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选程序与奖项均依照诺贝尔奖的做法进行,每名获奖者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和获奖证书,而从1987年开始该奖项会颁发一枚铜质奖牌以表示对获奖者的赞赏。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1972年进入AA建筑学院学习建筑学,1977年获毕业证书。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哈迪德至今一直从事学术研究,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任访问教授,在世界各地教授硕士研究生班和开办各种讲座。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哈迪德于1983年入选香港T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此后,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一等奖。
哈迪德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科隆的港口服务。
哈迪德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大型展出地点有纽约古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A画廊(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1994年)和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1995年)。哈迪德的作品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品收藏。
二○○四年度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以设计中国台湾台中古根汉美术馆而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建筑师。53岁的她,也是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
她也是这项奖成立26年来第3位获奖的英国人。不过讽刺的是,她归化英国,却在首都伦敦连一件作品都没有。她说,她在英国已被“污名化”。她的建筑公司虽在英国赢得很多竞图,但受制于种种规定,很少能付诸实现。
她的作品本质上看似平凡,但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评审团指出,扎哈·哈迪德获得世人认可之路,是“英雄式的奋斗历程”。评审团主席罗斯乍得指出,她在伦敦未有作品,是“保守势力”造成的。
她在世界各地的建筑成品也不多,评审团特别提及她设计的德国维塔消防站、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场和美国辛辛那提的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
评审费巴姆表示,她单单画出设计图,就已大大扩充了建筑的“创作曲目”。她设计的大型综合建筑建成后,创造力更能充分展现。
当代建筑大师、也是评审之一的弗兰克·盖里称赞她的每一个设计都创意足。
扎哈·哈迪德自1982年赢得“香港之峰俱乐部”的竞图首奖后,一举成名。俱乐部虽未盖成,但自此一直广受瞩目。多年来她的设计一直是大胆创新、风格独特、动感足,但很多设计一直都未能动工。
她最近在受访时指出,这早已是众所皆知的事。人们总是说“那不可能”、“那没有办法盖”等等。扎哈·哈迪德说,她一再参赛画出的《极端》竞图,总是受到大众强烈的压力。她表示:“他们总是觉得那不可能。从未有人完成像那样的建筑。”
不过她提到了“毕尔包效应”。她表示,弗兰克·盖里在西班牙毕尔包建的“古根汉美术馆”在1997年启用后,激发人们对她作品的兴趣。一年后,她赢得四项竞图比赛,接下来的一年又赢得四项。其中两座是辛辛那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和罗马的国家现代艺术中心。纽约时报盛赞辛辛那提艺术中心是“都市中的绿洲”。
你好,2004年,扎哈·哈迪德以中国台湾台中古根汉美术馆荣获普利兹克奖。望采纳,谢谢
1979 第届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 1980 第二届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 1981 第三届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
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荣获201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景观与建筑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与地域与时代紧密联结的建筑物。2017年3月1日,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
专访凯伦·斯坦——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2012年6月,《建筑创作》杂志通过email的形式对普利兹克奖评委凯伦斯坦进行了采访。采访除了涉及普利兹克奖有关的敏感话题,还针对凯伦斯坦作为资深建筑媒体人的背景,试图了解美国建筑媒体的运作,并引发对纸质杂志未来的思考。
专访凯伦·斯坦——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2012年6月,《建筑创作》杂志通过email的形式对普利兹克奖评委凯伦斯坦进行了采访。采访除了涉及普利兹克奖有关的敏感话题,还针对凯伦斯坦作为资深建筑媒体人的背景,试图了解美国建筑媒体的运作,并引发对纸质杂志未来的思考。
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
有人评价说她是“女魔头”,
有人评价说她是建筑界的“女巫师”,
有人称赞她的作品优美、性感,
有人批评她的设计浪费、不务实,
有人称她是最优秀的“结构主义大师”,
她的身上总是充满快乐争议。
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
“哈迪德才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最畅销的商品”,
黎巴嫩电视台采访她时曾问:
“是什么让你去的今天的成功,是命运还是幸运?”
她严肃地回答说:
“都不是!是努力!
我没有一天放过自己。”
扎哈的建筑大师之路
扎哈·哈迪德于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哈迪德立下从事建筑事业的理想是在11岁的时候。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在哈迪德家,他是一个优秀的榜样。他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收藏各种各样的新式家具。
北京望京
哈迪德曾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1972年她开始就读于著名建筑学府———伦敦建筑联盟。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央视大楼的设计者)。哈迪德当时的校友、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现任建筑系教授奈杰尔•科茨回忆说:“他们相互欣赏,有着对革命性现代主义共同的兴趣。当时的哈迪德和现在一样喜怒无常、脾气火爆。但那正是大家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的作品中充满自信的原因。”
北京银河soho
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女性得主
普利兹克奖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而扎哈•哈迪德是这个奖项的第一位女性得主。在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作为一名女性在这个行业想要获得一席之地有多么不易。一个来自伊拉克的英国女人能够在建筑界的金字塔尖里与男人们平起平坐,这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
上海凌空SOHO
她一直都在坚持做自己
有些人认为扎哈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无法建成的,扎哈带着些不屑说,那些蔑视她的设计的人,是一群失去了信仰和梦想,只盲目遵循经典的人们,所以他们才不相信她可以建成神奇的建筑。很多报道都倾向于将扎哈塑造成一个强势又过于自信的女人。对此,扎哈的回应则是她对自己的工作的确充满信心。这源自她的成长环境和周围所有人的支持,也因为自己在多年的奋斗后拥有了自立的资本,所以她相信自己能够有所建树。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大厦
不结婚不生子的“女魔头”
在采访时扎哈说自己也觉得有伴侣和孩子的生活非常美好,但是也许是因为太忙,她没有考虑过这样的生活。建筑是个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心思的职业,否则没人可以把它做好,所以她没有时间去找伴侣,也担心如果找了伴侣,自己会无法平衡好家庭和建筑事业,从而把自己弄得很纠结。她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建筑投入热情,而她也会对每一个项目全力以赴,因为她不想建造垃圾建筑。
香港香奈儿流动艺术馆
备受争议的背后
在30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扎哈的许多方案都因设计理念太过超前、往往要挑战现有结构、设备和施工等技术的极限,而无法实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几乎没有实际建成的作品,哈迪德也因此获得了“纸上建筑师”的称号。
南京青奥馆
有业内人士称:“扎哈的奇形怪状和飞扬跋扈的规划,把城市的格局弄得乱七八糟,我们需要更简单的设计和整齐的布局。然而哈迪德固执而坚定地认为,奇幻图画定会变成现实物体,她从不打算放弃自己的设计风格。她的成功和被质疑总是相伴相生。
广州大剧院
——The End——
本次展览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aha Hadid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ZHA)在中国大陆的首个大型专题展,将深度回顾国际顶尖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及其创建的ZHA在过去40多年间的作品演进轨迹。
扎哈·哈迪德的家乡是伊拉克,这片两河流域间的土地给予了她对于古老文明的独特感知力。后来,扎哈也踏足了中国的诸多城市,创作了多处惊艳绝伦的作品。她的成名之作便是为香港山顶俱乐部(1982-1983年)打造的一款设计方案。此方案依托地势,无缝融入周边环境,与大自然交相呼应,其有机的建筑语言营造出无与伦比的空间体验。之后她在中国的第一件建成作品——广州歌剧院(2010年)和近年大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9年)也都体现了这一风格。
本次展览横跨艺仓美术馆的两层展厅,届时将有200余件重磅展品与公众见面,其中多件曾于海外顶尖艺术机构展出,更有数件是在国内的首次亮相。它们类型多样,涉及模型、效果图、摄影和影音资料等由扎哈亲自设计的及其事务所已建成和未建成的作品。不仅如此,本次展览还将详细介绍诸多技术创新,以及这些创新是如何改变工作室构思、设计以及打造建筑环境的方式的,从而深度解析扎哈的设计哲学和审美理念。
这些获得了来自全球公民、专业机构和学术院校的称赞与认可的参展作品,展示了ZHA为改善行业设计与构筑方式而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涉及可持续发展,信息化计算与设计,社交研发,分析与洞察,虚拟现实。本次大陆首展也特设了相应的VR体验空间,带领观众与扎哈的理念一起走进未来与前沿。
如今,ZHA的项目已经遍布六大洲的四十余个国家,超过四百名来自不同背景的资深设计师在其麾下。而始终不变的,是扎哈锐意创新、启迪灵感的主张。
此外,本次展览还将呈现来自扎哈·哈迪德同名设计品牌ZHD的作品,它们同样源于扎哈创造性的手法与标志性的设计理念,作品打破了行业边界,也强调了她一直以来的愿景:不断追求卓越,打破成规。
广州歌剧院,广州,中国,2003-2010
“扎哈·哈迪德:运动中的形态”展览现场,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2011-2012
丽泽SOHO,北京,中国,201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