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等13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简介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等13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简介

经2002年3月26日省政府第15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

二00二年七月九日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营造法制统一、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省政府决定对《甘肃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等13件政府规章作如下修改:

一、《甘肃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实施细则》(1995年9月1日省政府令第16号)

1.第二条修改为:“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有偿转移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出租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细则。”

2.第三条第一款修改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出租收益金。”第二款修改为:“土地出让金是指政府依法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第三款修改为:“土地出租收益金是指以划拨方式或者财政出资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者,经批准未办理土地出让手续而将其使用权出租他人时,就其所获租金收益按规定标准缴纳的价款。”

3.第五条修改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土地出让金由财政部门委托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代收代缴。土地出租收益金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代收代缴。”

4.第六条第一项、第二项中的“土地管理部门”均修改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第三项修改为:“通过行政划拨或者财政部门出资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经批准办理土地有偿出让手续后,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的,应当向财政部门补缴土地出让金;”

5.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土地出租收益金按照地域类别、土地面积和用途计算征收。其标准按照当地土地基准价格5-10%的比例和国家规定的土地出让年限折算出年租金额确定。具体征收标准,由市、州(地区)财政部门会同物价、土地、房产部门制定,并报省级各有关部门备案。出租划拨土地上的建筑物或者其他附着物的,土地使用权也视作出租,其收益中所含土地收益应当按规定上缴土地出租收益金。在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利用土地使用权作为条件,进行各种联合经营投资的,视为出租土地使用权,其收益中所含土地收益应当按规定上缴土地出租收益金。”

6.第七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纳入各级财政基金预算,实行省、地四六分成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地县分成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7.删去第八条。

8.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者必须按季足额缴纳国有土地出租收益金。确因困难需要减、免或者缓交的,需经征收部门审核同意,由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逐级报省财政部门批准。”

9.第九条改为第十条,修改为:“代收代缴部门征收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必须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专用票据;不使用专用票据的,土地使用者、出租者有权拒绝缴纳。”

10.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代收代缴部门必须在次月5日前,将收到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出租收益金上缴同级财政部门;逾期不缴的,除令其补缴外,每逾一日,收取滞纳金1-3‰。”

11.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修改为:“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行政划拨或者财政出资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征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12.删去第十二条。

13.第十三条修改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转让行政划拨或者财政出资获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得收入,其增值额除缴纳土地增值税外,其余额按以下比例上缴财政:(一)财政全额补助单位上缴70%;(二)财政部分补助单位上缴60%;(三)财政零补助单位上缴50%。”

14.第十四条修改为:“财政部门可按缴入本级国库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数额,给代收代缴部门核拨一定比例的业务费。具体比例及财务管理办法由省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15.第十五条修改为:“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征收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6.删去第十八条。

二、《甘肃省建筑取费管理暂行规定》(甘政发〔1994〕123号)

1.第二条修改为:“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向建设项目投资和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各种取费。建筑取费包括项目前期咨询、土地征用、工程建设、工程定额测定、工程质量监督、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招标投标及建筑市场和房地产交易管理等工作中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和各种押金、保证金及工程预算定额取费等。”

2.第三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工程预算定额取费经主管部门测定后,物价部门审定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

3.第七条修改为:“建筑取费实行公示制度。凡经批准收取的建筑取费项目和标准,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由财政、物价部门联合公告;其他收费,由物价部门公告。”

4.第八条修改为:“建筑取费的执收单位须向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亮证收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其他收费,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5.第九条修改为:“建筑取费实行明码标价。收费单位要公开收费项目、范围、标准。”

6.增加一条,作为第十条:“建筑取费实行缴费登记卡制度。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建设单位)的缴费登记卡作为价格部门审核工程预决算、商品房价格的依据。未登记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在工程成本中剔除。”

7.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一条:“减免建筑取费,由减免的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持有关证明文件报省物价、财政部门核准。”

8.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修改为:“各级物价、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取费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超越权限,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及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

9.删去第十四条。

三、《甘肃省劳动监察暂行规定》(1995年3月4日省政府令第13号)

1.名称修改为:“《甘肃省劳动保障监督检查规定》”。

2.第一条修改为:“为保障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3.第三条修改为:“本规定所称劳动保障监督检查,是指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做出处理的行政执法活动。”

4.第十条第二项修改为:“必要时可向用人单位下达《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劳动保障监察指令书》,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书面答复;”

5.第十九条第七项修改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删去第八项。

6.第二十八条修改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应当从立案之日起90日内结案;情况复杂确需延长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7.第三十二条修改为:“用人单位有下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处罚:(一)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二)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按照每有一名受侵害劳动者处以用人单位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处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30元罚款。对用人单位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对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罚款最高不超过1000元。(三)违反有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责令改正,按照每有一名受侵害劳动者处以用人单位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处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30元罚款。对用人单位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对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罚款最高不超过1000元。(四)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责令改正,处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1000元以下罚款,按照每招用一名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处以用人单位1000元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五)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未按照规定订立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处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1000元以下罚款;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按照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责令给予经济补偿,按照经济补偿额的20%处以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六)招用无相应职业资格证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的,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按照每招用一人处以100元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七)违反社会保险费征缴规定,挪用社会保险费或者强迫劳动者支付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的,责令退还,并处以用人单位主管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8.第三十三条修改为:“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给予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延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9.第三十四条修改为:“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收取劳动者风险金、抵押金及其他性质相同的不合理费用,或者要求劳动者以证件、实物作抵押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立即退还劳动者,并按照招用一名劳动者处以用人单位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

10.第三十五条修改为:“未经批准从事职业介绍、培训和技能鉴定活动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按照违法所得的1倍以上3倍以下处以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滥发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乱收费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所发证件予以追缴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按照违法所得3倍以下处以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情节严重的,取消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资格。”

11.第三十六条修改为:“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一)阻挠劳动保障监察员进入用人单位调查、检查的;(二)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假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三)拒绝按照规定提供有关资料、情况的;(四)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下达的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限期整改指令书的;(五)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2.第七章罚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处以15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13.第七章罚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八条:“各级劳动保障监察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取消劳动保障监察员资格,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给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利益造成损失的;(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三)泄露案情和举报人的;(四)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4.删去第八章附则中第三十七条。

15.全文中的“劳动”均修改为:“劳动保障”;“劳动行政部门”均修改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均修改为:“劳动保障监督检查”。第三章中的“劳动监察员”均修改为“劳动保障监察员”。

四、《甘肃省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1997年1月13日省政府令第22号)

1.名称修改为:“《甘肃省劳动争议处理规定》”。

2.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障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3.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4.第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第二款修改为:“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代表用人单位参加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及仲裁活动;没有法定代表人或者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用人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及仲裁活动。”删去第三款。

5.第四条修改为:“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3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1至3名代表参加协商、调解或者仲裁活动。”

6.第十五条修改为:“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由调解委员会主任和双方当事人签章,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对达成的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应当制作调解意见书,由调解委员会主任签章,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7.第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仲裁员资格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考核确认,并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统一监制的仲裁员资格证书。取得仲裁员资格的,方可在一个仲裁委员会担任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8.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行政区域内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发放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所在地仲裁委员会受理。”

9.第二十八条修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或者劳动者死亡的,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没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不明确的,由仲裁委员会指定。”

10.第三十二条第一项修改为:“劳动者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11.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在7日内通知申诉人,并说明理由。”第三款修改为:“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仲裁委员会可以授权其办事机构负责立案审批工作。”

12.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仲裁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并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13.第四十一条修改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14.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后可适当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第三款修改为:“对于请示待批、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当事人因故不能参加仲裁活动以及其他影响仲裁办案进行的客观情况,应视为仲裁时效中止,并需报仲裁委员会审查同意。仲裁时效中止不计入仲裁办案时效。”

15.第四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仲裁委员会之间可以互相委托调查,被委托方应当在委托方要求的期限内完成调查,如果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应当在要求的期限内向委托方说明情况。”

16.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五条:“仲裁委员会在仲裁活动中,遇有需要勘验或者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部门勘验或者鉴定;没有法定部门的,由仲裁委员会委托有关部门勘验或者鉴定。法定部门和有关机构应当接受并积极配合。”

17.第四十五条第一款改为第四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仲裁费。”

18.第五十条修改为:“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参照本规定处理。”

19.第五十一条修改为:“甘肃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办案规则、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20.删去原第五十二条。

21.将原文中的“职工”均修改为:“劳动者”;“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省劳动厅”均修改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原文中的“企业”,除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外,均修改为:“用人单位”。

五、《甘肃省扫除文盲试行条例》(甘政发〔1986〕7号)

1.名称修改为:“《甘肃省扫除文盲办法》”。2.删去第八条。六、《甘肃省公路造林与管护规定》(甘政发〔1986〕64号)1.第一条修改为:“为加强公路林木管护,巩固造林成果,加快公路绿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有关条款,制定本规定。”

2.第二条修改为:“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3.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公路造林工作的领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群众义务植树,配合搞好公路绿化。”

4.删去第四条第二款、第三款。

5.删去第六条第一款。第二款修改为:“公路造林实行谁造林、谁管护、谁收益的政策。”

6.第七条修改为:“凡属公路造林地范围内的林木,公路管理机构都要按不同类型登记建立公路林木档案。”

7.第八条修改为:“公路用地上的树木,不得任意砍伐;需要更新砍伐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完成更新补种任务。采伐时当地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实施现场监督。”

8.第九条修改为:“凡违反本规定,盗伐或乱砍滥伐公路行道树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有关规定处理。”

9.删去第十条。

10.全文中的“公路部门”均修改为:“公路管理机构。”

七、《甘肃省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甘政发〔1989〕184号)

1.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凡生产、销售木材、竹材的单位和个人,除农民房前屋后自栽自采自用的外,均须缴纳育林基金(林价),其标准如下:”

2.第二条第七项修改为:“林副产品,凡在国营林区内采集的木本粮油、经济林干鲜果品、生漆、松脂、香菇、木耳、杜仲、栓皮、槐花、茯苓和其他林副产品及未征收育林基金(林价)的木竹成品、半成品,均按市场价格的5%在林区范围内由当地林业部门征收。”

八、《甘肃省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办法》(甘政发〔1990〕135号)第十五条修改为:“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的优待,按省上有关规定执行。”

九、《甘肃省农业承包合同仲裁暂行规定》(甘政发〔1991〕124号)第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协议内容不得违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

十、《甘肃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办法》(甘政发〔1991〕214号)

1.第一条修改为:“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以下统称“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2.第二条修改为:“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的女职工。”

3.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市、州(地区),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有关部门和组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4.第十七条第二项第三段,修改为第十七条第二款。

5.第十八条修改为:“女职工较多的单位应为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提供卫生、休息、哺乳的便利条件。”

6.第二十条第三项第二段,修改为第二十一条第四项。

7.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女职工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单位主管部门或者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或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申诉。受理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8.第二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令改正,并按照每有一名受侵害者处以用人单位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30元罚款;对用人单位的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对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罚款最高不超过1000元。对女职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删去第二十三条。

10.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女职工违反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应当按相关规定办理,不适用本办法。”

11.删去第二十五条。

十一、《甘肃省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甘政发〔1992〕227号)

1.名称修改为:“《甘肃省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2.第三条修改为:“小型项目一般在试生产或试使用三个月内、大中型项目一般在半年内进行验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独立建设的办公楼、教学楼、住宅等一般民用建筑,建成后即组织验收。在上述期限内验收确有困难的,经验收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期限。”

3.第四条修改为:“验收的依据是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施工图纸、设备技术说明书、现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以及主管部门有关审批、修改、调整文件等,重大设计变更应有上级机关批准的文件和修改的设计变更文件。”

4.第十条修改为:“整理技术经济资料和文件。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将有关批准文件和技术经济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由建设单位分类立卷,在竣工验收时以完整的工程档案移交生产使用单位和档案部门保管,以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整理的范围和要求按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5.第十二条修改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竣工财务决算是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主要内容。在全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按照《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要求》,认真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并切实做好各项财务、物资以及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各种材料、设备、机具和备品备件要逐项清点核实,列出清单。竣工财务决算应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并送审计部门进行竣工决算审计。通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检查概(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找出投资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分析投资效果。”

6.第十四条修改为:“提出工程竣工验收报告。验收报告的主要内容是:项目建设情况;对施工、设计的评定意见;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技术档案等专项检查及验收的结论意见;竣工财务决算情况,遗留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验收委员会的组成建议名单等。”

7.第十六条修改为:“初步验收由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组织,既要对各单项工程逐项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又要对整个项目的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技术档案设施进行专项验收,对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初步验收后方可申请竣工验收。”

8.第十七条修改为:“竣工验收按照项目的审批权限分级组织。国家重点项目和限额以上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省列重点项目和按重大工程建设管理的大中型项目,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他项目由项目法人组织竣工验收,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9.第十八条修改为:“竣工验收根据项目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组织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的工程验收委员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计划、财政、规划、银行、环保、审计、职业安全卫生、消防、档案等有关部门和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组成。由项目法人组织验收的工程,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由项目法人、规划、审计、消防、档案等部门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和材料供应单位、专家组成,并视情况邀请建设、计划、财政、环保、职业安全卫生等部门参加。”

10.第十九条第一项,修改为:“(一)听取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制造单位的全面汇报,审查初步验收结论和竣工验收文件;”第四项修改为:“(四)审查规划、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及工程技术档案整理归档等实施情况。”

11.第二十条修改为:“对已建成投产或已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

,逾期不组织竣工验收的,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12.第二十一条修改为:“《竣工图编制要求》、《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要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实施细则》、《竣工验收鉴定书主要内容》按有关规定办理。”

13.删去第二十二条。

十二、《甘肃省实施防汛条例细则》(1993年7月3日省政府令第2号)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大型水库工程由管理单位编制,经地、市、自治州抗旱防汛指挥部审查,由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批准,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备案。”第三款修改为:“中型水库和重要的小(一)型水库工程由管理单位编制,经地、市、自治州抗旱防汛指挥部批准,报省防汛指挥部备案。”第四款修改为:“小型水库工程由管理单位编制,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批准,报地、市、自治州抗旱防汛指挥部备案。”

十三、《甘肃省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办法》(1996年12月10日省政府令第21号)第三条修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驻甘部队编制外的医疗机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条例》、《细则》和本办法管理。”

以上各项规章文字及条文顺序均作相应修改和调整,重新公布后施行。

查看详情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等13件政府规章的决定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甘肃新疆杨

  • 米径8cm 地径8cm
  • 13%
  • 宁夏西夏苗圃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原材60以下(金不换)
  • 胜亨
  • 13%
  • 佛山市顺德区胜亨通贸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250kg系列名称:溶剂类原料 包装:250 产地:上海
  • kg
  • 13%
  • 贵州金辉煌化工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工业
  • t
  • 13%
  • 武汉市洪山中南化工试剂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有机原料
  • kg
  • 13%
  • 九龙坡区石坪桥万国化工经营部
  • 2022-12-07
查看价格

2010年计价依据

  • 一般计税
  • 工日
  • 佛山市2018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2010年计价依据

  • 简易计税
  • 工日
  • 佛山市2018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执行10定额人工

  • 工日
  • 江门市新会区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综合工日(2010年计价依据)

  • 工日
  • 梅州市蕉岭县202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人工调整系数(2018 年计价依据)

  • 系数
  • 梅州市平远县202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乡镇人民政府审批管理

  • 详见附件
  • 1人日
  • 1
  • 国产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2
查看价格

资产使用管理

  • 资产使用管理包含资产领用管理、资产处理、资产盘点、资产变动模块,资产使用管理是的资产管理核心模块之一,与资产台账管理、资产维修管理、资产维护管理模块紧密衔接,并与备件库管理实现业务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为廊提供全面的资产管理.
  • 1套
  • 1
  • 光格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1-03-26
查看价格

管理使用须知

  • 750mm×500mm,使用0.8 mm厚304不锈钢,折边25mm厚度
  • 3块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1-03
查看价格

24节视频课程三年使用权

  • 详见线下技术要求文件
  • 1项
  • 2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24
查看价格

规章制度管理

  • 具有规章制度管理功能,包括新增、更新、查询.
  • 1项
  • 1
  • 金智、英之泰、蓝鸽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09-01
查看价格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等13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简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等13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简介文献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全省部分市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情况审计报告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全省部分市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情况审计报告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全省部分市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情况审计报告的通知

格式:pdf

大小:339KB

页数: 4页

省政府同意省审计厅《关于全省部分市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情况的审计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检查本地、本部门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确保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入库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全省部分市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情况审计报告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全省部分市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情况审计报告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全省部分市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情况审计报告的通知

格式:pdf

大小:339KB

页数: 4页

省政府同意省审计厅《关于全省部分市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情况的审计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检查本地、本部门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确保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入库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等20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简介

经2004年6月18日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省政府决定对《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等20件政府规章作如下修改:

一、甘肃省实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1993年5月2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3号)

1、第一条修改为:“为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充分发挥江河湖泊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2、第十四条修改为:“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3、第二十四条修改为:“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4、第二十五条修改为:“以河道为界的市(州、地)在河道两岸外侧各5公里之内,以河道为界的县(市、区)在河道两岸外侧各3公里之内,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截(蓄)水工程。”

5、第三十条修改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许可后,按照经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并向河道主管机关或委托的河道管理单位缴纳管理费;因公路修建、养护需要,在河流取土采石,征得县(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收费的标准和计收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全文中的“地(州、市)”改为:“市(州、地)”。

二、甘肃省最低工资暂行规定

(甘政发〔1996〕104号)

删除第二十条:“个别用人单位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执行本规定的,应报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但延期执行的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三、甘肃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1997年1月1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3号)

1、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有本省城镇常住户口,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无业残疾人,为安排的对象。已在各类福利企业就业或从事个体经营,有固定收入的残疾人,不再重新安排。”

2、第八条第二款修改为:“对拒缴、逾期不缴或不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由同级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按每日5‰的比例计收滞纳金;对虚报录用残疾职工人数的,责令其改正,并补交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滞纳金。”

四、甘肃省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办法

(1997年6月1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4号)

1、第二十二条第(三)项修改为:“建设单位持《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用地批准文件,向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经对设计、施工条件进行审查后方可批准开工。”

2、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修建临时建筑,须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3、第三十条修改为:“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区承担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国营、集体和个体建筑企业,必须持有相应的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严格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并接受监督管理。”

4、删除第三十一条:“在村庄和集镇从事建筑构件生产的企业、个体户,必须持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等级证书以及营业执照,方可在规定范围内生产销售。严禁出售不合格的产品。”

5、删除第四十五条第(一)项:“施工、设计单位和个人承揽本辖区施工和设计任务,未到乡级人民政府进行审查登记者,责令停止施工或设计,限期补办登记手续,并处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五、甘肃省实施盐业管理条例办法

(1993年3月3日甘政发〔1993〕32号发布,1997年10月2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7号修正)

1、第二条修改为:“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盐资源开发、盐业生产和运销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盐产品,是指以氯化钠为主的产制品,包括食用盐和纯碱用盐以及其他用盐。”

2、第八条修改为:“为了保证盐资源的开发利用,维护制盐企业的正常生产,每个制盐企业都应划定合理的盐场(厂)保护区。保护区的划定由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盐场(厂)生产规模、发展规划提出方案,报省政府批准。”

3、第十条修改为:“制盐企业必须严格按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下达的计划组织生产。”

4、第十四条修改为:“在食盐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或药物,须经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卫生等部门批准。食盐加硒、碘要有专人、专用场地和专用工具,有记录、有检测、有标记,含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硒碘盐的包装,必须采用密封性能好的包装物,有明显标记,与非硒碘盐分别贮存或堆码。”

5、第十八条修改为:“盐的收购、分配和调拨,由省盐业公司按照国家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6、第十九条修改为:“盐的批发业务,按照盐的合理流向和经济区划,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

7、第二十条修改为:“食盐零售单位和受委托代销食盐的个体工商户、代购代销店以及食品加工企业用盐的单位,应当从当地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的企业购进食盐。”

8、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工业用盐企业,必须按时提报用盐计划。需调整计划时,应及时申报。”

9、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托运或者自运食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有国务院盐业主管机构或者依法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核发的食盐准运证。”

10、第二十九条修改为:“盐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甘肃省行政执法证》。”

11、第三十条修改为:“各级工商、卫生、交通、公安、税务、国土资源等部门应积极配合盐业行政执法人员,对盐资源开发和盐业生产、运销等进行监督检查,纠正违法违章行为,维护盐业市场秩序。”

12、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不执行国家计划和有关规定,未经省盐业主管部门安排,擅自运销、购进各类盐产品的,除没收盐外,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13、第三十七条修改为:“当事人对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甘肃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1998年4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号)

1、第四条修改为:“事业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事业单位资格,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2、第十六条修改为:“经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对具备法人条件的,发给《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

3、第十七条修改为:“事业单位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后,即告成立。事业单位凭《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刻制印章、制作标牌和开立银行帐户,并将启用的印章样式报登记主管机关备案。”

4、第二十八条修改为:“事业单位应按照登记主管机关规定的内容和时间,提交年度报告书。报告书由事业单位填写,主管部门检验盖章,登记主管机关按登记事项进行审核。”

5、删除第三十七条:“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应缴纳工本费,予以公告的应缴纳公告费。具体缴纳标准由省物价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另行规定。”

6、第三十五条修改为:“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主管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经审批机关同意,予以撤销登记,收缴证书及印章:

(一)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擅自改变登记事项的;

(三)不按规定办理各项登记的;

(四)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出卖或转让登记证的;

(五)拒绝登记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的。

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时,还应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追究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7、第三十六条修改为:“事业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建议对该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七、甘肃省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

(1999年11月2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5号)

第十八条修改为:“城镇残疾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其配偶及子女属农村户口的,由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落户手续:

(一)因公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被省、部级以上机关授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

(三)在国家或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得金、银、铜牌奖的。”

八、甘肃省种畜禽管理办法

(2000年10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7号)

1、第八条修改为:“禁止在畜禽品种保种场(区)内开展任何形式的杂交。确因育种需要的,按保种场(区)管理权限报上一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2、第十六条修改为:“原种场、祖代场、良种繁育场、胚胎生产单位和单纯从事种畜禽经营的改良站(点)、种蛋孵化厂的建立,由所在市、州、地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后,报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第十七条修改为:“种畜禽场的设计和选址,应符合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

4、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种畜禽合格证》应当标明品种、代次、数量、出场时间、种质生产性能、种质使用期限等。”

5、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积极做好良种畜禽的推广和种畜禽的登记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者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省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受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进行畜禽良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

6、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对未经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公布的种畜禽品种,不得经营、推广、报奖和发布广告。”

九、甘肃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规定

(2000年11月1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3号)

第六条修改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水泥生产项目,必须坚持生产项目与散装水泥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未达到要求的,有关部门不予批准建设。”

十、甘肃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

(2000年11月2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9号)

1、第八条修改为:“组织机构申办代码证书应当提交批准设立或核准登记的有效证明文件和法定代表人居民身份证,填写统一格式的组织机构代码申报表。”

2、第十三条修改为:“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组织机构代码的执行和使用情况进行查验,保证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

3、第十四条修改为:“组织机构申办、换领、补办代码证书,应按国家规定交纳有关费用。”

4、第十七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办理;拒不办理的,处500元以下罚款。”

十一、甘肃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

(2000年11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2号)

1、第六条修改为:“编制地图,编制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测绘资格。”

2、删除第十条第三项:“测绘任务登记表;”

十二、甘肃省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2001年1月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

1、第一条修改为:“为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2、第三条修改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实施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3、第九条修改为:“凡按本规定第七条必须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级别资质的单位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其承担单位应向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4、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对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实行执业资格管理。”

5、第十条第二款修改为:“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应当持资质证书到建设工程所在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6、第十三条修改为:“无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级别及规定的业务范围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其评价结果无效,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万至3万元的罚款。”

7、删除第十五条:“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十三、甘肃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2001年7月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6号)

第二十一条修改为:“事故的伤残者应当就近在当地具备医疗条件的医院治疗,需转院治疗、护理的,应当持有治疗医院的转院治疗建议书。擅自住院、转院、使用护理人员、自购药品或者超过医院通知的出院日期而拒不出院的,其费用由伤者或残者自行承担。”

十四、甘肃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2002年5月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2号)

1、第十八条修改为:“已婚育龄流入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拟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在其户籍所在地按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婚育情况证明,并在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生育保健服务证。”

2、第十九条修改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在为已婚育龄流入妇女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时,应当核查其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和第十八条规定持有的《婚育证明》或婚育情况证明;对未持有上述证明的,要及时通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十五、甘肃省劳动争议处理规定

(2002年7月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7号)

1、第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仲裁员资格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考核确认。取得仲裁员资格的,方可在一个仲裁委员会担任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2、第二十条第一款修改为:“仲裁委员会可以聘任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专职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人员为专职仲裁员;可以聘任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人员、工会工作者等为兼职仲裁员。”

十六、甘肃省无线电管理办法

(2002年7月2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9号)

1、第八条修改为:“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无线电台站的管理规定,接受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无线电台(站)停用6个月以上或者报废的,应当向原核发无线电台执照的管理机构办理停用或者报废手续。”

2、第十五条修改为:“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所需要的工作频率和频段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的规定,并报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准。”

3、第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其工作频率、频段和有关技术指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的规定,并经省无线电监测机构对设备的发射特性检验合格后,方可向用户销售。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无线电管理机构加强对生产、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监督、检查。”

十七、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2002年9月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8号)

删除第十四条第二款:“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按《继续教育证书》上的登记项目定期予以认定,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

十八、甘肃省邮政特快专递管理办法

(2003年4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号)

第七条修改为:“邮政企业委托非邮政单位代办邮政特快专递业务的,应当先报市、州邮政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初审意见,经省邮政行业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与非邮政单位签订委托合同。省邮政行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市、州(地)邮政行业管理部门初审意见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

受委托代办邮政特快专递业务的单位,应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十九、甘肃省殡葬管理办法

(2003年4月2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3号)

删除第九条第二款:“异地死亡者的遗体,因特殊情况需要运出死亡地的,须经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二十、甘肃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规定

(2003年10月3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9号)

1、第十二条修改为:“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构预缴专项基金。”

2、第十七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建设单位不足额缴纳专项基金的,责令补缴应缴的专项基金,并按日加收应缴未缴专项基金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可并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以上20件政府规章的文字及条文顺序,依照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和调整后,重新公布施行。

查看详情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简介

经2001年11月22日省政府第1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

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营造法制统一、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省1979年以来制定的政府规章进行了清理。经2001年11月22日省政府第141次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对其中主要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适应的或适用期已过、调整对象已经消失的部分规章予以废止。现将第一批废止的41件政府规章目录公布如下:

序号:1

规章名称 甘肃省小煤矿管理体制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79〕11号

说明 1994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9号《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已有新规定,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2

规章名称 甘肃省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0〕236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3

规章名称 甘肃处严禁向企业乱摊派暂行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6〕42号

说明 1988年4月28日国务院《禁止向企业摊派暂行条例》已有新规定,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4

规章名称 甘肃省木材、林木产品运输管理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办发〔1982〕68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5

规章名称 甘肃省测量标志管理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2〕88号

说明 1996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管理条例》已有新规定。

序号:6

规章名称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村镇建设用地管理条例》的补充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3〕425号

说明 199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1999年9月2日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7号《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已有新规定。

序号:7

规章名称 甘肃省处理行政区域边界争议补充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办发〔1984〕183号

说明 1989年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号《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暂行条例》已有新规定。

序号:8

规章名称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就地转手倒卖活动的通知》的决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5〕52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9

规章名称 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5〕72号

说明 原立法依据1984年9月12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已被1999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5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宣布废止。

序号:10

规章名称 甘肃省建筑材料工业行业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办发〔1986〕75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11

规章名称 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新产品采用新技术的暂行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0〕291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12

规章名称 甘肃省《加快发展新产品采用新技术的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6〕76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13

规章名称 甘肃省酒类专卖管理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6〕208号发布 1997年10月22日省政府令第27号修正

说明 已被2000年9月23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代替。

序号:14

规章名称 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6〕206号

说明 原立法依据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已被2001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9号《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宣布废止。

序号:15

规章名称 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6〕206号

说明 原立法依据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已被2001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9号《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宣布废止。

序号:16

规章名称 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退休养老基金统筹实施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6〕206号

说明 原立法依据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已被2001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9号《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宣布废止。

序号:17

规章名称 甘肃省殡葬管理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6〕37号

说明 原立法依据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已被1997年7月21日国务院令第225号《殡葬管理条例》宣布废止。

序号:18

规章名称 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8〕157号

说明 原立法依据1989年3月13日国务院令第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已被2000年7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宣布废止。

序号:19

规章名称 甘当省临时工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0〕44号

说明 原立法依据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已被2001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9号《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宣布废止。

序号:20

规章名称 甘肃省实施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细则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0〕59号发布 1997年10月22日省政府令第27号修正

说明 已被1999年12月5日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1号《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代替。

序号:21

规章名称 甘肃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1〕23号

说明 原立法依据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令第43号《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已被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令第250号《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宣布废止。

序号:22

规章名称 甘肃省废旧金属收购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1〕170号发布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23

规章名称 甘肃省表彰奖励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2〕223号

说明 拟由《甘肃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代替

序号:24

规章名称 关于加快黄河上游甘肃段经济开发试验小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8〕131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25

规章名称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甘肃黄河上游五个经济开发试验小区建设有关政策的补充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1〕106号

说明 适用期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26

规章名称 甘肃省政府关于促进城市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补充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1〕110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27

规章名称 甘肃省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2〕214号

说明 已被1997年7月30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代替。

序号:28

规章名称 甘肃省对部分生产资料实行国家订货暂行规定

发布文号 省政府批准 甘政办发〔1994〕19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29

规章名称 甘肃省整顿成品油市场实施办法

发布文号 省政府批准 甘政办发〔1994〕78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30

规章名称 甘肃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

发布文号 省政府批准 甘政办发〔1994〕92号

说明 已被2000年12月18日甘政发〔2000〕81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甘肃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试行)的通知》宣布废止。

序号:31

规章名称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政策的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4〕104号

说明 已被2001年1月7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条例》代替。

序号:32

规章名称 甘肃省平凉地区煤炭铁路运输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5〕136号

说明 已有新规定,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33

规章名称 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办法

发布文号 1996年10月8日省政府令第20号发布

说明 已被1998年9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号通过的《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宣布废止。

序号:34

规章名称 甘肃省鼓励引导外商投资产业和投资方式导向实施细则

发布文号 省政府批准 甘政办发〔1997〕33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35

规章名称 甘肃省开发区鼓励引导国内外投资暂行办法

发布文号 省政府批准 甘政办发〔1997〕33号

说明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效。

序号:36

规章名称 甘肃省农业用地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9〕104号文发布 1997年10月22日省政府令第27号修正

说明 199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1999年9月2日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7号《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已有新规定。

序号:37

规章名称 甘肃省饲料工业管理办法

发布文号 省政府批准1985年6月12日省经委发布 1997年10月22日省政府令第27号修正。

说明 已被2001年6月2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代替。

序号:38

规章名称 甘肃省关于拟定法规规章程序的规定

发布文号 省政府批准 甘政办发〔1986〕51号文发布 1997年10月2日省政府令第27号修正

说明 2000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后,拟制定新的规定。

序号:39

规章名称 甘肃省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86〕191号发布 1997年10月22日省政府令第27号修正

说明 原立法依据1985年2月14日国务院《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已被2001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9号《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宣布废止。

序号:40

规章名称 甘肃省鼓励引导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6〕60号

说明 2000年8月22日甘政发〔2000〕50号《甘肃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优惠政策》已有新规定。

序号:41

规章名称 甘肃省鼓励引导外商投资政策规定

发布文号 甘政发〔1998〕36号

说明 2000年8月22日甘政发〔2000〕50号《甘肃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优惠政策》已有新规定。

查看详情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引言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12年10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0月31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