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按照中国现行标准规定,采用1000V以上电压等级的配电系统。
《建筑学名词》第二版。
如果是设备组价的话,就看元器件,如果是计算出线的话,就看有几路出线电缆就行了。
现一高压配电工程,需要安装2台630kv箱变和一个电缆分接箱!敷设ZRYJLV22-8.7/10KV-3*300电缆。就这些工作内容都需要套什么定额,特别是系统调试定额? 答:需要计算的是箱变的调试,...
1、 高压开关柜的数量不少于6台时,可与低压配电屏设置在同一房间内,但高压柜与低压 配电屏间距应不小于2m。 2、 不带可燃性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即干式、环氧树脂浇注绝缘式)电力变压 器,当...
高压配电系统全解(1)
高压配电系统全解(1)
一、建筑强电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
高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建筑防雷与接地系统1.高压系统的概念
高压 就是电压等级为1000V及以上的电压即为高压。
高压主要分为三类:
发电电压:6KV、10kv、15kv等
输送电压:35kv、110kv、220kv、380kv、500kv等
区域电压:6kv、10kv等
电力系统的概念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
高压系统的负荷分类
高压用电负荷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一级负荷:是指突然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人身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用电单位。
包括:中央与国家的办公机构、国家级的大会堂、国际候机厅、省级以上的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商场、重要交通、通信枢纽等属于一级供电负荷。
一级负荷的供电方式主要有两种:
1、分别由两个不同的发电厂引来的两路高压线路供电。
2、由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引来的两路高压线路供电。这两个区域变电站的上一级可以出自同一发电厂。
二级负荷:是指突然断电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和严重影响生产的用电单位。
包括:市县级医院、三星级的宾馆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住宅区、大型工矿企业等均属于二级供电负荷。
二级负荷的供电方式主要有两种:
1、两路高压线路来自于同一区域变电站的不同高压开关或不同母线段。
2、一路专用高压供电,配备发电机组、UPS或EPS电源。
三级负荷:即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供电用户均属于三级负荷。
供电方式:单路高压进线,无需配备发电机、UPS或EPS电源。
一、二级负荷常用的高压配电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
高压配电的主要设备有:
1、进线隔离柜:即内置高压隔离开关,保证高压电器及装置在检修工作时的安全。
2、高压进线柜:即内置高压断路器,主要是分断、闭合电路,有继电保护功能。
3、压变柜:即内置电压互感器,是将10kV电压变换成100V,提供仪表和二次控制回路的操作电源。
4、计量柜:即内置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能计量表等,计量电能消耗量。
5、馈电柜:即出线柜,配电至变压器。
6、联络柜:即操纵两路高压母线的联通或断开。
7、直流屏:即把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源为高压设备和二次回路提供操作、测量、保护用的直流电源。
高压柜的种类
10KV变电站柜组图片
高压配电系统的主要元器件
10KV变电所平面布置图
2.低压配电系统的分类
常用低压分为:
单相电:俗称照明电,220V
三相电:俗称动力电,380V
低压负荷分类:
在一类建筑中,属于一级负荷的设备有:消防控制室、消防
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火灾事故照明、
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保安设
备以及重要业务用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等;
属于二级负荷的设备有:客梯、生活供水泵房、污水泵等。
属于三级负荷的设备有:空调、新风机、普通照明等。
低压配电系统图
低压配电的常用形式:
1、放射式 2、树干式 3、链式
低压配电设备的组成
低压配电设备主要有:
变电所内:低压进线柜、馈线柜、联络柜、电容补偿柜等;
低压配电间或控制房:配电箱、计量表箱、控制箱、双电源切换箱等。
应急发电机组
在大中型建筑物内设置的应急发电机大部分为柴油发电机组。
柴油发电机组主要组成:柴油发动机、交流发电机、油箱、控制屏。
发电机组的配电方案
市电与发电机组自动切换的方案
如图所示当市电中断,自动控制柜延时3秒钟起动机组,机组起动成功后,ATS自动投向机组侧,给负载供电。
当市电恢复,自动控制柜关闭机组,ATS自投向市电侧,恢复市电供电。
自动控制柜具有自动保护的功能,当发生以下情况会自动报警或关闭机组:
机组三次起动失败,低油压,高水温,过电压,欠电压,过载,短路,超速。
柴油发电机房的布置
UPS和EPS系统
UPS全称为“不间断电源系统”,主要由主机、蓄电池及电池柜等组成。
UPS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市电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给负载,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稳压器,同时向电池组充电,切换开关处于市电侧、;当市电中断时,继电器动作,切换开关自动投入到逆变侧,电池组的电能通过逆变器向负载供应交流电。UPS主要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建筑常用电线电缆的种类
聚氯乙烯绝缘电线:BV、BLV、BVR、BVVB、BLVVB等俗称布电线,电压等级450/750V。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VV、VLV、VV22、VLV22。电压有0.6KV~110KV等多种。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YJV、YJLV、YJV22、YJLV22等.
控制电缆:KVV、KVV22、KVVP、KYJV等,主要用于电器间的电路连接与控制。
阻燃电缆、耐火电缆:ZR、NH
建筑常用的穿线方式有:
焊接钢管或镀锌钢管用SC表示
薄壁电线管—JDG(套接紧定式镀锌钢管)、 KBG (扣压式镀锌钢管)
塑料管—PC (硬管)、 FPC(半硬管) 、 KPC (波纹管)
电缆桥架—CT 金属软管—CP 钢线槽—SR
敷设部位的表示方式:
沿墙面敷设―WE 暗敷设在顶板内―CC 沿柱或跨柱敷设―CLE
墙内暗敷设―WC 暗敷设在梁内―BC 暗敷设在柱内―CLC
沿顶板面敷设―CE暗敷设在地面内―FC
电缆敷设的表示方式:
例如:ZR-BV-3X2.5—PC20—WC
NH-YJV-3X120+1X70—SC100—WE
KYJV-7X1.5—KBG32—FC
住宅配电系统简介
《多层住宅配电系统图》
3.低压配电系统
4.建筑防雷与接地系统
建筑物的防雷分三个等级
一类防雷建筑物: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民用建筑一般不采用。
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国家级的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三类防雷建筑物:省级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且小于或等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雷电主要有三类
直击雷:雷云直接对建筑物放电的现象称为直击雷。
雷电感应:雷电感应是雷电的第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 的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
雷电波侵入:当架空线路或架空金属管道遭受雷击,以及由于雷云在附近放电,
在导线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沿线路或管路将高电位引进建筑物内部,称为雷电波侵入。
防雷装置的组成
接闪器:吸引和接受雷电流的金属导体,常见接闪器的形式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或金属屋面等。
引下线:将接闪器收到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或利用建筑机构中的主钢筋。
接地装置:接收引下线传来的雷电流,并以最快的速度泄入大地。接地方式分为联合接地(R≤4Ω)和独立接地(R≤10Ω)。
浪涌保护器(避雷器):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雷电流泄入大地,保护设备不受冲击。
建筑接地系统
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有:
TN、TT、IT三种接地形式。
民用建筑常用的接地系统为TN系统,分为TN-S 、TN-C、TN-C-S三种形式。
TN-S系统:是指在整个系统中,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是分开的,只是在变压器处汇合,俗称三相五线制。
TN-C系统:是指在整个系统中,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称为PEN线,即保护接零系统,俗称三相四线制。
来源:技防科技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全球电气资源,学习更多电气专业知识及视频。
110/10kV变电站接线图
方案1
一路电源,一台变压器
变压器一次侧采用线路-变压器组单元接线,二次侧采用单母线接线
❈ 进线采用负荷开关
❈ 专用的电能计量柜
❈ PT柜
❈ 出线采用组合电器(负荷开关+熔断器)
❈ 多用于小型数据中心
方案2
一路电源,两台及以上变压器
变压器一次侧采用单母线接线,二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 进出线采用真空断路器
❈ 专用的电能计量柜
❈ PT柜
❈ 多用于中小型数据中心
方案3
两路电源,两台及以上变压器
变压器一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二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 进出线采用真空断路器
❈ 专用的电能计量柜
❈ PT柜
❈ 联络+隔离
❈ 多用于大型数据中心
END
本文来源网络。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时长9分37秒,建议wifi下观看!
110/10kV变电站接线图
方案1
一路电源,一台变压器
变压器一次侧采用线路-变压器组单元接线,二次侧采用单母线接线
❈ 进线采用负荷开关
❈ 专用的电能计量柜
❈ PT柜
❈ 出线采用组合电器(负荷开关+熔断器)
❈ 多用于小型数据中心
方案2
一路电源,两台及以上变压器
变压器一次侧采用单母线接线,二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 进出线采用真空断路器
❈ 专用的电能计量柜
❈ PT柜
❈ 多用于中小型数据中心
方案3
两路电源,两台及以上变压器
变压器一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二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 进出线采用真空断路器
❈ 专用的电能计量柜
❈ PT柜
❈ 联络+隔离
❈ 多用于大型数据中心
(来源:筑龙电气,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