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是2004年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蒋亚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基本信息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读者对象

本书适于从事混凝土外加剂科研开发、生产和应用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并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混凝土外加剂

  • 品种:混凝土外加剂;规格:1t/桶;型号:Sika ViscoCrete 20HE-20;此公司还可提供以下品牌:西卡;美盛;卫仕;正能量;
  • t
  • 西卡
  • 13%
  • 山西梓梓泽园工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

  • HCA-15B品种:泵送
  • t
  • HCA
  • 13%
  • 贵阳四达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

  • TB-HEA
  • t
  • 13%
  • 山西狮头水泥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

  • 25kg/袋
  • 苏南
  • 13%
  • 平顶山市中裕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RNK-混凝土防水剂

  • 25kg/桶
  • kg
  • 瑞力克
  • 13%
  • 四川省眉山市乾坤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

  • kg
  • 韶关市2010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外加剂

  • kg
  • 广东2016年全年信息价
  • 水利工程
查看价格

外加剂

  • kg
  • 广东2014年全年信息价
  • 水利工程
查看价格

外加剂

  • kg
  • 广东2012年全年信息价
  • 水利工程
查看价格

外加剂

  • kg
  • 韶关市2008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

  • SY.G高性能膨胀抗裂
  • 30t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8-26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

  • P6抗渗
  • 6000m³
  • 3
  • 深圳五山、深圳迈地、安徽中铁四威、佛山华轩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6-18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

  • 25kg/袋
  • 7620袋
  • 2
  • 苏南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1-28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

  • 2018型
  • 6816t
  • 2
  • 百强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11-22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

  • JS-HGCPA
  • 99999kg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8-30
查看价格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图书信息

书 名:《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 

开 本:16开

页 数:304页

ISBN编号:7-5025-5525-0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水泥混凝土材料科学、表面化学、力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混凝土外加剂的合成和复配技术及其与水泥基材的相互作用机理,外加剂应用指南,施工规范及掺加外加剂混凝土的养护措施。本书与现有的外加剂或混凝土方面的书籍相比,首次根据“按性能设计”混凝土的理念,提出了通过掺用混凝土外加剂,实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的技术途径。

本书适于从事混凝土外加剂科研开发、生产和应用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并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目录

1 概论

1.1 混凝土外加剂概述

1.1.1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简史

1.1.2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

1.1.3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

1.1.4 混凝土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作用

1.2 混凝土外加剂科技创新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1.2.1 科学思想与混凝土外加剂科技创新

1.2.2 亟待解决的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问题

1.2.3 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方向

1.2.4 重点研究课题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2 水泥混凝土科学

2.1 水泥品种与定义

2.1.1 硅酸盐水泥

2.1.2 普通硅酸盐水泥

2.1.3 矿渣硅酸盐水泥

2.1.4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1.5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1.6 复合硅酸盐水泥

2.2 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

2.2.1 硅酸三钙

2.2.2 硅酸二钙

2.2.3 铝酸三钙

2.2.4 铁相

2.2.5 水泥

2.3 水泥浆体性能

2.3.1 凝结

2.3.2 微观结构

2.3.3 结合力的形成

2.3.4 密度

2.3.5 孔结构

2.3.6 表面积与水力半径

2.3.7 力学性能

2.3.8 水泥浆的渗透性

2.3.9 老化现象

2.3.10 水泥浆体模型

2.4 混凝土

2.4.1 混凝土中的集料

2.4.2 新拌混凝土的性能

2.4.3 混凝土力学性能

2.4.4 普通混凝土的脆性断裂

2.4.5 普通混凝土的变形

2.4.6 混凝土的耐久性

2.4.7 碱?集料反应

2.4.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9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10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3 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

3.1 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概述

3.1.1 主导产品

3.1.2 主要原材料

3.1.3 混凝土外加剂物理复合技术

3.2 按使用要求设计混凝土外加剂的概念

3.2.1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主导官能团理论

3.2.2 主导官能团的分类

3.2.3 主导官能团组合与设计

3.3 主要减水剂合成技术

3.3.1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

3.3.2 萘系减水剂

3.3.3 三聚氰胺系减水剂

3.3.4 蒽系减水剂

3.3.5 聚羧酸盐减水剂

3.3.6 氨基磺酸系减水剂

3.3.7 脂肪族减水剂

3.4 矿物外加剂生产工艺

3.4.1 物理激发

3.4.2 化学激发

3.4.3 粉煤灰地聚合物

3.4.4 湿排粉煤灰的预水化活化技术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4 外加剂与水泥基材相互作用机理

4.1 表面吸附

4.1.1 外加剂吸附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4.1.2 外加剂吸附的化学过程

4.2 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4.2.1 初始阶段(Ⅰ阶段)

4.2.2 诱导期(Ⅱ阶段)

4.2.3 加速期(Ⅲ阶段)

4.3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

4.3.1 减水剂作用机理

4.3.2 调凝剂作用机理

4.3.3 引气剂作用机理

4.3.4 防水剂作用机理

4.3.5 膨胀剂作用机理

4.3.6 防冻剂作用机理

4.3.7 泵送剂作用机理

4.3.8 高效能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4.3.9 矿物外加剂作用机理

主要参考文献

5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

5.1 使用外加剂注意事项

5.1.1 外加剂的选择

5.1.2 外加剂掺量

5.1.3 外加剂对水泥品种及外掺料的适应性

5.1.4 外加剂掺加技术

5.1.5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5.2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

5.2.1 品种

5.2.2 适用范围

5.2.3 施工

5.3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5.3.1 品种

5.3.2 适用范围

5.3.3 施工

5.4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

5.4.1 品种

5.4.2 适用范围

5.4.3 施工

5.5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5.5.1 品种

5.5.2 适用范围

5.5.3 施工

5.6 防冻剂

5.6.1 品种

5.6.2 适用范围

5.6.3 施工

5.6.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5.7 膨胀剂

5.7.1 品种

5.7.2 适用范围

5.7.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

5.7.4 设计要求

5.7.5 施工

5.7.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

5.8 泵送剂

5.8.1 品种

5.8.2 适用范围

5.8.3 施工

5.9 防水剂

5.9.1 品种

5.9.2 适用范围

5.9.3 施工

5.10 速凝剂

5.10.1 品种

5.10.2 适用范围

5.10.3 施工

5.1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关键技术

5.11.1 混凝土膨胀剂发展历程

5.11.2 水化硫铝酸钙的物理、化学性能

5.11.3 二次钙矾石形成

5.11.4 延迟钙矾石形成

5.11.5 干缩与冷缩的联合补偿模式

5.11.6 影响补偿收缩效果的主要因素

5.11.7 膨胀混凝土的设计

5.12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养护

5.12.1 养护的重要性

5.12.2 与养护有关的水泥浆体物理、化学性能

5.12.3 养护的定义

5.12.4 养护的基本要求

5.12.5 理想的养护条件

5.12.6 养护时间

5.12.7 内养护

主要参考文献

6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流变与流动

6.1 混凝土流变理论

6.1.1 牛顿体

6.1.2 非牛顿液体

6.1.3 触变性

6.2 水泥基材料的流变性

6.2.1 新拌水泥浆的流变性

6.2.2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

6.3 流态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

主要参考文献

7 掺外加剂混凝土及其结构的耐久性

7.1 混凝土抗冻性能

7.1.1 混凝土冻害机理

7.1.2 引气的作用

7.1.3 除冰盐的影响

7.1.4 集料在受冻混凝土中的行为

7.1.5 抗冻性能试验

7.1.6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

7.1.7 抗冻混凝土外加剂选用

7.2 混凝土抗渗性以及几种侵蚀机理

7.2.1 影响混凝土渗透性能的主要因素

7.2.2 氯盐侵蚀

7.2.3 软水侵蚀

7.2.4 海水侵蚀

7.2.5 碳化

7.3 钢筋锈蚀

7.3.1 钢筋锈蚀机理

7.3.2 环境作用

7.3.3 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

7.3.4 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

7.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7.4.1 充分考虑环境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7.4.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

7.4.3 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模糊综合判定

主要参考文献

8 外加剂应用与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8.1 混凝土体积收缩

8.1.1 干燥收缩

8.1.2 自干燥与自收缩

8.1.3 冷缩

8.1.4 收缩裂缝

8.1.5 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

8.1.6 混凝土收缩预测

8.2 碱?集料反应膨胀破坏及其防治

8.2.1 碱?集料反应定义

8.2.2 碱?硅酸反应机理

8.2.3 碱?集料反应图片和工程实例

8.2.4 测试方法

8.2.5 抑制碱?集料反应的外加剂

8.2.6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预防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序言

混凝土是最大宗的建筑材料。现代混凝土的生产、应用离不开混凝土外加剂。少量的化学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作用已为工程实践所证明。例如引气剂,用量仅为胶凝材料总量的万分之几,但掺用引气剂后,混凝土的工作性明显改善,塑性收缩减小,耐久性提高,甚至能够抑制碱?集料的反应膨胀。正是由于在混凝土中掺用了混凝土外加剂,使得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明显减少,并由此发展了高性能混凝土。

本书的作者多年来对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及应用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编写的《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一书,针对混凝土外加剂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将基础理论与混凝土工程实践相结合,与已有的外加剂或混凝土方面的专业图书相比,更侧重于外加剂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本书根据“按性能设计”混凝土的理念,强调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性,并参考国内外已有文献资料,提出了通过掺用混凝土外加剂,实现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本书涉及水泥混凝土材料科学、表面化学、力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混凝土外加剂这根主线得到了很好地贯通,对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混凝土和外加剂生产、开发的科技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国工程院 院士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2004年5月31日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图书目录

1 概论

1.1 混凝土外加剂概述

1.1.1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简史

1.1.2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

1.1.3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

1.1.4 混凝土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作用

1.2 混凝土外加剂科技创新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1.2.1 科学思想与混凝土外加剂科技创新

1.2.2 亟待解决的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问题

1.2.3 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方向

1.2.4 重点研究课题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2 水泥混凝土科学

2.1 水泥品种与定义

2.1.1 硅酸盐水泥

2.1.2 普通硅酸盐水泥

2.1.3 矿渣硅酸盐水泥

2.1.4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1.5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1.6 复合硅酸盐水泥

2.2 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

2.2.1 硅酸三钙

2.2.2 硅酸二钙

2.2.3 铝酸三钙

2.2.4 铁相

2.2.5 水泥

2.3 水泥浆体性能

2.3.1 凝结

2.3.2 微观结构

2.3.3 结合力的形成

2.3.4 密度

2.3.5 孔结构

2.3.6 表面积与水力半径

2.3.7 力学性能

2.3.8 水泥浆的渗透性

2.3.9 老化现象

2.3.10 水泥浆体模型

2.4 混凝土

2.4.1 混凝土中的集料

2.4.2 新拌混凝土的性能

2.4.3 混凝土力学性能

2.4.4 普通混凝土的脆性断裂

2.4.5 普通混凝土的变形

2.4.6 混凝土的耐久性

2.4.7 碱"para" label-module="para">

2.4.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9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10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3 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

3.1 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概述

3.1.1 主导产品

3.1.2 主要原材料

3.1.3 混凝土外加剂物理复合技术

3.2 按使用要求设计混凝土外加剂的概念

3.2.1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主导官能团理论

3.2.2 主导官能团的分类

3.2.3 主导官能团组合与设计

3.3 主要减水剂合成技术

3.3.1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

3.3.2 萘系减水剂

3.3.3 三聚氰胺系减水剂

3.3.4 蒽系减水剂

3.3.5 聚羧酸盐减水剂

3.3.6 氨基磺酸系减水剂

3.3.7 脂肪族减水剂

3.4 矿物外加剂生产工艺

3.4.1 物理激发

3.4.2 化学激发

3.4.3 粉煤灰地聚合物

3.4.4 湿排粉煤灰的预水化活化技术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4 外加剂与水泥基材相互作用机理

4.1 表面吸附

4.1.1 外加剂吸附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4.1.2 外加剂吸附的化学过程

4.2 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4.2.1 初始阶段(Ⅰ阶段)

4.2.2 诱导期(Ⅱ阶段)

4.2.3 加速期(Ⅲ阶段)

4.3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

4.3.1 减水剂作用机理

4.3.2 调凝剂作用机理

4.3.3 引气剂作用机理

4.3.4 防水剂作用机理

4.3.5 膨胀剂作用机理

4.3.6 防冻剂作用机理

4.3.7 泵送剂作用机理

4.3.8 高效能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4.3.9 矿物外加剂作用机理

主要参考文献

5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

5.1 使用外加剂注意事项

5.1.1 外加剂的选择

5.1.2 外加剂掺量

5.1.3 外加剂对水泥品种及外掺料的适应性

5.1.4 外加剂掺加技术

5.1.5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5.2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

5.2.1 品种

5.2.2 适用范围

5.2.3 施工

5.3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5.3.1 品种

5.3.2 适用范围

5.3.3 施工

5.4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

5.4.1 品种

5.4.2 适用范围

5.4.3 施工

5.5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5.5.1 品种

5.5.2 适用范围

5.5.3 施工

5.6 防冻剂

5.6.1 品种

5.6.2 适用范围

5.6.3 施工

5.6.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5.7 膨胀剂

5.7.1 品种

5.7.2 适用范围

5.7.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

5.7.4 设计要求

5.7.5 施工

5.7.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

5.8 泵送剂

5.8.1 品种

5.8.2 适用范围

5.8.3 施工

5.9 防水剂

5.9.1 品种

5.9.2 适用范围

5.9.3 施工

5.10 速凝剂

5.10.1 品种

5.10.2 适用范围

5.10.3 施工

5.1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关键技术

5.11.1 混凝土膨胀剂发展历程

5.11.2 水化硫铝酸钙的物理、化学性能

5.11.3 二次钙矾石形成

5.11.4 延迟钙矾石形成

5.11.5 干缩与冷缩的联合补偿模式

5.11.6 影响补偿收缩效果的主要因素

5.11.7 膨胀混凝土的设计

5.12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养护

5.12.1 养护的重要性

5.12.2 与养护有关的水泥浆体物理、化学性能

5.12.3 养护的定义

5.12.4 养护的基本要求

5.12.5 理想的养护条件

5.12.6 养护时间

5.12.7 内养护

主要参考文献

6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流变与流动

6.1 混凝土流变理论

6.1.1 牛顿体

6.1.2 非牛顿液体

6.1.3 触变性

6.2 水泥基材料的流变性

6.2.1 新拌水泥浆的流变性

6.2.2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

6.3 流态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

主要参考文献

7 掺外加剂混凝土及其结构的耐久性

7.1 混凝土抗冻性能

7.1.1 混凝土冻害机理

7.1.2 引气的作用

7.1.3 除冰盐的影响

7.1.4 集料在受冻混凝土中的行为

7.1.5 抗冻性能试验

7.1.6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

7.1.7 抗冻混凝土外加剂选用

7.2 混凝土抗渗性以及几种侵蚀机理

7.2.1 影响混凝土渗透性能的主要因素

7.2.2 氯盐侵蚀

7.2.3 软水侵蚀

7.2.4 海水侵蚀

7.2.5 碳化

7.3 钢筋锈蚀

7.3.1 钢筋锈蚀机理

7.3.2 环境作用

7.3.3 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

7.3.4 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

7.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7.4.1 充分考虑环境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7.4.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

7.4.3 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模糊综合判定

主要参考文献

8 外加剂应用与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8.1 混凝土体积收缩

8.1.1 干燥收缩

8.1.2 自干燥与自收缩

8.1.3 冷缩

8.1.4 收缩裂缝

8.1.5 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

8.1.6 混凝土收缩预测

8.2 碱"para" label-module="para">

8.2.1 碱"para" label-module="para">

8.2.2 碱"para" label-module="para">

8.2.3 碱"para" label-module="para">

8.2.4 测试方法

8.2.5 抑制碱"para" label-module="para">

8.2.6 混凝土碱"para" label-module="para">

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前言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和矿物外加剂已成为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成材料。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学习国外经验,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促进了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但由于我国的水泥组成复杂以及水泥生产企业利益的驱使,水泥品种不能完全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品种相适应,甚至有的水泥厂为满足标准要求,在水泥中添加调凝剂,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另一方面,外加剂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使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相对迟缓,再加上缺乏既具有混凝土学和结构力学基础,又懂化工合成等方面的跨学科技术人才,在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基础研究工作滞后于工程应用。虽然国外具有完善的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指南,我国也颁布了相应的规程,但实际应用中还常常出现问题,例如地下室墙板混凝土开裂、渗漏等。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混凝土和外加剂方面的书籍陆续出版,但国内还较少出版过混凝土应用技术基础方面的文献资料。

本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结合编著者的研究成果编著的,适于从事混凝土外加剂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蒋亚清主持编著并最终定稿。其中:蒋亚清负责第1章、第3章、第4章、第8章的编写;高建明负责第2章“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部分的编写工作,第2章其他部分由蒋亚清、李娟、李刚、姜莉共同编写;姜莉负责第5章编写并参加第7章编写,李刚负责第6章、第7章编写并参加第5章编写。

编者

2004年4月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文献

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 1页

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 1页

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内容简介

本书以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实际为出发点,主要介绍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与应用所需的化学方面的知识,将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四部分融合在一起。有机化合物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应用;高分子化合物主要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表面活性剂主要介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与应用;混凝土外加剂部分主要介绍部分外加剂的命名、合成方法、性能及其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教材。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目录

课程引导

01混凝土外加剂的概述1

011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1

012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

02混凝土外加剂基础2

021有机化学2

022高分子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学7

023表面活性剂化学9

第1篇 有机化学

脂肪烃的来源与制备

11甲烷的来源与制备12

111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12

112烷烃的命名法13

113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构造16

114烷烃的构象17

115烷烃的物理性质19

116烷烃的化学性质20

117烷烃卤代反应历程22

118重要的烷烃23

12乙烯的来源与制备24

121烯烃的定义和命名24

122烯烃的结构27

123烯烃的物理性质27

124烯烃的化学性质28

125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马氏规则32

126烯烃的制备35

127重要的烯烃36

128环烷烃36

13乙炔的制备38

131炔烃的结构和命名39

132炔烃的物理性质39

133炔烃的化学性质40

134乙炔及其他炔烃的制法43

135二烯烃44

14基本技能49

141蒸馏49

142水蒸气蒸馏51

143减压蒸馏52

144分馏53

15技能训练55

151甲烷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55

15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57

153炔烃的实验制备58

思考题58

理论难点自测59

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制备

21苯63

211苯的结构63

212单环芳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64

213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65

214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66

215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73

22稠环芳烃77

221萘77

222其他稠环芳烃81

23芳烃的来源83

231由石油加工得到芳烃83

232从煤焦油中提取芳烃83

24重要的芳烃83

241苯83

242甲苯84

243二甲苯84

244苯乙烯84

245联苯84

246萘85

25技能训练——萘系减水剂的制备85

251反应原理85

252合成工艺流程86

253合成方法86

理论知识自测86

溴乙烷的制备

3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88

11卤代烃的分类88

312卤代烃的命名89

3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90

3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91

331亲核取代反应91

332消除反应92

333与金属镁反应——格利雅试剂的生成93

334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95

34亲核取代和消除的反应机理96

341亲核取代反应机理96

342消除反应机理99

343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100

35卤代烃的制法101

351取代反应101

352不饱和烃与卤素或卤化氢加成101

353芳环上的氯甲基化反应101

354从醇制备102

36重要的卤代烃102

361三氯甲烷102

362四氯化碳102

363氯乙烯和聚氯乙烯102

364二氟二氯甲烷103

365四氟乙烯103

366苄基氯(苄氯)104

367氯苯104

37技能训练——溴乙烷的制备104

371实验目的104

372反应原理104

373实验仪器与药品104

374实验装置104

375实验步骤104

技能思考105

理论知识自测106

B-萘乙醚的制备

41醇108

411醇的分类108

412醇的命名109

413醇的物理性质110

414醇的化学性质111

415醇的制法117

416重要的醇118

42酚119

421酚的分类、命名119

422酚的物理性质120

423酚的化学性质121

424酚的制法127

425重要的酚127

43醚129

431醚的分类、结构、命名130

432醚的物理性质131

433醚的化学性质131

434醚的制法132

435重要的醚132

44技能训练——β萘乙醚的制备132

441实验目的132

442反应原理133

443实验仪器与药品133

444实验装置图133

445实验步骤133

技能思考134

理论知识自测134

脂肪族减水剂的制备

51醛、酮138

511醛、酮的分类和命名138

512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139

52醛、酮的物理性质139

53醛、酮的化学性质140

531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141

532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144

533αH的反应145

534氧化还原反应147

54醛和酮的制法149

541醇脱氢或氧化149

542炔烃水合149

543羰基合成149

544傅瑞德尔克拉夫茨酰基化反应150

55重要的醛酮150

551甲醛150

552乙醛151

553丙酮152

554苯甲醛152

555环己酮153

56技能训练——脂肪族羟基磺酸盐系减水剂的制备153

561合成原理153

562生产工艺流程153

563操作要领154

564原材料消耗154

理论知识自测154

高级脂肪酸钠盐的制备

61羧酸156

61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156

612羧酸的物理性质157

613羧酸的化学性质158

614羧酸的制备166

615重要的羧酸167

62羧酸衍生物170

62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70

622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171

623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172

624重要的羧酸衍生物176

63技能训练——高级脂肪酸钠盐(肥皂)的制备178

631肥皂水溶液的性质和制皂用的油脂178

632透明皂的制备182

理论知识自测183

氨基磺酸盐的减水剂制备

71胺185

711胺的分类和命名185

712胺的物理性质187

713胺的化学性质188

71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94

715胺的制法196

716重要的胺197

72酰胺198

721酰胺的结构和命名198

722酰胺的物理性质199

723酰胺的化学性质199

73硝基化合物201

73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201

732硝基化合物的性质201

74技能训练——氨基磺酸盐减水剂的制备206

741合成反应原理206

742合成工艺流程207

理论知识自测207

糖钙减水刘的制备

81单糖210

811单糖的构型210

812单糖的物理性质213

813单糖的化学性质213

814重要的单糖218

82二糖218

821还原性二糖218

822非还原性二糖219

83多糖220

831淀粉220

832纤维素222

833木质素223

84技能训练——糖钙减水剂的制备224

第2篇 高分子化学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

91高分子化合物的概述226

911高分子化合物的发展226

912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227

913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特点230

92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231

921高分子链的结构232

922高分子间的作用力234

923高分子链的内旋转与柔性235

924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236

93自由基聚合236

931自由基聚合的单体237

932自由基聚合机理239

933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241

934引发剂241

935自由基共聚合反应243

94缩聚反应246

941缩合反应247

942缩聚反应247

943线形缩聚反应机理248

944缩聚和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249

95聚合方法250

951本体聚合251

952溶液聚合252

953悬浮聚合253

954乳液聚合254

96技能训练——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255

961聚羧酸醚类减水剂制备的原料及生产工艺255

962聚羧酸酯类减水剂的制备256

第3篇 表面活性剂化学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制备

101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262

101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262

1012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和表示方法262

1013表面活性剂的分类262

1014表面活性剂结构263

1015表面活性剂的一般性质268

102表面张力和表面吸附270

1021表面张力270

1022表面活性剂的吸附272

103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272

1031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272

1032表面活性剂胶团与临界胶团浓度273

1033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对临界胶团浓度的影响274

1034胶团的结构、大小和形状275

104润湿277

1041润湿过程277

1042接触角与润湿方程278

1043影响润湿的因素278

1044润湿剂279

105泡沫279

1051泡沫的形成279

1052泡沫的稳定性280

1053界面膜的性质281

1054气体的透过性281

1055表面电荷282

1056消泡作用282

106乳化282

1061乳状液282

1062乳状液的稳定性283

1063乳状液的HLB、PIT理论及其应用284

1064乳状液的制备285

107分散作用286

1071分散体系的分类286

1072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287

1073分散体系的絮凝287

1074分散剂与絮凝剂288

108技能训练——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制备289

1081实验原理289

1082仪器和药品289

1083操作步骤290

第4篇 混凝土外加剂化学

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111分类291

112命名292

113术语293

1131基本术语293

1132性能术语293

114混凝土外加剂品种的选用295

1141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功能295

1142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使用目的选用296

115减水剂296

1151减水剂的主要作用296

1152普通减水剂296

1153高效减水剂298

1154高性能减水剂——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305

116缓凝剂307

117早强剂311

1171早强剂的作用311

1172主要品种及技术指标311

118引气剂316

1181概述316

1182引气剂的种类与化学结构316

119防冻剂318

1191防冻剂的组成及分类318

1192常用防冻组分及性能319

附录1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323

附录2混凝土防冻剂(JC 475—2004)338

附录3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344

参考文献 361 2100433B

查看详情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第二版)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混凝土外加剂概述

1.1.1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简史

1.1.2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

1.1.3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

1.1.4 混凝土外加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

1.2 混凝土外加剂科技创新

1.2.1 科学思想与混凝土外加剂科技创新

1.2.2 亟须解决的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问题

1.2.3 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2章 水泥混凝土科学

2.1 水泥品种与定义

2.1.1 硅酸盐水泥

2.1.2 普通硅酸盐水泥

2.1.3 矿渣硅酸盐水泥

2.1.4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1.5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1.6 复合硅酸盐水泥

2.2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

2.2.1 原材料

2.2.2 生料配制

2.2.3 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

2.2.4 水泥熟料的粉磨

2.3 水泥水化过程与机理

2.3.1 硅酸三钙

2.3.2 硅酸二钙

2.3.3 铝酸三钙

2.3.4 铁相

2.3.5 水泥

2.4 辅助胶凝材料

2.4.1 来源

2.4.2 化学成分

2.4.3 辅助胶凝材料在混凝土的作用

2.5 水泥浆体性能

2.5.1 凝结

2.5.2 微观结构

2.5.3 结合力的形成

2.5.4 密度

2.5.5 孔结构

2.5.6 表面积与水力半径

2.5.7 力学性能

2.5.8 水泥浆的渗透性

2.5.9 老化现象

2.5.1 0水泥水化模型

2.6 混凝土

2.6.1 混凝土集料

2.6.2 新拌混凝土的性能

2.6.3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6.4 普通混凝土的脆性断裂

2.6.5 普通混凝土的变形

2.6.6 混凝土耐久性

2.6.7 碱集料反应

2.7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7.1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2.7.2 混凝土配合比基本参数

2.7.3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7.4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设计

2.7.5 低收缩中低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参考文献

第3章 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

3.1 概述

3.1.1 主导产品

3.1.2 主要原材料

3.1.3 混凝土外加剂物理复合技术

3.2 按使用要求设计混凝土外加剂的概念

3.2.1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主导官能团理论

3.2.2 主导官能团的分类

3.2.3 主导官能团组合与设计

3.3 松香引气剂的合成技术

3.3.1 松香酯化改性

3.3.2 松香皂化改性

3.3.3 松香双烯加成反应改性

3.3.4 引气剂的合成工艺

3.4 主要减水剂合成技术

3.4.1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

3.4.2 萘系减水剂

3.4.3 氨基磺酸系减水剂

3.4.4 三聚氰胺系减水剂

3.4.5 蒽系减水剂

3.4.6 聚羧酸盐减水剂

3.4.7 脂肪族减水剂

3.4.8 磺化聚苯乙烯减水剂

3.5 矿物外加剂生产工艺

3.5.1 物理激发

3.5.2 化学激发

3.5.3 粉煤灰地聚合物

3.5.4 湿排粉煤灰的预水化活化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 混凝土外加剂作用机理

4.1 表面吸附

4.1.1 外加剂吸附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4.1.2 外加剂吸附的化学过程

4.2 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4.2.1 初始阶段(Ⅰ阶段)

4.2.2 诱导期(Ⅱ阶段)

4.2.3 加速期(Ⅲ阶段)

4.2.4 减水剂对AFt及AFm形成的影响

4.2.5 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

4.2.6 后掺法及其作用机理

4.3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

4.3.1 缩聚型减水剂作用机理

4.3.2 调凝剂作用机理

4.3.3 引气剂作用机理

4.3.4 防水剂作用机理

4.3.5 膨胀剂作用机理

4.3.6 防冻剂作用机理

4.3.7 泵送剂作用机理

4.3.8 减缩剂作用机理

4.3.9 内养护剂作用机理

4.3.10 高性能减水剂作用机理

4.3.11 矿物外加剂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第5章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

5.1 使用外加剂注意事项

5.1.1 外加剂的选择

5.1.2 外加剂掺量

5.1.3 减水剂与胶凝材料适应性检测方法

5.1.4 外加剂添加技术

5.1.5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5.2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

5.2.1 品种

5.2.2 适用范围

5.2.3 施工

5.3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5.3.1 品种

5.3.2 适用范围

5.3.3 施工

5.4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

5.4.1 品种

5.4.2 适用范围

5.4.3 施工

5.5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5.5.1 品种

5.5.2 适用范围

5.5.3 施工

5.6 防冻剂

5.6.1 品种

5.6.2 适用范围

5.6.3 施工

5.6.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5.7 泵送剂

5.7.1 品种

5.7.2 适用范围

5.7.3 施工

5.8 防水剂

5.8.1 品种

5.8.2 适用范围

5.8.3 施工

5.9 速凝剂

5.9.1 品种

5.9.2 适用范围

5.9.3 施工

5.10 膨胀剂

5.10.1 混凝土膨胀剂基本知识

5.10.2 品种

5.10.3 适用范围

5.10.4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砂浆)性能要求

5.10.5 设计要求

5.10.6 施工

5.10.7 膨胀混凝土的品质检查

5.11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

5.11.1 养护的重要性

5.11.2 与养护有关的水泥浆体物理、化学性能

5.11.3 养护的定义

5.11.4 养护的基本要求

5.11.5 理想的养护条件

5.11.6 养护时间

5.11.7 内养护

参考文献

第6章 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流变学

6.1 基本理论

6.1.1 流体与悬浮体流变学

6.1.2 混凝土流变学

6.2 自密实混凝土

6.3 混凝土流动性能测试方法

6.3.1 坍落度测定

6.3.2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评价方法和指标

参考文献

第7章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耐久性

7.1 混凝土抗冻性能

7.1.1 混凝土冻害机理

7.1.2 引气的作用

7.1.3 除冰盐的影响

7.1.4 集料在受冻混凝土中的行为

7.1.5 抗冻性能试验

7.1.6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

7.1.7 抗冻混凝土外加剂选用

7.2 混凝土抗渗性以及几种侵蚀机理

7.2.1 影响混凝土渗透性能的主要因素

7.2.2 氯盐侵蚀

7.2.3 软水侵蚀

7.2.4 海水侵蚀

7.2.5 碳化

7.3 钢筋锈蚀

7.3.1 钢筋锈蚀机理

7.3.2 环境作用

7.3.3 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

7.3.4 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

7.4 硫酸盐作用与侵蚀

7.4.1 硫酸盐侵蚀类型和机理

7.4.2 环境因素

7.4.3 硫酸盐测试方法

7.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7.5.1 充分考虑环境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7.5.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

7.5.3 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模糊综合判定

7.5.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对原材料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8章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8.1 混凝土收缩变形

8.1.1 化学收缩

8.1.2 干燥收缩

8.1.3 自干燥与自收缩

8.1.4 碳化收缩

8.1.5 冷缩

8.1.6 收缩裂缝

8.1.7 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

8.1.8 混凝土收缩预测

8.2 碱集料反应膨胀破坏及其防治

8.2.1 碱集料反应定义

8.2.2 ASR作用机理

8.2.3 碱集料反应图片和工程实例

8.2.4 测试方法

8.2.5 抑制AAR作用的外加剂

8.2.6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预防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