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是"现代企业职业卫生技术丛书"之一,是为企业从事职业卫生行政和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而编写的实用读物。
制的基本步骤和噪声与振动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了吸声、隔声、消声和隔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技术,并根据实际噪声控制工程的需要提供了部分工程案例文本。
《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是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用书,可作为政府各级管理人员的辅助用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职业卫生专业的培训用书。
书 名: 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作 者:葛佩声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504585141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元
第一章 噪声与振动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振动
一、自由振动
二、阻尼振动
三、受迫振动
第三节 声波及波动方程
一、声波
二、声波动方程
第四节 声波的传播
一、距离衰减
二、反射、折射及透射
三、散射、衍射与干涉
四、大气中的声衰减
第二章 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其量度
第一节 噪声及其物理量度
一、声压、声功率、声强
二、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及其运算
三、噪声频谱
第二节 振动及其物理量度
一、位移、速度、加速度
二、振动加速度级、振动级、Z振级
第三节 响度与响度级
一、响度级与等响曲线
二、响度
第四节 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
一、A声级
二、等效连续A声级
第五节 噪声评价数和语言干扰级
一、噪声评价数
二、语言干扰级
第三章 噪声控制步骤
第一节 降低声源噪声
一、研制低噪声设备
二、改进生产工艺
三、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第二节 在传播途径上降噪
第三节 对接收者的防护
第四节 噪声控制标准
一、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四、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第五节 噪声控制工作程序
一、调查噪声现场
二、确定降噪量
三、确定噪声控制方案
四、降噪效果的鉴定与评价
第四章 吸声降噪
第一节 吸声原理及表征材料吸声的量
一、吸声原理
二、表征材料吸声性能的量
第二节 多孔吸声材料
一、多孔吸声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二、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第三节 吸声结构
一、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二、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三、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四、空间吸声体以及其他吸声结构
第四节 室内声场
一、扩散声场中的声压级和混响半径
二、室内混响时间
第五节 吸声降噪设计
一、吸声降噪量
二、吸声设计原则
三、吸声设计程序
第六节 常用吸声材料
第五章 隔声技术
第一节 隔声效果的评价量
一、传声系数和隔声量
二、计权隔声量
三、插入损失
第二节 隔声构件的隔声性能
一、单层匀质构件的隔声
二、双层构件的隔声
第三节 隔声设计
一、非单一结构的隔声计算
二、孔洞、缝隙对隔声量的影响
三、隔声罩
四、隔声门、窗
五、隔声屏
六、管道噪声的隔绝
第四节 常用隔声材料
第六章 消声器
第一节 消声器的种类与性能指标
一、消声器的种类
二、消声器性能评价指标
三、消声器性能测量方法与标准
第二节 阻性消声器
一、管式消声器
二、片式消声器
三、折板式消声器
四、弯头式消声器
第三节 抗性消声器
一、扩张式消声器
二、干涉式消声器
三、共振式消声器
第四节 阻抗复合消声器
第五节 微穿孔板消声器
第六节 排气放空消声器
第七节 有源消声器
第七章 隔振与阻尼减振
第一节 隔振原理
一、振动的基本概念
二、隔振原理
第二节 隔振设计及应用
一、隔振设计
二、弹簧隔振器
三、橡胶隔振器
四、空气弹簧隔振器
五、橡胶隔振垫
六、其他类型隔振材料
七、管道柔性接头和吊架
第三节 阻尼减振与阻尼材料
一、阻尼减振原理
二、阻尼减振材料
第八章 工程实例
实例一 印刷厂纸屑排风机噪声治理
实例二 耐火材料厂破碎车间设备噪声治理
实例三 发动机产品试验台噪声治理
实例四 大型机力通风冷却塔噪声控制
实例五 大型炼化空分车间噪声控制
资料显示,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企业数量不多,且普遍规模较小,行业中专业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约1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也只有60多家。近年来,以德...
噪声与振动控制 主办中国声学学会 周期:双月 1981创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
工业噪声是指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震动、摩擦撞击及气流扰动产生的噪声。 例如化工厂的空气压缩机、鼓风机和锅炉排气放空时产生的噪声,都是由于空气振动而产生的气流噪声。 &nbs...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讲座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讲座3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书为适应环境类专业"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需要而编写。
本书分为基础篇、控制篇、运用篇三大部分。基础篇利用较少的篇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振动基础和声学理论基础,以及振动与噪声控制的一般过程。本书的重点是振动控制技术和噪声控制技术,在控制篇,用五章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吸振、隔振、阻尼减振、吸声、隔声等专项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运用中,每一种专项控制技术并不是孤立的,在运用篇中,介绍了消声器与声屏障,它们是噪声控制各专项技术综合运用的典型例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 [显示全部]
工业级PDA包括条形码扫描器,RFID读写器等。工业PDA的特点就是坚固,耐用,可以用在很多环节比较恶劣的地方,同时针对工业使用特点做了很多的优化。工业级PDA可以同时支持RFID读写和条码扫描功能,同时具备了IP64工业等级,这些是消费类PDA所不具备的。
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可大大节约用地和建设投资,最大限度实现原料和
"三废"的综合利用,改善城市的卫生状况,更重要的是便于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提高生
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的统一布置,也能使建筑布局完整,从
而改变工业区的面貌。
工业协作的几个方面
(1)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产品、原料有相互供应关系的厂,宜布置在同一工业区
内,以避免长距离的往返运输,造成浪费。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中,化工一厂、化工二厂
为附近其他厂提供原料。
(2)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用的协作:能互相利用副产品及废渣进行生产的厂可布置在
同一工业区内,如磷肥厂和氮肥厂之间的副产品回收利用。
(3)生产技术的协作:有些厂在冶炼和加工的生产过程中需两个以上厂进行技术上的
协作,这些厂要尽可能布置在一个地区内,如汽车,拖拉机工业体系,动力工业体系等。
(4)厂外工程协作:工业区内的工厂,厂外工程应进行协作,共同修建铁路专用线、工
业编组站、给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及高压线路,能减少设备、设施,节约投资。
(5)动力设施的协作:工业区内可统一修建热电站、煤气发生站及锅炉房等动力设施。
(6)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一般工业均有铸工、锻工及热处理等热加工车间、也
有机修、电修、木工等辅助车间,如各厂自成一套,往往因生产任务小,使设备不能充分
利用,生产技术不易提高,建筑分散。如将几个厂的这类设施集中修建,既可节约投资,又
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7)地方工业部门的协作:地方工业部门可以建立卫星厂和服务性厂为该地大厂服务,
为大厂提供各种半成品及零件,利用大厂的边角废料生产各种日用品,充分利用废料增加
生产。
(8)厂前建筑的协作:可联合修建办公室、食堂、卫生所、消防站、车库等以节约用地
和投资。
工业区的组织
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化工、制
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工业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
规划,区内布局应紧凑,各厂不应自成一套、各自为政,要注意节约用地。
3.工业区的组成
①生产厂房;②仓库;③动力及市政设施;④维修与辅助企业;⑤综合利用和加工工
业;⑥运输设施;⑦厂区公共服务设施;⑧科学实验中心;⑨卫生防护带。
4.工业区规模
工业区的规模随着城市的性质,工业的内容、性质,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分布、组成,以
及建设条件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工业区规模过小,则无法提高各种设施的协作
程度;工业区规模过大,则造成交通运输和污染的集中。因此,在城市中组织工业区应注
意研究其合理规模。
工业用地的布置
工业用地的布置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重点安排
好工业用地,综合考虑工业用地和居住、交通运输等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使其各得其所
是十分重要的。
1.工业的分类
按工业性质可分为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
等,在工业布置中可按工业性质分成机械工业用地、化工工业用地等等。
按环境污染可分为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
般工业等。隔离工业指放射性、剧毒性、有爆炸危险性的工业,这类工业污染极其严重,一
般布置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段上。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这类
工业的废水、废气或废渣污染严重,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一般应与城市
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设置较宽的绿化防护带。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某些机械工业、纺
织工业等。这类工业有废水、废气等污染,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可布置
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地段上。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这类工业对居住和公
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独立地段上。
2.工业用地在规划建设用地中的比重
工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00\'25万为
宜;但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
25%。
规划人均工业用地面积指标一般在10}--25m2之问,但拥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
矿城市,其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30mZ。特大城市,由于城市总
用地紧凑,工业用地面积大致在18m/人以下。
3.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城市中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应满足为每一个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建设条
件,并处理好工业用地与城市其他部分的关系,特别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其布置的
一般原则如下: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
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
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
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
市内运输。
4.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据生产的卫十类别、货运量及用地规模,分为三种情况:布
置在远离城区的工业、城市边缘的工业和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对工业的各种特点,如原料来源、生产协作、运输、能源、水源、劳动力、有害影响
等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影响工业用地布置的主要因素,将各工业用地布置在城市的不同地
段。特别要指出的是,各类工业又有许多不同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照城市发展
战略,保证多种产业发展的弹性可能,才能使布局真正科学合理。捷克建筑研究院编制了
不同性质的各类工业在城市中常设位置及适宜位置表(表4-4-4)和纺织、服装、制革工业
厂址决定因素以及工业在城市中之适宜位置的表格(表4-4-5),后表说明了同类工业决定
厂址的因素亦不相同。
(1)布置在远离城一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
由于经济、安全和卫生的要求,有些工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如放射性工业、剧
毒性工业以及有爆炸危险的工业。有些工业宜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有严重污染的钢
铁联合企业、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厂等。为了保证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这些
厂应按当地最小额中的风向布置在居住区的上风侧,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必须保留足够的
防护距离。对城市污染不大的工业、规模又不太大时,则不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段;否
则由于居民人数有限,公共设施无法配套,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
(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
对城市有一定干扰污染、用地大、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厂应布置在城市
边缘,如某些机械厂、纺织厂等。这类工厂有着生产、工艺、原料、运输等各方面的联系,
宜集中在几个专门地段形成不同性质的工业区。
按城市规模的不同,城市中可设一个或多个工业区,分别布置在城市的各处。规模较
小的城市有时只有一个工业区,往往形成高峰交通流量集中在通往工业区的道路上(图4-4-24)。
城市中能够形成两个工业区时,则可将工业区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向,如将工业组成
为不同性质工业区,按照其产生污染的情况布置在河流上、下游或风频最小的上、下风向
位置。这种布置方式既有利于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有利于组织交通,缩短工人上下
班的路程,但在布置时应注意不妨碍居住区的再发展。
城市工业区往往沿放射的对外交通线路布置,使工业区与居住区交错。这种布局要注
意,如果工业区按当地最大频率的风向位于居住区的上风侧时,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
足够的防护距离,并应注意随城市发展有开辟环路进行横向联系的可能。
(3)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基本没有干扰污染、用地小、货运量不太大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这类
工业包括:
1)小型食品工业:如牛奶加工、面包、糕点、糖果等厂。
2)小型服装工业:如缝纫、服装、刺绣、鞋帽、针织等厂。
3)小五金、小百货、日用工业品、小型服务修配厂:如小型木器、藤器、编织、搪瓷
等厂。
4)文教、卫生、体育器械工业:如玩具、乐器、体育器材、医疗器械等厂。其中机械
与半机械操作、对外有协作联系、货运量年达3000--4000t、有噪声、有燃物和微量烟尘、
用地达30hm"左右的中小型厂(食品厂、粮食加工厂、纱厂、针织厂、木材加工厂、制药
厂、机械修理厂、无线电厂等)、则应布置在城市内的单独地段。这种地段形成的街坊应靠
近交通性道路,不宜布置在居住区内部。
对居住区毫无干扰的工业为数不多。一般的工厂都有一定的交通量和噪声,由于工厂
规模较小,布置得当,可以使居住区基本上不受影响。
5.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布置形式:一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
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相应呈带形发展,互不干扰,工业用地与居
住用地的关系较好。另一类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
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热电站、热加工车间及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离居住
区远一些,不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可离居住区近一些,这样可以减少防护带宽度,节省建
设费用。这种布置方式对占地面积较小的工业区较为合适,但对于占地面积大的工业区,采
用这种布置方式就会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离。第三种是混合布置方式,它既有平行布置的
优点,也具有垂直布置的长处,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图4-4-25)a
(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如下几种布置方式:
1)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分散在城市的周围,并按工业性质和污染程度,均匀地、
合理地布置在城市的四周;城市内部有若干工业小区和分散的工业点(图4-4-26)。这种布
置形式可以避免工业的大量运输对城市的干扰。但由于工业将城市包围,城市用地没有留
出缺口,使城市没有发展余地,或者城市发展后又形成新的工业包围区,造成相互干扰的
局面。
2)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工业区布置结合地形,与其他用地呈间隔式交叉布
置(图4-4-27)。这种形式有利丁充分利用地形,并根据工业企业不同的污染情况,分别考
虑风向和河流上下游的关系,可将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业区根据河流流向布置在城市下游,
废气污染严重的企业按当地最大频率的风向布置在城市下风向,使各工业企业各得其所。但
这种布置形式也要注意组织好交通,否则相互穿越,形成相互干扰。
3)组团式布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根据规划布置意图将城市组成几个规划分区,每
一分区组团中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居住区,使生产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图4-4-280
4)群体组合式布置在工业用地布置中,有的将工业用地分为市区工业用地、近郊工
业区、远郊工业区等,而使城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有的中、小城市以一城多镇组
合形式来布置工业用地。图4一4一2为南通市总体布局示意,为一城二镇形式,除母城工业区
布置较多外,在唐闸形成以棉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在天生港形成以电力工业为主的工业
区。
(3)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
1)工业地带随着现代化大工业和工业联合化的趋势,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某些地
区,由于交通、消费、资源等有利条件.工业大量集中,城市之间几乎连成一片,这就形
成了新的城市形态,即工业地带或称城市集聚区。如美国东北部大酉洋沿岸北起波士顿、南
至华盛顿、东起纽约、酉至芝加哥的巨大城市带,就是在开发资源,建立工业区,集中发
展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服务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庞大的工业地带。
再如口本,由于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大多来自国外,因此大型工业企业都沿海布置。目
前东京与南面的横滨连成片,形成京滨工业地带;往东向千叶县发展,成为京叶工业地带;
东北向茨城发展,是鹿岛工业区。东京附近地区已形成了巨大的东京首都圈工业地带;该
地区主要工业是钢铁、石化、机械等,职工和产值都占了日本全国的1/30
图4..1_29为德国鲁尔工业地带。鲁尔区是以采矿业为基础形成的著名工业地带,这里
煤炭资源丰富,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方便,就近还可利用洛林的铁矿石,工业发展条
件十分优越,现拥有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和化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前西德工业
总产值的4000,是前西德的工业心脏,也是欧洲重要的工业中心。鲁尔区内,大小城镇鳞
次栉比,城镇之间距离只有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包括8个大城市区,十几个10-}-100万较
大的中心城市。
中国的辽中地区,京、津、唐地区,沪一宁地区工业基础较好,随着今后工业的发展,
也将会有形成工业地带的趋势。
2)组合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已开始注意到控制大城市的问题,比较有计
划地、由近及远地发展市郊工业区、卫星城镇,形成以母城为中心的组合城市。
图4-4-30是上海市组合城市示意图。上海市从50年代开始由近及远,逐步开辟了吴
淞、五角场、桃浦、槽河径、长桥、高桥等6个近郊工业区和嘉定、安亭、松江、阂行、吴
径、金山卫、宝山等7个远郊卫星城镇。这些工业区和卫星城镇既有工业又有生活居住区,
对于促进生产发展,调整城市布局,合理分布工业,控制市区规模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
用。使上海市从一个单一城市,逐步向群体组合城市发展。
3)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对生产和生活又有了新的要求;
多功能的综合区和多心开敞的带形城市的规划思想有了发展。
图4-4-31是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示意。在带形结构中的每一个综合区既有生产又
有生活,形成一定规模。这种城市形态,便于逐个建设,比较机动灵活。在道路布置方面,
中心部分可以以生活性街道相联结,边缘地带有交通性干道或铁路通过,以解决工业生产
的交通运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