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的认定应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行为人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是因疏忽大意或者是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而不是出于故意破坏,这是区别破坏电力设施罪与过失破坏电力设施罪的关键;其二是行为人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使正在使用的电力设备失去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造成人、财、物严重损失的结果,这种结果的产生在主观上是因过失所致,构成本罪的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直接操作人员也能构成本罪。
福建新天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介绍,2011年10月12-14日,印度新德里将隆重举办每年一届的印度专业类电力展览会!新天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地区专业的海外专业电力单位之一,是此展会的中国官方代...
工地运输和装卸费无论有没有施工组织设计,只要施工单位发生了都要给,只是运距需要业主代表或驻场监理认证。结算时据实结算。在《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三册送电线路中有明确的定额说明。110KV、220KV...
电力设备的检修应遵循的原则是: (1)贯彻“预防为主”的检修方针,做到“应 修必修、修必修好”(2)检修计划要按电网统一安排,搞好协调配合,减少设备停运时间,。 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和设备可用率。 (3...
破坏电力设备罪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 主任) 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破坏电力设备罪 破坏电力设备罪 破坏电力设备罪(刑法第 118条,第 119条第 1款),是指故意破坏电力设备,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破坏电力设备罪 破坏电力设备罪犯罪构成: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属于公共安全。 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 所谓电 力设备,是指用于发电、供电、输电、变电的各种设备,包括火力发电厂的热力 设备,如锅炉、汽轮机、燃气机等 ;水力发电厂的水轮机和水力建筑物,如水坝、 闸门、水渠、隧道、调压井、蓄电池、压力水管等 ;供电系统的供电设备,如发 电机包括励磁系统、调相机、变波机、变压器、高压线路、础、拉线、接地装 置、导线、避雷线、金具、绝缘子、登杆塔的抓梯和脚钉,导线跨越航道的保护 设施,巡 (保 )线站,巡视检修专用道路、船舶和桥梁、标志牌及附属设施 ;(2) 电
应严格适用破坏电力设备罪
应严格适用破坏电力设备罪 近来国际铜价大涨,破坏电力设备的案件逐渐增加。 2001年至 2003年,我院平均每年审理该类案件仅 5宗,2004年上升为 7宗, 2005年为 12宗,2006年已增至 18宗,收案数量呈现大幅上升趋势。 我国刑法对破坏电力设备罪规定了比较严厉的刑罚,但在司法实践 中,对“危害公共安全”、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认识不尽一致, 以致在适用法律认识很不统一, 造成各地定罪量刑标准不一, 混淆了 罪与非罪的界限。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何为危害公共安全 危害公共安全,即危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的 安全。 [1]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包括已经造成实际的损害后果,也包 括虽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 但却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 健康 或重大财产的安全。 [2] 破坏电力设备罪侵犯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多数 人的人身与重大财产的安全, 侵犯客体是公共安全,
总监理工程师应在监理月报中向建设单位报告工程进度和所采取进度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况。并提出合理预防由建设单位原因导致的工程延期及相关费用索赔的建议。
监理合同范本第二十六条规定了监理人的过失导致委托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即累计赔偿总额不应超过监理报酬总额。此条款对委托人有失公平,因为要证明监理人主观上责任是非常困难的,且合同范本中并没有规定证明责任由谁承担。我们认为,对监理人没有监理资质、与承包人串通损害委托人利益或拒绝履行监理义务等故意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固然要求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对于监理人的过失行为,只要造成损失,就推定其主观上存在故意,除非监理人有足够证据证明此行为是由其过失所致。委托人在与监理人签约时要对这一点明确约定。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过错,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有( )。
A、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的
B、泄露对方商业秘密的
C、提供虚假情况的
D、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重要事实的
E、经过艰苦的谈判但最终未签订合同的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参见教材P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