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工事供电照明设备,供工事内部通信、动力和照明用电的成套设备和灯泡、灯罩、灯座等灯具设备的统称。是工事内部设备的一种。 2100433B
从整体来说,可分为灯具设备,控制设备,和电源设备。从照明的种类来分,那可多了去,灯,卤素灯,金卤灯,节能灯,LED等,冷阴极节能灯等等等。从安装来说,分为景观照明,大面积照明,装饰照明。等等等等
需要系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数据,直接影响到负荷的计算结果,关系到变压器容量的选择,特别对于一些大面积的住宅小区,需要系数的选择不同,变压器容量可能相差一个等级,甚至更大。
图纸设计一般有图例说明的,没有的话,长条的属于荧光灯带,其余2个属于格栅灯。
高速公路供电照明系统
目录 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 3 第1节 设计原则 3 第2节 负荷分类 3 第3节 变电所 4 第4节 供电线路及接地 5 第二章 照明系统 6 第1节 设计原则 7 第2节 照明标准 7 第3节 照明方式 8 第4节 照明控制 8 第5节 灯具及光源 9 第6节 灯杆 9 第7节 高杆灯的升降机构 10 第8节 电气系统 10 第三章 特点 11 第四章 体会 11 供配电系统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用电负荷单位,全线共设有花神庙露天变电站一座,四号路互通立交、禄口互通立交、主线收费站变电所三座,其中四号路互通立交变电所通过高压电缆对花神庙露天变电站供电。全线变电所均采用10kV 外供电,高供高计,其所有用电均由江宁县供电局统筹解决。 设计原则 ⑴供配电系统应满足监控、通信、收费三大系统设备以及照明系统等其他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
高速公路供电照明系统
目录 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 . ............................................................. 2 第 1 节 设计原则 . ........................................................... 2 第 2 节 负荷分类 . ........................................................... 2 第 3 节 变电所 . ............................................................. 2 第 4 节 供电线路及接地 . ..................................................... 3 第二章 照明系统 . ............
按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坑道工事和地道工事两类。构筑在山体内的暗挖工事称为坑道工事,简称坑道;构筑在平坦地面下的暗挖工事称为地道工事,简称地道。按工程性质,分为永备暗挖工事和野战暗挖工事。按用途,分为指挥工事、战斗工事、屯兵工事、弹药物资库工事、救护医疗工事、交通工事及其他特殊用途的工事等。暗挖工事由口部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口部又分为头部(劈坡以外,按掘开式施工方法构筑的部分)和颈部(承受动荷载的暗挖段)两段。暗挖工事未受扰动的自然防护层既能削弱爆炸冲击波,又能起到承受附加荷载(动荷载、静荷载)的作用。暗挖工事深入地下,隐蔽性能较好,具有较高的抗力和防护能力,且工事规模和布局受地形和地物的制约较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要求。但施工作业量大,作业面小,作业速度较慢,受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大。
暗挖工事的结构断面形式有直墙拱顶形、落地拱形、圆形和椭圆形等。其平面布置形式(房间沿暗挖工事轴线的布局)有垂直通道式、平行通道式、贯通式、棋盘式和双通道式等。暗挖工事可采用爆破、机械(掘进机)和人工开挖的方法掘进。永备暗挖工事一般有较厚的自然防护层,较完善的被覆和防护设备、内部设备,具备供人员长时间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暗挖工事被覆形式有锚(网)喷支护、整体式被覆、装配式被覆、砌体被覆、混合式被覆等。按被覆层与围岩间是否有间隙(空气层或非结构受力层)分为贴壁式被覆和离壁式被覆。按被覆层数分为单层被覆和多层被覆。常用的被覆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钢板(钢型材)、砖、石等。野战暗挖工事也可用木材或其他现地材料被覆。
暗挖工事历史悠久。在中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穴攻”和“以穴迎穴”的城池攻守战法。《墨子·备穴》中就有运用地道攻城的论述。公元前5世纪,已有古希腊的雅典军队运用地道攻城的记载。考古发现,公元前1世纪,中国汉代就出现了在石灰岩中挖掘的跨度14米、高7.9米的穹隆式地道。宋代抗金战争中,已有用于隐蔽、交通、战斗的地道网。火药发明以后,一些国家的军队在攻坚作战中,将暗挖工事与爆破手段相结合,用于摧毁城墙与碉堡。法国1936年建成的马奇诺防线,其骨干工事中就有大量的永备坑道工事。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依托户户相连、村村相通的地道网,粉碎了日伪军的“围剿”和“扫荡”,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地道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军在硫黄岛依托以坑道、天然洞穴为主体,以地道、交通壕相连的据点式阵地,抵抗美军优势兵力进攻达36天之久,成为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惨重的战役之一。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构筑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体系,有效地阻止了美军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都普遍加强了和平时期防护工程的建设,特别是暗挖式地下指挥体系的建设,从而使暗挖式地下防护工程的建筑技术、防护技术、支护技术、内部环保技术、施工技术、维护管理技术和加固改造技术都得到快速发展。有代表性的暗挖式指挥防护工程是美国于1961年动工、196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又逐步加修的夏延山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地下指挥中心。该工程由10条坑道组成,作战坑道防护层厚度420~525米,坑道里共修建14幢用钢板构筑的无窗楼房,建筑面积为23 750平方米。采用937个直径60厘米、高120厘米的螺旋弹簧和液压减震器进行隔震处理,设计能抵抗百万吨级核武器触地爆炸。随着进攻性武器的发展和该工程承担任务的需要,美国曾于1972~1974年、1987~1989年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该工程进行了三次扩建和技术改造。扩大了使用面积,新建了空间计算中心,提高了信息处理、工程抗震和防电磁干扰的能力,改善了工程内的环境保障条件,安装了现代化的防火系统,完善了工程口部的防护系统。至今仍是美国最先进、最坚固的地下指挥中心之一。
随着立体化侦察手段、精确制导技术和深钻地武器的快速发展,防护工程面临的威胁日益增加。尽管如此,暗挖工事仍然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工程手段。为使其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接近与主体等强,将着重提高口部的抗力,提高工事的反侦察和反精确制导能力,提高工程的信息捕捉、数据处理和自动控制水平,提高快速施工和快速抢修水平,迅速发展防护工程的加固改造技术,适时对已建工程进行加固改造,提高防护和使用效能,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2100433B
地下工事是指在地面以下修筑,具有高度防护性能的工事。
地下工事是指在地面以下修筑的工事。用以保护人员、指挥所、军事技术装备和工业企业免遭敌火力杀伤。有利用自然地层作防护和被覆式两种。地下工事包括地道、坑道、地下掩蔽所、地下指挥所等。地下工事具有高度防护性能,是现代化战争中重要的防护手段。
工事防护层,抵抗炮弹、炸弹直接命中的侵袭和爆炸作用,以及抵消或削弱核武器综合杀伤作用的介质层。掘开式工事的防护层有单层式和成层式两种。暗挖式工事的防护层,是工事顶部未经扰动的岩土覆盖层,即自然防护层。能抵抗预定武器破坏作用的最小自然防护层,称为“最小安全防护层”。堆积式工事的防护层多为单层式,也有成层式的。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