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项目基于“十二五”期间开展的全国范围居住室内环境关联健康影响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北方地区典型城市入户实测调查所获得的大量调查数据,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建模、数理统计等方法,深入开展了室内健康环境表征指标体系综述研究、室内环境关联健康影响主客观表征模型构建、室内环境健康性能综合表征模型以及室内健康环境物联网实时监测评价系统的研究开发,获得以下重要学术成果:1)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居住建筑各功能房间室内健康环境评价方法;2)研究提出了健康室内环境主客观表征参数;3)构建了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室内环境关联健康影响主观表征模型;4)建立了基于北方典型城市入户实测调查室内环境关联健康影响客观表征模型;5)提出了室内环境关联健康影响主/客观表征模型融合方法;6)研究开发出了室内健康环境物联网实时监测评价系统,并在全国9个代表性城市进行应用。除完成项目计划书所制定的各项任务外,进一步深化了相关研究,构建了基于信息感应思想室内环境营造原创性理论体系,在《建筑科学》发表了“节律协同与健康人居” 独家专栏论文10篇,并先后在健康住宅与理论、热舒适、村镇生态建筑、太阳能应用等领域重要的行业及学科领域大会上作了4次特邀报告和一次主旨报告,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项目执行期间,出版专著5部,其中3部为主编;发表论文6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篇,EI检索论文1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篇,国际会议论文23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9篇;获得专利1项。本项目成果的科学意义主要体现在:1)建立了揭示问卷调查样本数据关联性的有效分析方法;2)确立了构建客观模型所需的剂量效应和暴露风险的定量关系;3)提出了主客观表征模型有效融合的描述方法;4)引入了室内健康环境需求的文化体现新视角;5)提出了合理且便于监测的指标参数及现场测试方案。研究表明居住建筑室内健康环境的营造需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自然气候和功能空间明确其室内环境需求的综合效应和目标。 2100433B
居住建筑室内环境健康性能评价无论是对于健康住宅设计、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还是规避健康风险、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影响因素复杂、涉及多学科领域,到目前针对室内健康环境综合表征参数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项目基于“十二五”期间开展的全国范围居住室内环境关联健康影响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北方地区典型城市的入户实测调查所获得的大量调查数据,采用实测调查、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理论建模、数理统计、云计算等方法,研究提出居住建筑室内环境健康性能综合表征模型,为实现室内健康环境实时监测和评价提供理论支撑。本项目拟解决以下关键科学问题:1)提出合理且便于监测的指标参数及现场测试方案;2)建立问卷调查样本数据的关联性有效分析方法;3)确立构建客观模型所需的剂量效应和暴露风险的定量关系;4)确定综合表征模型的描述方法。最后应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构建室内环境健康风险提醒及干预建议和远程检测分析平台。
室内空气中释放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入住后就极易影响人体健康... 这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健康的室内环境应孩是:在满足工作和生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健康要素。以健康为理念,满足居住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j营造健康、安全、舒适谢。室内环境,使居住者身心处手良好状态。 居住环境直...
在室内放上一盆自己喜欢的花,一方面可以增加室内的,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但并不是所有的花都适合在室内养殖的,但也不要担心,如果能放上一盘自己喜欢的花,而且对人体还有好处的花就是...
重庆市居住建筑室内环境测试与研究
重庆市居住建筑室内环境测试与研究——通过对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20户住宅进行室内环境测试,分析了重庆市居住建筑在测试日期内的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及空气品质状况,为重庆市居住建筑室内环境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基础数据。
《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进展报告(2012)》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实际情况,总结了我国室内空气健康影响、评价方法、通风与净化、建材家具散发机理与标识、颗粒物污染、传染病空气传播与控制等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和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下一阶段室内环境与健康领域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建议与对策。《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进展报告(2012)》可供从事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科研与管理人员、政策制定者、建筑环境、暖通空调的研究与开发人员以及相关企业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参考。
编写本书的目的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普通消费者解读健康住宅。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健康住宅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特点以及建立的健康住宅建设理念;第二部分是在理念指导下提出的成居住环境健康性和社会环境健康性,分别就住区环境、住宅空间、空气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环境卫生和社会环境阐述其对居住者的健康影响,建设标准和达到标准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第三部分扼要地介绍了25个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案例,包括经济技术指标、规划设计特点和健康住宅研究课题。
研究进展人类对于健康建筑的关注,始于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国际上对于“居住与健康”的讨论由来已久,从1939年的《雅典宪章》提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交通等问题开始,到1981年的《华沙宣言》指出建筑学应进入环境健康时代,建筑界开始将研究的目光转移到“居住与健康”上。
J·拉乌洛克在80年代中期完成了著述《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点》(Gaia: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推进了盖娅运动。盖娅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盖娅式的建筑是舒适和健康的场所,盖娅住区宪章提出设计三原则:为星球和谐而设计、为精神平和而设计、为身体健康而设计。
为了应对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而采取的一些建筑节能措施,如增强建筑的保温与气密性等,终于在90年代开始显现其弊端。病态建筑综合症大量爆发,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IAQ)及健康建筑成为研究热点。这一时期的健康建筑主要关注各类建筑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广泛开展了居住与健康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课题中健康是最为核心性的研究内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住宅-健康城市”的研究实践己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为了解决居住健康问题,美国于1992年设立了国家健康住宅中心。日本在这一时期也推行了健康住宅,日本建设省出版了《健康住宅宣言》和《环境共生住宅》指导住宅的建设与技术开发。瑞典、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等北欧国家在建材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包括住宅在内的环保产品都须经过专项认证。
进入 21 世纪后,绿色建筑得到了蓬勃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如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日本的 CASBEE 和德国的 DGNB 逐步为大家所熟悉,中国也在 2006 年发布了绿色建筑三星评价标准。对于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的关系大家也有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