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基于野外长期定位监测、 水文模拟、遥感解译和 meta集成分析等多种方法, 系统阐述了以植被恢复和整地工程为核心的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措施对坡面和流域水土过程的综合影响;定量刻画了降雨、土壤生物结皮、植被类型及其配置、坡面整地工程及其与植被耦合的水土效应,同时基于国家和全球相关数据,系统集成和量化评估了大尺度梯田格局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固碳、粮食安全和生态恢复的服务效应与宏观影响, 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及类似地区生态保育、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水蚀防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前言
第1章绪论
第2章降雨特性的水蚀效应
第3章土壤生物结皮的水蚀效应
第4章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格局的水蚀效应
第5章植被恢复对土壤属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第6章植被恢复的树干液流效应
第7章植被恢复对浅层土壤水的影响
第8章植被恢复对深层土壤水的影响
第9章草地群落功能性状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响应
第10章整地措施对土壤水分和植被蒸腾的影响
第11章整地措施和植被恢复对土壤属性的影响
第12章整地措施与植被类型耦合的水蚀防控效应
第13章梯田宏观布局的综合生态效应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104km2,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5.4×104km2,其中年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的强度水蚀面积为14.65×104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38.8%;年...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 黄土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
简单的说,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详细的解释: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近5年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更加注重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强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的有机结合.截至2001年底,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5万km2,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科研成果,其中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近 5年来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更加注重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强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的有机结合。截至 2 0 0 1年底 ,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9 0 5万km2 ,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科研成果 ,其中 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论述
加快水保生态建设再造西北秀美山川
“模型黄土高原”的组成及建设内容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搞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实践
黄土高原沟壑治理措施及其效果
发展沟道人工湿地改善基岩产沙区生态
淤地坝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山川秀美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字化设想
建设“模型黄土高原”促进西北山川秀美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前其工作有关问题探讨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遥感普查和监测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管理模式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策略浅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产业化措施的理论框架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成就及发展前景
浅谈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有关问题
黄河流域沙棘资源建设成效及设想
论水资源在西北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开发水资源改善西北生态环境
评《世纪黄河》
二、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
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陕西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生态保护与重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淡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自然修复
窟野河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布局探讨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算定额的编制及体会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
黄河流域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建设成效与经验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做法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及质量状况调查
试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
黄河流域重点小流域治理成效
草灌乔结合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好形式
黑河流域近期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
黄河流域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建设成效与经验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做法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及质量状况调查
试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
黄河流域重点小流域治理成效
草灌乔结合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好形式
黑河流域近期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试论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推行“三项制度”初探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几点体会
耤河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工程建设监理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运用税收杠杆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点思考
浅谈博斯腾湖水域及湿地保护问题
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探讨
浅谈坝系建设与机械化
耤河示范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依托耤河示范区项目建设增强自身发展后劲
耤河示范区建设监理工作述评
三、科研与试验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60年科研与实践
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50年科研探索与实践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科研体制改革探讨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及科技发展思路
梯田工程概算定额编制研究
浅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降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应用
青海省境内黄河干流水沙量变化历史分析
利用TM影像进行土壤侵蚀普查技术探讨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科学试验系统研究
耤河示范区旱作土壤评价及侵蚀特征分析
渭河流域水沙变化的水文分析与计算:
宁蒙灌区退水规律研究方法
韭园沟流域相对稳定坝系防洪标准研究
黄河流域陕西片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的适地适树判别
对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系统工程理论在矿区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应用
渭河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陕北地区1997~2001年持续干旱特征及减灾对策
ARC/INFO在水土保持应用中的二次开发
山坡地苹果丰产示范研究
黄土高原地区美国大杏仁的引种繁育技术
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集流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区美国植物引种试验回顾与展望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途径研究
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研究
耤河生态示范区梯田埂坎生物建设技术
美国东部黑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黄土高原地区美国大扁桃栽培技术
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进展与建议
砒砂岩筑坝施工方法初步试验研究
良种花椒“秦安一号”栽培试验研究
不同产地中国沙棘优树子代生态经济性状分析
浅谈坝系建设单元控制论及其应用
美国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种试验研究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预测
沙棘离体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片沙区建筑梯田生物护埂固沙技术
沙棘嫩枝全光照喷雾扦插快速育苗技术
四、预防监督与监测
生态修复项目监测初探
淤地坝监测技术初探
耤河示范区预防监督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地(市)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特点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成效
刍议水土保持法修订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遥感影像分析
不同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在水土保持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分析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
不同地貌类型区1:25万比例尺DEM的建立方法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耤河示范区工程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高等级公路水土保持绿化工程方案探讨
基于遥感技术的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水土流失工程防治措施
神府东胜矿区水资源利用对策
建立黄土丘陵区DEM的方法探讨
厂坝铅锌矿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人类活动对北洛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
对渭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的计算与分析
五、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野外试验区建设
水土保持效益类型划分与形成机理研究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水土保持前期工作中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方法
韭园沟流域坝系效益分析
小流域坝系规划效益计算方法的探讨
用粒度分析法计算砒砂岩区小流域泥沙来源的探讨
罗玉沟流域“2001.06.15”特大暴雨泥沙来源分析
西气东输工程水保防治措施效益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沟道工程的水保作用与防洪功效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六、其他
西部生态重建与县级政府职责
关于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的思考
水土保持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初探
改革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淤地坝建设产业化
黄河上中游治沟骨干工程管护模式典型分析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
治沟骨干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型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应用
典型小流域方案比选初探
黄河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设2100433B
本书介绍了黄土高原古环境背景、黄土剖面、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农业社会及农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先秦以来的保水保土耕作方法、新时期水土保持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一些设想和建议等。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发展》总结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实施的长江流域9省市10县(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生态退化的原因和生态修复所面临的问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植被恢复机理、效益监测指标与方法、评价标准,生态恢复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技术体系与模式,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工作重点、目标、任务、适宜条件及配套措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政策保障、管理手段和投入机制;各地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的经验、做法与成效;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借鉴价值。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发展》可供从事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科研人员、管理干部参考,也可供农、林、水利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