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还是很不错的,在河南地区口碑也还是很好的,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
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由事业单位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整体改制成立为民营科技型企业,作为河南省勘察设计的龙头企业,公司于2002年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现拥有建筑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
一般经营项目:仪器仪表(详见有效的 计量器具许可证),气动元件,高低压电器, 电子元件, 塑料件,家用电器配件,无线电元件,机械...
实干兴企 文化铸魂用红旗渠精神打造建筑航母——河南省大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发展之路纪实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建筑施工就是“水泥+大沙”,粗犷简单。但诚如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所说,“房屋是一个巨大的精密仪器。”在建筑行业中有一支团队始终坚守着这句话,并在施工中严格实施过程管理,力求精细、科学,达到最好。它就是有着十一年光辉足迹的河南省大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成)。
河南以红旗渠精神办好小水电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建武介绍,河南省中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达98.2万千瓦,小水电的开发始于1937年.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仅有小水电48千瓦.
红旗渠
红旗渠(引漳入林工程),提起这个名字,许多人并不陌生,其所代表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红旗渠是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为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腰上,工程艰险,被中外人士称誉为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
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自1969年竣工以来,红旗渠先后接待了来自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外宾参观访问。
“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
“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一个“水”字让世世代代的林县人心心念念。林县干旱缺水,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70毫米,且时间分布不均,当地石多土薄,涵水能力差。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共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一首民谣唱道:“咱林县,真苦寒,光秃山坡旱河滩。雨大冲的粮不收,雨少旱的籽不见。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在吃水如吃油的日子里,当地常常因水发生打架斗殴、伤人亡命事故。
林县也曾有过修渠引水的历史,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为了彻底解决林县缺水的问题,必须找到可靠的水源,当地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到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漳河支流浊漳河。1960年,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自此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
重整山河 引漳入林
在上世纪60年代,在险峻的太行山上修建一项水利工程谈何容易。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15000千克粮食、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
面对重重困难,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山河”的豪情壮志,于1960年2月开工修建红旗渠。在修建过程中,没有住的地方,修渠的民工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真是“地为席来天为盖”,修渠十年,整个工地上没有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没有工具,民工们就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工地,用双手和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这项大工程;没有石灰,就全县广招烧制石灰的能手,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烧灰法,彻底解决了工地用石灰难的问题;没有炸药,就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办工厂,解决了炸药难的问题;没有水泥,就办起了水泥厂,自给自足。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工地还先后办起了机械厂、荆编厂、车辆修配厂等,逐步解决了资金和物资的短缺问题。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期间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1960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却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提及红旗渠,不能不说的还有青年洞。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正是在这种如同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支撑下,民工们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山洞凿通。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优秀青年,故将此隧洞取名为青年洞。
10年奋战 孕育红旗渠精神
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10年奋战,红旗渠于1965年4月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3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
在修建过程中,共斩断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2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建造了21408座建筑物;挖砌了1515.87万立方米土,相当于修建一条宽2米、高3米的土墙,它的长度可以从南国的广州一直连接到北疆的哈尔滨。
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68.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林县县、社、队三级自筹投资5839.66万元。并通过修渠实践培养出一大批工程师、技术员、石匠、铁匠等能工巧匠。
在修渠10年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更为宝贵的是,红旗渠的修建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1996年9月,红旗渠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8年10月8日,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集中的概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至今,这种精神依然在鼓舞着人们,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
2021年6月25日,中共河南省委表彰河南瑞贝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100433B
米高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开发、矿业、农业、园林绿化、节能环保、能源业及物业管理等业务为主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4.3亿元人民币。
控股公司旗下员工总数逾3000多人,下属全资、控股企业共7家(香港米高集团、深圳市米高服饰有限公司、深圳米高投资有限公司、利辛米高种植有限公司、米高珠宝有限公司、深圳澳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经营范围涉及金融投资、服装服饰、皮具、珠宝、农业林业以及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等众多领域。自成立以来,公司初步形成经营资源向金融投资、房地产、高新技术等领域集中的战略格局。
公司旗下企业先后获得“06年总后人民解放军中标单位”、“2008年度获得新式军装全军质检第一名”、“中国南方电网长期合作伙伴”、“国际知名品牌”、“绿色环保首选品牌”、“中国行业领先十大品牌”、“国际品质、服务、诚信AAA企业”等众多荣誉,并且被指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五省陆、海、空三军被服定点生产企业,受到广州军区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表彰,成为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