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项目旨在研究性能可随环境变化的移动通信用漏泄电缆。在精确求解纵向槽、连续孔、缝等基本漏泄电缆的内外场分布后,将研究基本缆槽缝前周期性金属片所产生的辐射场与金属片尺寸、周期间的关系;用空间谐波理论分析不同周期贴片对频带的选择性。本项目将进一步发展漏缆理论,同时为移动通信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准备基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批准号 |
60071012 |
项目名称 |
环境适应型移动通信用漏泄电缆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F0119 |
项目负责人 |
王均宏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交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1-01-01 至 2003-12-31 |
支持经费 |
17(万元) |
漏泄通讯装置是专门用于矿井、人防等地下工程的无线电移动通讯,在瓦斯、煤尘和变频设备众多的环境中仍可使用。tdaf001tiandun漏泄通讯装置特点可实现井上绞车司机及指挥调度人员与井下机车维修人员及...
呃 建议你去店里自己买一根 syv75-3的线 然后买一个bnc头 然后自己做一个bnc头你就知道了,比看书生动一百倍。 从里到外依次是 铜导线根据粗细的不同有75-3 75-5 75-7 75-9...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作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技术研究基地及业务产品的开发中心,多年来,坚持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致力于研究集团公司前瞻性技术和业务,制定集团公司技术发展战略、策略和政策,研究制定企业...
漏泄电缆在井下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
漏泄电缆在井下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 3 张 涛 ,陈建宏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 :阐述了井下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指出井下无线通信 受阻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各种衰落 。根据漏泄电缆通信理 论 ,将漏泄电缆技术应用到井下移动通信中 ,设计一个可用 于井下通信的抗衰落能力强的移动通信系统 ———漏泄电缆 移动通信系统 。漏泄电缆技术的应用 ,将可实现井下无线数 据 、图像及话音的高质量传输 ,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强有 力保障 。 关键词 :漏泄电缆 ;移动通信 ;矿井 中图分类号 : TD65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 2763 ( 2006 ) 06 - 0079 - 03 Study on Appli ca tion of L eakage Cable in M ine M ob ile Comm un ic
漏泄电缆在井下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
阐述了井下无线电波传播特性,指出井下无线通信受阻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各种衰落。根据漏泄电缆通信理论,将漏泄电缆技术应用到井下移动通信中,设计一个可用于井下通信的抗衰落能力强的移动通信系统———漏泄电缆移动通信系统。漏泄电缆技术的应用,将可实现井下无线数据、图像及话音的高质量传输,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保障。
《环境建构:适应型建筑环境的构想与实践》主要内容简介:“环境建构”是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运用学校“海天学者”国际化基金,引进外教共同开设的设计坊(Studio)课题。海天学者每年春季开办,目的是探索一个国际性的设计教学模式,新颖而有特色,注重开放性、实验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虽然以建筑设计内容为中心,但面向全院建筑系、规划系以及艺术设计的学生开放,同时也允许不同年级的同学参与。《环境建构:适应型建筑环境的构想与实践》记录了本次环境建构的课程内容和过程,为本次活动做一个完美的总结。
组合服务通常运行在开放、变化和不确定的互联网环境中。动态复杂的运行环境使得组合服务的执行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组合技术的实际可用性,因而针对组合服务运行时自适应的研究逐渐成为了服务计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为了使组合服务具备适应其所处动态运行环境的能力,本课题面向运行环境的建模与分析,对知识驱动的组合服务运行时自适应方法进行了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潜在影响备选服务QoS的运行环境因素有哪些,建立了备选服务运行环境模型,并确定了各环境因子的感知方法;然后建立了反映运行环境状态与备选服务质量之间关联关系的知识模型,并研究了该类知识的挖掘方法和基于知识的备选服务实时质量预测方法;最后通过合理定义“环境变化事件”,制定了基于知识的事件驱动的组合服务运行时自适应机制。本课题从考察备选服务运行环境与服务质量之间关联关系入手,由环境变化事件驱动组合服务的运行时自适应调节,能够增强组合服务在动态环境中的运行稳定性,减少异常发生的概率并提升服务质量,为动态环境中的组合服务运行时自适应提供了一套新的方法和技术体系,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目前课题组已经完成了相应的研究工作,达到了研究目标的要求。研究成果体现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0篇,培养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毕业硕士研究生6名。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服务计算技术的普及和方法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100433B
耦合损耗是漏泄电缆区别于普通的通信电缆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表征漏泄电缆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耦合强度的特征参数。耦合损耗测量方法在IEC61196 -4和GB/T17737.4同轴通信电缆第4部分:辐射电缆分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其定义如下:
Lc=10lg(Pt/Pr)
式中:
Lc——耦合损耗,dB;
Pt——漏泄电缆内的传输功率,W;
Pr——标准偶极子天线的接收功率,W。
由于某一处漏泄电缆内的传输功率等于电缆输入功率减电缆输入端到该处的功率衰减,因此,局部耦合损耗αc(z)计算公式如下:
αc(z)=Ne-(α×z)-Nr(z)
式中:
αc(z)——局部耦合损耗,单位dB;
Ne ——电缆输入端的电平,单位dBm;
Nr(z) ——天线处的接收电平,单位dBm;
α——电缆的衰减常数,单位dB/km;
z——电缆输入端到天线处的距离,单位km。
测得的耦合损耗可由αc50和αc95两个典型值来表征,αc50耦合损耗指50%接收概率,即50%测得的局部耦合损耗小于该值;αc95耦合损耗指95%接收概率,即95%测得的局部耦合损耗小于该值。
在IEC61196-4和GB/T17737.4标准中,电缆长度至少要10倍于测量频率下的波长,同时为确保测量有效,必须要有足够的位置分辨率标准规定,在95%接收概率时,每半波长要进行10次测量来计算耦合损耗。因此耦合损耗的测量依靠人工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借助计算机和自动测量系统。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