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为"1")。对于图1,当左端的输入为"0"时,前面的三极管截止(即集电极C跟发射极E之间相当于断开),所以5V电源通过1K电阻加到右边的三极管上,右边的三极管导通(即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当左端的输入为"1"时,前面的三极管导通,而后面的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我们将图1简化成图2的样子。图2中的开关受软件控制,"1"时断开,"0"时闭合。很明显可以看出,当开关闭合时,输出直接接地,所以输出电平为0。而当开关断开时,则输出端悬空了,即高阻态。这时电平状态未知,如果后面一个电阻负载(即使很轻的负载)到地,那么输出端的电平就被这个负载拉到低电平了,所以这个电路是不能输出高电平的。
再看图三。图三中那个1K的电阻即是上拉电阻。如果开关闭合,则有电流从1K电阻及开关上流过,但由于开关闭合时电阻为0(方便我们的讨论,实际情况中开关电阻不为0,另外对于三极管还存在饱和压降),所以在开关上的电压为0,即输出电平为0。如果开关断开,则由于开关电阻为无穷大(同上,不考虑实际中的漏电流),所以流过的电流为0,因此在1K电阻上的压降也为0,所以输出端的电压就是5V了,这样就能输出高电平了。但是这个输出的内阻是比较大的(即1KΩ),如果接一个电阻为R的负载,通过分压计算,就可以算得最后的输出电压为5*R/(R+1000)伏,即5/(1+1000/R)伏。所以,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电压的话,R就不能太小。如果R真的太小,而导致输出电压不够的话,那我们只有通过减小那个1K的上拉电阻来增加驱动能力。但是,上拉电阻又不能取得太小,因为当开关闭合时,将产生电流,由于开关能流过的电流是有限的,因此限制了上拉电阻的取值,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当输出低电平时,负载可能还会给提供一部分电流从开关流过,因此要综合这些电流考虑来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
如果我们将一个读数据用的输入端接在输出端,这样就是一个IO口了(51的IO口就是这样的结构,其中P0口内部不带上拉,而其它三个口带内部上拉),当我们要使用输入功能时,只要将输出口设置为1即可,这样就相当于那个开关断开,而对于P0口来说,就是高阻态了。
对于漏极开路(OD)输出,跟集电极开路输出是十分类似的。将上面的三极管换成场效应管即可。这样集电极就变成了漏极,OC就变成了OD,原理分析是一样的。
另一种输出结构是推挽输出。推挽输出的结构就是把上面的上拉电阻也换成一个开关,当要输出高电平时,上面的开关通,下面的开关断;而要输出低电平时,则刚好相反。比起OC或者OD来说,这样的推挽结构高、低电平驱动能力都很强。但是如果两个输出不同电平的输出口接在一起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有可能将输出口烧坏。而上面说的OC或OD输出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上拉电阻提供的电流比较小。如果是推挽输出的要设置为高阻态时,则两个开关必须同时断开(或者在输出口上使用一个传输门),这样可作为输入状态,AVR单片机的一些IO口就是这种结构。
TTL OC门(集电极开路门)的输出端可以直接相连,实现线与
◆OC门是集电极开路门,可以输出高阻(三态)和低电平两种状态。但必须在OC门的输出端加接上拉电阻,才能保证高阻状态被检测出来。◆OC门最大的好处就是多个OC门输出可以连接在一起实现“线与”,就是当所有...
怎么分辨共集电极 共发射极 共基极放大电路? 这几个图哪个是共发射极 集电极 基极放大电路?
首先你要理解理想电压源的内阻等于0的概念,也就是正负极性实质上是短路的三极管有任何一个引脚连接到电源的正负端,就叫做共xxxx极放大电路.比如射极跟随器,虽然是叫射极跟随器,但是确实集电极接电源正极的...
音叉液位开关,选择两线制电流信号集电极开路输出,其与DCS通讯是怎么连接的?
你说的不是太清楚。 正常情况下是选DPDT双刀继电器开关量和DCS的继电器输入连接,然后通过DI进入DCS控制系统;你用NPN是不是因为设备是防爆的啊?那就是过隔离栅,和DCS的AI连接。 “音叉液位...
石墨电极与铜电极的区别
紫铜电极与石墨电极的区别 材料特性: 紫铜:以无杂质锻打的电解铜最好。 石墨:细粒致密,各向同性的高纯石墨。 精加工: ? ?? ? 紫铜: 1、电极损耗小 ; 2、加工表面可达到 Ra≤0.1μm 适于镜面加工; ? ?? ?? ?3 、 如果表面有纹,铜蚀出来的纹比较均匀。 石墨: 1、精加工电极损耗大。 粗加工: ? ?? ? 紫铜: 石墨: 1、开粗速度快,透气性好; 2、电极损耗小,适于加大型腔的加工。 材料利用率: ? ? 紫铜: 1、用过后经改制还可以再次利用,利用率高。 石墨: 机械加工性能: 紫铜: 1、机加性能差,在精车精磨加工难,改进方法:将紫铜焊在钢基上; ? ?? ?? ?2 、易变形,磨削困难,不宜用作加工微细部位; 3、易成形 ?石墨: 1、机加性能好,易于成形及修正; ? ?? ?? ??2、做薄而深的骨位电极时不会变形,它很脆,宁可断也不会变形;
水位电极,超高纯水位电极,锅炉水位电极,电极式水位传感器
水位电极 一、水位电极的概述 Co-fly 系列电接点水位计,主要用于锅炉汽包、高低加热器、除氧器、蒸发器、直流锅炉起动分离器、水箱 等的水位测量。本装置由测量筒和二次仪表组成。采用数码显示和汽红水绿双色发光二极管显示液位。 二、仪表的特点及技术参数 1.水位电极的特点: ①具有闪光、声音报警功能。 ②具有 4-20mA 信号输出,可接 DCS 系统,设有保护联锁输出功能。 ③具有自供电功能,断电后可继续工作 4 小时。 ④仪表上设有三个按钮, a报警消音、 b排污按钮、 c检测按钮。 2.水位电极的技术参数: ①电源电压: 220V±10% 、50Hz ②工作环境温度: -10-45℃ ③工作相对湿度:≤ 85% ④液体水阻范围: 0-500KΩ ⑤继电器输出接点容量: 220V、3A ⑥水位显示点数: 5-19点 (最多可达 38点 ) 例如 19点: 0、± 15、± 30、± 50
集电极开路门是一种晶体管开关管输出结构,相当于一个晶体管在集电极与电源没有接通,当基极有输入信号1时,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集电极输出电平为低电平,相当于将集电极与地直接相连,集电极输出电压约为0。当基极输入信号为0时,集电极与发射极断开,集电极输出的虽然是逻辑1,但由于集电极没有与电源相连,集电极处于悬浮状态,所以集电极并不能输出为高电平,不能驱动负载。为了使集电极开路门结构能带动负载,需要在电源与集电极间接上拉电阻。
工作原理
在集电极开路门接上拉电阻后,集电极输出逻辑1时,电流由电源输出经过上拉电阻、负载接地。当集电极输出为零时,电流由电源输出经集电极、发射极接地。此时上拉电阻上几乎承担了全部电源电压的,消耗较大功率:U²/R 。即使集电极输出逻辑1时上拉电阻上得功耗也较大。
为了减少集电极开路门上拉电阻上得功耗,可以采用双开关管结构,使开关管1的发射极与开关管2的集电极相连作为系统输出。开关管1的基极输入为0,开关管2的基极输入为1时,系统输出为0。开关管1的基极输入为1,开关管2的基极输入为0时,系统输出为1,此时双开关管的带载能力与开关管的带载能力相同,但是系统功耗较小。2100433B
一、74/54系列
(74/54)00 四2输入与非门
(74/54)01 四2输入与非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02 四2输入或非门
(74/54)03 四2输入与非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04 六反相器
(74/54)05 六反相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06 六高压输出反相缓冲器/驱动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0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08 四2输入与门
(74/54)09 四2输入与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10 三3输入与非门
(74/54)11 三3输入与门
(74/54)12 三3输入与非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13 双4输入与非门(带施密特触发器)
(74/54)14 带施密特触发器输入的六反相器
(74/54)15 三3输入与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16 六高压输出反向缓冲器/驱动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1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18 双四输入与非门(施密特触发)
(74/54)19 六反相器(施密特触发)
(74/54)20 双4输入与非门
(74/54)21 双4输入与门
(74/54)22 双4输入与非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24 四2输入与非门
(74/54)25 双4输入或非门(带选通端)
(74/54)26 四2输入高压输出与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27 三3输入或非门
(74/54)28 四2输入或非缓冲器
(74/54)30 八输入与非门
(74/54)31 延时单元
(74/54)32 四2输入或门
(74/54)33 四2输入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34 六跟随器
(74/54)35 六跟随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36 四2输入或非门
(74/54)37 四2输入与非缓冲器
(74/54)38 四2输入与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39 四2输入与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40 双4输入与非缓冲器
(74/54)42 4线-10线译码器(BCD输入)
(74/54)43 4线-10线译码器(余3码输入)
(74/54)44 4线-10线译码器(余3格雷码输入)
(74/54)45 BCD-十进制译码器/驱动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46 4线-7段译码器/驱动器(BCD输入,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47 4线-7段译码器/驱动器(BCD输入,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48 4线-7段译码器/驱动器(BCD输入,内部上拉输出)
(74/54)49 4线-7段译码器/驱动器(BCD输入,集电极开路输出)
(74/54)50 双二路2-2输入与或非门(一门可扩展)
(74/54)51 与或非门-
(74/54)52 四路2-3-2-2输入与或门
(74/54)53 四路2-2-2(3)-2输入与或非门(可扩展)
(74/54)54 四路2-2(3)-2(3)-2输入与或非门
(74/54)55 二路4-4输入与或非门
(74/54)56 分频器
(74/54)57 分频器
(74/54)68 双四位十进制分频器
(74/54)69 双四位二进制分频器-
(74/54)70 与门输入上升沿J-K触发器(带预置端和清除端)
(74/54)72 与门输入主从J-K触发器(带预置端和清除端)
(74/54)73 双J-K触发器(带清除端)
(74/54)74 上升沿触发双D触发器(带预置端和清除端)
(74/54)75 4位双稳锁存器
(74/54)76 双J-K触发器(带预置端和清除端)
(74/54)77 4位双稳态锁存器
(74/54)78 双J-K触发器(带预置端,公共清除端和公共时钟端)
(74/54)82 2位二进制全加器
(74/54)83 4位二进制全加器(快速进位)
(74/54)85 4位数字比较器
(74/54)86 2输入四异或门
(74/54)87 4位正/反,0/l电路
(74/54)90 十进制计数器
(74/54)91 8位移位寄存器
(74/54)92 12分频计数器(2分频和6分频)
(74/54)93 4位二进制计数器
(74/54)97 同步6位二进制(比例系数)乘法器
(74/54)98 4位数据选择器/存储寄存器
(74/54)99 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
(74/54)100 8位双稳态锁存器
(74/54)101 与或门输入下降沿J-K触发器
(74/54)102 与门输入下降沿J-K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除端)
(74/54)103 双下降沿J-K触发器(带清除端)
二、4000系列
三、4500系列
四、40000系列
附录 74/54系列集成电路的分类及区别
开漏输出跟集电极开路十分相似,工作原理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开漏输出使用的场效应管,使用时要加上拉电阻而已。
参考:集电极开路输出(OC)、漏极开路输出(OD)、推挽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