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皇陵建筑》讲述了:在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建筑规制是当时社会政治、经和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王权和社会文明的象征。
前言
第一章 萌芽时期
一、远古传说与帝陵祭拜
1.巍巍桥山祭轩辕——黄帝陵
2.天南地北祭神农——炎帝陵
3.伏羲创八卦,龙都有帝陵——太昊陵
4.伟业传千古,禹庙记神功——大禹陵
二、早期墓葬与祭祀活动
1.史前墓葬与祭祀活动
2.先秦时期的墓葬制度
第二章 创立时期
一、秦汉时期的帝陵
1.骊山如黛——秦始皇陵与兵马俑
2.秦川历历——西汉帝陵与“方上”
二、魏晋南北朝陵寝
1.寂寞北朝百墓冢——北朝墓群
2.石刻南朝帝王梦——南朝墓刻
第三章 复兴时期
一、隋唐五代陵寝
1.九峰俱峻,六骏竞驰——昭陵
2.千秋功过,后世评说——乾陵
3.唐明皇陵贵妃墓——泰陵
4.春水东去忆南唐——钦陵
二、宋辽金元陵寝
1.恢宏陵区——两宋皇陵
2.狄王陵寝——辽金夏王陵
3.旷古谜团——成吉思汗陵
第四章 发展时期
一、明代陵寝
1.钟阜龙盘访孝陵——明孝陵
2.天寿山麓话明朝——明十三陵
3.金山脚下起风云——明景泰陵
二、清代陵寝
1.清初关外起三陵
2.马兰屿谷探东陵
3.易水河畔觅西陵
……2100433B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摄影测量学》内容简介
<正>本书主编王双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主要从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摄影像片的获取原理与技术;第三章介绍了中心
《地下工程测量》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科研经验及工程实践,较系统地介绍了地下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帮助读者提高分析和解决地下工程领域测绘的能力。本修订版在传统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新增测绘新技术元素,操作适用性更强,新的地铁工程测量一章更具有针对性。全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反映了地下工程测量最新技术及其应用。
2015年,江苏邳州新河镇实施万亩良田工程,陈滩村村民集体搬迁到镇区新康家园统一安置,原来的房屋拆除还田。
在拆除一处房屋时,发现了异常。在地面3米以下,挖掘出大量青砖。于是,拆迁指挥部找来当时的房主伏立周询问。
伏立周说,他1993年,他在院子里打井时就猜测地下可能有东西。
当时,他找了几个山东人来打井,打到快4米的时候,冒出了大量黑水。继续向下打,打不动了,又腾个地方朝下打,还是打不了。
由此伏立周猜测,下面可能有古墓。但是因为周围都是宅基地,所以没有声张。没想到这次拆迁,墓葬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现在,挖出的墓石上还能清楚地看到当年打井留下的洞眼,伏立周咂舌道,这古墓还真稀奇!
后来,考古队进驻,经过发掘,基本确定了处墓葬的年代、形制。
根据考古现场分析,邳州新河墓地可能与西晋下邳国王室墓地有关,这是9座未被盗扰的西晋高等级贵族墓葬。
9座墓葬如同现在的居住区,分成两排排列,都是前堂后室的结构。前面是客厅,后面是卧室,面积不等,最大的有40平米,而且三室一厅。
其中,1号墓出土了鹦鹉螺杯、玳瑁耳杯、青瓷壶等精美文物。另外,考古专家发现,有的女性墓主陪葬有“弩机”,说明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可以使用武器。
下邳处于沂水与泗水交汇处,众多英雄曾在此风云际会,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就藏在这里。西晋时司马晃被封为下邳王,历经三代,公元311年下邳国被前赵石勒灭亡。
一、概述
二、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的发展
北京紫禁城
三、坛庙建筑
祭天地,祖先的坛庙
历史名人的纪念建筑
四、陵墓建筑
秦汉皇陵
唐末皇陵
明代皇陵
清代皇陵
五、宗教建筑
佛教建筑
道教建筑
伊斯兰教建筑
六、园林建筑
古代园林的发展
清代皇家园林
南方私家园林
七、居住建筑
北方四合院
南方天井院
云南四合院
窑洞
土楼
干栏式住宅
石头民房
蒙古包
八、建筑装饰
建筑装饰的起源与特徵
建筑装饰的内容
动物题材
植物题材
器物题材
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
图片目录2100433B
从考古资料来看,早在夏商时代,墓地就有了祭祀性建筑,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墓上建筑遗迹发现的更多。山西凤翔秦公陵、河南辉县的魏王陵、河北平山的中山国陵等,陵墓之上都发现了房屋建筑遗迹。中山国王陵中出土的铜版《兆域图》,详细绘制出陵墓之上享堂建筑形制。目前知道的先秦时代的享堂之类建筑,平面绝大多数为方形。
自秦始皇陵开始,寝殿成为帝陵的主要祭祀性建筑,它实际上就是商周时代的享堂。秦始皇陵寝殿平面仍为方形。西汉时代帝陵寝殿建筑平面由过去的方形变为长方形。这种平面形制的变化。似与仿照皇帝生前宫室有关。寝殿既为帝陵正殿,就要仿照皇宫大朝的前殿,汉代皇宫前殿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
陵墓的祭祀性建筑,战国时代以前一般筑于墓上,秦东陵和秦始皇陵已将其移于墓侧,但仍在陵园之内。约从汉景帝阳陵开始,这类建筑建于陵园之外,东汉帝陵仍袭此制,并在陵前增加了石殿之类的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连年战乱,为避免盗掘,帝王陵墓流行“潜埋”方式,不立寝殿,不造园邑。北魏冯太后的永固陵前建祠庙性质的永固石室,开始恢复秦汉陵寝制度,并作为陵墓的礼制建筑。
唐代诸帝陵一般于陵园之内,南门之北营筑献殿,亦称“寝殿”,这是陵园中的主要礼制建筑,是用于祭祀典礼的大殿。在陵园以南西侧,即陵区西南部修筑了下宫,亦称“寝宫”,“下宫”因位于山陵之下而得名。这是陵区宫人、官吏等守陵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供奉陵墓主人灵魂日常起居饮食之所。
北宋帝陵礼制建筑基本承袭唐制,其上宫即唐之献殿、汉之寝宫。宋代下宫位于帝陵西北,这是依据当时的堪舆术选定的方位。南宋帝陵礼制建筑的上宫和下宫布局一改前制,安排在同一轴线之上。
元代帝陵沿用蒙古族填埋方式。陵墓附近没有礼制建筑。明代帝陵取消了唐宋帝陵的下官建筑,扩大了祭殿(即秦汉之寝殿、南宋之献殿或上宫)建筑,以祭殿为中心,自成一组院子,从而满足了大规模祭祀活动的要求。祭殿东西对称安排了配殿。祭殿院子北通以陵寝为中心的院子,南连设置神库、神厨和碑亭的院子。三座院子在一条南北轴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