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嘉庚先生热爱熟悉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闽南当地的传统民俗,根据他在南洋各地接触到的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他精心规划设计了这两处地方。嘉庚风格建筑不仅仅指的是建筑本身,还有嘉庚先生对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规划。
嘉庚风格建筑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特征。其建筑呈现出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其空间结构上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在选材用工上“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尽先取本地生产之物为至要”。厦大群贤楼群、建南楼群均为“一主四从”的组团结构,即以上楼为中心,其它四幢从楼沿两侧对称“一字”排开,主楼以中式风格为主,从楼以西式风格为主。陈嘉庚先生深受中华传统儒家文化和多年南洋侨居生活的影响,汲取了中西文化不同的审美观,既注重中西交融又突出地方特色。2100433B
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办学,在家乡厦门投资兴创立并亲自规划建设了著名的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两处学校区,建成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被称为“嘉庚建筑”。
用构件分层,再调整构件标高
主要是看这个梁是用在什么部位的,如果是剪力墙上的梁设置为暗梁,其他地方的设置为普通梁。
答:一般的做法是图形算量用建筑标高。钢筋算量用结构标高的。
建立标准化建筑部品体系
建立标准化建筑部品体系促进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 刘 志 峰 (2011 年 7 月 12) 【摘要】: 2011年 7月 12,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建筑部品和产业协作委员会成立 筹备会暨“ 2011建筑部品采购和产业协作大会”在上海绿地万豪酒店召开。会 议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建筑部品和产业协作委员会、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 发展和技术委员会主办, 以“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产业水平” 为主题。各位来宾,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 建筑部品和产业协作委员会是中国房地产 业协会理事会上通过的十个专业委员会之一, 昨晚协会的同志告诉我, 民政部希 望原专业委员会名称不变, 我们应按民政部的意见办, 名称仍然为产业协作委员 会,但内涵有些调整。该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搭建建筑部品(产品)生产企业和房 地产开发企业、 设计、施工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产业协作和建筑部品 的集成与示范应
iFix建立多个工程
iFix 如何建立多个工程 一.先在 iFix 安装目录下建立新目录 MyProject 。 二.打开 SCU(即 系统配置),选择菜单: 配置-路径。 其中的“系统软件和数据文件位置”下的“根” ,“语言”是不能修改的,否则无法运行 ifix 。 修改“工程项目文件位置”下的各个项目。 1. 修改“工程项目”路径 点击“工程项目”地址栏右边的按钮 ,选中刚才建立的文件夹“ MyProject”,确定 即可。 2. 一次性全部修改其他目录路径 设置好“工程项目”路径后,选择按钮 ,此时其余目录都修改到了 “MyProject ”下面。 对于弹出的对话框选择“否” 。 3. 创建全部路径 此时“ MyProject”下的文件夹还是空的,路径中如 PDB 等文件夹还没有创建, 点击下图中的“确定”按钮, 提示是否创建路径,选择“创建全部” ,此时所有目录自动创建。 创建完成后,会提示要设定报
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 副总建筑师 张正
【嘉庚建筑】
在特定时空坐标中的自然延展
张正小时候经常去厦大玩耍,提起校园内的嘉庚建筑,他兴奋不已:“嘉庚建筑最精髓的地方还不是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而是其合理的规划。例如上弦场,真的是很好地处理了山海关系:利用山坡做看台、海滩平地做体育场、环形平面做建筑,这样的规划安排处处都与其所处的地理条件、水文特征和气候特质相契合。”
张正踏入建筑行业以后,嘉庚风格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延续。他认为嘉庚建筑能够“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貌情况进行规划”,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集美水晶湖郡,项目位于杏林湾,毗邻集美学村,张正采用“群岛”的规划概念,立足湾区,形成滨水自然生态。项目充分发挥滨水景观优势,形成海岛风情社区。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张正将低矮的嘉庚建筑的风格,以新的尺度在高层住宅中自然表露出来,从远处观看,整体建筑群呈现“柔和的、折线形对称”,契合了嘉庚建筑“一主四从”的风格。
在延续嘉庚风格的同时,张正更善于将现代生活理念植入作品。在集美轻工学院的设计过程中,张正延续了嘉庚风格的校园规划,教学楼内部空间则以学生活动的便捷性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兼具形式感和功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体育馆的设计,是利用当代语汇将嘉庚风格重新演绎的经典之作。体育馆呈环形,表皮采用嘉庚风格的红白两色,底端的红色嘉庚式拱券随环型排开,线条流畅,无论是整体还是细部均彰显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嘉庚风。
【闽南村落】
其空间序列成为作品灵感源泉
提起厦门建筑,多半人会想到鼓浪屿建筑、嘉庚建筑。但其实,鼓浪屿上的建筑大部分带有殖民色彩,糅合了西方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而嘉庚建筑,则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两种建筑都是近代才出现的,因而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厦门本土建筑。
在张正看来,真正能够体现厦门特色的建筑,当属闽南传统村落,这是厦门传统文化不可遗忘的重要部分。闽南传统村落空间十分丰富,拥有村口、村道、宗祠、埕、街巷等,这大大激发了张正的创作灵感。
在设计同安区西柯闽南风情商业街的过程中,张正将传统闽南民居格局创造性地利用起来,以满足现代居住、餐饮、娱乐等功能。他参照村落的空间形态,将埕、街巷连接起来,形成“埕—街—埕”的空间序列。
对这种空间序列,张正解释道:通常,村民会在自家院子与外面街道之间砌起一道矮墙,形成一个“模糊地带”,提供邻里交流空间。当这种“模糊地带”被引入商业街的设计中时,就体现为小店的外场空间,这种设计极具层次感,并且契合了南方城市特有的户外交流需求。而该项目商业动线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丙洲村老街,入口临水,靠近路边,动线呈环形,主路十分明显。
山语听溪4#地块改造方案,也融入了闽南民居的设计理念。按照此项目的原有规划,其尺度与传统建筑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张正通过在底层加设围院,重新找回闽南传统建筑的尺度感。
【滨海建筑】
以清新之风演绎现代时尚感
没有人会否认,红、白、蓝三色构成了厦门的城市底色。红与白,来源于嘉庚建筑和闽南村落,而蓝与白则来源于滨海建筑。生活在厦门,张正在滨海建筑方面的造诣亦可圈可点。
在集美区杏林海滨地段景观改造中,张正保留了基地原有渔港的渔田肌理,适当清除淤泥,植入景观空间,形成现代都市渔港。建筑造型从闽南传统建筑中获取灵感,既延续了传统屋面的曲线,又象征着不停翻滚的海浪。建筑表皮色彩则选取清新、素雅的白色,散发着滨海气息。而建筑单体材质上,张正则就地取材,选取海蛎壳,形成朴素、自然而富有质感的肌理。
ioi棕榈城的定位是滨水城市综合体,因而张正在设计中,以全新的设计手法融合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和滨海建筑特征,打造出了充满海洋风情的新型滨海社区;而在大嶝岛海峡大气探测中心基地的设计过程中,张正从海洋文化着手,其建筑外立面采用白色水刷石,建筑外观呈贝壳形状,通过一个小体量的建筑极致地彰显了大嶝岛的地域风貌特征。
“真在地”与“伪传统”
张正这些年的设计作品呈现出了对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回应,坚持建筑的“在地性”是他实践的主轴。然而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是真正的“在地建筑”?张正用一句朴素的话解释:“其实,建筑的本源就是利用现有材料和技术,解决当地基本问题。”
这个“真在地”,恰恰是与“伪传统”相对应的。在张正看来,有一些伪传统的建筑,形式与材料、技术是脱节的。比如中国传统建筑是木构和砖构的,而现代出现很多用混凝土仿造的古建筑,就显得很假,因为建筑的形式语言本应具有结构逻辑、功能逻辑。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芬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他善于采用北欧本地木材,针对北欧日照时间较短的特征,建筑顶部采用大尺寸的圆筒照明孔,白天引入阳光,晚上则采取同一高度的人造光源,造成太阳还没下山的感觉;而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善用石材,建造的住宅也非常符合印度地貌、气候、文化特征。虽然他们的创作都非常具有地域性,但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向当地的古建筑索取某些元素并加以复制。
其实,在地建筑必须要考量以下要素:山水关系的处理、气候的呼应、文脉的传承、色调的运用、当地材料与工艺的运用、民风民俗的体现,以及传统风格的现代演绎……透视张正的作品,我们看到了厦门的红白蓝三原色、嘉庚建筑的灵活延展、海蛎壳材质的创新应用、贝壳外形对滨海风格的阐释,以及闽南古村落空间序列对其创作的再启发……无疑,种种富有在地特色的建筑语汇,已然在其作品中汇聚,并形成了独特的表达。
《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 福建》是一本介绍福建古建筑的旅游图文书。从福建保存完好的宗教寺庙、民居建筑中,遴选出福州三坊七巷、华林寺、厦门集美嘉庚建筑群、福建土楼等30余所古建筑(群),用图解的方式,介绍这些建筑的艺术特征、风格和结构。书中收录有大量建筑手绘图,直观地展现建筑的布局及内部结构,让读者更加容易读懂看似高深的古建筑。书中还有相关的建筑知识、民风民俗、旅游攻略、摄影经验和技巧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