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第一章 汉水中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第二章 汉水下游支流与分流河道的历史演变,第三章 汉水中下游古代堤防考,第四章 汉水游重要支流堤防考述,第五章 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建设的时空特征及其制的因素。
鲁西奇,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沲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史研究,特别是汉水流域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史的综合研究。已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纯粹的学者:王国维》(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等著作3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各1项。先后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版图书优秀奖”二等奖(2001年)、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3年)。
潘晟,男,1975年11月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历史地理与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在《中国科技史料》、《中国罗右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第一章 汉水中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历史是地期汉水中游河道的摆动
一、 汉魏六朝时期文献所见之汉水中游河道情形
二、 唐宋文献所见之汉水中游河道状况
三、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河道的变迁
第二节 汉水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一、 汉魏六朝时的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天门河中下游一线
二、 隋唐至宋初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东荆河一线
三、 北宋中后期至南宋汉水下游两道并存
四、 明代汉水下游河道已在今河道位置上,部分河段略有不同
五、 清代汉水下游河道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水下游支流与分流河道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汉魏六朝时期的夏水、阳水与沌水
一、 夏水源流考
二、 汉魏六朝文献所见之阳(杨)水
三、 汉魏六朝文献中的沌水
第二节 唐宋时期江、未能之间的河流
一、 唐宋文献所见之沌水
二、 唐宋文献中的夏水(长夏水、大漕河)
三、 宋代文献中的荆南漕河
第三节 明清时期江、汉音河流的演变
一、 东荆河水系的演变
二、 西荆河水系的演变
三、 通顺河水系的演变
四、 “四湖”水系的演变
第四节 水下游河道的历史演变
一、 明清时期官渡河改道与漳、富水入问题
二、 口及其附近地理面貌的变化
三、 水通江之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水中下游古代堤防考
第一节 汉唐汉水中下游堤防之初起
一、 汉水中下游堤防之创始
二、 六朝时期的襄阳、樊城堤防与华山郡大堤
三、 唐代襄阳护城堤与郢、复州之“郑敬古堤”
第二节 宋元时期汉水中下游堤防的初步发展
一、 襄阳护城堤、救生堤 与樊城堤防
二、 乾德县石堤
三、 荆门、潜江“高氏堤”
四、 复州、郢州境内的汉水堤防
五、 汉阳高作陂
第三节 明代汉水中下游堤防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 襄阳城堤防体系的基本形成
二、 光化县护城堤
三、 宜城县护城堤
四、 钟祥、京山、潜江、景陵汉江右岸(东、北岸)堤
五、 钟祥、荆门、潜江汉江左岸(西、南岸)堤
六、 沔阳、汉川、汉阳境内汉水两岸堤防
……
第四章 汉水游重要支流堤防考述
第五章 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建设的时空特征及其制的因素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在——河南荥阳市桃花峪。 关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各界有多个说法,众说纷纭。如:在我国2013年之前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初中《地理》课本中,把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确定...
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在河南省的桃花峪。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河道长785.6公里,落差94米,比降上陡下缓,平均1.11‱。下游河道横贯华北平原,...
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是河南省的桃花峪。
渭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整治工程施工
文章结合一般河道演变与整治工程施工的分析,总结了渭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整治工程施工的特点,提出了施工中若干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组织管理的思考认识。对类似工程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滦河下游河道防洪减灾措施探讨
滦河下游为平原河道,笔者根据河道实际特点,结合防洪减灾的客观要求,对该段河道的河道特点、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健全管理机制、泄洪要求等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书介绍了长江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概况、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基本地质条件、堤防工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长江中下游主要堤防工程堤基、闸基及护岸工程的地质条件、土堤堤身的基本特点及研究思路、筑堤材料的研究方法。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长江中下游河道基本情况,包括河道特性、水沙特性、水生态与水环境、河道演变和河道整治历程,河道演变与整治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第二部分分述长江中下游上荆江、下荆江、界牌、武汉、九江、马鞍山、南京和镇扬河段50多年来的河道演变特点,河道整治过程及主要经验。第三部分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趋势预测,以及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方向。2100433B
本书在河道堤防建设阶段,以河道建设阶段管理为主线,侧重于中小河滩治理工程建设管理,详细说明了项目法人及有关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中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在运行管理阶段,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河道堤防管理单位为责任主体,详细说明了各级管理者应该管哪些事、怎么管、管理到什么程度。本书由浅入深、内容丰富、适用性强,系统反映了河道堤防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的最新法律、法规及建设管理方面的技术和知识,适合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不同知识层次人员工作需求,对河道治理及运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