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主要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如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随机型、均匀型或聚集型分布。
景观格局研究在生态学文献中占有很大比重,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系。研究空间异质性自然会用到一些已经在生态学中应用的空间割据分析方法,同时又有必要发展新的方法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研究景观的结构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他们不仅包括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新的、专门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法。 如何定量地分析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一个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生态学中长期以来缺乏将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结合到一起来研究,而景观生态学的一系列研究方法正是强调这三者的相互关系。这一点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它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通过研究空间格局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学过程。从格局到过程的推绎仍然是景观生态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分析景观格局景观格局的分析多局限于二维平面,三维景观空间格局模型还很少见。景观格局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看似无序的的景观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秩序或规律(李哈滨,Franklin,1988)。
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形成各种各样的排列形式,称为景观要素构型(Configuration),从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关系上讲,最为明显的构型有五种,分别为均匀型分布格局、团聚式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分布格局和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
(1)均匀型分布格局,是指某一特定类型的景观要素之间的距离相对一致。如中国北方农村,由于人均占有土地相对平均,形成的村落格局多是均匀地分布于农田间,各村距离基本相等,是人为干扰活动所形成的斑块之中最为典型的均匀型分布格局。
(2)团聚式分布格局,是指同一类型的斑块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面积分布。如许多亚热带农业地区,农田多聚集在村庄附近或道路一侧;在丘陵地区,农田往往成片分布,村庄集聚在较大的山谷内。
(3)线状分布格局,是指同一类型的斑块呈线形分布。如房屋沿公路零散分布或耕地沿河流分布的状况。
(4)平行分布格局,是指同类型的斑块平行分布。如侵蚀活跃地区的平行河流廊道,以及山地景观中沿山脊分布的森林带。
(5)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是一种特殊的分布类型,同的景观要素之间。比较常见的是城镇对交通的需求,出现城镇总是与道路相连接,呈正相关空间连接。另一种是负相关连接,如平原的稻田地区很少有大面积的林地出现,林地分布的山坡上也不会出现水田。
最好用Arcgis,这个最强大
没有窗户吗 设计要则 就是每个房间都有窗户 两个卧室一定要有 其次是厅 厨房 最后卫生间 客厅可以在中间 连接两个卧室 卧室分开 也比较不打扰 卫生间和厨房分开 卫生间离卧室近 离厨房和饭厅远
需要改变马桶, 做壁挂式马桶,将马桶移到窗户那面墙,在马桶前面做砖石形淋浴房,这样手盆可做到1600mm,还可将洗衣机暗藏。
最优景观格局“集聚间有离析”(aggregate-with -outliers)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Forman,1995a)这一模式(原理)强调规划师应将土地利用分类集聚,并在发展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小的自然斑块,同时沿主要的自然边界地带分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这一模式有7个方面的景观生态学意义。
①保留了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生物;
②景观质地满足大间小的原则;
③风险分担;
④遗传多样性得以维持;
⑤形成边界过渡带,减少边界阻力;
⑥小型斑块的优势得以发挥;
⑦有自然植被廊道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在小尺度上形成的道路交通网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把城市规划师站点加入收藏夹所以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有许多生态优越性,同时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McHarg,1969;Forman and Godron 1986;Franklin and Forman,1987)。包括边界地带的“飞地”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息度假和隐居机会;在细质地的景观局部是就业、居住和商业活动的集中区;高效的交通廊道联接建成区和作为生产或资源基地的大型斑块。这一理想景观格局又能提供丰富的视觉空间。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景观,从干旱荒漠到森林景观,到城市和农田景观。 2100433B
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及其规划的生态学探讨
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及其规划的生态学探讨
深圳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发展对策
文章通过研究深圳市森林资源的历史演变趋势以及森林景观格局现状,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与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市森林斑块由聚集分布逐渐转向破碎化、现有森林质量不高、纯林所占比例过大、森林景观效果不够优化、森林生态服务空间格局分布不均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力求构建健康完备的森林景观格局,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和花园城市。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应用》以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与易读性为指导思想,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首先简要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类型与结构的基本知识,其次阐述景观格局分析的指标选择技巧,接下来详细介绍Fragstats进行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的操作方法与使用技巧,最后通过对城市、农村土地利用、林业、农业、流域等景观格局空间分析实例,探讨了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技术在区域生态系统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应用》适用于地理科学、农业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土壤学、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时也可供科学研究、规划管理等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格局及其时空特征,在系统介绍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及生态过程等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应用反馈机制原理、耦合关系原理、耗散机制原理等,重点从景观生态研究方法及景观生态制图、现代绿洲景观格局特征、景观格局与绿洲土壤理化性状空间变异规律、景观格局与绿洲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景观格局与能值分析、绿洲景观格局的虚拟实现、景观规划及土地整理等方面,揭示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内在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本书可作为生态学、地理学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教学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资源科学、湿地科学、土地科学、遥感与GIS等学科本科生与研究生学习参考。
前言
第1章绪论
第2章研究区概况
第3章研究方法
第4章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第5章景观格局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第6章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7章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对应关系研究
第8章结论、讨论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