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密度的急速上涨,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已成为一个超级城市,土地和住宅的商品化使住宅的开发建设转向开发商,房产的开发也是以为有产阶级服务为宗旨,原本都供不应求的低价廉租房更是难寻踪迹了。高价的租金让不得不居住在城市的外来人口几乎难以为继。20世纪80年代陈旧的多层住宅和城中村为他们提供了栖息之所,但是这些住宅存在社会治安问题、居住卫生问题、环境问题等。
万科土楼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应运而生的,它的落成在满足低收入人群居住方面就是一个很成功的项目。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提出了土楼形态是较好的小单元的居住原型,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将这个想法逐渐落实在设计上,将土楼作为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宅的做法,不仅是外形体量上的承袭,更重要的是详细地分析了土楼的内部空间的布局,对其进行改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传统的客家土楼是以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储藏、商店、集市、祭祀、娱乐等功能集中布置在其内部,圆形的格局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空间内的共享设施则给居住者营造了共同的场所,在这里居住的人一起活动,会产生精神上的升华和共鸣。设计者秉承了这一增进邻里感的布局方式,并在内部增加了新的内容:每家都有独立的厨房和浴室,每层都有公共活动空间,还有食堂、商店、旅店、图书室和篮球场等公共设施 。2100433B
公民建筑倡导人们将目光投向诸如居住、公共空间环境、社区等各种民生问题,在当代的现实状况下探索具有文化表现力的、倾注人文关怀的、高质量的建筑作品。它是对现代建筑屈从于感官刺激、服务于少数高端人群的欲望而进行的“尖叫建筑”的一种反叛。建筑评论家朱涛认为:“当今中国的建筑以及建筑文化正处于一个无视广大公众生活现实,仅仅专注富家阶层兴趣的‘势利眼’状态。”公民建筑就是要呼吁相关学者转向关心社会大众、关注民生的方向发展,从功能需求的角度为当地人的真实生活和需求而设计 。
封闭、团结
公民有权获得可负担得起的适宜于人类居住的,有良好的物质设备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具有安全、健康和尊严,并不受歧视的住房权利。住宅权体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但并非美好的现实,特别是在中国,由于人口众...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地表水 资源的稀缺造成对...
公民建筑理念在山地亦公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本文阐述了通过运用山地建筑中的不同处理手法,来实现办公建筑自我需求满足的同时也兼顾该建筑对公共利益、人文关怀、山体保护等方面的诉求。寻求达到一种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平衡的状态。
与古为新的公民建筑——冯纪忠先生建筑文化精神的启示
冯纪忠(1915-2009)先生,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现代城市规划学家、现代风景园林学家、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2015年是冯纪忠先生百年诞辰,从年初开始建筑界已先后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余近日也在品读去年5月刚刚问世的《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赵冰、王明贤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定价98元),受益良多。总体上感受到\"
《走向公民建筑》编辑推荐:1、权威奖项——中国建筑传媒奖是中国首个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实现公民参与、体现公民视角,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评奖标准的建筑奖,是中国首个将两岸三地的建筑全面纳入评奖范围,评委对参赛作品实地考察后再评选的建筑奖。该奖项在两岸三地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被建筑界誉为当下中国最具社会意义的建筑奖项。2、理性观点——中国建筑思想论坛与中国建筑传媒奖隔年分别举办,《走向公民建筑》记录了所有入选中国建筑传媒奖和中国建筑思想论坛优秀作品和言论,囊括了业内最具创造力和公民意识的建筑师、建筑团队和学者,他们的作品和观点一反当今流行的官方宏大叙事,转而关注个体和弱势群体,这正是狂热的国家主义流行之时所急需的理性声音。3、图文并茂——所有作品都附有图片和文字说明,资料翔实,内文和封面均由陆智昌设计,厚重大气,值得珍藏。
南方都市报自2008年起,逢单年举办“中国建筑思想论坛”,逢双年举办“中国建筑传媒奖”。 中国建筑传媒奖是中国首个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实现公民参与、体现公民视角,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评奖标准的建筑奖。中国建筑思想论坛的口号为“走向公民建筑”,“公民建筑”是指那些关心各种民生问题,如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利益、倾注人文关怀,并积极探索高质量文化表现的建筑作品。2100433B
南方都市报自2008年起,逢单年举办“中国建筑思想论坛”,逢双年举办“中国建筑传媒奖”。 中国建筑传媒奖是中国首个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实现公民参与、体现公民视角,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评奖标准的建筑奖。中国建筑思想论坛的口号为“走向公民建筑”,“公民建筑”是指那些关心各种民生问题,如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利益、倾注人文关怀,并积极探索高质量文化表现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