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荷秋藤是具有乳汁的多年生草本、附生攀援灌木,无毛;节间长5-25厘米,生气根。
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1-14厘米,宽2.5-4.5厘米,两端急尖,干后灰白色而缩皱;侧脉少数,张开,不明显,弧曲上升;叶柄粗壮,长1-3厘米。
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5-7厘米;花白色,直径约3厘米,花冠裂片宽卵形或略作镰刀形;副花冠裂片肉质,中陷,外角圆形;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蓇葖狭披针形,长约15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8月。
生长于海拔300-800米疏密林中,附生于大树上。产于云南、广西和广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海南。
球兰喜散光,喜半阴环境,耐阴蔽,忌烈日直射。夏季需要移至遮阴处,防止强光直射灼伤叶片,造成叶片失绿变黄,严重时会使叶片脱落,影响观赏效果。若长期将其放在光线不足处,则叶色变淡,花少而不艳。球兰不耐寒,生长适温为15-28℃,在高温条件下生长良好,冬季应在冷凉和稍干燥的环境中休眠,越冬温度保持在10℃以上。若低于5℃,则易受寒害,引起落叶,甚至整株死亡。
春根藤为多年生蔓性小灌木,中华青牛胆落叶木质藤本,长3~10米。嫩枝被柔毛,老枝无毛,有许多皮孔。单叶互生;宽卵形至圆状卵形,长7~12厘米,宽5~10厘米,先端骤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短硬毛,下面被绒...
圆叶秋海棠(学名:Begonia rotundilimba S. H. Huang &nbs...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可达40m,胸径可达1m。树冠伞形,大枝斜展。树皮灰褐色,纵裂。三出复叶,小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7~15cm,革质,边缘有浅圆锯齿,两面光滑无毛,叶绿色。花单生,淡绿色,雌雄异株,...
生产中多用扦插法繁殖育苗。扦插除冬季及早春因气温低不宜进行外,其余时间均可进行,每年3-4月用扦插法进行扩繁较适宜。一、二年生的老茎及当年生的嫩茎,均可作插穗,剪成5-8厘米的一段,留有2节,把插入基质中的叶子剪去,上面只留1-2片叶,待伤口充分晾干后,将插条插入沙床或土质疏松的花盆基质中1/3或1/2部分栽培,如果为180号花盆,每盆可插插条10条左右。插条最好随剪随插,以利成活,4-6月光照较强,为保持阴凉环境,可设置2层黑纱网,插条20天左右即可生根,1个月后有新叶片长出,根部发育良好后即可移植至较大的花盆内定植,再移到半阴通风处进行常规管理。
球兰喜肥沃、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不喜欢黏重的盆土,所以植料的透气性、排水性需良好。盆栽基质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腐植土较佳,可用泥炭土、沙和蛭石配制成盆栽培养土,并加入适量过磷酸钙做基肥,也可用7份腐叶土掺粗沙3份做基质。球兰在生长过程中需肥量较少,上盆时可加入适量复合肥作基肥,土壤丰厚,可使其根系发达,对球兰的生长较有利。
球兰盆土宜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但盆内不可积水,水分不可过量,以免引起根系腐烂,但是,环境过分干燥时会造成叶片失去光泽,影响叶片美感,进而会影响花芽的形成,即便是长出花蕾,也常常不能开放或开放时间缩短。因此在夏秋季节,天气高温干燥,浇水要充足,除浇水要见干见湿外,同时要注意增加空气湿度,需经常在叶面上喷洒雾水,降温保湿,增加叶面与周围环境的湿度以利其生长。秋冬季时,生长缓慢,茎叶耗水均较少,盆土宜稍干燥,浇水次数可以减少至每2周1次。
球兰适宜于肥效持久、排水良好的腐植土,由于上盆时加入了适量复合肥作基肥,故平时需肥量较少,生长旺季每月施1-2次氮磷结合的稀薄肥水,宁稀勿浓。在生长旺盛期,可15-20天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液。秋季天气逐渐凉冷时,要逐渐减少浇水量和施肥量。
球兰炭疽病一般通过伤口侵染,表现为叶部黑斑点。初时在叶面上出现若干淡黄色、黑褐色或淡灰色的小区,有时聚生成若干黑色带,当病斑扩大时,周围组织变成黄色或灰绿色并下陷,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是加强管理,种植勿太密,保持良好的透光通风,浇水时应从盆边缘浇水,如有被害叶片,应及时剪除病叶,避免晒伤、寒害、肥伤、药害,减少炭生。做好平时预防,可用80%炭疽福美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定期喷杀。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软腐病,夏初阴雨季节易发病,冬季较少。初期叶面、叶柄出现水浸状斑点,而后萎蔫下垂,失去观赏价值。一般为全株发病,叶片受害时,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迅速扩展呈黄褐色软腐状,并有褐色的水滴渗出,有特殊臭味。
防治方法是植株一旦发病,应及时将病叶剪除,伤口用M-45大生粉涂抹防止重新被感染。用农用链霉素5000倍或甲基多硫磷1000倍等喷雾防治。
初期球兰叶面出现橘红色斑点,后期叶背出现褐色孢子。防治方法是事先对栽培介质进行消毒处理,加强环境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必要时摘除病叶。发病时用50%多菌灵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喷雾防治。
介壳虫常寄生在叶片叶鞘和茎上,特别是在叶鞘叶背等阴暗处,以刺吸式口器深入植株的气孔吸取营养,对球兰生长影响极大,致使苗株逐渐衰退、黄化,且易感染病害而致死亡。夏季高温多雨,通风不良或日光不足,极易发生介壳虫危害。
防治方法是注意通风,及早发现虫体,少量发生时用毛刷刷去虫体,再用水冲洗干净。当虫害大面积发生时,采用化学方法防治。在若虫孵化盛期,喷洒药剂1-3次。例如用80%敌敌畏乳油或3%除虫菊酯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3次。
球兰因其叶形奇特,花似伞形或绣球形,色彩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球兰在园艺上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观赏植物,易于家庭养护,也能在园林景观中做独立的绿化,增加景观的丰富性。
首先,球兰对光线的要求不高,可耐荫也可忍受一定的阳光直射。其次,球兰的叶子形状奇特,除了普通的椭圆形叶外还有心形叶、圆形叶等,在阳光照射下或有温差的情况下,部分球兰的叶子会呈现出橘红色、红色等丰富的色彩、嫩叶为粉红色,或边缘为白色、中间为墨绿色等,花叶球兰的叶片色彩斑斓,两两对生,形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常卷曲于茎蔓之上,美丽异常,令人叹为观止。第三,球兰即适于攀援,又宜于吊挂,放在室内倍增典雅、恬静,是理想的装饰植物。球兰是家庭的花卉宠儿,广泛栽培于室内。部分球兰的爱好者还成立了球兰协会,针对球兰的栽培养护、种质资源的收集等进行探讨和研究,如泰国的球兰协会推动了泰国球兰的产业化发展。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荷秋藤的茎叶。
功 效:活血祛瘀、祛风除湿。
主 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性味归经:苦、辛,凉。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9-15克,水煎服。
考 证:始载于《广西药植名录》。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茎叶:味苦、辛,性凉。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及驳骨等。
国槐形态特征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探析豫南乡土建筑的类型与形态特征
以豫南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建筑文化为背景,结合古镇、古村落乡土建筑的具体实例,对豫南乡土建筑的类型与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该地区乡土建筑的特点,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新农村乡土建筑提供借鉴.
种中文名:荷秋藤(原变型)
种拉丁名:Hoya lancilimba Merr. f . lancilimba
科中文名:萝藦科
科拉丁名:Asclepiadaceae
属中文名:球兰属
属拉丁名:Hoya
国内分布:云南、广西、广东南部
中国植物志:63:487
附生攀援灌木,无毛;节间长5-25厘米,生气根。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1-14厘米,宽2.5-4.5厘米,两端急尖,干后灰白色而缩皱;侧脉少数,张开,不明显,弧曲上升;叶柄粗壮,长1-3厘米。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5-7厘米;花白色,直径约3厘米,花冠裂片宽卵形或略作镰刀形;副花冠裂片肉质,中陷,外角圆形;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蓇葖狭披针形,长约15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8月。
产于云南、广西和广东南部。生长于海拔300-800米疏密林中,附生于大树上。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
茎叶可药用,广西民间用作续筋驳骨、消肿止咳、跌打刀伤。
荷秋藤(原变型)具有乳汁的多年生草本、 附生攀援灌木,无毛;节间长5-25厘米,生气根。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1-14厘米,宽2.5-4.5厘米,两端急尖,干后灰白色而缩皱;侧脉少数,张开,不明显,弧曲上升;叶柄粗壮,长1-3厘米。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5-7厘米;花白色,直径约3厘米,花冠裂片宽卵形或略作镰刀形;副花冠裂片肉质,中陷,外角圆形;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蓇葖狭披针形,长约15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8月。
狭叶荷秋藤该变型与原变型不同之处在于其叶中部较狭,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花期6月。
荷秋藤(原变型)
Hoya lancilimba Merr. f. lancilimba
附生攀援灌木,无毛;节间长5-25厘米,生气根。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1-14厘米,宽2.5-4.5厘米,两端急尖,干后灰白色而缩皱;侧脉少数,张开,不明显,弧曲上升;叶柄粗壮,长1-3厘米。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5-7厘米;花白色,直径约3厘米,花冠裂片宽卵形或略作镰刀形;副花冠裂片肉质,中陷,外角圆形;花粉块每室1个,直立;蓇葖狭披针形,长约15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8月。
产于云南、广西和广东南部。生长于海拔300-800米疏密林中,附生于大树上。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
茎叶可药用,广西民间用作续筋驳骨、消肿止咳、跌打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