数及渗透半径;承压含水层计算导水率。 11、钻孔地质剖面及钻孔地质图。 12、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包括各个落程的抽水起讫时间、抽水前钻孔深 度、静止水位、各落程的降低水位、抽水持续时间及稳定时间、涌水 量及单位涌水量、水位恢复时间、水温及抽水设备(水泵或风、水、 测管配置深度、动力、过滤器类型、口径、长度、流量计、水位计) 等 13、水质分析成果表。 14、岩土颗粒分析成果表及曲线图。15、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提水试验: 提水试验: 〔1〕提水试验要求 1、提水试验前必须按要求洗井。 2、试验孔包含多个含水层时,需进行分层止水,再分层进行提水试验。 3、提水试验前必须测定静止水位、水温、孔深。 4、必须根据孔内水柱高度,设计提水时稳定降深的次数和深度。 5、做提水试验时,为求单位时间内提水次数的均匀,提出水量大致相等, 以使水位、水量相对稳定。
6、提水时稳定降深的控制原则: ⑴提水试验中要进行 2~3 次降深。 ⑵水位降深应大于 0.5 米。 ⑶提升提水桶的次数应根据孔内涌水量的大小而定;水大多提,水小少提; 原则是提水后孔内水位应保持在动水位附近。动水位测量的允许误差值为 0.1 米,水量允许误差为 10%。
7、提水的观测时间,开始时每隔 5 分钟观测一次,以后每隔 30 分钟观测 一次。同时测量提出的水量。
8、水位稳定的延续时间一般为 4~6 小时。如果水位、水量不稳定,提水 时间应适当延长。
9、提水试验结束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并做好记录。其观测时间间隔 与提水试验相同,直到达到或接近静止水位。
10、试验结束后应立即封孔。 〔2〕提水试验应交资料 1、钻探原始记录及日志 2、提水试验记录表。 3、恢复水位记录表。 4、涌水量计算单。 5、渗透系数计算单。注水试验: 注水试验:〔1〕注水试验要求 1、注水试验的方法:固定水头注水是将钻孔中的水位抬高到一定的高度, 保持水头不变连续注水。 2、注水前应做好洗孔工作,清除钻孔中的岩粉,测量记录钻孔深度和地下 静止水位。 3、注水开始时,注水量应由小到大,连续注入。当动水位升高到设计高度 后,应控制注水量,使水头稳定,水量不变。 4、注水开始后,应每隔 3、5、10、15 分钟观测一次水位、水量,以后每 隔 30 分钟观测一次,至稳定后再延续 2 至 4 小时,注水即可结束。 5、注水一般进行三次水位抬高,每次抬高水位最好采用 2、4、6 米或更大 一些,但每次水位差最小不应小于 1 米。 Q max− Q min 6、注水过程中稳定耗水量的允许误差为: Q常见或平均 <10%。稳定 动水位允许误差为 5cm。 7、注水停止后,应立即观测钻孔中下降水位,观测时间与注水升高水位相 同。当水位下降慢,可 30 分钟观测一次,以后可延长为 1 至 2 小时一次,直到 下降达到地下水的静止水位为止。 〔2〕注水试验应交资料 1、钻探原始记录及日志。 2、注水记录表。 3、恢复水位记录表。 4、计算渗透系数。压水试验〔1〕 压水试验对钻孔的技术要求 〕 、 1、压水试验钻孔孔径尽可能保持一致,孔壁必须保持完整,以使栓塞密贴 不漏水,必要时可考虑在预计设置栓塞的位置浇注水泥,待水泥凝固后,用旋转 岩心钻钻穿水泥浇注孔段。 2、在坚硬地层应用合金钻头钻进,在松软地层中用冲击法钻进;若用钢砂5钻进时应使投砂量均匀,且在设置栓塞的孔段不且采用。 3、钻进过程中禁止用泥浆、泥球钻进。如因特殊原因用泥浆钻进时,在压 水试验前,应进行洗孔。 4、对试验段以上所遇各层地下水,应进行止水,待含水层封闭后,始可继 续钻进。 5、在坚硬岩层中进行压水试验时,一般不在试验段设置过滤器,但在松散 地层或破碎带中,为保护试验孔壁,应设置过滤器。 〔2〕压水试验段的确定 〕压水试验段的确定 1、岩层裂隙带、岩层接触带及断层破碎带地段做压水试验时,试验段长度 一般为 5m; 2、在隧道高程以上 30~50m,以下 10~20m 的范围内,为岩层裂隙带、 岩层接触带及断层破碎带时,试验段长度一般为 5m;为完整岩层时,试验段长 度为 10m。 〔3〕压水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 1、清洗钻孔: 在一般情况下,岩心完整,没有特殊不良地质现象和软弱夹层,可用高压 水流的正循环法冲洗孔壁,待回水澄清无沉渣时,即可停止洗孔。洗孔时间一般 不得少于 2 小时。在松软地层洗孔有困难时,可放过滤器后再进行洗孔。 2、试段隔离: 应根据孔径和试段位置,确定栓塞直径和压水管长度。栓塞卡于设计要求 的深度后,应采用试验的最大压力进行试验,测定管内外的水位,检查栓塞止水 效果,如果有绕塞返水现象,应进行处理。 3、测定地下静止水位: 试验前应观测试验孔段的地下水位,以确定压力计零点,观测每 10 分钟进 行一次,当连续三次读数的水位变幅小于 1cm/min,观测即可停止。以最后一次 测得的水位确定压力计算零点。若各试验段位于同一含水层中时,可统一测定水 位。 4、流量的观测: 把压力计调整到设计值并保持稳定后,每隔 10 分钟测读一次流量,当试验成果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时,此试验工作即可结束。并以最终读数作为计算用的流 量,即压入耗水量。 ⑴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小终值的 10%。 ⑵当流量逐渐减小时,连续四次的读数的数值均小于 0.5L/min。 ⑶当流量逐渐增大时,连续四次读数不再有增大的趋势。 〔4〕 应交资料 〕 、 1、钻探原始记录及钻探日志。 2、地下水静止水位记录表。 3、流量记录表。 4、绘制 S=f(Q)曲线。 5、计算单位涌水量。 6、计算渗透系数。 三、配合 测试试验人员应先提出有关钻孔孔径、钻探工艺及施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在钻探和测试过程中应与钻探人员和甲方现场技术人员密切配合, 确保 测试试验 工作的顺利完成。如有特殊情况,请与现场配合人员商量解决。 四、检查验收 1、现场测试技术人员在进行各项测试、试验前应及时通知甲方,甲方派相 关技术人员现场进行配合,并提交现场测试、试验的情况报告,和测试、试验报 告一起作为验收是否合格的依据。验收报告作为工程拨款的依据。
《油气井套损防治新技术》根据大庆油田近几年油水井大修的研究成果和有关套损防治所取得的新科研成果,并在参考国内外油田资料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和总结编写而成,内容包括油水井大修新技术、修井参数监控技术、工程测井技术、套损预测技术、套损预防措施、油水井大修井控技术等。
第一章 油气田修井新技术
第一节 打通道技术
第二节 套管段铣技术
第三节 水泥环修复技术
第四节 燃气动力密封加固
第五节 膨胀管补贴技术
第六节 气井修井技术
第七节 侧斜技术
第八节 水平井修井技术
第九节 小井眼修井技术
第十节 报废技术
第二章 修井参数监控技术
第一节 SS-XJ6-10A型修井参数检测仪
第二节 大修作业报表系统
第三节 修井参数检测仪监控系统
第三章 工程测井技术
第一节 井径测井技术
第二节 超声成像测井技术
第三节 方位、井斜测井技术
第四节 电磁测井技术
第五节 固井质量检测技术
第六节 交叉偶极声测井技术
第四章 套管损坏机理
第一节 泥岩层位套管损坏成因新认识
第二节 油层段套损特征
第三节 其他地质因素的套损机理
第四节 工程因素
第五章 套损预防措施
第一节 提高套管抗挤压强度
第二节 防止注入水窜人软弱地层
第三节 防止油层出砂
第四节 防止套管腐蚀
第五节 大庆油田套损预防措施
第六章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
第一节 井控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井涌井喷机理及分析
第三节 井下作业井控设计
第四节 井下作业井控技术措施
第五节 井控装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