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汇率风险 汇率与证券投资风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利于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业,因此,投资者看好前者,看淡后者,这就会引发股票价格的涨落。本国货币贬值的效应正好相反;二是对于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国家来说,汇率变动也可能引起资本的输出与输入,从而影响国内货币资金和证券市场供求状况。
汇率稳定基金是美国财政部的分支,负责管理美国本土的及外汇的投资组合来达至干预汇率的目的。这个特殊的安排容许美国政府在不影响本土货币供应来调整汇率。汇率稳定基金根据1934年1月31日的《黄金储备法案》而成立。目的是为了抗衡英国财政部在1932年设立的外汇平衡账户。基金在1934年4月开始运作,政府注入资金达20亿美元。这是将美元含金量下调后剩余出来的资金。《黄金储备法案》授权基金动用资金买卖黄金和外汇来稳定美元汇率。
《黄金储备法案》授权汇率稳定基金运用那些剩余资金来买卖政府债券。基金虽然没有法定权力,但能够参与其他活动。它投入这些无关的活动是为了贷款给美国所支持的政府。
1938年至1940年,财金研究部总管哈里·德克斯特·怀特草拟拉丁美洲借贷方案并且参与美洲银行(Inter-American Bank)的计划。可是最终失败,但启发了怀特下一个计划-国际货币基金会及世界银行。他在1941年根据当时的财政部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指示来筹备。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措施:
约定互相能接受的风险比例
据了解,一些出口企业为应对汇率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已经采取了各种积极应对措施。一些企业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汇率因素会考虑在内。双方会规定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风险比例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通常双方各自承担50%的风险,如果碰到较强势的国外客商,国内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会更大一些,通常情况下,中国灯饰企业都处于弱势。此外,部分灯饰企业负责人甚至提出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单位的想法,但能够采取这一方式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使用较为普遍的汇率避险方式包括: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
贸易融资工具较为普遍
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约有31%的企业使用该类方式。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通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二是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在贸易融资方式构成中,进出口押汇使用比重较高(约为80%),原因主要是出口押汇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可以较好地缓解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另外,一些企业还使用福费廷等期限较长的贸易融资方式。
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增多
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加快,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在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为企业拓宽了汇率的金融避险渠道。
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使用远期结售汇工具较多。汇改后,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和交易主体扩大,银行间人民币汇率远期交易推出,商业银行扩大对企业汇率避险服务,在较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远期结售汇交易,进一步满足了企业的避险需求。调查显示,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占比高达91%。二是部分企业运用外汇掉期和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工具。自汇改后推出外汇掉期业务以来,福建、广东、江苏、山东和天津等省市的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这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尽管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一些外资企业和在国外有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的中资企业还通过境外人民币NDF工具进行汇率避险。
汇率锁定
与汇率锁定公司(出口宝)签订合同,汇率锁定是指出口企业与出口宝签订远期汇率锁定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如出现人民币升值造成企业利润损失,出口企业可按照远期汇率锁定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向中利保办理结汇亏损金额的赔付业务。
其模板犹如银行的远期结售汇,但是在金额锁定、确认条件、手续上都有一定的化繁为简,同时,出口宝人性化的只收取相应手续费,汇率锁定交割期,汇价上升,额外部分也同时规企业自身所有。
该方式适合大多数企业,并且操作简单。
日本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措施:
短期措施
1、外汇期货交易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直接促使美国推出外汇期货。在日本,通过外汇期货交易来回避金融风险已经为大部分企业所采用。据日本经产省统计,约有44%的日本企业会选择采取外汇期货交易来规避风险。
2、扩大日元结算
外汇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交易使用外币时,如果使用本国货币来结算,则可以避免外汇风险。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企业采用日元结算的交易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进口方面,日元结算率已由1986年的10%上升到2004年的25%。
3、外汇资产平衡
上世纪80年中期,日本许多跨国企业开始在欧洲等地设立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调整等,从公司全局考虑,对外汇资产进行管理和平衡。但这种措施仅限于跨国企业,对中小企业则难以适用。日本也只有4%的企业采取这种措施。
4、反向交易平衡
日元升值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因此,日本既有出口又有进口业务的大公司,主要是综合商社,采取了减少出口,扩大进口的措施来规避日元升值带来的风险,维持公司的盈利。但这种方法适用企业也较少,只有约4%。
5、价格转嫁
将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增长部分,转嫁到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海外进口商承担部分风险。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方法存在较大难度。
中长期措施
短期的金融措施并不能完全回避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从中长期的产品结构调整入手。日本企业正是采取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等措施,才真正克服了日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别化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日本电视机就经历了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平面电视、数码电视等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汽车也实现了由大众车向高级车、混合动力车的转变。二是要通过技术革新、增加廉价零部件进口、减少能耗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
2、加快海外转移,强化海外生产体制,扩大多边贸易
充分利用日元升值带来的优势,建立全球化生产体制,同时提高当地零部件采购比例,培育当地协作企业,扩大多边贸易。这样既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又能够确立全球化的内部分工体系,还可以带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日本汽车业在这方面有出色表现。从80年代开始,丰田等日本汽车企业开始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既解决了日美两国贸易摩擦问题,同时又扩大了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到1995年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已占到了美国市场份额的20.7%,而在1985年这个数字仅为2.0%。
规费、税金都是综合单价以外的费用,工程造价汇总表里有单独的规费和税金行 不在综合单价中计取剩余政策变化风险和人工单价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生了 进度、结算是要调整的
供货方承担。
1、清单增项如重新报价,材料风险费和机械风险费应该考虑;清单增项和清单增量执行元清单价,材料风险费和机械风险费投标时应该考虑;但是禁止强行规定承包人承担全部风险的约定,你找找当地关于对材料风险是否规定...
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
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利率
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三、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响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进口商品竞争力减弱、出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四、政治局势
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1973年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崩溃,特别是1976年牙买加协议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合法性以来,控制在一定波动范围的固定汇率制随之解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美元、日元、马克、英镑等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时刻都处在剧烈的上下起浮变动之中,至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决算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事先难以掌握,从而产生了汇率风险。我国也处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中,汇率风险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企业的经济收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国对外资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由于国际分工的存在,国与国之间贸易和金融往来便成为必然,并且成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从事国际贸易者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称之为汇率风险它表现在两个方面:贸易性汇率风险和金融性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一般是用外汇或国际货币来计价。大约70%的国家用美元来计价。但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今天,由于汇率的频繁波动,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就难以估算费用和盈利。由此产生的风险称之为贸易性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贷的都是外汇,如果借贷的外汇汇率上升,借款人就会遭受巨大损失,汇率的剧烈变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业,外汇汇率的波动还直接影响一国外汇储备价值的增减,从而给各国央行在管理上带来巨大风险和国难。此种汇率风险称为金融性汇率风险。
可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
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发生在以下几种场合:
(1)商品劳务进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风险。
(2)资本输入和输出的风险。
(3)外汇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头寸的风险。
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
功能货币指经济主体与经营活动中流转使用的各种货币。
记账货币指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使用的报告货币,通常是本国货币。
又称经营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对冲汇率与黄金
黄金从30美元到最高的1920美元,12年始终延续着牛市神话,造就这个神话的原因除了各国政策给做多黄金提供一个良机外,世界各大公司在欧美金融危机下寻找低廉的制造成本也是帮助黄金延续神话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到这里可能有很多投资者不解,公司行为究竟与黄金有什么本质联系。
当美国经济面临危机,欧洲债务泛滥之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好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经济发展形势,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异军突起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亚非拉丁低廉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各国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欧美的投资环境日趋恶略,各国失业率不断高涨,消费者可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少,低廉商品成为买方主要需求,而亚非拉丁的生产成本正具备这样的吸引力,加上其丰富的天然资源,更成为世界大企业追捧的主要目标。以中国公司为例从2004年到2009年单在非洲的投入就增加了3300%还多,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投资于这样国家虽然可以降低其生产成本,但他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就是汇率风险,众所周知,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汇率并不十分稳定,以津巴布韦为首的国家,货币一夜成纸的例子偶有发生,这样的风险随时可能给投资者造成致命性打击,因此巧妙的规避这种风险成为公司能否获利的关键。
许多公司在运营的时候,除了周转所必要的资金之外,一般都有另外的储备资金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储备金在公司运营正常的情况下往往处于封存状态,只有在公司出现重大问题时候才会被动用,因此这些储备金就面临着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如果换成当地货币存放显然风险过大,汇率的突然波动可能会造成公司的巨额亏损。曾经各大公司在东南亚投资加倍,一时间“四小龙”和“四小虎”成为热门经济话题,而一场毫无先兆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令泰铢和印尼盾一夜之间大幅贬值,其投资风险不言而喻。这次寻找低廉成本的投资过程中黄金并未因此大涨,其中很多原因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以美元作为储备金可以规避这些国家货币贬值所造成的风险,因此当时情况是美元被市场追捧,黄金价格并没有成为耀眼的明星。但如今的情况不同,美国经济危机犹存,欧元信心受到重挫,在第三世界国家投资的公司如果以欧元或者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所面临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升值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寻找价格相对稳定且变现能力强的品种作为对冲工具成为各大公司规避风险的关键,而黄金作为满足条件的必要佳品被各大公司关注。这也就造成了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这种供需变化自然而然的成为黄金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需求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持有情况不会因为黄金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出现大量减持,只有在美元汇率稳定的时候才会发生变化。
从CFTC未平仓合约数据上看,自美国经济危机以来,黄金未平仓合约数量持续走高,即使在黄金大幅回调之后依然维持在高位。如果只将持续走高的未平仓合约解释成投机需求,价格变动将会造成未平仓合约重回历史平均值,但现在这样的情况显然没有发生。
另外,黄金未平仓合约在2009年出现了一个阶段性低点,而此时正是欧美经济第一次探底,2009年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全年上涨近18%,德国DAX30指数上涨近23%,法国CAC40指数上涨22%,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也趋于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下黄金对冲汇率风险的需求有所减弱,因此黄金未平仓合约出现阶段性低点,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在世界经济稳定时候,黄金未平仓合约减少,这正好满足对冲汇率风险需求的一个重要特点。换句话说在黄金买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对冲汇率风险的储备而存在,他们不会因为价格的波动而减弱,这也是继续呵护黄金牛市的重要因素。在世界经济稳定之前,投资于新兴市场的资金还会继续增加,而对于黄金这种对冲风险的需求也会一直存在,这种需求将一直帮助黄金延续牛市的神话。 2100433B
境外EPC项目投标阶段汇率风险的量化研究
从境外EPC项目的汇率风险特征出发,结合中国承包企业的国际工程业务现状,对汇率波动、工期、付款方式、成本组成及现金流五大因素进行详细剖析,形成汇率风险量化的科学方法,为中国承包企业在国际承包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如何运用金融工具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均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贸易性汇率风险将会对企业的成本、营运资金、经营战略、经济收益、净现金流等因素造成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如何运用金融工具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汇率风险度量常用的是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不过,企业在度量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时,应根据其国际贸易特点,并综合不同的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度量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这样才能为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综上所述,以上汇率风险度量方法在反映外汇风险情况、对实际分布的拟合优劣、执行的难易度、可理解性和计算的繁简程度等方面各有千秋,很难笼统地说哪种方法是度量企业外汇风险的最好办法。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投资工具的日益增多,外汇经济主体在选择外汇风险测量方法时必须要结合汇率测量方法的合理性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管理者的意图以及掌握的数据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度量和规避外汇风险。2100433B
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度量是指企业根据相应的风险度量模型和方法,综合分析所获知的交易数据和汇率情况,并对风险暴露头寸和风险损益值进行计算,把握这些汇率风险将达到多大程度,会造成多少损失。
汇率风险度量是金融风险度量的一种,因此可以借鉴金融风险度量的相关方法来进行,不过,汇率风险度量又有其特殊性,也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汇率风险度量的方法。
归纳起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和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是通过度量由于未预测到的汇率变化而引起的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值的大小。对直接汇率风险的度量从最初的名义量法发展到外汇敞口分析法、灵敏度分析、波动性分析、压力试验、极值理论、Copula 度量模型、信息嫡和风险价值系列方法(如VaR、CVaR、WCVaR)等更深层次的计量方法。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是通过回归来度量汇率波动与企业价值变动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描述汇率风险。具体表现为:资本市场法和现金流量法。
CVaR
ES
Copula
VaR
EVT
外汇敞口分析
由于汇率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变量发生作用从而又通过种种经济的传导机制,最终使企业的价值发生改变。这种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公司价值的变化也叫外汇风险暴露,企业通常使用回归的方法来度量汇率波动与公司价值变动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描述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暴露的度量方法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资本市场法,另一种为现金流量法。资本市场法认为,外汇风险能影响企业的股票价格,因此Adler和Dumas(1984)首次提出外汇风险暴露可以由股票收益率对汇率波动的敏感度来度量,他们认为一单位汇率变动造成股票价值变动的大小,就是该资产的外汇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