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项,承担省级项目69项,政府和企业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165项,累计科研经费6300余万元;获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00多篇,被SCI收录156篇(其中二区以上论文40篇),EI收录63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2项,出版专著28部。
学院拥有“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复杂系统的信息处理与控制”、“矿山电力电子装置与控制”3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建有直驱电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矿电气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工矿自动化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控制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进入C类,电气工程进入C-类。
学院现有教师12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8人,高级工程师7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7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8人,占教师总数的54%。有“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创新人才、杰出青年和学术带头人等9人。
首先,我是河工大的。作为马上大二的学生,我来献丑说下我对这些学校的分析。首先这两个学校都有在全国拿得出手的专业师资力量:每个学校都有好老师与垃圾老师,就看你会不会找。学校老师再好他也不会像高中老师一样...
不错,艺术学院位于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拥有独立的艺术学院教学大楼,配备有音乐厅,展览厅,学术报告厅,管弦乐排练厅,合唱排练厅,舞蹈排练厅,录音棚,多媒体音乐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电脑设计室,天...
华南理工建筑学考研选哪个方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研究生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区别是考试内容不同: 学术硕士初试考: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1中外建筑史,④504建筑设计2(做图)...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始建于1938年,原名电机工程学系,历经机电工程系(1958年)、电气工程系(1986 年), 2005年更名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个“三电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个控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1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自动化)
3个省级重点学科;
1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
1个博士点:矿业电气;
6个硕士点;
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7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光电信息工程;
1个专升本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现有在校生354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200人,各类研究生349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多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20多项。有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实验研究条件优越。
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14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
学院先后与美国肯塔基大学、日本室兰工业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南非斯特兰堡大学、韩国东新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场,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45人次来院讲学或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32人次赴国外知名高校或科研单位进修或访学。2013年,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联合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并于当年开始招生。2018年,自动化专业招收本科留学生13名。
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电气信息类教学研究型学院。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高度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逐步实现科研与教学并重,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注重内涵,突出创新,提升层次,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变;拓宽面向,强化服务,扩大交流,向开放式办学模式转变。
院党委书记康全玉
康全玉,男,汉族,1964年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本科 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地下采煤专业,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采矿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河南理工 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 记。现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主持院党委工作。
院长:付子义
付子义,男,汉族,1958年6月生,河南博爱人,中共党员,教授。历任电气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任党委书记。现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兼任电工电子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主任,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电机控制、矿井综合自动化、智能信号处理以及煤矿井下供配电系统等方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余发山 ,男,土家族,1952年7月生,湖北长阳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历任自动化教研室主任,电气系主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现任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正处级调研员,过程控制研究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全国模范教师。主要从事工业过程控制与电气传动自动化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副书记:王 瑞
王瑞 ,男,汉族,1977年6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05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历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秘书,机关党委正科级组织员、纪检员,校党委办公室正科级秘书。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及无线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
副院长:汪旭东
汪旭东 ,男,汉族,1967年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直线电机及电气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电气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研究所副所长,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和学科建设工作。
副院长:王福忠
王福忠 ,男,汉族,1961年2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武汉水利水电学院专业,历任电力教研室副主任,微机应用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单片机及过程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工作。
副院长:郑 征
郑征,女,汉族,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历任自动化系主任,河南省高等学院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和财务工作。
博士专业(1个)
矿业控制工程。
硕士专业(4个)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科专业(5个)
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5个本科专业。
电气工程教研室
电气工程教研室主要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肩负我校电气学科的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以及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培养。电气工程教研室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教授4人,博士及在读博士4人,中青年教师中8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电气工程教研室承担的本科课程主要有:电机学、电力拖动基础、电力工程概论、电力教研室统优化运行、高电压技术、电器控制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电网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供电技术等;研究生课程有:电机电磁场、电气安全、漏电保护技术、电机优化设计、防爆原理、电力教研室统微机保护、智能电器等。教师们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勇于创新,“电机学”等课程获河南省省级优质课程;已经完成的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表彰,其中“10kV直接下井供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动化系
自动化系目前有教职员工11人,主要从事自动化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学活动,进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讲授的主要本科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研究生课程有现代交流调速,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辩识及建模机电能量转变等。
自动化教研室一贯坚持质量就是现代化大学地生命的宗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研室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注重进行教学研室,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开展科研促教学活动,形成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团结稳定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完成科研和项目十多项,获奖5项。
近几年教研和科研状况
1 自动控制系统产学研教学模式研言 负责人:郑征等 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自动控制系统网络学件研制 负责人:郑征 李辉 胡治国 陶慧等 获2TBL_0TBL_04年河南省软件大赛二等奖
3 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研究 负责人:郑征 李辉 余发山 陶慧 获河南省优秀教学科研论文二等奖
4 交变频器的双变量控制理论体系的研究 负责人:杜庆楠 获河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 焦作市科研成果一等奖
5 交交变频双变量控制理论研究 负责人:杜庆楠 获河南省攻关项目
6 基于小波变换TBL_0TBL_0K农网故障诊断的研究 负责人:余发山 获河南省攻关项目
7 高功率因数整流的研究 负责人:郑征 河南省基金
信息工程系
一、师资队伍
信息工程系是电气学院专业教学系,主要承担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类教学任务。全室共11人,具有副高级职称1人,讲师4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二、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
本科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精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本科课程教学: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象处理,数字图象处理(双语),信号与系统分析,信号与系统分析(双语),现代通信技术概论,电磁场与波,信息理论与编码,数字逻辑设计,通信原理,通信基本电路等。研究生教学: 可编程控制器,人工神经网络,图象识别技术,专业英语等。
三、承担的本科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重点课程建设:信号与系统分析
精品课程建设:信息理论与编码
双语课程建设:数字图象处理
四、主持和参与的在研项目
1、矿井煤仓煤位的图像识别系统研究(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4。
2、地下商场高可靠性火灾报警系统研究(参与)河南省省攻关项目,2003。
3、依托工科优势,理工融合,培养综合型电科高级人才(参与) 河南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004。
五、完成的科研、论著和发表的论文
完成“斜井皮带工作闸智能适时投入装置 ” 等科研项目4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获河南省省级优质课程。编写《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等规划教材三部。编写《煤矿电工手册》(修订本)第三分册等专著三部。在《计算机学报》和《煤炭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8篇,其中一级学报5篇,核心期刊6篇,被EI检索四篇。获各种奖励17项。
电工电子教研室
一、承担课程:
承担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1) 电路理论
(2) 模拟电子技术
(3) 数字电子技术
(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5) 数字逻辑及实验
(6) 全校非电专业的电工与电子技术
二、教学任务:
对本科生进行系统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教育,构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的基本技能以及健全人格本科生,使其成为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人员组成:
具有合理的教师结构,现有教工13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9人(含在读),教师们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均有丰富的经验,并积极从事教学改革。本教研室完成的电路方面的教改项目获河南省教育厅一等奖;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改项目也多次获得省级奖励,每年均有多篇教改论文发表,在教育教学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
微机应用教研室
成立于2003年,现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1人,硕士5人,在读硕士3人,是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年轻化师资队伍。
主要承担的课程有: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类相关课程,并承担指导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仿真训练、单片机课程设计等任务。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电气传动、生产监控和智能仪表。近几年来,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教研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教材6部。
测控教研室
2003年组建的。现有教师9人,其成员如下:董爱华、艾永乐、李良、苏波、吕辉、曾志辉、余琼芳、仝兆景、刘群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2人。 主要承担: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过程检测与热工仪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过程控制系统等理论教学任务;还承担指导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智能仪表课程设计和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信专业、电科专业的认识实习以及指导电类各专业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任务。
近几年来,教研室主编或参编、出版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基础等教材多部;撰写并出版了通用电气设备维修手册、智能建筑电工电路技术、袖珍电工手册等专著多部。完成省部级纵、横向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近10项,其中“三电”基础课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003年8月获河南省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工科非电专业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2004年12月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研究所主要从事特种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理论、应用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包括直驱电机技术,高效节能电机开发,多相电机设计及先进驱动技术等。侧重于永磁直线电机(PMLSM)电磁场理论、电磁参数及以永磁直线电机为动力源的机电一体化新型直线驱动系统的拓扑结构、运行特性、控制策略、优化设计、最佳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油田、矿山、建筑等领域。
研究所成立于八十年代中期,是国内最早开展直线电机专题研究的单位之一。从九十年代开始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方面的研究。在国家、省部基金、攻关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下,完成“直线电机提升系统理论与控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国家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4部、教材11部。培养博士6名,硕士生80余名。研究组在长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自然形成了研究团队,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在直线电机垂直提升系统的理论及控制、直线驱动系统设计与分析、高效节能电机等方面做了创新性工作。
荣誉所长:袁世鹰 所 长:汪旭东 副所长:上官璇峰
历史沿革
1986年,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成立了矿用电机及应用研究所,开始矿用电机和直线感应电动机理论和应用研究。 |
|
1987年袁世鹰、焦留成教授与陕西直线电机设备公司和铜川矿务局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矿用直线感应电动机研究,开发了矿用推车器等煤矿产品,被列为煤炭部“100推项目”之一。 |
|
1988年,获《中小型矿井10KV直接下井供电》国家“七五”攻关重大项目资助,团队创始人袁世鹰课题组与煤科总院上海分院、焦作矿务局合作开展矿井10KV供电技术、10KV防爆电机、电器研究(该项目1990年完成,1992年和1993年分别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
1989年获煤炭部煤炭科学基金“提高矿用直线感应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研究(9010809)”资助,以该项目为题,袁世鹰、焦留成合作培养了全国较早、河南省第一个直线电机硕士(1991年获硕士学位)。 |
|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提出了“直线同步电机驱动垂直运输系统”的构想。但是,面临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的挑战,成为直线电机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如果理论上和技术上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则传统的提升系统将会发生巨大变革。无绳提升机将是直线电机和运输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重大突破,成为21世纪可与磁悬浮列车媲美的一种理想运输工具。国外主要研究的重点放在高层建筑的电梯方面。 |
|
1992年,研究所正式将直线电机驱动的矿井提升系统立项研究。 |
|
1993年获得煤炭部攻关项目“矿井直线电动机提升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编号:9410817)”。 |
|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直线同步电动机提升系统的理论与控制研究(编号:69674021)和河南省攻关项目等多项资助,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开展此项专题研究的单位。 |
|
1998年建成了3m高、载荷50kg“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矿井提升试验系统装置”。实现了“五无”新型提升模式,“在永磁直线电机提升系统方面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引自1998年全国直线电机年会纪要)。袁世鹰教授以该项研究挂靠中国矿业大学培养了第一名博士—焦留成(1998年获博士学位)。 |
|
2002年和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建模研究(编号:60374034)”、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PMLSM无绳电梯工业应用试验研究(编号:0223025300)”等多项国家、省部项目,依托这些项目,建成了PMLSM驱动的水平运输实验系统和三层楼高、载荷1300kg、接近工业实际的PMLSM驱动的第二代直线电机矿井提升试验装置,促进了大型提升系统从有绳到无绳的重大变革。袁世鹰教授以该项研究挂靠西安交通大学培养了第二名博士—汪旭东(2002年获博士学位)。 |
|
2003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直线电机非正弦工程电磁场的整体预测研究(编号:412002200)”资助,开展直线电机1D-3D电磁场统一解析理论研究。 |
|
2003年,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电机及驱动研究所开展永磁电机合作研究。 |
|
2004年,团队与南非斯特兰堡大学合作,开展特种电机气隙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上。 |
|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永磁直线电机整体建模与性能控制研究(编号:60474043)”。 |
|
2005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重大项目:“高效直线电磁抽油机技术及应用研究”资助,开始高效直线电磁抽油机技术与应用研究。 |
|
2006年与ASM国际一流芯片装备自动化公司开展合作研究,设计开发了多种直线(旋转)侍服电机。 |
|
2008年,获得“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称号。 |
|
2008年,获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新型电磁泵电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资助,开始高效节能电机的研究开发。 |
|
2009年,获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数控机床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92102210359)”,开始数控机床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研究开发。 |
|
2009年,获河南省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重大项目“无绳提升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始开发PMLSM驱动的第三代直驱电梯产品化样机。 |
|
2010年,开发出了高效异步电机、自起动永磁电机、永磁发电机等20个系列的高效节能电机产品。 |
|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MLSM驱动的额定载荷150kg国内首台家用直驱电梯产品化样机。 |
|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PMLSM驱动的五层楼高、载荷3000kg第三代直线电机高速电梯产品化样机。 |
|
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永磁直线电机多轿厢无绳提升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及其控制(61074095)” 资助,开始多轿厢垂直运输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
|
2010年,获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多自由度直线弧形电机基础理论研究”资助,开始多自由度直线弧形电机理论与试验研究。 |
研究队伍:
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博导2人,博士11人。
汪旭东 博士、教授、博导
袁世鹰 教授、博导
上官璇峰 博士、教授、硕导
许宝玉 博士
王福忠 博士、教授、硕导
艾永乐 博士、教授、硕导
付子义 教授、硕导
康润生 教授、硕导
荆双喜 教授、硕导
吴尧辉 高工、硕导
王海星 博士、副教授、硕导
司纪凯 博士、副教授、硕导
许孝卓 硕士、讲师
封海潮 硕士、讲师
张宏伟 硕士、讲师
朱军 博士、副教授
朱艺峰 博士、讲师
王少华 副教授
李 辉 副教授
王素玲 博士、副教授
王国东 博士、副教授
高彩霞 硕士、讲师
张 展 硕士、讲师
河南理工大学过程控制研究室
过程控制研究室建设与发展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过程控制研究室成立于1993年。主要针对复杂工业过程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优化工艺过程,研发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过程控制研究室,是河南省“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室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工业锅炉集散控制、玻璃配料生产线、黄磷配料生产线、水泥配料生产线、智能执行装置、电力系统监测监控等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解决了多项控制难题和关键技术,为工业过程自动化、矿山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作出了较大贡献。形成了和凝聚了一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创新研究团队。每年在工业过程控制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115人。
主要研究方向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智能控制与优化;被控对象特性分析;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策略;智能控制系统与装置等。
科研环境及试验平台
拥有过程控制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先进控制技术试验系统等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可满足日常科学研究及研究生培养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
自成立以来,研究室成员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点攻关等项目15项,企业委托项目50项,教改项目20多项。完成项目成果鉴定30项,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术论文与专著
研究室成员在《中国系统仿真学报》、《煤炭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煤矿电工手册》、《实用电工材料手册》、《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等国家规划教材和专著8部。
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是在原有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础上进行建设,2007年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本实验室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机与电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瞄准控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前沿,开展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前沿的探索性、创新性研究,努力推广控制理论和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获取控制工程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控制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以及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河南省和煤炭行业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实验室始终坚持以“瞄准基础研究前沿方向,突出原创性研究;面向工程,实现技术和集成创新”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已形成控制理论、工业过程控制、直线驱动系统及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特色和较大的影响力。
目实验室总面积2000㎡,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拥有DCS集散控制系统、直线电机无绳提升系统、自主移动机器人、先进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平面三级倒立摆控制系统、PXI虚拟仪器、记录示波器、DL7480/TDS7254B高精度数字存储示波器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7名,其中教授12名,博士后3名,博士13名,在读博士4名,硕士11名,形成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不同层次的纵向研究课题26项,企业工程项目25项,科研经费累计2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项,发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200余篇。
实验室实行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设立负责学术指导的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吴澄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确定实验室年度开放资助项目,研究开放实验室的长远发展规划、年度研究与开发计划等重大事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机制,设立开放基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攻关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有关高校、研究院所和实验室的合作研究和交流,开展控制领域深层次的合作研究。
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获奖情况:
近三年代表成果
项 目 名 称 鉴定及获奖 主持人 时间
WJPL微机配料控制系统 |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余发山 |
2008年 |
矿区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王福忠 |
2006年 |
煤矿供电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研究 |
中国煤炭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余发山 |
2009年 |
“三电”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余发山 |
2009年 |
PMLSM无绳电梯的工业应用试验 |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
汪旭东 |
2009年 |
基于小波理论的农网TBL_0TBL_0KV线路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
王福忠 |
2008年 |
总线型智能电动执行器的研究 |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
余发山 |
2009年 |
永磁直线电机整体建模与性能控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 |
袁世鹰 |
2008年 |
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建模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 |
王福忠 |
2006年 |
电机非正弦工程电磁场的整体预测研究 |
省科技厅鉴定,获国际先进评价 |
汪旭东 |
2007年 |
近三年专利成果
专 利 名 称 |
专利类型 |
设计人 |
专利号或申请号 |
交流电压表测量单相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
发 明 |
董爱华 |
2007TBL_00054TBL_007.4 |
一种磁阻式磁力悬浮装置 |
发 明 |
汪旭东 |
2009TBL_00064742.X |
一种带有磁力平衡机构的无绳电梯 |
发 明 |
汪旭东 |
2009TBL_00064740.0 |
一种无绳循环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
发 明 |
汪旭东 |
2009TBL_00064738.3 |
带增力机构的钳式制动器 |
发 明 |
汪旭东 |
2009TBL_00203TBL_077.0 |
一种磁悬浮车 |
发 明 |
汪旭东 |
2009TBL_0006474TBL_0.5 |
一种直驱式刮板输送装置 |
发 明 |
汪旭东 |
2009TBL_00064739.8 |
大气压下介质阻挡类辉光放电反应器 |
发 明 |
孙岩洲 |
2008TBL_00TBL_04TBL_0588.7 |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仿真教学系统 |
实用新型 |
雷乃清 |
|
有轨电动伸缩门用弧形直线电机驱动机构 |
实用新型 |
汪旭东 |
200920088TBL_090.TBL_0 |
一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连锁保护智能控制装置 |
实用新型 |
王福忠 |
|
直驱式多罐车斜井运输装置 |
实用新型 |
汪旭东 |
|
遥控调度指挥装置 |
实用新型 |
雷乃清 |
|
同轴线管结构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反应器 |
实用新型 |
孙岩洲 |
200720089995. |
一种道路减速带发电储能装置 |
实用新型 |
许孝卓 |
200920090082.8 |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 2 × 350MW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Building i ndustry opens up new w orld of e ntrepre neurial struggle to buil d a three provinces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i n the Communi st x counties the six ple nary se ssion members a nd comrade s: today, I wa s commissioned by the County party Committee Standing Committee, reports to the Gener al Assembl y. Consideration of all members a nd alter nates, a nd comrades atte ndi ng advice. A,
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是由河南理工大学与鹤壁市政府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为河南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由河南理工大学和鹤壁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在原电气工程系的基础上,经过学科重组后于2003年6月成立的。电气工程系的前身为福州大学电机系,创建于1958年,为我校建校首批设置的五个系之一。学院现有总建筑面积1万7千多平方米,设有电气工程系、电力工程系、自动化系、应用电子系、建筑电气系与电工电子学科部、实验教学中心。
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在河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鹤壁市人民政府、河南理工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秉承河南理工大学“明德任责”的校训和“好学力行”的校风,立足殷商故都鹤壁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鹤壁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契合鹤壁市地域及产业优势,依托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办学条件,以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管理机智与运行模式,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狠抓学生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培养,积极探索现代高职教育转型发展之路,为我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