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回答:如下图解释,LL1表示的是剪力墙连梁的意思
根据符号的来源和目的将其分为两类。“某些符号是为了意指而制造出来的客体(OBJECT),而另一些符号是为了使用功能而制造出来的客体。” 而建筑符号,就是后一种,它之所以具有实用功能,恰恰是因为“它们被...
“东方之冠”坐落在世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位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国家馆居中突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似斗拱。它有四根粗大的...
常见建筑符号
lab 受拉 钢 筋 基本 锚固长 度 用 于钢 筋 弯 锚或机 械 锚固 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用于钢筋直锚或总锚固长度情况下 ND 暖气洞 XD 消防洞 DD 电气洞 SG 预埋套管 SD 设备预留洞 JD 矩形洞口 YD 圆形洞口 KZ 框架柱 KZZ 框支柱 XZ 芯柱 LZ 梁上柱 QZ 剪力墙上柱 YBZ 约束边缘端柱 GBZ 构造边缘端柱 AZ 非边缘暗柱 FBZ 扶壁柱 GZ 构造柱 LL 连梁 LL(JC) 连梁(对角暗撑配筋) LL(JX)连梁 (交叉斜筋配筋) LL(DX) 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 AL 暗梁 BKL 边框梁 KL 框架梁 WKL 屋面框架梁 KZL 框支梁 L 非框架梁 XL 悬挑梁 JZL 井字梁 JL 基础梁 JCL 基础次梁 CTL 承台梁 JLL 基础连系梁 Y--- 预应力 --- XKL 悬挑框架梁 QL 圈梁 LD 梁垫 DDL 单轨
-常见建筑符号
. . lab 受拉 钢 筋 基本 锚固长 度 用 于钢 筋 弯 锚或机 械 锚固 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用于钢筋直锚或总锚固长度情况下 ND 暖气洞 XD 消防洞 DD 电气洞 SG 预埋套管 SD 设备预留洞 JD 矩形洞口 YD 圆形洞口 KZ 框架柱 KZZ 框支柱 XZ 芯柱 LZ 梁上柱 QZ 剪力墙上柱 YBZ 约束边缘端柱 GBZ 构造边缘端柱 AZ 非边缘暗柱 FBZ 扶壁柱 GZ 构造柱 LL 连梁 LL(JC) 连梁(对角暗撑配筋) LL(JX)连梁 (交叉斜筋配筋) LL(DX) 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 AL 暗梁 BKL 边框梁 KL 框架梁 WKL 屋面框架梁 KZL 框支梁 L 非框架梁 XL 悬挑梁 JZL 井字梁 JL 基础梁 JCL 基础次梁 CTL 承台梁 JLL 基础连系梁 Y--- 预应力 --- XKL 悬挑框架梁 QL 圈梁 LD 梁垫 D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蔡镇钰
很多人认为东西方的建筑理念是相同的,“设计无国界”这个概念很模糊,是指市场还是风格?风格可以没国界,而市场是有国界的。就拿生态来说,天人合一的概念我们老祖宗很早就提出了,而西方1860年才提出生态是指动植物的问题。我们建筑文化富含中国的哲学理念,中国建筑不仅有空间性还有时间性,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园林有四季四景的变化,中国建筑在选点上讲风水,风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跟宇宙有关系,在不同地方可以吸收更好能量,这个奥秘没有打开,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端倪。中国建筑都是框架结构的,平面很自由,移步换景。最主要的是我们不要把民族、形式混淆在一起。民族指人、文化;形式呢?大屋顶是民族形式,小屋顶是不是?平顶是不是?而且当时的形式是符合那个时候的营造能力和物质条件的一种符号,现在照搬就不对了。我在绍兴柯岩下面看到一个居住区几十片成百片的马头山墙,可怕极了。我们要融会贯通的是我们中国建筑的哲学观念和理念和视点,而不仅仅是符号。
当然我们中国文化形成的时候也同样借鉴了很多西方文化。泉州开元寺柱子出榫不少是外族人脸像,去洛阳看古墓,拱是阿拉伯拱,说明我们中国在文化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1 概念的提出
1.1 符号、象征和隐喻的基本概念
1.2 符号、象征和隐喻的区别及联系
1.3 符号、象征、隐喻与建筑的关系
1.4 古代建筑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
小结
2 符号构思与建筑创作
2.1 建筑符号学理论解析
2.2 建筑符号构思的剖析
2.3 建筑符号构思的手法
2.4 现代建筑符号的实践
3 象征构思与建筑创作
3.1 建筑象征影响因素
3.2 建筑象征构思的剖析
3.3 建筑象征构思的手法
3.4 现代建筑象征的实践
4 隐喻构思与建筑创作
4.1 建筑隐喻概念及背景
4.2 建筑隐喻构思的剖析
4.3 现代建筑隐喻的实践
4.4 古今建筑隐喻之比较
5 结语
5.1 反思
5.2 应注意的问题
5.3 启迪
5.4 适应与超越
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
内容介绍
本书是有关建筑符号学理论的论文集,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建筑符号学的一般性问题,诸如建筑代码及其可能的意指方式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关注的是符号学方法的应用,它不仅应用于对建筑的分析,而且还应用于对建筑师、其设计方法,建筑物的组成部件的分析等;第三部分以意大利为主,介绍了建筑符号学理论研究的有关情况;第四部分是译者特为我国读者选入的建筑中符号理论的入门指南。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