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25厘米,宽3-10.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圆或钝,侧脉每边7-11条,在叶背凸起;叶柄长1-3毫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花序顶生或 腋生,长8-13厘米;苞片线形,长约1毫米;雄花:多朵组成分枝的穗状花序;花萼5裂;裂片宽卵形,长和宽约1毫米;花盘5裂;雄蕊5,着生于花盘内面;退化雌蕊圆柱状;雌花:多朵组成不分枝和少分枝的总状花序;花梗长1-3毫米;花萼与雄花的相同;花盘杯状,无毛;子房椭圆形,长3毫米,花柱3,顶生,柱头2深裂。核果纺锤形,长约7毫米,直径4毫米。花期3-7月,果期7月一翌年1月。
生于海拔300-800米山地疏林或山谷密林中。
产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分布于印度、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本种模式标本采自越南富伐。
主干在幼树期树皮光滑,树龄增大后树皮变粗,纵裂或剥落。嫩枝无毛或具有茸毛,后 梨树脱落;2年生以上枝灰黄色乃至紫褐色。冬芽具有覆瓦状鳞片,一般为11-...
椴树(TiliatuanSzyszyl.),别名:火绳树、家鹤儿、金桐力树、桐麻、叶上果、叶上果根,为椴树科、椴树属的植物,是中国珍贵的重点保护植物。高20米;树皮灰色,直裂;小枝近秃净,顶芽无毛或有...
小乔木,高2-3m。枝多叶密,针刺极少。叶互生,常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不明显,叶翼小而不明显。花小白色,萼片黄绿色,花瓣5。果实扁圆形或馒头形,纵径4.5-6cm,横径6.5-7cm,...
散孔材,边材淡黄棕色,心材黄棕色,纹理稍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稍硬,较轻,气干比重0 .6,干燥后不开裂,不变形,耐腐,加工容易,可供建筑、家具、车辆、农具、器具等材料。树皮含鞣质,可提取栲胶。
树形木结构的形态与稳定性能研究
树形结构是一种新颖的结构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大量应用。通过分析国内外树形结构工程的结构特点,总结了适用于木结构的树形结构特征。采用计算长度系数法对典型树形木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结果和参数设计建议。通过对典型树形木结构工程——美国比弗顿图书馆进行结构分析,得到各杆件计算长度系数均满足建议取值,为今后树形木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葡萄树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过程数字化表达方法研究
【目的】用数字化方式描述植物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过程,是正确认识和表达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对形态结构较为复杂的葡萄树进行精确描述与定量分析,对葡萄树的数字化表达和处理技术进行研发与深化。【方法】针对葡萄树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发育过程,划分并定义葡萄树的基本结构单元,包括葡萄树主干、多年生蔓、新梢和着生于枝蔓上的器官,其中新梢包括果枝和营养枝;着生于枝蔓上的器官包括芽、花序、果穗、副梢、叶片和卷须等。基于对葡萄树结构单元的划分,借鉴国内外结构单元的命名经验、习惯与演变趋势并结合田间观察结果,遵循葡萄树各结构单元出生的时空顺序,系统地提出了以年为单位的葡萄树地上部各结构单元数字化命名方案,以字母表示结构单元的类型,数字表明出生顺序和结构单元编号。命名方案还包含了各结构单元的着生关系和分枝来源等信息,整合了多年生长机制下由新梢到蔓,再到多年生蔓的生长变化过程,并以节间为单位,以有序集的方式描述了新梢的构成。在命名方案基础上,给出了组合器官与复杂操作表示方法,包括(1)基于结构单元命名的葡萄树结果母枝与结果枝组的复杂器官表示方法;(2)人工修剪对葡萄树结构变化的数字化描述;(3)以年为单位的葡萄树动态生长数字化描述;(4)多年生葡萄树生长发育过程回溯;(5)基于葡萄树结构表示的各级结构单元量化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以郑州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极短梢修剪的V字形‘赤霞珠’葡萄树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试验温室的搭架式T字形‘香妃’葡萄树为例,分别给出两种树形的数字化表达,实现了复杂葡萄树结构的明确表示,包括各器官的唯一性命名、各器官的连接关系等。在结构表示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梢结构单元量化统计、副梢及卷须人工修剪、种植年限增加带来的葡萄树结构变化表达等的数字化描述,结果表明方法对不同树形、不同生长时期葡萄树形态结构描述的普适性与有效性。【结论】葡萄树形态结构的数字化表示有助于更加直观地理解葡萄树的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方式,对葡萄树功能-结构模型的构建,实现葡萄树形态结构的精确描述、可视化表达、定量分析,以及对葡萄树内部各要素的状态、发展演变过程的定量计算和模拟及进一步的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葡萄树结构单元划分与命名方案对相似结构的木本植物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产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地林中,庭园中常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山。 2100433B
乔木,稀灌木,高达13米;小枝黑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互生,纸质或厚纸质,宽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4-12厘米,宽3-9厘米,顶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偏斜,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圆锯齿或钝细锯齿,两面无毛,基生三出脉;叶柄长0.6-2厘米,近无毛或仅上面被疏短柔毛;无托叶刺,但幼树叶柄基部有2个斜向直立的针刺。聚伞花序或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兼有腋生,无毛;萼片三角形或宽卵形,长2毫米,宽1.8毫米;花瓣匙形,长1.8毫米,宽1.2毫米;雄蕊长于花瓣;花盘五边形,5浅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3深裂。核果草帽状,周围具革质宽翅,红褐色或紫红色,无毛,直径2-3.8厘米;果梗长1.2-1.5厘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
为一习见栽培的绿化树种,木材可供细工的原料。
根和叶入药,广东民间以鲜叶捣烂外敷治跌打肿痛和骨折;亦作兽药,治牛、猪感冒发热和跌打损伤。
药用价值
【来源】忍冬科沙糖木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以叶、树皮、根入药。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通经活络,拔毒生肌。主治感冒,风湿,跌打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根3~5钱;树皮1~2两;叶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