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 1章 制造企业的各类体系001
1.1 为什么大多数制造企业没有成本工程体系002
1.2 成本工程体系003
1.2.1 成本工程在制造企业中的定位003
1.2.2 成本工程方法在产品过程中的实际应用005
1.2.3 产品成本企划007
1.2.4 研发成本企划009
1.2.5 模具成本企划011
1.3 成本工程体系标准化(ISO GB CE)013
第 2章 成本工程在国内外制造企业的实践015
2.1 成本工程在欧洲制造企业的实践017
2.2 原价企划在日本制造企业的实践019
2.3 成本估算师在美国制造企业的实践020
2.4 成本管理在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践021
第3章 产品功能与产品价值023
3.1 价值管理的起源023
3.2 产品功能 性能与产品价值的关系024
3.3 价值管理的精髓027
第4章 产品过程030
4.1 产品过程的定义030
4.2 产品过程的责任矩阵(RASIC)043
4.2.1 研发部门在产品过程中的工作和责任043
4.2.2 质量部门在产品过程中的工作和责任044
4.2.3 成本工程部门在产品过程中的工作和责任045
第5章 成本工程的方法046
5.1 多维度ABC分析046
5.2 参照成本计算(Reference Cost Calculation)049
5.3 按目标成本进行设计(Design to Cost)055
5.3.1 型态盒创意法(Morphologic Box)055
5.3.2 功能 成本矩阵法(Function Cost Matrix)058
5.3.3 功能对标法(Function Benchmark)060
5.4 零部件及总成的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VAVE)061
5.4.1 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061
5.4.2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069
5.5 线性回归分析法(Lear Regression Analysis)071
5.6 最佳对标法(Best of Bench)073
5.7 板块分析法(Portfolio Analysis)074
5.8 制造成本与销量的解析函数分析076
5.9 商务谈判战略和艺术077
5.9.1 谈判目的和动机077
5.9.2 谈判准备078
5.9.3 谈判过程的节奏和谈判艺术079
5.9.4 谈判结局和总结080
5.10 商务案例计算(Business Case Calculation)——净现值NPV085
第6章 零部件成本优化如何应用成本工程方法088
6.1 标准化问题引导的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VAVE)088
6.1.1 VAVE研讨方法089
6.1.2 VAVE实战案例090
6.2 怎样避免过度工程095
6.2.1 《产品要求书》097
6.2.2 产品性能超出客户的正常使用范围105
6.2.3 产品耐久性超过了产品的使用生命周期106
6.2.4 避免过度工程的实战案例107
6.3 成本工程与轻量化108
6.3.1 成本工程与轻量化的函数关系109
6.3.2 既降低成本,又轻量化的实战案例110
第7章 产品的目标成本过程114
7.1 第 一客户118
7.2 产品目标成本的设定120
7.2.1 设定目标成本120
7.2.2 目标成本的分解和匹配122
7.2.3 目标成本的达成路径125
第8章 制造成本的优化127
8.1 丰田汽车制造系统(TPS)128
8.2 梅赛德斯 奔驰制造系统(MPS)129
8.2.1 价值流分析131
8.2.2 工位数据采集法135
8.2.3 7V(降低成本,消除7种浪费)136
8.2.4 5A(一个良好的工位,要做到5个A)137
8.2.5 3M(精益生产中,要避免三个M)139
第9章 模块化战略——成本工程2.0140
9.1 企业为什么需要模块化战略?140
9.2 模块化战略——成本工程2.0怎样实施141
9.2.1 分析阶段144
9.2.2 技术方案与战略阶段146
9.2.3 实施阶段149
9.3 模块化战略在梅赛德斯 奔驰的实践149
第 10章 成本工程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趋势下的实践152
10.1 新能源汽车的客户核心价值152
10.2 成本工程在新能源汽车的实践153
10.2.1 商务案例计算(净现值NPV)及敏感度分析153
10.2.2 计算锂电池电芯的参照成本154
10.2.3 直接、间接驱动电机的设计和成本对比160
第 11章 成本工程数字化162
11.1 产品过程的数字化163
11.2 CAE优化产品材料成本163
11.3 CAE优化产品制造成本165
11.4 成本大数据库166
11.5 成本软件168
结束语 制造企业成本工程体系的发展趋势171 2100433B
成本工程的概念和应用在中国制造企业依然处于初始阶段,在市场下滑、经济贸易冲突的环境下,实现成本工程在制造企业的落地,为提高制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增加企业收益,尤为重要和紧迫。本书作者刘晓毅依据25年在德国和中国车企的实战经验和方法研究,系统地介绍了成本工程体系、成本工程方法在产品过程的实际应用,分享了大量的零部件及产品的成本优化实战案例,供读者参照和借鉴。该书从成本工程的起源开始,详细地描述了完整的产品过程(Product Process)以及成本工程在产品过程中的工作和责任;在介绍成本工程的方法时,作者依据数十年在制造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成本工程方法的理论研究,系统地、全面地把各种成本工程方法展现给了读者,并穿插了众多实战案例;如何把这些成本工程方法应用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如何使企业得到成本工程的益处呢?制造企业需要一个在企业组织架构下的成本工程体系,并要定义成本工程在产品过程中的流程;搭建一个全建制的成本工程体系,成为制造企业立足于市场、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路径;制造企业不仅需要优化单一产品的成本,更需要优化企业全部产品系列的成本,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模块化战略(Modular Strategy),作者依据在德国戴姆勒集团模块化战略的实战开发经历,系统地描述了模块化战略的方法、流程和实例;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作者提出了AI 成本工程的思路和理念,通过成本大数据库、成本计算算法的软件系统实现,AI 成本工程将促使产品设计逐步走向智能化阶段。
从体系层面来讲,制造企业不仅需要一个质量体系和生产体系,也需要建立一个全建制的成本工程体系,以保障中国国内的高价值工作岗位和就业需求、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展望未来,1)如同质量体系标准一样(ISO 9001),成本工程体系也需要一个标准,不满足成本工程体系标准的企业将缺失如同质量体系的ISO 9001标识,因此而失去客户的信任和订单,因为自身企业的成本工程没有做得足够好;2)数字化的进程也将走入成本工程,成本大数据库、AI 成本工程、智能设计优化,将是制造企业深挖成本优化潜力的重要手段。
制造企业的制造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一)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能构成产品实体或者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二)直...
生产压力容器A1的制造企业有70家,如下:1.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分厂2.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3.什邡科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4.国营江峡船舶柴油机厂5.无锡东盛石化装备有限公司6.新疆...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包括电子线路设计,晶片设计,晶圆代工和晶片封装测试和运营设备等等企业
现代通信产品制造企业静电防护工程体系及考核
现代通信产品制造企业静电防护工程体系及考核
浅谈制造企业的成本管控
在我国经济步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实施有效的成本管控以提升经济效益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以制造企业的成本管控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制造企业进行成本管控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在成本管控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帮助制造企业在完善成本管控方面有所提升,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ISBN:9787566127945
版次:1
商品编码:13082930
品牌:人民邮电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2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8
电磁兼容性原理主要研究电子、电气设备之间,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兼容性,它的理论是建立在电磁场理论、电路理论的基础上。全书展现了电磁兼容学科近年来新进展和前沿课题,并且在阐明原理、概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程应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磁兼容基本原理和概念、电磁兼容预测和分析方法、电磁干扰控制技术、电磁兼容测量与试验技术、电磁兼容标准等。全书内容翔实、论述清晰,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本书可供高等工科院校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及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近年来,SDN/NFV技术所倡导的开放化、虚拟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理念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全球产业界将SDN/NFV作为未来演进的重要方向。本书是一本全面、细致且极具指导意义的著作,从SDN/NFV的基本原理出发,阐明了SDN/NFV技术在运营网络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和基本技术方案,根据ICT产业的发展趋势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未来网络的精美画卷。
全书共有18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基本原理的角度,重点阐述了SDN/NFV技术的基本概念、标准现状、关键技术和产业现状;第二部分基于应用,从数据网、接入网、传送网、IPRAN、核心网、数据中心和安全7个方面讲述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SDN/NFV在相应场景下的应用和部署方案;第三部分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SDN/NFV对ICT产业的影响以及未来运营商的应对策略,并对中国联通CUBE-Net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
本书适合通信/IT从业人员、已经或准备使用SDN/NFV的行业人员和对SDN/NFV有兴趣的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