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从宏观上转变传统思维,从全球的角度展望未来;
2、整合利用资源,打破区域界线,形成现代物流供应链;
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现代生态农业和物流服务业;
4、发挥地方特色,营造特色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
1、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2、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进程;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通过调查研究,从城市总体规划空间三个层面科学的分析现状和预测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横县县城规划为融山、水、花为一体的,维护生态平衡并具有良好城市人居环境的新兴城市。
1、科学定义城市性质,明确城市职能和发展方向,创建新时代特征城市。
2、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因素,充分运用城市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并贯穿在规划之中。
3、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框架,实现城市协调有序地发展。
1、以市场为导向,以对外开放为目标,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分析横县发展条件,确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
2、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处理好人与环境的整体和谐,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横县城市建设的关系,力求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
3、规划要面向未来,高起点,要有长远性、科学性、灵活性并具有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横县总体规划布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基础设施,保证县城有序发展。
当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水资源规划相冲突时,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是必须要实现的重点,因此铁路的发展之于国家来说有着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是发展高速铁路可以解决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铁路网的规模和...
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既然是挑战就有失败的可能。社会保障就是给挑战失败提供最低的保险,这样人们就能更勇于挑战,及时挑战失败也不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说社会保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
横县县城曾先后于1983年、1989年、1994年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其中89年和94年版均为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0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广西撤销南宁地区,将原南宁地区管辖的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县划归南宁市管辖。
“十六”大后,在工业、农业、城市发展方面,中央提出许多具体的措施和建议,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和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区党委、区政府在落实党中央有关战略决策的基础上,对我区城镇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要利用广西既沿边又沿海,面向东南亚的优越地理条件,大力发展地方经济。近年来,横县经济建设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南梧高速公路、黎钦铁路、西江航运二级工程的建设和开通等等,为横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因此,2005年,横县人民政府委托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承担横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任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以横州工业区、六景工业区和校椅国家星火密集工业区为主要的工业集中区,工业区以发展本地资源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外向型加工工业和培植新兴工业为主。
规划确定横县(横州镇)——六景镇、县城(横州镇)——校椅镇、县城(横州镇)——云表、县城(横州镇)——百合镇等四条横县经济走廊,要大力发展横县特色经济,建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外向型经济基地,物资集散及物流仓储基地。
规划确定城镇职能结构分四个层次:(见图01-12-01)
1、中心城市
横州,为综合职能;
2、县域副中心城镇
六景、校椅、云表。六景为工业交通职能,校椅为工业和贸易职能,云表为工业职能。
3、县域重点城镇
峦城、南乡、石塘、百合、马岭,以工业、贸易和工矿为主要职能。
4、县域一般城镇
莲塘、陶圩、新福、马山、芦村、平马、平朗。
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极核,县域副中心城镇和重点城镇为节点,依托主要交通干线的点轴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
规划主要城镇发展轴
(1)南宁市区——六景——校椅——县城(横州)——云表
(2)六景——良圻——县城(横州)
(3)县城——灵山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以县城为中心,南面为郁江,西南和西面不远处就是山岭地区和西津湖风景旅游区;北面、东面和东北面为开阔地,主要以种植茉莉花为主,局部地区有少量水田。离中心城东北向约11公里是谢圩工业区,已有钢铁厂、水泥厂等上规模的工业企业,与谢圩工业区隔江相望的是那阳镇政府所在地,也已有一些钢铁厂和水泥厂。
从用地情况来看,若向南发展,郁江是建设的一道门槛,跨江发展必须架桥,开发成本较高;西面,由于不远处即是山地,发展的余地也不太大,北面、东面和东北面既开阔,占用的农田也不多,因而可以作为县城的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是向东北面的发展可以和谢圩工业区连片。
因此,县城规划的主要方向是:在完善城区的东南面和西面的基础上,主要往北、东北方向发展,相应地,谢圩工业区向西发展,并最终与县城连为一体。
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横州镇的江南、蒙洞、太平、龙池、宋村、新桥、蒙村、长江、龙首、清江、北村、石村、谢圩、曹村、东郭15个行政村及那阳镇的那市、那阳、大联、莫大、宝华5个行政村,总面积250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横县城城市性质定为:横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以资源型加工业为主的商贸发达的滨江城市。
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县城的规划布局首先要突出横县的“水”(郁江)、“花”(茉莉花)特色,强调沿郁江两岸的滨江景观带的建设,并围绕现城区的北面和东北面,留出一条足够的茉莉花带,将其作为构筑各城区的绿化隔离带。以滨江景观带和茉莉花带为基础,形成“一城五区”的布局结构。(见图1-12-02)
“一城”即中心城市(县城)。
“五区”分别是中心区(老城)、城北区、谢圩区、那阳区和江南区。
“中心区”是五区中规划面积最大的城区,主要依托老城区的基础,通过不断充实完善,形成全县的行政、商贸和文化中心。中心区的滨江地段是最能体现横县特色的,应将其作为重点地段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滨江景观带。在此基础上,将西津电厂北侧、东郭和曹村所处的半岛作为高尚住宅区(别墅区)预留用地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横县的城市形象并带动中心城区房地产的开发建设。
城北区:位于中心区的北面,与中心区通过茉莉花带相隔,该区主要依托县城——校椅二级公路,以商住和食品、轻加工工业为主。
谢圩区:以现有的谢圩工业区为基础,建成中心城市的重要工业区。
那阳区:以那阳镇区和现有工业企业为基础,规划作为县城重要工业区的补充。
江南区:与老城区隔江相望,规划成为以高档住宅开发为主的新城区,并通过滨江景观带的建设,塑造起中心区的“一河两岸”新的城市景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城区的公共绿地系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均衡分布,形成以公园绿地为主,结合城市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滨河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见图1-12-0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至2010年,横县总人口为115万,城镇人口26万,城镇化水平达到23%;县城人口15万,县城城市建设用地14.15平方公里,94.3平方米/人。
规划至2020年,横县总人口为125万,城镇人口5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0%;县域总人口为125万,县城人口30万,县城城市建设用地31.81平方公里,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6平方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6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广场用地11.6平方米。2100433B
【工作计划】20XX年度社会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三一文库 (www.31doc.com)/ 工作计划 /双击可删除页眉 第 1 页 20XX年度社会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www.31d oc.co 特征 码 jnV PMrKU kSWBx ISMpg qS 为进一步做好农业、工业、城镇等的发展工作,我省针对各项工 作进行 20XX年度社会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20XX年是贯彻落实“粤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 展的第二之年。要加快发展步伐,关键在于扬长避短, 挖掘潜力, 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首先,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镇的农 业产业结构。 要利用全面建设生态示范县的机会, 发展具有自身 特色的效益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次,要继续抓 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建设和小城镇建 设;再次,要坚决搞好社会管理工作,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空间。 特制定出几项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规
论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就水利建设对我国各行各业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的促进水利建设,更好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
近日,凤翔县召开县城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征求意见会。会上,规划编制单位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就县城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雕塑体系规划、凤翔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汇报发言。与会人员围绕规划进行讨论,认为城市规划要处理好县城新区与老区的关系,充分体现先秦文化特色,应设计一些具有凤翔地域特色的城市雕塑群,同时在规划设计上要考虑到生态环保问题。与会人员还就规划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县城总体规划要以土地规划为基础,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发展现状、历史沿革相结合,符合凤翔发展实际;规划设计单位要把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不断完善规划编制,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近日《东源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获市政府批准实施。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规划范围为西至东源县与河源市交界处,东至义合镇苏家围风景区,南至梧桐山山脉,北至桂山山脉,县城规划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原东源县城、仙塘镇和义合镇范围。
根据总体规划,东源县城城市发展定位为“上善之地,东源水城”,规划预计2030年人口达到40万,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近日,由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彬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修编大纲评审会在咸阳市彬县召开。会议由咸阳市住建局主持,彬县县委、县政府、住建局、发改委等43个部门领导、规划编制单位及行业专家9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专家组认真审阅了相关文件资料,听取了编制单位的详细汇报,认为《彬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修编大纲资料详实,定位准确,成果符合规范要求,一致同意该规划大纲通过评审。
记者了解到,该修编大纲充分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调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对彬县县城空间发展和开发时序进行统筹安排,确定了适应彬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