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海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海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海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一年来,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增强了综合实力。2013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0.2亿元,增长14.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2亿元,增长18.5%,名列南通第一,跻身全省八强。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名列《福布斯》“2013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12位、“最佳商业城市百强”99位、“2013年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18位和“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7位。积极破解发展难题,调整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年投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5500多万元。开展好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项目500个,竣工超千万元工业项目230个。总投资100亿元的香港招商局江苏海工项目落户并部分投产,宝钢精密钢丝、中远钢构、佳铝实业一期等21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企业70家、亿元企业9家、10亿元企业2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2亿元,增长19.3%,其中工业投资285亿元,增长14%。大力实施“1238”技改工程,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7个,总投资38.7亿元,分别增长34%和25%。完成工业应税销售600亿元,年净增100亿元,创历史新高。完成新兴产业产值470亿元,增长31.1%。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亿元,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建成南通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550亿元,增长38%。组织开展“万人游”、“万车游”等活动,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调整完善市镇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资金存贷挂钩,新引进银行机构3家,全年新增贷款102亿元,晋级“全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市)”。金天投资、佳铝股份在上海股交中心场外挂牌,南通高特佳汇金创投基金成立运行。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建成涵“种养、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15个,高效农业占比达33%,农业现代化建设名列全省第五。海门山羊集体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初审,海门香芋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评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万亩,新增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五有”水利站和“五有”畜牧兽医站实现全覆盖。特色农机全面推广,通过“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初步验收。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全省领先。全面完成地方储备粮轮换。建筑经济全省领先,建安总产值突破千亿,荣获国优奖2项、詹天佑奖1项、全国装饰奖1项,5家企业跻身全省百强。强化土地供应保障,六度蝉联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市”,全年供应各类建设用地4700亩,盘活存量土地885亩,争取点供、独立选址用地指标1300亩。

一年来,我们在开发开放中激发了发展活力。创新招商机制,加强招商力量,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全年引进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9个,完成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4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7亿美元,分别增长76%和126%。指导扶持企业稳出口、拓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外经合作持续领先,新签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5亿美元,新批中方境外协议投资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七度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和苏中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称号,获批“省创新型试点城市”。成功举办第二届科技节、质量节等活动,建成全国首个质量主题公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3%。新增南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海门科创园、复旦科技园、复华高新园等科创平台抓紧建设。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入选省“双创”人才4名,新增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智示范基地”各1家。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竞争优势,全力以赴打造发展载体平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家级开发区,获得商务部授权的外资项目审批权限,园区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1位。海门工业园区叠石桥市场成交额突破500亿元,建成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江苏唯一的全国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快速推进。海门港新区“江苏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成功获批,5万吨级通用码头建成并投入营运,南通沿海首条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一期竣工,中国医工院海门分院及一批海归研发项目入驻,现代制药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海门高新区斯德雷特光纤等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智能产业初具规模。三厂工业园区加强跨江联动,深化与上海张江和苏州中新合作,“六园一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各镇乡抢抓区划调整机遇,统筹整合资源,谋求特色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一年来,我们在统筹推进中改善了城乡面貌。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论证。加强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完成东洲河滨河景观设计,开展江海路沿线城市设计。加快城市改造更新,全年完成搬迁面积129万平方米,开工搬迁安置房176万平方米。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在南通县市区名列前茅。城建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地标项目——江海文化公园破土动工,公共卫生中心、江海博物馆、嘉陵江商务大厦、商品流通领域质量检测中心等42个公建项目开工建设。组织实施富江路北延、长江路北延等27项市政重点工程,完成复三新村、东风新村等2个老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4000多个。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城区日新河、宏伟河、通沙河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新城区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竣工,并完成部分小区的置换工作。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集中开展城区违章建筑、广告牌整治和小区毁绿、废旧回收站点综合整治等行动,共拆除违章建筑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广告牌1300多块,取缔和规范城区废品收购站点57个,新增城市绿地近20万平方米。推进中心镇建设,出台了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意见,中心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大力实施以“十个一”为重点的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建设初见成效。农村环境逐步改善。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35.6公里,改造农桥127座,新开镇村公交线路2条。完成农村河道疏浚土方900万方,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建成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336省道海门绕城段建成通车。崇海大桥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成为G228重要跨江通道。《南通港通海港区总体规划方案》和《南通港吕四港区东灶港作业区总体规划方案》获得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文,沿海口岸开放已取得国家八部委同意,并通过中编办签审,东灶新河开工建设,小庙洪航道整治工程进入工可编制阶段。沿江宝钢物流一期码头交付使用,新江海河挖入式港池完成码头水域和进港航道疏浚,长江口北支海门中下段岸线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化工园区专项整治、片区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全年查处违法企业60家,整改企业143家,关停企业9家。完成36个减排项目,2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海永乡获批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新建省级生态村7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4个。完成成片造林3万多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8.8%。

一年来,我们在共建共享中增进了民生幸福。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全力抓好就业创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超1万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800多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5%。建成10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万名劳动力拥有高技能人才达496人,列南通首位。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城镇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超9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名列全省前茅。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10元,其中财政补助330元,参保率达99.9%。医疗保险率先实现南通市级统筹、异地刷卡结算。建成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投入400多万元为全市退休职工开展健康体检。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扶持体系。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30元和350元,列南通首位。对千余名困难群众实施法律援助。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全省首创实施对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工作。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2500多人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发放尊老金3500多万元。完成正余、悦来等乡镇敬老院的综合改造。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运行,获评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先进市。教育发展水平全省领先,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评估验收,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抽测全省第一,高考本二以上上线率达64.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统筹安排区域教育资源,组建11个义务教育管理集团,新建、加固校舍8.7万平方米,20所学校建成塑胶化操场,张謇职业技术学校和南通纺院海门港校区迎来首批学生,机关幼儿园、证大幼儿园主体工程竣工,民生幼儿园正式启用。深入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建成1个省级卫生镇、20个省级卫生村。人民医院新院开工建设,第五人民医院通过二级医院评估验收,仁济医院完成搬迁改造并投入使用。文化惠民成效明显,乡镇(园区、街道)“八个有”和村(社区)“六个有”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江海文化艺术展示周”、“四季江海风”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经验全国推广。文化产业加速扩张,重点培育扶持总投资超百亿的60个重大文化项目,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文明创建卓有成效,周江疆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3人获评“中国好人”。妇女儿童事业高效推进,被评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两纲’示范市”。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广泛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一年来,我们在依法行政中树立了良好形象。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面开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成为全省首批“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的县级市。“海门市长审理复议案件”入选南通十大法治事件。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00件、政协委员提案197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问题解决月、园区专题现场会等活动。提速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和区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行政审批事项进驻率达88.8%,230个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园区乡镇,行政服务“海门模式”全国知名,获评“中国改革十大年度县(市、区)”。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工作,“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受理各类有效信息超6万件,及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超96%。做好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实施农村技防监控工程,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刑事发案稳中有降,大要案件实现全破,公众安全感超95%。建成苏中唯一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九度蝉联“全省平安县(市、区)”,荣获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市)”。继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和领导干部接访活动,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完成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强化审计监督整改,工程审计连续四年核减超亿元。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节约财政资金5亿多元。双拥工作再传亮点,涉军维权工作得到总政和南京军区高度肯定,人防工程市场化维护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全省领先。工商、税务、物价、统计等部门服务发展成效明显,民族宗教、机关事务、气象、防震减灾、老龄、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业绩。

2014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本年(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以稳中优进、改革创新为主基调,围绕“提升小康新水平、建设美好新海门”工作目标,紧扣“率先实现小康升级、率先融入苏南发展”工作主线,着力推动经济转型,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强化城乡统筹,着力改善民生保障,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总收入15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4%以上;万元GDP能耗完成省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更强力度促进发展转型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把提高增长质量作为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特色产业打造提质量。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并进,着力打造全国有位次、行业有影响的特色产业。继续实施好“510转型升级工程”,切实抓好十大主导产业的建链、补链、强链,加速形成一批规模效益大、市场占有高、发展前景广的主导产业。发挥香港招商局江苏海工、现代制药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海工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前延后伸,引导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产业集约化发展。大力实施“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全年实施超千万元新兴产业项目200个,实现新兴产业产值560亿元。紧扣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引导家纺服装、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攀升。深入实施“1238”技改工程,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重点抓好万高药业、泰山石膏、金轮科创等单体投资超亿元的技改项目建设。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年实施超千万元服务业项目100个,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0亿元以上,新建城市社区商业综合体2个、南通市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围绕工业项目配套,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推进叠石桥国际物流、沿江保税物流、海门港物流、东洲物流等园区建设,抓好宝钢物流、中交二航局物流等重点项目。积极提升建筑业的工业化水平,扶持南通三建、南通建筑总承包、龙信集团等高等级资质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鼓励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股份合作、银企结盟、境外上市等方式,不断增强海门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全年实现建安产值1200亿元。面向长三角地区,大力拓展独具江海特色的旅游市场,着手自驾游乐园、城际游艇城网的规划,加快推进环謇公湖景区、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余东古镇、海永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骨干企业培育提质量。重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战略和“小微企业进规模工程”,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大做强企业规模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引导重点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家,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突破10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8家,超20亿元企业2家。深化“两化融合”,建成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5家。引导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争取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海股交中心等场外市场挂牌企业3-5家。以创牌定标战略提质量。大力实施品牌强企战略,重点培育一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和产品,不断提高海门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件,争创省名牌产品2个以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主导制订标准,从而在市场上、行业中拥有话语权、掌握定价权,力争全年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项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统筹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综合运用政策、资金等杠杆,引导企业组建自主研发机构,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全市大中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60家,新增省高新产品、重点新产品6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启动海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建成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新建省级创新平台2家,形成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平台体系。加快“三创”载体建设,新增“三创”载体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充分挖掘科技镇长团资源,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鼓励企业瞄准前沿领域,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全年新增产学研合作实施项目80项,新建校企、校地联盟5家。强化人才支撑引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保障人才待遇落实,让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真正“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继续实施“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东洲英才”引进计划,开展“海外高层次专家海门行”、“海门籍高层次人才家乡行”等活动,全年引进省“双创”人才不少于4人。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行动计划”,建设校企联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海外人才服务站,设立“中国海门(海外)引智中心”。积极组织用工招聘活动,深化异地劳务合作,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注重优化生态环境。把优化生态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坚持走环境优化增长、生态倒逼转型的发展路径,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千方百计建好绿色家园、守住碧水蓝天,让海门人民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新鲜的空气、享受更宜居的环境。坚守环保门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抓好项目审批工作,坚决不引进、不上马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强化环境执法。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开展更严格的环境执法行动,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对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坚决追究法律责任,对偷排直排、超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予以严厉处罚,对按期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污染企业坚决依法关停。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总量减排、节能降耗等刚性指标,全年完成减排项目35个、清洁生产项目17个。突出环境治理。大力开展以PM2.5防控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燃煤锅炉改造、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烟尘扬尘和橡胶企业废气治理、黄标车淘汰等措施,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占比达68%。大力开展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和灵甸污水处理厂化工类废水处理二期工程,实施城镇污水处理主管网工程、镇区(集中居住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0%。集中整治海门河、民生河、12号横河、青西河等4条河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二、更新理念深化改革开放

突破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改革的最新举措,从市情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深化全面改革各项工作,构建更富活力、更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积极鼓励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大力发展产权主体多元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整合政务资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继续完善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将更多的审批事项、更大的审批权限下放镇村,实现由投入开发型政府向创新服务型政府转变。完善财政运行体制机制,强化财政投入导向,统筹安排好各类专项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优化财政稽查和绩效评价。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税、综合治税,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保障各项重点支出。严格政府债务管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强化财政风险防范。鼓励金融体制创新,积极发展创投、小贷、担保、租赁等新型金融组织,积极推进债券、信托、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业态,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全年新增有效信贷投放110亿元以上,争取新引进不少于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力争实现科贷支行“零”的突破。创新土地管理利用机制,统筹利用陆海土地资源,深化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做好重大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点供或独立选址用地指标,有效破解用地难题。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心组织新兴产业、临港产业等专题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业态好、规模大、带动强的优质项目。全年完成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3亿美元。重点抓好马士基物流、喜来登酒店、海永现代农业、中韩文化城等一批在谈重大项目的跟踪推进。充分把握上海自贸区的辐射作用和溢出效应,积极谋划对接上海产业转移,吸引更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海门。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用足用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扶持政策,招引中建材等企业在海建设出口基地和电子商务平台。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6亿美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积极进军国际贸易、矿业开发、能源投资等领域,逐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扩大境外生产、合作的规模,全力打响海门“新侨之乡”特色品牌,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4.7亿美元,实现境外投资7000万美元。加强外派劳务市场监管,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建设开发区863软件研发、临江新区医药研发、海门工业园区家纺创意设计等平台,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0家,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50%以上。

推动统筹融合发展。把握苏中融合发展和南通陆海统筹的政策机遇,加强与上海和苏南在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深度衔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完善基础促融合。临海公路连接线、瑞祥大桥、包场大桥建成通车,336省道海门绕城段东延、新常久线东延和东灶新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着手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继续积极推进崇海大桥筹建工作。打造载体促融合。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的合作,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优质高端项目,抓好海新重工、中远重工、大唐风电等重点项目,建好海宝工业园、复华高新园、建筑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十强。海门工业园区紧抓内外贸结合市场试点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机遇,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加速建设全省家纺产品出口基地,积极打造世界家纺制造贸易中心。海门港新区重点抓好南通纺院二期、城市森林公园、港东大道等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大力发展以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环保装备、航空装备为主导的临港产业,全力创建省级开发区。临江新区充分发挥产学研融合优势,抓好当升科技、科瑞斯医药等项目建设,推进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中国医工院海门分院等科研平台建设,力争建成省级高新区。海门高新区加快建设智慧科技城、智能产业城和智谷农业园“两城一园”平台,打造凯盛智慧家纺园等十大产业综合体,全力创建省级高新区。三厂工业园区重抓产城融合和新城建设,完善中兴高新装备园等“六园一区”产业格局,深化与中新集团合作开发,加快打造魅力东城的全新形象。跨江联动促融合。切实加强与上海、苏南等地企业、高校的合作,积极推进跨区域政府合作,通过园中园、共管园、托管园等模式,全力培育一批“海宝工业园”、“复旦高新园”式的新型园区。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全力推进产业综合体建设,努力为跨江融合打造承接平台,全年竣工生产性产业综合体100万平方米,新开工生产性产业综合体110万平方米、服务性产业综合体50万平方米。陆海统筹促融合。大力实施优江拓海战略,加快沿海5万吨级通用码头二期、东灶新河开挖及小庙洪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设,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年内完工,推进沿江新江海河内港池规划建设及启海港区总体规划报批。深入推进口岸开放,沿海口岸实现正式开放,沿江口岸实现实质性开放。

三、更高水平抓好城乡统筹

全力提升城市品质。深化城市功能布局研究,精心打造“品质之城”品牌。强化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在总规指导下开展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启动部分地块的控规编制工作。加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面启动府南板块的城市设计工作,完成仁恒长江生态科技城概念规划及启动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强化精品意识,全面推进东洲河绿化景观带、沿江仁恒生态带、江海路新型城市产业带、长江路商业金融带、謇公湖科技产业带等城市板块建设,开工建设科技馆、体育中心等一批公益性项目。大力推动新文峰大世界、商和休闲广场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业态完整、特色鲜明的城市商业格局。积极打造城市绿肺,建设江海文化、兴港、民生和城西等四大公园,全年实施道路配套绿化项目7个,生产绿地项目1个,完成绿化总面积200万平方米,争创“省园林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实施上海路东延、长江路南延和岷江路、嘉陵江路改造等45个市政工程,对海西小区、北海路区域等老小区进行综合改造。实施主要节点及新建道路的亮化工程,美化城市夜景。优化城区交通体系,建设便民公共自行车系统。创新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物业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全年搬迁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商品房、安置房各150万平方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交通出行、市场经营、违章建筑、户外广告、渣土运输等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城区停车难。

奋力打造特色强镇。突出规划引领指导,严格按照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努力建设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镇。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每个中心镇均启动建设一个不少于200亩的居民集中居住区,新增城镇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镇区污水处理率提高10个百分点。常乐镇着重挖掘文化底蕴,主抓官公岛农业园、弘謇工业园、张謇文化园、麒麟红木园等平台建设,全力建设南通全面发展第一镇。悦来镇着重抓好基础建设,重点发展功能纺织、新型建材、运动器材、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正余镇着重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延伸高端汽配、智能机电等支柱产业,建设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好的创新型乡镇。四甲镇着重发挥中兴电工、金轮科创、南通爱尔思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省科技产业园平台推动高端输变电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一流的现代机电产业基地。余东镇着重推动古镇保护开发与现代产业发展并进,彰显历史文化名镇新特色。海永乡着重生态发展,围绕中兴绿宝石、永泰红磡生命养生产业园、玫瑰小镇等项目,发展精致农业、养生行业和旅游产业,打造欧洲风情的生态小镇。

着力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以“百亩家庭农场、千亩现代农业园区、万亩高标准农田”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工程。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向现代农业,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集中资源重点打造3个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10家以上。深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抓好海门山羊产业的规模化及产品精深加工。在上海设立特色农副产品直销店,构建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加快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重视粮食生产储备,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农村水电路桥、能源交通、通讯线路、治污管网等配套建设,新增镇村公交线路15条,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100公里,改造农桥130座。深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加强农村河道保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推进水利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江堤达标工程,启动大脚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河道二轮疏浚整治。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完成植树造林4.6万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完善以物业载体为主要增收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转化机制,确保年内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突破50%。积极顺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征地和农民身份置换等发展需求,完善城乡“三置换”和户籍配套改革,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即征即保。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强土地流出户的就业和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业。

四、更实举措改善民生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更大程度普惠民生,尽力让群众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失业所忧、灾害所难。大力推进就业。以“万人创业计划”为抓手,积极推进“全省创业型城市”创建,新增创业3000人,带动就业1.5万人,培育规范创业孵化基地10个以上。健全社保体系。强化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探索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完善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机制。围绕社保扩面,突出增加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确保主要险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补助力度,健全职工和城镇居民大病补充保险制度,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9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390元/人。完善救助体系。继续开展“慈善一日捐”等慈善活动,提高低保、五保、优抚等特殊群体救助水平。引导慈善组织、志愿者、企业等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健全养老体系。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依托、专业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开工建设市养老中心,新建、扩建5家乡镇敬老院,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

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启动实验小学南校区等7所学校建设工程,创建四星级、三星级高中各1所,推进黑龙江大学中法学院海门分院建设,张謇职业技术学校二期主体工程竣工,建成15所“数字化校园合格学校”,完成新建、加固校舍13.4万平方米,完成17所学校的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着眼破解医疗资源紧缺问题,抓紧建设人民医院新院,完成8家乡镇卫生院新建、改造和第三人民医院改造工程。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组建食品农产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4000对。协调发展各项事业。举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健全现代化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继续做好外事侨务、行政事务管理等工作。

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感召力。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提聚城市发展精气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彰显文化引导力。推进人民大剧院建设,启动江海文化艺术中心二期等市级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新一轮农村文化阵地高标准强功能工程,整合拓展江海文化艺术研究院及其8个创研中心的功能,创造更多精品力作。大力开展“中国(海门)江海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聚合文化创新力。深化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扶持引导政策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着力培育引导35个总投资150亿元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家纺创意设计、红木艺术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海门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4.5%。

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会基础。大力发展和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团体等服务类别的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承担部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依法开展公益和中介等社会服务。加强市镇村三级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扶持政策,深化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社区实现全覆盖。规范社会秩序。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22%以内。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有效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完善领导包案制度,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积极回应网络舆情、社情民意,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确保政府工作依法规范有序。深化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完善行政应诉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加快OA网络办公系统前延后伸。广泛接受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充分发挥市长信箱、“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等平台的互动作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涉及民生实际问题。

坚持务实高效。加强能力建设。坚持创新创优,敢于尽责担当,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积极抢抓机遇,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等向实体经济集聚,提高应对宏观形势变化的能力。主动深入基层一线,狠抓工作落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控制各类非必要的检查评比。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健全干群联系长效机制,推动服务重心下移。加强效能建设。继续完善企业挂钩联系制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坚持清正廉洁。坚持为民施政。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更多关注民计民生;在加快城市建设上,更多考虑利民为民;在创新社会治理时,更多体现便民安民。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从严治政。逐步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加强对重要领域、重点工程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权力行使,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从俭持政。切实增强节俭意识,严格管理机构编制,推进精兵简政。严格预算编制管理,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查看详情

海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商业门市取暖炉

  • 型号:SKL-4-颗粒热水
  • 鑫麒麟
  • 13%
  • 丹东市正大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旋转铜门政府铜门博物馆铜门

  • 1014
  • 上海如雅铜门
  • 13%
  • 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玻璃铜门政府铜门法院铜门

  • 1062
  • 上海如雅铜门
  • 13%
  • 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铜门博物馆铜门家庭铜门

  • 1080
  • 上海如雅铜门
  • 13%
  • 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ZXSEC US1300
  • 中兴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6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3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60t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30t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座吊

  • 提升质量60t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1"江门市副中心"底架

  • 18.5m×4.38m
  • 1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2-17
查看价格

泛光灯2014

  • (24w/220v)LED
  • 20套
  • 1
  • 东莞市百分百科技有限公司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2-10
查看价格

诊断报告工作

  • 在医生诊断端,部署诊断报告工作站軟件,支持多屏幕显示,提供影像快速调阅及影像处理工具,提供诊断报告模板,支持进行典型病案收藏,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报告形式,可对病人历史诊断信息进行查询比较,提供多模式图像调阅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9-25
查看价格

广东省江门市江磁牌电缆

  • VV22-4×25mm2
  • 500m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07-26
查看价格

海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海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文献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格式:pdf

大小:621KB

页数: 17页

军转干考试 2014 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全文 ) —— 2014 年 1 月 16 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北京市市长 王安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 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1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伟大中国梦激起全市人民团结奋 斗的无比信心和力量。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复杂形势, 在党中 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经济 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良好开局。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7.6% 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661.1亿元,增长 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4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 1.8万元,分别实际增长 7.1%左右和 7.5%以上;万元

2011年荆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荆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荆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621KB

页数: 31页

2011年荆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 年 1月 6日在荆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荆门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万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荆门市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 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 是我市经受严峻挑战的五年, 也是综合实力和 竞争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社会事业全 面进步和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 “加快荆门崛起”的总体目标,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强市、 现代农业强 市、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 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03.07 亿元,年均增长 13.5%;规模工业增加值 330.4

海门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一、调结构保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稳步增加。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3亿元,可比价增长12%;完成财政总收入12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和2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同比增长23.4%。名列“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15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8位,位居苏中苏北第一。发展质态不断优化。现代农业提质增收。被确定为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5项指标达现代化标准。项目农业总投资达20亿元,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28万亩,先后建成“全省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县(市)”、“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市)”、“全国农村保险示范县”。深化海门山羊品牌建设,建成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启动山羊美食广场建设。粮食生产连续九年丰收。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5亿元,列南通各县市首位。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全年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87家,新增5家。金轮科创顺利过会,新增上市入轨企业3家。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规模企业达103家,实现产值358亿元,同比增长22.8%。产业集群特色初显,建成现代家纺、汽车零部件两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森达公司“SDZS”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筑业实现产值860亿元,同比增长28.4%,荣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服务经济提档增量。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8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5亿元,同比增长15.8%。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25亿和428亿,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4.5%。海门农商行贷款超百亿,华夏银行海门支行开业。项目建设量质并举。精心组织项目集中开工和经济季度竞赛活动,全年完成工业投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5%。主攻重大项目,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项目416个,计划总投资396.4亿元,同比增长13.6%,竣工超千万元工业项目190个。冠达尔钢构、康奈可车用空调压缩机等31个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招商局集团江苏海工项目成功落户,实现超百亿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强化要素保障,全年争取土地指标3700多亩,获评“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和“省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达标县(市)”。

二、抓开放促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外向带动有新加强。成功举办第十七届金花节和海门(北京)科学发展汇报会,组织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开展利用外资百日竞赛,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利用外资由重数量向提质量转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6%。引进市外民资12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实现自营出口1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高于南通市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新增自营出口企业102家。新签承包劳务合同额2.1亿美元,实现营业额4.5亿美元,均居南通各县市区前列。完成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近2000万美元。平台建设有新突破。着力建设大园区。经济开发区謇公湖科教城、滨江工业城、中心商务城“三城”联动加快推进、江海商务大厦投入使用,吸引20多家企业入驻,综合实力蝉联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名。海门工业园区建成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全国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市场成交额达450亿元,4A级旅游景区通过国家旅游总局验收。海门港新区南通纺院海门新校区一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海港大厦试运行,燕达重工、泰森食品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列南通沿海同类园区之首。临江新区加速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园区功能,以现代制药、药明康德、当升科技为龙头的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全力构筑大通道。投入资金12亿元,组织实施了22个交通重点工程。总投资4.2亿元的临海高等级公路海门段基本贯通,336省道海门绕城段完成4.5亿元的工程量,崇海大桥列入省城镇体系规划。奋力开发大港口。东灶港作业区总体规划通过交通运输部评审,新增规划港口岸线16.1公里;5万吨级通用码头主体工程竣工并成功实现试运行;内港池航道疏浚工程基本完工;东灶新河河道工程及小庙洪进港航道上延工程全面启动;沿江宝钢物流园开工建设;沿江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口岸开放“十二五”规划,沿海码头开放进入国家审批程序;南通海关叠石桥监管点挂牌运行。创新驱动有新成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43.3%,均居南通首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46个,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70个,专利授权量达6907件。成功举办首届质量节和科技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现场考核。创新平台加速打造。新建“三创”载体30万平方米,海门科创园、中海通科创园等快速推进,生物医药科创园开工建设,都市科技创业园通过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复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实现全覆盖;通光集团成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百强企业;中石油咸阳宝石大口径海工钢绳填补国内空白。全市院士工作站达6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新增省“双创”人才4名,新引进各类实用人才2000多名。

三、重规划强建管,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加速向现代化迈进。城市规划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圩角河板块城市设计、圩角河核心区修建性详规、江海文化广场设计方案等完成编制。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宽,全年完成搬迁面积56万平方米。城市形象进一步彰显,传媒大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5个公建项目即将竣工交付。城区商品房、安置房和保障房竣工面积分别达92万平方米、60万平方米和4.5万平方米。完成秀山路西延、东海西路、黄海路和人民西路东段改造。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集中开展城区违章建筑和广告牌整治等行动,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城市景观进一步美化,积极建设省级园林城市,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6.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超40%,整合多方资源,启动实施城区高层亮化工程。提升改造老小区16个,重点改造民生、金三角、荣盛花园等小区。城镇加速向集聚化发展。全面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打造“一中心五片区”的发展布局,全新的城镇建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总投资10亿元的引江区域供水工程基本完成,铺设供水管网6000多公里,全市居民普遍用上长江水。新建农村四级公路124公里,改造农桥177座,农村公路通达率全省领先。全面实施新一轮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完成47个经济薄弱村物业项目建设,30%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环境加速向生态化转变。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通过环保部现场考核,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强化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沿江沿海沿河排污行为进行全面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行为57起,关停企业9家。强化节能减排,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3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完成造林绿化3万多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完成农村河道疏浚土方850万方。

(三)注重改革开放共同推进,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体制活力。重组国资公司,组建苏州文化旅游集团,成立苏州银行,完成东吴证券公司股份制改造。推动金融创新,在全国率先设立台资银行苏州分行和外资银行县域支行,交通银行在我市建立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基地并成立全省首家科技支行,总规模600亿元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获准设立,我市股权投资备案企业、注册资本和托管资本均列全省第一。新增上市企业16家,募集资金120亿元。完成新一轮市政府机构改革,实施第四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许可事项32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市区公交企业股权结构调整,实现国有主导。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由年初的4359亿元增加到5775亿元。江苏沙钢集团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前移29位。

坚持互利共赢,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开放水平。大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和创新型、总部型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5.3亿美元。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实现中方协议投资额4.7亿美元,增长47.2%;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5.7亿美元,增长29.7%。全市形成软件开发、动漫创意、研发设计、生物医药、金融数据处理和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外包集群。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23亿美元、离岸接包执行额13.1亿美元,分别增长64.2%和50.1%。开发区“二次创业”喜结硕果,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和全省首个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区,昆山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吴江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综合保税区和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投入运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成功召开,苏州友好代表团出访新加坡取得积极成效。成功举办国际友城交往30周年活动,新增友好交流城市14个,苏州再次获得全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市在全国地级市中首个成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引智引资重点联系单位。对台工作全面深化,圆满完成“江苏台湾周”在苏州的各项活动,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四川地震灾区对口援建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对口援疆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南北挂钩合作,参与江苏沿海开发,苏州宿迁工业园、苏州南通科技产业园、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建设积极推进。

四、惠民生谋福祉,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1.5万元。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2万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5%。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1家,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海门教育品牌更加响亮。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评估验收,2012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率、语数外总均分等核心指标名列全省第一,投入3.6亿元新建加固校舍16.9万平方米,证大中学、天补中学和悦来中学重组整合顺利完成,成功举办海门中学百年校庆。健康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高效供给,食品药品安全常抓不懈。建成省级示范化乡镇卫生院4家。优化计生服务,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农村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妇女儿童工作水平全省领先,获评省“实施妇女儿童‘十二五’规划示范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00多场次,获得全省唯一的县级“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首批“书香城市”称号。《江海潮》获省“五星工程”服务金奖。编制完成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引进超500万元文化产业项目18个,培育南通市级文化产业园区1个、文化产业基地3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三厂钟楼及其相关建筑物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良平、周江疆等3人被评为“中国好人”;建成“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5%,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98%,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发放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困难补助7000万元;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8.9%和99.9%。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加到480元和280元。高标准建设8个乡镇敬老院,居家养老基本实现全覆盖。残疾人保障得到加强,获评“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社会管理持续加强。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十大工程”,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六大”行动,被国家行政学院确立为社会管理创新教学科研基地,获得“中国城市社会管理进步奖”。深入开展“四项排查”,强化信访领导包案和积案化解工作,覆盖全市的大调解、大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八类”重大刑事案件全部破获,公众安全感达93%以上,九度蝉联“全省平安县(市、区)”。妥善处理涉外劳务纠纷,全面整顿对外劳务市场。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创建,积极构建放心消费环境。

五、提效能转作风,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始终坚持高效理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弘扬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定期走访等制度,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发展百日行”等活动,服务民生竭心尽力,服务发展科学高效。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全年办理各类群众来信1.1万余件。充分发挥“12345”服务平台的沟通作用,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达98%以上。不断创新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机制”获首批“江苏省改革成果奖”,人防产权制度改革全省领先。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292件,政协委员提案268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再次被确认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三度蝉联“江苏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加强重要领域、重点项目、重大资金审计监督,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省表彰。镇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建设全省领先。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推行公务卡结算,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项目核准等制度更加完善。同时,物价、档案、粮食、外事侨务、机关事务、防震减灾、老龄、关心下一代和民族宗教等政府其他工作均取得了新的发展。

2013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3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展望新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多困难、接受更大挑战。一方面,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困难叠加,短期长期因素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并存,影响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另一方面,我市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较为突出,经济转型的任务十分紧迫,同时,由于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矛盾交织多发,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局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但我们也应看到,挑战中往往蕴含着机遇。党的十八大指出,目前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政策不断释放出积极的经济信号,发展环境总体宽松向好。我市经济基础厚实,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市的区位优势更为凸显,跨越发展的前景更为广阔。更为重要的是,在建设全面小康和率先基本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形成了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锤炼了善谋敢闯的工作队伍,营造了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汰。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同步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的跨越。

201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实力海门、活力海门、魅力海门、美丽海门、幸福海门”工作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七城同创”,奋力实施“八大工程”,全力推动经济更发达、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为率先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总收入13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37.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27%以上;万元GDP能耗完成省下达任务;基本现代化14个指标达标,分值达83.5分。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调优调强,全力构建现代产业格局

紧扣扩区强镇,调优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作用,合理统筹规划全市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科学构建海门新一轮发展体系。经济开发区要围绕“集聚、集约、集群”三提高,“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创新经济、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招商局集团江苏海工、宝钢物流、中远重工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争创全省一流的国家级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要提速名品家纺园、电子商务园等平台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叠石桥四期工程和老市场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国家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工作,全年市场成交额突破500亿元。积极推进广亿五星级酒店、宝兴城市综合体等重点城建项目,倾力打造叠石桥新城。海门港新区要坚持造园与建城两手抓,以打造海洋工程及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为目标,推动通光海底光缆、燕达重工二期等项目快建设、快见效,实施车站、医院、学校搬迁新建等市政工程,全面提升配套能力,集聚资源人气,加快建设港产城相融的滨海港城。临江新区要坚持安全建园、生态立园,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循环经济三大产业板块,招引生态环保型龙头项目,全力推进药明康德、现代制药、当升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争创省级高新区。海门高新区要以打造智能产业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统筹推进规划、招商、建设等各项工作,打造智慧科技城、智能产业城、智谷农业园互融并进的省级高新区。三厂工业园区要以扩区强镇为契机,加快推进各项规划与城区接轨,大力发展高端城建项目和服务业项目,主动融入主城区,着力打造魅力东城。各乡镇工业园要坚持科学规划,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引导民间资本和外来资金投向特色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形成差别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 发展新格局。力争用五年时间,全市所有园区乡镇都建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园区)。

提升质量效益,调优产业结构。着力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充三产,加快构建具有海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业要增效益、创品牌。坚持建现代园区、走高效道路、延产业链条、创生态品牌,加快建设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要推动园区化发展,重点建设余东、正余片区省政府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常乐镇官公岛、临江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一批产出效益好、产业特色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推动产业化发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要推动品牌化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示范市创建,发展农业“三品”30个,新增三品面积5万亩。加快推进“海门山羊”集体商标注册工作,海门山羊美食广场建成营业。深入推进“农超对接”,健全苏中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实现全覆盖。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建成“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工业经济要攀高端、育龙头。深入实施“510转型升级工程”,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主导产业。主攻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推动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向高端化、智能化和大型化发展。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载体平台,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扶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建设以“区中园”和“园中园”为主要格局的新兴产业基地,年内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科技化改造传统产业。以产品创新、品牌创建为关键,以装备升级、工艺更新为手段,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家纺服装、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形态向两端延伸、产业价值向高端攀升。全面实施以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财政扶持资金超过2000万元、技改投资额增长30%以上、80%以上规模企业实施技改投入为重点的“1238”技改工程。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年新注册商标1000件,力争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件、省级名牌产品3个以上。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全年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增长12%以上,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5%以上,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达100家。服务产业要提规模、扩总量。以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打造10个省级以上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深入实施服务业“211”行动计划,年内服务业增加值达2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0亿元。以现代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沿江保税物流园、工业园区国际物流园、中建材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以商贸流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做强做优府北星级酒店、长江路餐饮金融、步行街休闲娱乐、张謇大道文化传媒等城市商业板块,加快新文峰大世界、商和休闲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体系。研究出台相关激励措施,积极引进各类大企业来我市设立区域综合型总部和研发、金融等职能型总部,做大我市总部经济规模。以购物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集中资源重点打造叠石桥购物旅游、常乐镇文化旅游、海门港新区海洋旅游、海永生态旅游四大板块。

强化创新驱动,调优产业质量。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创新型城市,为经济转型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优化创新环境。积极建设信息发布、项目申报、成果交易、产权交易等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和建设重大研发平台,加快科技创业园、中海通科创园、上海医工院研究生院、复旦科技园、生物医药科创园等创新平台建设。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力争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围绕新能源材料、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及零组件、机电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特色乡镇。壮大创新主体。落实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44%。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增产学研项目80个。优化专利结构,提高发明专利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件。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新增上市、报会企业各1家,场外挂牌企业2家。集聚创新人才。积极招引各类高端人才,制定完善创新人才的评价、激励和配置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大力实施“产业人才发展‘523’行动计划”、“东洲英才计划”、“企业聚才工程”等,积极组织申报省“双创”人才(团队),力争引进省“双创计划”人才3名以上、科技领军人才100名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和高技能人员数分别超过70人和420人。

二、突出抓大抓好,全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强化组织运筹推进重大项目。将项目建设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主抓手,集中精力抓好总投资420亿元的18个南通市级重大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5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和总投资86亿元的14个民生重点项目。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项目38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00个、超10亿元项目20个。重点推进新天下电子、佳铝新材料、常海食品二期等大项目好项目投产达效,推动汽车产业园、协鑫产业园、恒金复合材料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培育税源性企业,提高项目对财政持续增收的贡献度。深入实施重点项目联审、快办、代理服务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式服务,提高项目落地率和产出率。

强化招商选资主攻重大项目。优化招商机制,加强招商力量,在加强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的同时,更加注重领导招商,各园区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要将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招商引资。强化招商攻势,精心组织以金花节为龙头的节会招商,开展新兴产业、临港产业等专题性招商活动,持续掀起招商热潮。明确招商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产业招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央企、上市公司、国内知名企业集聚我市沿江沿海。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利用市外民资100亿元。落实外贸扶持政策,完成进出口额19亿美元。

强化功能配套承载重大项目。完善港口功能。围绕规划审批、工程建设、项目落户三大重点,全面统筹推进港口建设。加快推进小庙洪进港航道上延工程及西南航道建设,抓好5万吨级通用码头二期工程的建设运营。深入推进口岸开放,沿海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沿江口岸力争列入年度审理计划。优化输运体系。加大崇海大桥筹建力度。临海高等级公路、336省道海门绕城段、疏港河大桥、货隆大桥、瑞祥大桥建成通车,实施通吕运河等级改造和包场大桥等工程,启动苏335线海门港新区段改道和港西大道南延工程,加速构建内畅外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东灶新河建设,实施临江岸线调整工程,完成新村沙二期围垦。

强化要素供给保障重大项目。强化金融保障。加强金融机构建设,新引进2家市外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发展信用担保、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全年新增贷款90亿元。强化用地保障。大力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补充耕地指标1500亩以上。鼓励支持各园区乡镇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加大搬迁复垦和土地整治力度,促进土地高效合理利用。积极包装重大项目,努力争取上级点供或独立选址用地指标。强化用工保障。建立跨地区用人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市外劳务基地,常态化组织用工招聘活动,加快吸纳外地劳动力。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培训,缓解企业用工矛盾。强化电力保障。加快实施220千伏邢柏、民生输变电工程,全力推进110千伏大石输变电工程,全面实施海门城乡10千伏配农电网改造。

三、突出宜居宜业,全力提速城乡统筹发展

积极塑造更宜人居的现代城市。围绕建设“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目标,学习新加坡城市建设理念,全力建设江海特色的花园城市,确保城市化水平提高1%。精品化规划城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将海门、三厂、滨江三个街道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给排水、电力、绿地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启动城市绿核设计工作;开展江海文化广场南侧区域等重点地段的控制性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加强对老城区改造项目和新城区新上项目的总体策划和精心设计,优化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实现功能增加、环境增容、资产增值。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切实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和严肃性。人性化建设城市。科学安排城市公共空间,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重点以圩角河、謇公湖、城市绿核、市民广场为主线,创设符合市民需求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宜居指数。开工建设科技馆(工青妇活动中心)、新人民医院、口岸联检大楼等公建项目。加快推进搬迁工作,全年完成搬迁面积55万平方米。统筹安排城市开发项目,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努力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城区交通路网,启动富江路北延、长江路北延等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城市。建立城市信息化管理、垃圾机械化收运和市场化作业等体系,科学有序提升管理水平。投资5000万元实施市区宏伟河、通沙河、日新河“三河”综合整治工程,切实改善水体水质,加强河道长效管理,保持河道清洁。切实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严格整治违法建筑,提高社区物管水平,强化市容市貌管理,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积极打造更富特色的新型城镇。紧抓城镇化建设机遇,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围绕“十个一”的建设要求,加快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中心城镇,尽快展现具有个性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镇风貌。要加快编制规划。按照小城市的形态,全面完成各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推进镇区控制性详规及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城镇建设政策扶持力度,拓展城镇建设资金渠道,提高镇级统筹资源和开发建设能力。进一步简政放权,在镇村设立政务便民中心,形成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积极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宅、农村居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三置换”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要完善镇区功能。大力加强文体、医疗、公交等便民惠民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商业服务配套,加强对乡镇撤并后原建制镇集镇的建设管理,确保群众生产生活不因区划调整而受到影响。要加快实施互联网建设,力争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超过750个。

积极建设更具活力的美好乡村。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完成119个村的整治工作,建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8个,完成80个行政村的河道二轮疏浚,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达58%以上。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新增20条镇村公交线路,镇村公交开通率达66%以上,新建农村四级公路235公里,改造农桥150座,让市镇村联系更紧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多措并举拓宽集体经济增收 渠道,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力争全市40%的行政村村营收入达50万元以上。

四、突出节约集约,全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全面建设低碳社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产业,积极鼓励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全年新增清洁生产企业和循环经济企业各10家以上。加大低碳宣传,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低碳出行,积极打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低碳交通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选择部分公共建筑示范运用低碳节能材料。开展绿色低碳机关、学校、家庭创建活动,全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村8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个、省级绿色学校2个;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社区各1个。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加强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推进现有企业节能挖潜改造,实施重点节能项目40个。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管,对万吨级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耗总量控制,年综合能耗增幅低于2%,其它企业年综合能耗增幅低于6%。对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和使用落后用能设备的高能耗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强势推进环境建设。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强化大气污染整治,确保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到90%以上。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切实改善土壤质量。深入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严格监管企业排污行为。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预警,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新建污水管网17公里;优化乡镇污水厂运行机制,加快配套收集管网建设。围绕环城区生态圈、沿河沿路生态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新增造林3万亩,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绿化模范城市”。

五、突出共建共享,全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

在公共服务的优化中增进民生幸福。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名市。丰富办学内涵,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争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和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加强学校安全建设,强化学生上放学安全管理。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加固校舍15万平方米,完成20所农村中小学的操场塑胶化建设,启动高中教育装备提升工程。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组建义务教育管理集团,2所主体职高异地整合建设张謇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全国新教育培训中心,推进南通纺院二期建设,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市人民医院积极创建三级医院,完成仁济医院搬迁改造,新建成省级示范化乡镇卫生院5家、示范化村卫生室24家,加快完善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切实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保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建设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优化计生服务管理;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设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开工建设市级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继续推进乡镇敬老院改造,新增养老床位1100张,全市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比重达28%。。建成市级公办残疾人托养中心。

在保障体系的完善中增进民生幸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力拓展居民增收渠道,优化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等收入来源结构,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延伸服务平台、强化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援助等措施,帮助群众实现多渠道自主就业、多形式灵活就业和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实施万人创业计划,新增1500人创业。建设10家以上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完成岗位培训2万人次。大力发展建筑业这一富民产业,全年建安产值突破1000亿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加快建立以被征地农民、失地农民、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各类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为重要对象的综合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城镇各类保险保障覆盖面,逐步健全社会保险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构筑“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80元和330元。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新开工搬迁安置房12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40万平方米,安置搬迁户2000户。竣工各类保障房550套(间),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实现应保尽保。

在先进文化的弘扬中增进民生幸福。以建设先进文化首善区为统领,深入实施文化强市建设工程。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弘扬一批道德模范典型,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开工建设江海文化公园、江苏江海博物馆,启动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新一轮园区乡镇“八个有”和村(社区)“六个有”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组织开展中国江海文化艺术节、“四季江海文化风”、全民读书节、全民健身运动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确保完成送戏250场、送书5万册、送电影2800场、送展览20场。创新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善于经营的文化企业家和精通文化的管理工作者。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立江海文化艺术研究院,积极推进山歌剧团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做好大型原创山歌音乐剧《江海潮》的展演工作。做强文化产业实力。以文化产业规划为引领,以文化项目为龙头,突出“创意江海·魅力海门”主题,积极构建具有海门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组织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引导培育现有的1000多家文化产业单位上规模、上水平,加快推进41个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文化建设重大项目,重点扶持滨江文化创意、滨海文化休闲、张謇文化、叠石桥家纺创意、麒麟红木文化、通东民俗文化、海永生态体验文化、季方文化、睡眠文化、沈绣文化等十大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力争新引进投资超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30个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

查看详情

芜湖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报道

2014年1月16日,芜湖日报刊登了名为《——市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摘登 群策群力议发展 跃马扬鞭开新局》 和《人大代表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预算报告》 。

同年1月17日和1月18日,又刊登了名为《市人大代表继续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和《芜湖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

查看详情

[江苏]海门市住建局开展“三严三实”党课教育

6月17日,海门市住建局召开机关全体党员和下属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会议,海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施渠平作“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辅导。

施渠平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省市委党课精神的理解,联系住建系统干部队伍实际,从充分认识“三严三实”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时刻警醒“不严不实”的现实表现和严重危害、要做踏实践行“三严三实”的城建好干部、精心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四个方面作专题辅导。

施渠平在党课中指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拓展深化,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是锤炼过硬队伍、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不断向前的现实需要  

施渠平在党课中结合住建系统实际,列出了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6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后强调,局属各基层党组织和我们住建系统全体领导干部必须对“不严不实”的问题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切实防止和克服“不严不实”的问题发生。要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政治活力,守住法纪底线,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提高,使“三严三实”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自己的思想、工作、作风更好的符合党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期待,每名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做踏实践行“三严三实”的好干部。

施渠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城建好干部。住建系统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对照“三严三实”要求抓学习抓工作,在各自岗位上各司其责,有所作为,做到自觉、自重、自省,对组织、对上级、对群众忠诚、干净、敢担当,做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为建设江海特色现代文明的花园城市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