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绪论
1.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工程应用
1.3 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2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1 钢筋
2.2 混凝土
2.3 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黏结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3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3.1 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基本概念
3.2 可靠度分析的基本概念
3.3 极限状态设计的实用表达式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4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1 受弯构件截面形式及计算内容
4.2 受弯构件基本构造要求
4.3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
4.4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规定
4.5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6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7 T形截面
本章小结
思考题习题 5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5.1 斜裂缝的形成
5.2 无腹筋梁的受剪性能
5.3 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性能
5.4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5 受弯构件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5.6 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例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6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6.1 概述
6.2 构件的开裂扭矩
6.3 纯扭构件受扭承载力计算
6.4 弯剪扭构件受扭承载力计算
6.5 受扭构件配筋构造要求
6.6 压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6.7 拉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7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7.1 受压构件的类型及一般构造要求
7.2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7.3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
7.4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7.5 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
7.6 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
7.7 对称配筋工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7.8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7.9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8 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8.1 轴心受拉构件
8.2 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8.3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9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
9.1 概述
9.2 裂缝宽度验算
9.3 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
9.4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10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0.1 概述
10.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规定
10.3 预应力损失
10.4 预应力筋的传递长度和构件端部锚固区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0.5 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应力分析
10.6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计算
10.7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
10.8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10.9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2100433B
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受弯、受剪、受扭、受压和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混凝土构件裂缝、变形控制和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等。各章均有本章提要、典型例题、小结、思考题与习题。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既可供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使用,又可供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该教材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编写,涵盖了其规定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贯彻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注重建立学生的工程概念,提高应用能力。
设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永久荷载控制时的基本组合计算 1.35×25.5+1.4×10.9×1.0×0.7+1.4×8.5×1.0×0.6=52.25可变荷载控制时的基本组合计算 1.2×25.5+1...
1. 墙长大于5M中间没有柱子的 加构造柱 2.门窗宽度大于三米 在洞口两侧加构造柱 在洞口下方的墙体中间加构造柱(注意标高到洞口底) 3.边梁上一构造柱隔开的 墙长大于3米没有柱子 加构造柱
箍筋抗剪,弯起筋斜截面大,力学计算没学好,剪力在梁端支座处,跨中弯矩最大。
混凝土结构原理-第六版-第3章
混凝土结构原理-第六版-第3章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
课程资源
《建筑CAD(第3版)》数字课程的数字化资源为教材配套图纸CAD文件、工程案例、拓展模块等。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出版 |
内容提供者 |
---|---|---|---|
“建筑CAD(第3版)”数字化资源 |
2021年3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丁文华 |
《建筑CAD(第3版)》配有二维码资源。
《Ansys入门(第3版)》是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序
第1章 CAE及ANSYS概述
1.1 计算机辅助分析概论
1.2 有限元素法简介
1.3 ANSYS软件结构
1.4 ANSYS软件界面说明
1.5 ANSYs0nLineHelp系统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