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部和西南部。生于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丛、草甸和荫湿岩隙。朝鲜、日本也有。模式标本取自栽培植物,原产地为中国或日本。
多年生草本,高8-45厘米。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茎被长腺毛,具1-4枚苞片状叶。基生叶具长柄,叶片近心形、肾形至扁圆形,长1.5-7.5厘米,宽2-12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圆形至心形,(5-)7-11浅裂(有时不明显),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牙和腺睫毛,腹面绿色,被腺毛,背面通常红紫色,被腺毛,有斑点,具掌状达缘脉序,叶柄长1.5-21厘米,被长腺毛;茎生叶披针形,长约6毫米,宽约2毫米。
聚伞花序圆锥状,长7.3-26厘米,具7-61花;花序分枝长2.5-8厘米,被腺毛,具2-5花;花梗长0.5-1.6厘米,细弱,被腺毛;花两侧对称;萼片在花期开展至反曲,卵形,长1.5-3.5毫米,宽1-1.8毫米,先端急尖,边缘具腺睫毛,腹面无毛,背面被褐色腺毛,3脉于先端汇合成1疣点;花瓣白色,中上部具紫红色斑点,基部具黄色斑点,5枚,其中3枚较短,卵形,长2-4.4毫米,宽1.3-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长0.1-0.6毫米之爪,羽状脉序,具2级脉(2-)3-6条,另2枚较长,披针形至长圆形,长6.2-14.5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长0.2-0.8毫米之爪,羽状脉序,具2级脉5-10(-11)条。雄蕊长4-5.2毫米,花丝棒状;花盘半环状,围绕于子房一侧,边缘具瘤突;2心皮下部合生,长3.8-6毫米;子房卵球形,花柱2,叉开。染色体2n=36, 54。花果期4-11月。
性味
①《履巉岩本草》:性凉,有毒。
②《纲目》:微苦辛,寒,有小毒。
炮制 去杂质,切段备用。
归经 肺;脾;大肠经
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全年可采。但以花后采者为好。
化学成份
虎耳草叶中含岩白菜素,槲皮甙,槲皮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琥珀酸和甲基延胡索酸。茎含儿茶酚。根含挥发油。此外从虎耳草中还分得熊果酚甙,绿原酸,槲皮素-5-O-葡萄糖甙,去甲岩白菜素,氨基酸,硝酸钾及氯化钾。其叶绿体中所含的酚酶能将顺式咖啡酸氧化为相应的邻位醌,后者经自然氧化而生成马栗树皮素。
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 离体蛙心滴加虎耳草压榨的鲜汁滤液或1:1乙醇提取液0.01ml,均显示一定强心作用。提取液去钙后对心脏仍有兴奋作用,但较去钙前弱。本品强心作用转氯化钙发生慢,持续时间较长。
2.利尿作用 麻醉犬及清醒兔静脉注射虎耳草乙醇提取液1ml/kg,呈现明显利尿作用。将提取液中所含甙类破坏后,仍有一定利尿作用。
3.其他作用 虎耳草鲜汁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体外试验未发现抑菌作用。
4.毒性 家兔35ml/kg鲜汁灌胃,24h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第2日重复给予60ml/kg,观察3d,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①《履巉岩本草》:治痔疾肿毒,用少些晒干人马子(便桶)内烧熏。
②《纲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又治聤耳,捣汁滴之。
③《生草药性备要》:治耳内暴热毒,红肿流脓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④《植物名实图考》:喉闭无音,用以代茶。亦治吐血。
⑤《分类草药性》:清肺热,治咳嗽,疗风疹、丹毒。
⑥《现代实用中药》:涂疮痈,冻疮,及毒虫刺伤等。
⑦《江西民间草药》:治肺热咳嗽气逆,吐血,肺痈吐臭脓,百日咳,肝火,童子痨。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湿消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外伤出血,急慢性中耳炎。
附方
①治中耳炎:鲜虎耳草叶捣汁滴入耳内。(《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荨麻疹:虎耳草、青黛。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风丹热毒,风火牙痛:鲜虎耳草一两,水煎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④治风疹瘙痒,湿疹:鲜虎耳草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湿疹,皮肤瘙痒:鲜虎耳草一斤,切碎,加95%酒精拌湿,再加30%酒精100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外敷患处。(《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⑥治肺热咳嗽气逆:虎耳草三至六钱,冰糖半两。水煎服。
⑦治百日咳:虎耳草一至三钱,冰糖三钱。煎服。
⑧治肺痈吐臭脓:虎耳草四钱,忍冬叶一两。水煎二次,分服。
⑨治吐血:虎耳草三钱,猪皮肉四两。混同剁烂;做成肉饼,加水蒸熟食。(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血崩:鲜虎耳草一至二两,加黄酒、水各半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⑾治痔疮:虎耳草一两,水煎,加食盐少许,放罐内,坐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⑿治冻疮溃烂:鲜虎耳草叶捣烂敷患处。(《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取虎耳草鲜叶数片,捣汁,纱布过滤,加适量冰片,装入滴眼瓶内备用。用时先用3%双氧水洗涤外耳道,将脓性分泌物清除干净,然后取虎耳草液滴耳,每次1~2滴,每日3次。治疗化脓性中耳炎31例,急性25例平均3天治愈,慢性6例平均7天见效。
民族医药
1、水药骂打痈:全草外用治腮腺炎《水医药》。
2、侗药把铜钱挪、金仙:全草治妇女乱经吐血、中耳炎、结膜炎、角膜云翳、小儿口腔炎、腮腺炎《桂药编》。
3、瑶药荡能、甘裂使、善芬兜付壮:功用同侗族《桂药编》。
4、壮药牙丘西:功用同侗族《桂药编》。
5、畲药铜架怀、猪耳草、耳朵草、老虎耳:全草治中耳炎、耳疔、小儿急惊风、咳嗽、痈肿疔疖、吐血《畲医药》。
6、侗药骂胀猛亚老,骂卡坝:全草主治忍卡(中耳炎),面部湿疹《侗医学》。
7、藏药摸龙弄密:全草用于急性中耳炎,风热咳嗽;外治大泡性鼓膜炎,风疹瘙痒《湘蓝考》。
8、苗药锐的党棍,窝比省,弯功奶小,八抓:全草治中耳炎,外耳道湿疹,治慢性下肢溃疡《苗医药》。窝比赊:全草主治肺热咳嗽,百日咳,中耳炎或外耳道湿疹,颈面部湿疹,下肢臁疮《苗药集》。
9、土家药绣席全草治疗蚕耳(化脓性中耳炎),疮疖痈,青水疮,气管炎《土家药》。
虎耳草的花语是“真切的爱情”。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第一次出现虎耳草是情窦初开的翠翠听外公讲父母的浪漫爱情故事,不由得她联想到了自己的感情。她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耳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耳草,“这...
虎耳草的繁殖方法很简单,主要用的是分株繁殖。当虎耳草的植株长到一定大小时会在匍匐枝的末端长出小株,在春季的时候将小植株剪下,移植在一个大花盆中,然后用塑料薄薄膜盖起来。注意保持较高的温度,等到根系长好...
你好!虎耳草一般是采用扦插的方式进行栽培,如果是的话,不妨也遵循扦插的方式。 1.气候土壤:喜阴凉潮湿,土壤要求肥沃、湿润,以密茂多湿的林下和阴凉潮湿的坎壁上较好。 2.种植: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区在夏...
气候土壤
喜阴凉潮湿,土壤要求肥沃、湿润,以密茂多湿的林下和阴凉潮湿的坎壁上较好。
种植
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区在夏季选择须根发达、生长健壮的植株,高7-10cm,由匍匐枝长出的幼苗,拔起作为种苗。若是在林下栽培,要清除地面杂草和过密的灌木,按行、株距各约17cm开穴,浅栽地表,把须根压在土里。若是在阴湿的石坎或石壁上栽培,可把苗栽在石缝里,用湿润的腐殖质土把须根压紧,浇水。
田间管理
经常除草,拔去过大的苔藓植物。 2100433B
中草药学习资料23-短穗兔耳草+短瓣女娄菜+短齿楼梯草
短穗兔耳草 【药 名】短穗兔耳草 【汉语拼音】duan sui tu er cao 【英 文 名】Shortspike Lagot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tis brachystachya Maxim. 【归 经】归肺;肝经 【功 效】清肺止咳;降压调经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 【科属分类】玄参科 【拉丁文名】Herba Lagotis Brachystachydis 【主 治】肺热咳嗽;高血压;月经不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 3200-4500m的高山、草原、河滩、湖边砂质草地。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高血压、肺炎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动植物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高 4-8cm。全株无毛。通常有匍匐走茎,根状 茎短,不
RP-HPLC法测定短筒兔耳草中松果菊苷
目的建立短筒兔耳草中松果菊苷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短筒兔耳草经流动相超声提取后,用RP-HPLC法测定。采用Alltech Preva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睛-甲醇-1%醋酸(10:15:75),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334 nm,柱温为室温。结果松果菊苷进样量在0.46~18.40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11%,RSD为2.09%(n=6)。结论采用RP-HPLC测定短筒兔耳草药材中松果菊苷的含量,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短筒兔耳草中松果菊苷的质量控制。
与“春丕虎耳草 Saxifraga chumbiensis Engl. & Irmsch.”相关的种有:
心虎耳草Saxifraga cordigera Hook.f. & Thoms.
长毛梗虎耳草Saxifraga eglandulosa Engl.
毛叶虎耳草Saxifraga kingiana Engl. & Irmsch.
聂拉木虎耳草Saxifraga moorcroftiana (Ser.) Wall. ex Sternb.
藏东南虎耳草Saxifraga subtsangchanensis J. T. Pan 2100433B
【药 材 名】藏中虎耳草
【拉 丁 名】Saxifraga signatella Marq.(原植物藏中虎耳草)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
藏中虎耳草的全草。
辛、苦,凉。入膀胱、肝、胆三经。
利水渗湿药,利湿退黄药
疏风清热、利湿退黄。可治风热袭表、头痛身痛、发热微恶风寒、苔薄黄脉浮数者。用治肝胆湿热郁积、迫胆汁外泛、身目俱黄、小便黄赤、伴胁肋胀痛、食欲不振。
内服:煎汤,9一15克。
分布于西藏。
始载于《西藏植物志》。
利水渗湿药 利湿退黄药
黑蕊虎耳草 黑虎耳草喜马拉雅虎耳草 斑点虎耳草
虎耳草科植物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潮湿环境。垂头虎耳草(Saxifraga nutans)是真正的水生植物。宾夕法尼亚虎耳草(S. pennsylvanicum)为沼泽植物,小花叶虎耳草(S. micranthidifolia)生长于寒冷的山间溪流中和潮湿的岩石上。另一些种则多少适应于干燥的环境,如三齿虎耳草(S. tridactyloides)的茎上有鳞茎状的珠芽,用以贮藏水分。同样,三岐虎耳草(S. trifurcata)的表皮高度角质化。具小球虎耳草(S. globulifera)具膜质的芽鳞及被毛的托叶。粗糙虎耳草(S. aspera)的叶为肉质,高度角质化,经久不落,可用以贮存水分。以上几个种均为适应干燥生境的实例。有些种具叶莲座,莲座下部的叶仅轻度角质化,因此积存于此的露水可被叶片吸收,水分得以大量贮存,使花葶得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