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对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不同理论家有不同分类方式
以下是罗伯特.斯坦恩的理论
这个风格也有人称为“符号性古典主义”。这种风格,常常在现代建筑的表面采取明显的高浮雕,起到符号的作用。从设计的装饰动机来看,应该说这种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有密切的联系;但不同之处在于,它较为明确的表现出现代主义与装饰主义之间无可奈何的分离,设计师除了冷嘲热讽地采用古典符号来传达某种人文主义的信息之外,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基本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充满了愤世嫉俗的调侃色彩。比如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大量采用古典拱门作为广场装饰,完全没有把拱门作为功能结构,而仅仅是装饰而已,而重复交叉的拱门,风格冲突、形式交迭,充满了玩世不恭的情感色彩,是这种风格设计的最典型代表作之一。
它采用传统风格为动机,实际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并且完全不准备拿传统和古典开玩笑,没有任何冷嘲热讽的动机。因此,这种类型的后现代设计具有更加强烈的古典和历史复古特色。比如塔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设计的河湾乡村俱乐部采用完整的古典拱门和现代主义的整体结构混合,达到非常工整而严肃的古典风格,近乎复古。类似的风格还有罗伯逊在美国弗吉尼亚夏洛特维尔的阿姆维斯特中心等。
它主要强调建筑设计必须从研究古典风格的、工业化以前的城市规划入手,现代建筑家的首要任务是把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城市规划重新结合为一体。这种风格并不追求采用古典的符号或者设计细节来达到表面的装饰效果,或者采用古典和传统的结构达到古典的韵味,它强调采用古典的城市布局和比例来达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这一派的设计师讲究建筑本身与都市传统环境的综合与统一,比如意大利设计师阿道?罗西设计的意大利热那亚市卡洛费利斯剧院等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力作。
顾名思义这是主张建筑设计应在各个方面吸收传统精华的复古派。
这种风格其实与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更加讲究细节的装饰效果,因而更加丰富、奢华、艳俗。因为它的基础依然是现代主义,而又加上各种各样的源自历史风格的细节装饰,与20世纪初期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非常接近。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根木制的 、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这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
1982年落成的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是美国第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大型官方建筑。楼高15层,呈方块体形。外部有大面积的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窗。每个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物,排列整齐的小方窗之间又夹着异形的大玻璃墙面。屋顶上还有一些比例很不协调的小房子,有人赞美它是“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盒子”。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1984年落成的,建筑师为约翰逊,该建筑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山墙,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是有意
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
美国建筑师史密斯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中的佼佼者。他设计的塔斯坎和劳伦仙住宅包括两幢小住宅,一幢采用西班牙式,另一幢部分地采用古典形式,即在门面上不对称地贴附三根橘黄色的古典柱式。
1980年,威尼斯双年艺术节建筑展览会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世界性展览。展览会设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座十六世纪遗留下来的兵工厂内,从世界各国邀请20位建筑师各自设计一座临时性的建筑门面,在厂房内形成一条70米长的街道。展览会的主题是“历史的呈现”。
被邀请的建筑师有美国的文丘里、巳穆尔,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矶崎新,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西班牙的博菲尔等。这些后现代派或准后现代派的建筑师,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的片断,各自按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
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
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代发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 :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 ,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 。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什么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
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功能主义建筑、古典复兴建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克克风格、文艺复兴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
由曲线和非对称线条构成,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大量使用铁制 构件,将玻璃、瓷砖等新工艺,以及铁艺制品...
1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建筑要演化,也要革命。----罗伯特.文丘里文丘里有比较望完整的设计理论,但他的作品并没有拘泥与某钟固定的建筑风格,文丘里没有承认过自己的作品是后现代建筑,他的...
一,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0世纪前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曾对建筑的实用功能技术经济艺术以及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创新的见解。相比之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倡导者主要关心的只是形式...
“戏谑的古典主义”(Ironic Classicism)或译为“嘲讽的古典主义”。也有人称为“符号性古典主义”或“语义性古典主义”。是后现代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类型,主要的后现代主义大师都在这个范围内。
泛美金字塔
泛美金字塔
使用部分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和符号是其基本特征,而表现手法却具有折衷的、戏谑的、嘲讽的特点。从设计的装饰动机来看,应该说这种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有密切联系。与传统的人文主义风格不同在于嘲讽古典主义,或者狭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明确地通过设计表现现代主义和装饰主义之间的无可奈何的分离,而设计师除了冷嘲热讽地采用古典符号来传达某种人文主义地信息之外,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基本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调侃、游戏、玩笑色彩。
代表人物: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查尔斯·莫尔 (Charles Moore)
麦克·格雷夫斯 (Michael Graves)
菲利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
矶崎新 (Arata Isozaki)
特利·法列尔 (Terry Farrell)
查尔斯·詹克斯 (Charles Jencks)
弗兰克·以色列 (Frank Israel)
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比喻性的古典主义” (Latent Classicism),这种风格其实也是狭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类型。它基本采用传统风格作为构思,设计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它与“戏谑的古典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这派设计家对于古典主义和历史传统具有严肃的尊敬态度,绝对不开玩笑。他们取古典主义的比例、尺寸、某些符号作为发展构思,因而具有比较严肃的面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派的作品更能为大众接受。
代表人物:
杰奎琳·罗伯逊 (Jaquelin Robertson)
塔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 (Taft Architects)
佛列德·科特与苏斯·金 (Fred Koetter and Susie Kim)
劳伦斯·布斯 (Laurence Booth)
马里奥·博塔与马里奥·坎比 (Mario Botta and Mario Campi)
凯文·罗奇 (Kevin Roche)
“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从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
“新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回应,以简单和平民化的设计,表达实用和廉价也可以达成艺术和精神上需求,而不一定要花俏昂贵的过度设计和建材浪费、功能折损。讽刺的是有时新现代主义建筑也被归类为后现代,因为凡是不同于现代的都算是后现代。
“奇异建筑”奇异建筑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一个流派。其特点是各不相同。有人说它的创作目的就是成名,把建筑当作游戏。
晚期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之对抗(一):两派体系与两种风格
晚期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之对抗(一):两派体系与两种风格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 Jencks)出版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书中写道:“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
正是因为这段阴阳怪气的评述,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而“后现代主义建筑”这一新的大旗,也从此在历史舞台上拉开。当然,真正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打造理论的是罗伯特·文丘里。文丘里在1980年的一次谈话里说:“就某种意义而言,我想我们自己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是从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
事实上,关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界定,从来都是含混的、模糊的,在中国建筑界尤其如此。本中的300多幅精美图片,亦为不可多得的珍贵建筑资料。
序言
第1讲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第2讲 “高技派”:未来建筑的曙光
第3讲 都市主义的疯狂热情
第4讲 “白派”的叛徒
第5讲 把痛苦收藏起来
第6讲 在观山与观海时融化
第7讲 哲学的边缘与建筑的“anti"
第8讲 用最少的建最好的
第9讲 建筑构成与艺术包装
第10讲 矶崎新:“清醒的精神分裂”
第11讲 白色是一种精神
第12讲 “之间”的艺术
第13讲 严肃的戏法
第14讲 我看到了神庙的灵魂
第15讲 揭示永恒关怀的建筑设计
第16讲 有机建筑与“新陈代谢”观
第17讲 建筑中的“政治洞察力”
第18讲 “隐藏在茂叶下的小构筑物”
第19讲 极限主义的折翼
第20讲 小,中,大,超大
后记 2100433B
作 者:许力 主编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6-1
版 次:1
页 数:319
字 数:130000
印刷时间:2006-3-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806816790
包 装: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