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混凝土坝现状
1.2 大坝裂缝的成因分类及危害性
1.3 现今防裂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常用预防措施
1.4 温湿耦合理论研究与试验
1.5 混凝土大坝保温保湿新技术
1.6 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
第2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湿耦合研究
2.1 传导耦合机理与耦合特性实验研究
2.2 混凝土热湿耦合数字分析方法
2.3 混凝土热湿耦合实验研究
第3章 大坝保温方法及材料比选
3.1 大坝混凝土保温、保湿现状
3.2 保温材料的介绍
3.3 保温材料性能比较
3.4 施工方法的比较
3.5 施工技术与成本
第4章 聚氨酯保温保湿材料
4.1 聚氨酯保温材料介绍
4.2 彩色聚氨酯
4.3 聚氨酯硬质泡沫保温保湿材料的研究
4.4 聚氨酯保温材料优缺点
4.5 不同厚度聚氨酯保温保湿效果试验研究与分析
4.6 喷涂不同厚度聚氨酯加喷聚酯砂浆保温试验
4.7 试验效果分析及其结论
第5章 混凝土大坝保温保湿施工工艺
5.1 聚氨酯喷涂设备
5.2 大坝喷涂聚氨酯施工工艺
5.3 大坝聚氨酯灌注发泡施工工艺
5.4 大坝表面聚氨酯的修补与平整
5.5 大坝保温保湿层施工安全管理
5.6 大坝保温保湿层防火安全
5.7 大坝保温施丁质量管理
第6章 聚氨酯保护下大坝有限元分析
6.1 热传导原理
6.2 有限元理论
6.3 计算分析程序
第7章 计算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
7.1 山口水电站概况
7.2 设计基本资料
7.3 有限元模型
7.4 材料参数
7.5 边界条件
第8章 聚氨酯仿真计算
8.1 横缝间距的计算
8.2 仿真计算考虑的因素
8.3 寒潮情况下表面保温的计算
8.4 温度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8.5 温度控制标准
第9章 保温保湿新技术适用范围及工程实例
9.1 概述
9.2 保温保湿新技术适用范围
9.3 大坝保温保湿新技术使用原则
9.4 聚氨酯保温工程实例
9.5 聚氨酯砂浆防护层
9.6 结论2100433B
杜彬、胡昱、李鹏辉、焦修刚、黄达海《混凝土大坝保温保湿新技术》 本书阐述了混凝土保温保湿理论,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湿耦合理论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混凝土保温保湿的新方法、新材料和施工工艺。并结合仿真计算和模型分析,论证了聚氨酯保温保湿材料的性能特点,通过工程实例,完善和创新了混凝土保温保湿新技术。
《混凝土大坝保温保湿新技术》可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在实施混凝土大坝保温保湿新的保护措施的同时,也获得了业界专家和社会的认可。通过多年的努力杜彬、胡昱、李鹏辉、焦修刚、黄达海撰写了《混凝土大坝保温保湿新技术》。本书共分为九章,包括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温湿耦合研究、大坝保温方法及材料比选、聚氨酯保温保湿材料、混凝土大坝保温保湿施工工艺、聚氨酯保护下大坝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聚氨酯仿真计算、保温保湿新技术适用范围及工程实例等。以工程实践和仿真计算为基础,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混凝土大坝保温保湿技术创新和新型材料的运用。
中热、低热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坝:用混凝土浇筑(或碾压)或用预制混凝土块装配而成的坝。 混凝土坝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重力坝、大头坝和拱坝;按施工特点可分为常态混凝土坝、碾压混凝土坝和装配式混凝土坝;按是...
有人利用了北极熊的原理做了仿生学的技术,这个技术前面是一个玻璃道关,后面是一个蓄热层,同样是利用太阳在冬季和夏季入射角度的不同,冬季入射角度比较低,可以利用,夏季比较高,可以反射掉,我们在南边可以用,...
混凝土施工已是深冬,根据施工工序,4次才能浇到钢柱底下-1m处,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已浇注的混凝土做保温,共搭设保温棚三次,每次520平方米。 应该给的,这个应该做签证,这个属于冬季施工增加费
碾压混凝土大坝温度监测新技术
碾压混凝土大坝温度监测新技术——碾压混凝土坝的快速施工特点,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及其变化规律,常规的温度监测方法不能满足要求。以索风营水电站为依托,提出碾压混凝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应用研究。
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大坝冬季保温措施
为保证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大坝冬季施工质量,避免混凝土因气温骤降产生表面或深层裂缝,针对大坝冬季混凝土施工保护措施进行阐述和探讨。
天然保湿因子是体表皮肤、表皮层等是最外层,也是第一道的防线,平常表皮的角质层,含水量若在10%以上,皮肤才会感觉舒服,要达到晶莹剔透则含水量至少要30%以上,看起来才会"水水的",而存在角质层内具有调节水份含量的成分称为天然保湿因子,包括胺基酸、尿素、尿酸、无机盐等,可调节肌肤的酸碱值,缺少了就会产生干燥,易形成敏感形肌肤,所以"天然保湿因子",是各种肌肤所需要的成分。
保湿剂其作用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将水份密封在皮肤内以防止水份蒸发,同时不妨碍皮肤对于空气中水份的吸收,从而保持皮肤适当的湿度,尿素和尿囊素是护肤类化妆品最常用的保湿剂。
大多脂类为非极性物质,可以限制水份在细胞内外及细胞间流动。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的脂质包括神经鞘脂、游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在有活性的表皮中磷脂含量丰富,然而由基底层向角质层分化过程中,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增高,脂质分布也发生了变化,颗粒层中脂质聚集于板层颗粒中,颗粒层细胞转化为角质层细胞时这些脂质被排出并填充于细胞间隙,形成了防止水份丢失的屏障。当各种原因所致脂类缺乏时,其水屏障作用减弱,经表皮水份丢失(TEWL)就会增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
NMF是存在于角质层内能与水结合的一些低分子量物质的总称,包括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乳酸盐、尿素、胺、尿酸、葡糖胺、柠檬酸盐、钠、钾、钙、镁磷酸盐、氯、糖、有机酸、肽类及其他未知的物质。NMF占到角质层细胞基质的10%,通过渗透压来吸引水份子,和NMF结合的水是角质层中较固定的一部分,含量变化较大的那部分水与角质层选择性的通透及脂质屏障有关,而通透性又与角质细胞间脂质及板层结构的完整性及特点相关。
一旦表皮屏障功能受损,TEWL就会增加,而这一信号传至细胞间就激发了表皮重新湿润(remois2turizing)的过程,TEWL为1%时就足以激发表皮屏障修复,表皮重新湿润包括4个步骤:开始屏障修复;改变表皮水份分布,开始真皮水份渗透至表皮,合成细胞间脂质。这一机制可以解释在伤口修复过程中外敷能通透水气的封闭剂的作用优于不能通透水汽的封闭剂,因为不能通透水汽,TEW就可下降至零,这样就不能形成信号激发修复开始通过表皮屏障功能的修复,可使皮肤保湿系统功能恢复正常,保持皮肤所含水份。
根据不同的作用机理把保湿剂分为4类:
①防止水份蒸发的油脂保湿。在皮肤上涂上油脂,形成保湿屏障,不让水份蒸发,称为封闭性保湿。
②吸收外界水份的吸湿保湿。
③结合水合作用的水合保湿。
④修复角质细胞的修复保湿。
保湿剂用以模拟人体皮肤中由油、水、NMF组成的天然保湿系统,作用在于延缓水份丢失、增加真皮-表皮水份渗透。为皮肤暂时提供保护、减少损伤、促进修复过程。皮肤保湿剂由主要成分以及其他辅助成分组成。主要成分包括封闭剂、吸湿剂、亲水基质、防光剂和一些特殊添加成分,而辅助成分有乳化剂、防腐剂、香料、脂质体等。
(一)封闭剂:
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封闭薄膜,用以减少TEWL,成分主要为油脂类。保湿剂中常用的封闭剂成分:石蜡油、矿物油、石蜡、角鲨烷、硅油脂肪醇、蜡脂、多元醇:丙二醇等。其中石蜡油是最有效的封闭剂之一;而羊毛脂因为价格较贵、气味特殊以及有潜在致接触性皮炎作用而应用较少;硅油是一种较新的制剂,不油腻、基本无味、较少引发过敏及痤疮,故市售保湿剂中应用较多。
(二)吸湿剂:吸湿剂的作用机制是从真皮及外界环境中吸收水份,保存于角质层中。如果让吸湿剂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份,皮肤周围相对湿度至少达到70%,而在实际中相对湿度是不能达到这一水平的,故局部外用的吸湿剂大多是从真皮而非环境中吸收水份。吸湿剂主要包括:甘油、蜂蜜、乳酸钠、尿素、丙二醇、山梨糖醇、吡咯烷酮羧酸、动物胶、透明质酸、维生素及蛋白质等。
(三)亲水基质:亲水基质特指的是吸湿剂中一些能与水结合的大分子,能保持水份及封阻作用,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胶原、弹力蛋白及DNA等。富含这些亲水基质的保湿剂可以从真皮中吸取大量水份并与之结合,无论在低湿度还是在高湿度条件下,都具有相同的高吸湿性。
(四)防光剂:防光剂能防止细胞损伤及脱水。与光老化有关的紫外线主要是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皮肤被照射后可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经氧化或交联作用损伤DNA,造成皮肤干燥、脱屑、脆性增加以及修复功能减退。防光剂分物理性与化学性两种。物理性防光剂成分包括氧化锌、二氧化钛,化学性防光剂又称吸收性防光剂,成分有对氨基苯甲酸酯、水杨酸酯及二苯酮等。市售防光产品成分多以化学性防光剂为主。
(五)乳化剂:乳化剂是保湿剂中的主要辅助成分,用于使原本不相溶的几种液体乳化形成均一的混合物,如油和水,常用的乳化剂有甘油单酯、甘油双酯、磷脂等。乳化剂目前仍是外用剂型中应用最多的基质。
(六)防腐剂:羟苯甲酸酯类、能释放甲醛的化合物、一些络合剂如依地酸(EDTA)、KathonCG(Methylisothiazolinone和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的混合物)、以及酒精等,这些物质虽有良好的防腐作用但常常成为接触性皮炎的原因。
(七)香料:香料用于掩饰原有成分味道或还可产生宜人味道,但某些香料会产生皮肤刺激症状。
(八)脂质体:脂质体呈双壳球状,直径小于5微米,双壳含与皮肤细胞膜类似成分,球芯为水溶性保湿剂、维生素或其他药物。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能较好的包裹亲水或亲油性药物,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降低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近20年来,皮肤局部用脂质体制剂日益引起关注,脂质体在保湿剂中的应用是皮肤护理产品中的一个较新的进展。
主要有:多元醇类、天然保湿因子、氨基酸类及高分子生化类
其品质及效果是有差别的,有的只能视为单纯的保湿成分;有些则除了保湿之外,还具护肤功效。
这一类成分取得容易,可以大量的工业化制造,价格低廉,安全性却很高。缺点则是:保湿效果较容易受环境的湿度影响。环境的相对湿度过低时,保留水份子的效果会下降。
另外,要达到高效保湿的目的,受限于本身的机理,较难达成。长时间保湿效果也不理想。
常见的多元醇类有:丙三醇,俗称甘油(Glycerin)、丁二醇(Butylenegly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丙二醇(Propyleneglycol)、已二醇(2-Methyl-2,4-pentanediol)、木糖醇(Xylitol)、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glycol,PPG)、山梨糖醇(Sorbitol)等。
天然保湿因子(NMF,NaturalMoisturizingFactor),指的是皮肤本身角质层中所含有的保湿成分并非单一组成,主要的成分有氨基酸、PCA(Pyrolidonecarboxylacid)、乳酸钠(Sodiumlactate)、尿素(Urea)等。
天然保湿因子在皮肤表皮层及角质层具有吸湿性,且对皮肤酸碱值具有调节功能,亲肤性极佳
但不论是NMF或PCA,其与多元醇一样,同为水溶性的小分子结构,所以保湿效果没有想象的好
氨基酸类,说是保湿剂有点可惜。可解释为高级的护肤保湿成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对皮肤来说,具有缓和外界物质伤害的基本功效。适当的氨基酸,对受损角质有协助修复的效果,所以广被化妆品界所使用。
化妆品界应用为保湿剂的氨基酸,有小分子量氨基酸(Aminoacid)以及大分子量的氨基酸聚合体(Polypetide)。
属于氨基酸类的保湿剂有蛋白类,例如植物蛋白、大豆蛋白、动物蛋白、水解蛋白等。这一类保湿剂的来源成本较高,所以被视为较珍贵的保湿剂。
蛋白类的保湿剂也有其缺点,除了保存新鲜相当不易、容易受微生物感染之外,自身酸败现象也极其常见。
所以,除非是美容院用的安瓿无菌包装,可以确保不受污染之外,必须加入较高浓度的防腐抗菌剂来防止变质。也因为如此,有人起过敏现象。
若单纯以保湿作为目的的话,氨基酸类的保湿效果,是无法立即见效的,与前面两种多元醇、天然保湿因子比较,事实上逊色多了。
分子生化强调高效保湿的产品,主要用的保湿剂就是这一类。
生化类保湿剂,主要取自皮肤真皮层的成分,例如胶原蛋白(Collagen)、粘多糖体又称质酸(Mucopolysaccharides、Glycosaminoglycans)、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糖蛋白(Glycpprotein)及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sulfate)等。而其中最被标榜的成分是透明质胶及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很被推崇,事实上,胶原蛋白并非想象中的护肤。胶原蛋白的分子太大,根本被皮肤阻隔在外,无法有效利用护肤成分。因此,胶原蛋白只能作为保湿剂使用。而不幸的是,保湿效果也没有预期的好。
目前最红的保湿成分大概就是透明质酸了。具强吸水性的透明质酸,附着在皮肤角质层中,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刚使用的第一个小时,保湿率为107%;但三个小时后,保湿率就下降为51%。所以,最好还是在刚敷完脸时,擦一点含油质成分的面霜,可以延长保湿的时间。
市面上有所谓24小时长效保湿的美容液,就有用透明质酸为主要成分的品牌,这24小时并不是真的,
就配方上来看,要有效延长保湿剂的保湿时效是有办法的。譬如可以在配方中加入具封锁效果的高分子胶,有人称锁水性高分子,或疏水性的硅氧烷(Silicone)来达成效果。这道理跟擦上油脂性面霜,防止水份散失的作用是类似的。只不过时间上不能夸大到24小时,8小时较为合理。
高分子生化类保湿剂保湿效果普遍强于多元醇类,又因为属于真皮层组织液的生化成分,所以又增加护肤性的优势,价格都不便宜。
所有保湿成分中,我较推荐神经酰胺(Ceramide)它可以像三明治一样牢牢夹住水份,还是已证明的舒缓敏感,和抗老化的成分。 和维生素原B5(D-Panthenol)维生素原B5是渗透性保湿剂,可以直接浸润角质层,达到保湿的效果,是极为流行的成分。 除了有效保湿之外,还因为具有护肤的明确功效。
按文献报告指出:维生素原B5可增进纤维芽细胞的增生,所以有协助皮肤组织修复的功能。
5%的维生素原B5水溶液,无任何粘腻感。而一般加入保养品或保湿制品中的比率在0.5%以下,所以几乎不觉得有负担。
对不喜欢油腻感的干性肌肤者,选择以维生素原B5位保养成分,可以有高满意度。
(一)改善皮肤干燥状态:保湿剂可以明显提高皮肤的含水量,增加皮肤弹性。
(二)预防皮肤受损及促进受损皮肤修复:研究发现保湿剂可以预防正常皮肤受损并对已受损的皮肤有治疗作用,在研究外用保湿剂的预防作用时,发现保湿剂可明显减轻0.1375%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laurylsulphate,SLS)的损伤,并保护皮肤;被损伤的皮肤外用保湿剂5d(应该是天吧) 后,屏障及水合功能明显改善,促进了皮肤的修复。Held等亦证实保湿剂能促进SLS所损伤的皮肤的修复,并且高脂保湿剂作用更明显。Suarez等研究发现在进行激光皮肤复平术用保湿剂如硅酮,可加速创面重新上皮化,减轻红斑水肿和疼痛,促进愈合。这些均说明保湿剂不仅增加了皮肤水份含量,改善干燥状况对外界刺激还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可以促进受损皮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