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由中国东汉时期的汉族科学家发明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作而成,员径八尺,汉八尺约合当今之一米八-九的样子,其外形像一个酒樽。地动仪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主要为中间的都柱和它周围的八套牙机装置。候风装置候风摆的周围与8组牙机机械装置之一部关相互靠近。此处为底座上的沟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风摆运动到关的位置触发牙机。就是记载的"施关发机"施读音易四声。再机发吐丸。在樽的外面相应地设置8个龙首,口含小铜丸,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如果有地震被检测,都柱之内侯风摆则轻微摆动,此即可触发牙机。使相应的龙口张开,小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牙机的触发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时间运作,称为合契若神。

牙机是有一对杠杆构成。水平杠杆负责龙口开合,直立的负责牙机触发。由于牙机立杆和侯风摆的位置关系,由关连接。关就是牙机立杆的一部分。关注道内水平状,几乎挨到侯风摆之上,距离之近不到一毫米。这是候风地动仪得以成功的关键。

候风地动仪基本信息

候风地动仪复杂难度

都柱的尺寸推想为高一丈、直径二尺,这可与总体协调。都柱与尊一样,都有足 够的重量,这样才可以从地震获取充足的能量,不愁"施关发机"所必需的力不够大。另外,尊的巨大质量能起到屏蔽作用,减少都柱受到的干扰,防止误报。地动仪的全部"牙机巧制"则装设在都柱及其座脚上,这样符合"都"字本义。铜尊是一个带盖的大桶,尊的侧壁上对称地设八个圆孔,孔的直径略小于铜丸,孔外饰以龙首,孔即为龙的喉,喉外为龙舌,舌有浅窝以置铜丸,铜丸靠在喉孔上,既不会掉入尊内,又把喉孔盖紧了。龙首和龙体都只是装饰浮雕。一旦地震,都柱与尊发生相对位移,"施关发机",龙机将铜丸推出,落入蟾蜍口中,起到报警作用。为了改善蟾蜍的声学效应,还可以考虑在蟾蜍腹内另设响器,如方响之类,这可以更接近原文所描述的"振声激扬"的效果。原文中提到的"牙机巧制",李志超将其复原为两级放大杠杆。而所谓"关",则被设计成分立横棒,一端顶紧前级杠杆的输入端,一端顶紧尊的上沿。"关"的作用在于当都柱与尊发生相对位移时触发放大杠杆。

为了与原文"龙机"的说法一致,李志超把推动铜丸的杠杆设计成龙形,让它的下面有两条腿(图上没有表示出来,因为是在垂直图画方向上重叠着的)站在转轴上,尾巴横折又上翘,构成受控的牙。它的上身有两只"手",是执行自锁功能的。设置自锁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原文所说的"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李志超称该机构为龙锁。其结构如图3所示,是一个悬吊水平环,该环用八条垂直细钩吊在尊沿上,又用八条水平细钩牵着都柱,所以只能作小角度转动,但足够自由。环上有16个小立柱,每一对小立柱对着一龙的双"手",龙"手"是装在龙体前的一对爪,爪是有斜缝的掌面,在向前运动时嵌入龙锁小柱,并拨动龙锁转一个小角度,于是其余七对小柱与对应的龙爪偏离,就把它们闭锁住了。在整复时,落丸龙"手"被推复位,也把龙锁带动复位。

查看详情

候风地动仪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器台

  • 6000×800×850(C-Frame结构,木制悬柜,12.7mm厚实芯理化板台面,配电,边缘加厚)
  • 13%
  • 广州亨泰实验室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器台

  • 4600×800×850(C-Frame结构,木制悬柜,12.7mm厚实芯理化板台面,配电,边缘加厚)
  • 13%
  • 广州亨泰实验室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器台

  • 4600×800×850(C-Frame结构,木制悬柜,12.7mm厚实芯理化板台面,配电,边缘加厚)
  • 13%
  • 东莞市佳合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器台

  • 1530×800×850(C-Frame结构,木制悬柜,12.7mm厚实芯理化板台面,配电,边缘加厚)
  • 13%
  • 广州亨泰实验室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器台

  • 1530×800×850(C-Frame结构,木制悬柜,12.7mm厚实芯理化板台面,配电,边缘加厚)
  • 13%
  • 东莞市佳合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场强

  • RR3A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光谱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COD检测

  • 0-100mg/L (MICROMAC-C-COD)
  • 珠海市201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COD检测

  • 0-100mg/L (MICROMAC-C-COD)
  • 珠海市2015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COD检测

  • 0-100mg/L (MICROMAC-C-COD)
  • 珠海市2015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地动仪

  • 材质:槐杨树脂 特性:耐氧化、耐低温、耐高温、不易褪色 尺寸:Ф1.6×1.2m 配置:木制底座
  • 1.0台
  • 2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6-02
查看价格

地动仪模型

  • 1200×1200mm
  • 1个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6-03
查看价格

地动

  • LD6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5-16
查看价格

地动力箱

  • LD5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05-16
查看价格

地动力箱APK201

  • XLL2,详见系统图
  • 1.0个
  • 3
  • 施耐德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8-10
查看价格

候风地动仪结构模型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目前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1951年),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2005年)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蛤蟆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见上图)。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这两个模型的基本理论都是错误的。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以古代"候气"的理论,即"葭灰占律"的方式,所以称为"候风地动仪"。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不能用现代知识去诠释,更不能只关注它的尊体。 "都"即固定,是针对远古逐水草而居所言,"都柱"即固定的柱,用来感受来自地下的地震波,张衡用"候气"的原理把这种"波"定义为"风",所以称它为"候风地动仪"。"候",如果是读过包括《后汉书律历志》在内的古代文献,完全能够理解"候"在这里的含义。 其具体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是:在选定的位置深埋入地一根大柱,像远古人们建房时的草房的中心柱,这个柱子用来感应来自地层的地震波。为了避免地面环境对"都柱"的影响,在适当的深度把柱周围掏空,或者先掘土井,然后将大柱埋入压实,距离地面相当距离使柱体与井壁分离,避免来自地面影响对"都柱"的干扰。柱顶收缩为一个有凹面或空心管的顶端。顶端凹面或空心管上置一铜球,铜球直径和顶端凹面或空心管直径可以根据灵敏度需要制定,这就克服了"倒立柱"制作中摩擦系数的难题。都柱顶端放置铜球,犹如旗杆顶端的装饰圆球。在"都柱"开始收缩处,按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八个方向伸出八条轨道。当埋入地下的"都柱"感受到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会使都柱产生相应的位移。都柱受力位移,位于都柱顶端的铜球中心偏离重心,向力量来源相反方向脱落,都柱四旁八条伸向不同方向的轨道之一承接并导引向相应方位,触动龙口机关,龙口所含铜珠吐出,从而判定地震来源方向。

查看详情

候风地动仪结构分析

早在南 北朝时,北齐信都芳撰《器准》,隋初临孝恭作《地动铜仪经》,都对之有所记述,并传有它的图式和制作方法。可惜的是唐代以后,二书均失传。今人的研究则以王振铎之说影响最大。王振铎根据前人的猜测,讨论了地动仪内部可能有的各种结构,最后推断都柱的工作原理与近代地震仪中倒立式震摆相仿。具体说来,都柱就是倒立于仪体中央的一根铜柱,八道围绕都柱架设。都柱竖直站立,重心高,一有地动,就失去平衡,倒入八道中的一道。八道中装有杠杆,叫做牙机。杠杆穿过仪体,连接龙头上颌。都柱倾入道中以后,推动杠杆,使龙头上颌抬起,将铜丸吐出,起到报警作用。(图右)

推断: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张衡地震仪模型,就是根据王振铎的设计复原的。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志超就曾对倒立摆结构提出过异议,他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自己对候风地动仪的理解(参见李志超,《天人古义》,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湖南省南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师黄佑军在教研教改中进行了"教学中的科研"尝试,对惯性摆结构提出不同意见,他依据古代地听技术,提出了自己对张衡地动仪的诠释。

查看详情

候风地动仪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候风地动仪科学发明

它比欧洲出现地震仪的时间要早一千五百年左右。但由于实物的失传以及原始文献记载的简略,使得今人对其内部结构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正常的。但无论如何,张衡的地动仪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这是大家一致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通过精心的分析考证、广泛的学术讨论以及合理的模拟实验,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查看详情

候风地动仪文献

风电基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参数实测与分析 风电基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参数实测与分析

风电基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参数实测与分析

格式:pdf

大小:413KB

页数: 4页

甘肃酒泉10 GW级风电基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群涵盖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磁控电抗器(MCR)等多种补偿装置,类型全,数量多,但性能特点缺乏试验验证,不利于无功/电压管理及补偿装置效能的充分发挥。针对此现状,展开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性能集中测试。考虑电网接线结构、风电场实际运行情况等因素,参考相关国家标准选择测试项目,制定测试方法。实地测试了装设于不同风场的SVG、TCR及MCR等补偿装置的动态调节范围、有功损耗、动态响应时间和谐波电压水平。根据实测结果对3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风电场的应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酒泉风电基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测试分析 酒泉风电基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测试分析

酒泉风电基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测试分析

格式:pdf

大小:413KB

页数: 5页

介绍了MCR型SVC、TCR型SVC和SVG的工作原理;在酒泉风电基地现场测试了3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动态调节范围、动态响应时间及有功损耗,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在同一升压站内安装不同类型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以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建议。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