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批准号 |
59878031 |
项目名称 |
混凝土结构对含盐环境的适应性和抗腐蚀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4 |
项目负责人 |
王铁成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天津大学 |
研究期限 |
1999-01-01 至 2001-12-31 |
支持经费 |
13(万元) |
近年来,混凝土结构由于腐蚀劣化不具有充分的耐久性,不能正常使用的事例不断增多成为重大的灾害性问题。本项目研究混凝土结构在含盐环境下的腐蚀扩展机理和抗腐蚀新技术。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分析结构腐蚀损伤度,评价耐久性。研究为解决我国盐害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和结构的腐蚀提供可行的分析理论和应用新技术。 2100433B
环境划为二b类,环境划为二a类,主要区别是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和冰冻线以下 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 主要是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和冰冻线以下有无冻融循环现象,由于水和氧的反复作用,...
箍筋抗剪,弯起筋斜截面大,力学计算没学好,剪力在梁端支座处,跨中弯矩最大。
1. 墙长大于5M中间没有柱子的 加构造柱 2.门窗宽度大于三米 在洞口两侧加构造柱 在洞口下方的墙体中间加构造柱(注意标高到洞口底) 3.边梁上一构造柱隔开的 墙长大于3米没有柱子 加构造柱
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研究
伴随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科学的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大。这需要开发更多的资源,用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但是这个开发和环境承载力的产生矛盾,导致在使用的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衰落环境适应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环境系统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它在预防和处理项目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介绍了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工程,并且诠释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对环境的重要意义。
不同腐蚀盐环境下的混凝土耐久性
通过3.5%NaCl溶液、5%Na2SO4溶液、3.5%NaCl+5%Na2SO4复合溶液以及模拟海水进行干湿循环腐蚀试验,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不同腐蚀溶液中混凝土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通过XRD、CT分析混凝土在不同腐蚀环境下的损伤劣化机理。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显著加速了混凝土的劣化过程;对于不配筋混凝土,氯盐的腐蚀较弱,只有干湿循环作用下F0组发生明显劣化;在氯盐和硫酸盐共存环境下,硫酸根的存在加速了氯离子对混凝土的腐蚀;模拟海水的腐蚀速度最快;F30S30组混凝土在腐蚀环境下生成物主要有钙矾石、F盐和石膏等,在氯盐和硫酸盐共同腐蚀条件下,没有发现F盐的存在。
含盐地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对环境因素(pH、Eh、T、P、孔隙溶液组分等)变化极为敏感,传统土力学的理论指导下的物理力学实验结果难于穷尽复杂环境因素变化边界条件下岩土体的工程力学性状,因而,环境因素与含盐岩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含盐岩土体的一种重要趋势。本申请在自然基金预研项目40202029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与传统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手段相结合,运用化学热力学理论深入探讨含盐地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环境因素与含盐地层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探寻与验证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随环境因素改变而变化的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变化在含盐地层中环境应力的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可为含盐地层地区工程设计及相关病害整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2100433B
批准号 |
40940017 |
项目名称 |
环境因素变化对含盐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
项目类别 |
专项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D0705 |
项目负责人 |
王鹰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10-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15(万元) |
在当前城市大建设背景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本项目针对以上问题,开拓性地将建筑地区性和环境适应性放在同一体系中进行整体互动研究,并同时拓展和深化两个领域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田野调研,案例分析,初步构建‘建筑的地区环境适应性设计理论’框架,为中国建筑的当代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项目包括5个子课题和1个拓展性课题,培养了2名博士后,5名博士生和15名硕士生。三年中多次组织项目组深入我国西南、西北、东南北等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了大量田野调查、测绘及研究实践。完成了8篇田野调查报告,建立大量村落案例和建筑测绘图资料库,并提取‘建筑-环境’关系模型。 项目组出版单军教授主编的“地区建筑学系列研究丛书”专著6部:王新征著《合院原型的地区性》;周婷著《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罗建平著《安顺屯堡的防御性与地区性》;潘曦著《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王鑫著《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程晓青、单军、张悦、韦诗誉编著《类型北京》。 在国内核心和重要期刊建筑学报、世界建筑、中外建筑、建筑史、住区等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20余人次参加了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南非等地举办的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讲和发表会议论文。 在本研究驱动下,单军教授推动并参与学术平台建设4项和相关课程3门,如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地区建筑专业委员会”等;“地区建筑学概论”课, “建筑与国家尊严”课,并获中国建筑教育最高奖。 本项目结合本研究在甘肃省天水市、山西省晋中市、内蒙古阿拉善盟、江西省拓林湖、贵州省台江县等地建立了7个长期研究实践基地。单军教授主持设 并完成重要示范性建筑设计6项,如“钟祥市博物馆” 获芝加哥国际建筑奖等奖项;多个项目受邀参加国际建协大会建筑展、芝加哥双年展等重要展览。拓展和深化了我国建筑地区性和环境适应性两个研究领域,并起到本项目的示范性作用。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