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角度观测法

角度观测法是用测角仪器观测获得水平角角值的方法。

角度观测法简介

角度观测法是用测角仪器观测获得水平角角值的方法。

其方法有:①测回法,是对两方向的单角按简单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观测结果表示为角度;②复测法,是用复测经纬仪将一个单角的角值的若干倍(与测回数相等)直接累加到水平度盘读数上,为精密经纬仪未普及之前获得中等测角精度的方法;③全组合测角法,属高精度角度观测法,是将一测站上的全部待测方向,按数学组合方法组合成若干个单角,用测回法分别对每个单角进行观测。 2100433B

查看详情

角度观测法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角度哑铃椅

  • 3.0mm
  • 达创
  • 13%
  • 河北达创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角度下拉训练器

  • 3.0mm
  • 达创
  • 13%
  • 河北达创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不锈钢观测螺栓

  • 品种:普通螺栓;规格:304;此商家还可提供其他品牌:珠江电缆、平安消防;
  • 联塑
  • 13%
  • 佛山唐贵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沉降观测标志

  • 品种:观测标;规格:Φ18×120
  • 赛纬之星
  • 13%
  • 上海威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沉降观测标志

  • 品种:观测标;规格:Φ16×150
  • 赛纬之星
  • 13%
  • 上海威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165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240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120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140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挤压顶管设备

  • 管径2000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观测立杆

  • 观测立杆需Q235镀锌钢+白色烤漆喷涂工艺,160mm×3000mm×δ4,定制角度可调.
  • 6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5
查看价格

观测立杆

  • 观测立杆需Q235镀锌钢+白色烤漆喷涂工艺,160mm×3000mm×δ4,定制角度可调.
  • 6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5
查看价格

观测立杆

  • 观测立杆需Q235镀锌钢+白色烤漆喷涂工艺,160mm×3000mm×δ4,定制角度可调.
  • 24根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5
查看价格

远程观测拍摄设备

  • 远程观测拍摄设备(主要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1-05
查看价格

沉降观测

  • 综合楼及场地外沉降观测
  • 20个
  • 1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1-11-22
查看价格

角度观测法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角度观测法文献

距离——角度法水位观测探索与研究 距离——角度法水位观测探索与研究

距离——角度法水位观测探索与研究

格式:pdf

大小:148KB

页数: 5页

距离——角度法水位观测探索与研究——当黄河河道摆动很大时,自记水位计往往因脱流不能工作,岸边出现较宽的稀泥滩,观测人员无法到达水边设立水尺及引测水尺零点高程;水流含沙量很高时,机器磨损严重,使用操舟机很不安全。距离一角度法水位观测方法选择合适...

输电线路弧垂角度法观测公式 输电线路弧垂角度法观测公式

输电线路弧垂角度法观测公式

格式:pdf

大小:148KB

页数: 27页

271 467 10 5 5 10.085 0.176 5 19 35 5.3264 0.093 4 42 a b 366 46.67 9 3 47 9.0631 0.1582 8 48 18 8.805 0.1537 6.8315 1.2997 541 3 10 36 3.1767 0.0554 20.55 51.4 -21.37 0.0488 2.7966 挂点 杆塔档距 近侧挂点 远侧挂点 切点 档端无耐张串 (a≤4f近低点h 前取+号,近 高点h前取 -号 。) 度 a 分 b 度数 度数 φ 角度 弧度 弧度 分 分 h h 秒 秒 φ 弧度 弧度 f f 度 度 a a 秒 秒 度数 度数 度数 弧度 远档 a 度 度 度 分 挂点角度 切点角度 近档 档距L 档距 档距 分 分 秒 弧度 l fafh 44 tanarc 82 t an)( t ana 1 21 11 fl

角度测量方向观测法

观测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采用测回法,对3个以上的方向采取方向观测法或全组合测角法。

测回法即用盘左(竖直度盘位于 望远镜左侧)、盘右(竖直 度盘位于望远镜右侧)两个位置进行观测。用盘左观测时,分别照准左、右目标得到两个读数,两数之差为上半测回角值。为了消除部分仪器误差,倒转望远镜再用盘右观测,得到下半测回角值。取上、下两个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为一测回的角值。按精度要求可观测若干测回,取其平均值为最终的观测角值。

方向观测法是当有3个以上方向时,在上、下各半测回中依次对各方向进行观测,以求得各方向值,上、下两个半测回合为一测回,这种方法称为全圆测回法。按精度需要测若干测回,可得各方向观测值的平均值,所需角度值由相应方向值相减即得。

查看详情

导线测量角度观测

保证测角的精度,满足测量的要求。

(1)观测前应先检验仪器,发现仪器有误差应立即进行校正,并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值和用十字丝交点照准等方法,减小和消除仪器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2)安置仪器要稳定,脚架应踏牢,对中整平应仔细,短边时应特别注意对中,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观测时,应严格整平。

(3)目标处的标杆应竖直,并根据目标的远近选择不同粗细的标杆。

(4)观测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定。例如:照准时应消除视差;水平角观测时,切勿误动度盘;竖直角观测时,应在读取竖盘读数前,显示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等。

(5)水平角观测时,应以十字丝交点附近的竖丝照准目标根部。竖直角观测时,应以十字丝交点附近的横丝照准目标顶部。

(6)读数应准确,观测时应及时记录和计算。

(7)各项误差应在规定的限差以内,超限必须重测。

角度测量误差

一、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有三轴误差(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竖轴误差)、照准部偏心差和度盘误差等。

1、视准轴误差:视准轴不与横轴垂直的情况会产生视准轴误差。

测量时,观测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法,若盘左观测c为正值,则盘右观测c为负值。在盘左盘右观测取水平方向平均值时,视准轴误差c的影响被抵消,亦视准轴误差被抵消 。

2、横轴误差:这种误差表现在横轴不垂直于竖轴。

3、竖轴误差:竖轴不平行垂线而形成的误差。

4、仪器构件偏心差:主要是照准部偏心差和度盘偏心差。

5、度盘分划误差:包括有长周期误差和短周期误差,现代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度盘分划误差约。在工作上要求多测回观测时,各测回配置不同的度盘位置,其观测结果可以削弱度盘分划误差的影响。

二、角度观测误差

1、仪器对中误差的影响

安置经纬仪时,测站点的对中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观测水平角的误差,称为仪器对中误差。为了仪器消除或减小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对短边测角必须十分注意仪器的对中。

2、目标偏心误差的影响

目标偏心误差是由于目标点上所竖立的目标与地面点的标志中心不在同一铅垂线上所引起的测角误差。为了减少目标偏心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作为照准目标的标杆应竖直,并尽量照准标杆的底部。对于短边,照准目标最好采用垂球线或测钎。边长愈短,愈应注意目标的偏心误差。

3、瞄准误差的影响

瞄准目标的精确度,与人眼的分辨率P及望远镜的放大倍率V有关,在实际操作中对光时视差未消除,或者目标构形和清晰度不佳,或者瞄准的位置不合理,实际的瞄准误差可能要大得多。因此,在观测中,选择较好的目标构形,做好对光和瞄准工作,是减少瞄准误差影响的基本方法。

4、读数误差的影响

读数装置的质量、照明度以及读数判断准确性等,是产生读数误差的原因。

5、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大气密度、大气透明度的影响;目标相位差、旁折光的影响;温度湿度对仪器的大气密度随气温而变化,便造成目标成象不稳定

查看详情

沉陷观测观测方法

地表移动观测的基本任务是定期、周期性地测定所埋测点在采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观测内容分为:观测站联测;全面观测;单独进行的水准测量;地表破坏的测定、编录工作等。观测站设置完毕且测点稳定后,一般可开始进行观测。

1.观测站联测

观测站连接应独立进行2次。连测的目的是根据矿区控制点测定观测站某控制点或观测线交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控制点按不低于定向基点的精度进行,可用插点的方法,也可用导线的方法。观测线交点按5”导线测量的要求进行。高程联测是在矿区水准基点与观测站附近的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再由此开始测定观测站控制点的高程。如果观测站附

近有矿区水准基点,则直接由此点开始测定观测站控制点的高程。水准测量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2.采前全面观测

在地表移动的前、后以及在移动的活跃阶段应进行全面观测。其他的重复观测只进行水准测量。采前的两次全面观测,其目的是测定各观测点在地表移动前的实际位置。全面观测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高程测量

测点的高程用几何水准测量进行。如果观测线两端都有控制点,则敷设附合水准路线。只在一端有控制点时,则进行往返测量。经多次观测确认观测站控制点的高程无变动,‘而水准基点离观测站又较远时,可直接从观测站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采动前、后全面观测的水准测量按三等水准的要求进行,采动期间的水准测量均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2)距离丈量

测点之间的距离用比长鉴定过的钢尺丈量。地面平坦时,沿地面丈量,否则悬空丈量。点间距应往返丈量2次。每次丈量时,读数3次,互差不超过2 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3)支距测量

支距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将观测点的间距换算到观测方向线上,以掌握观测点的横向移动规律以及移动轨迹。

3.巡视测重

为了得知地表是否开始移动或移动是否已经稳定,必须经常观测几个受采动影响(正在开采处的上方)的测点高程,称为巡视测量。一般每4—5天进行1次巡视测量。当某测点累计下沉达到10mm时,即认为地表已开始移动,应开始进行采动后的第一次全面观测。

4.采动后的全面观测

采动后进行全面观测时,对一条观测线上所有点的高程测量,尽可能在同一日内完成。当两端有控制点时,可采用单程附合水准路线;只在一端有控制点时,应采用往返水准测量,并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支距测量和距离测量,按采动前测量要求进行。

为了获得全部资料,除了采动后第一次全面观测外,还需要在地表移动活跃期间进行不少于4次的全面观测。

5.加密水准测量

为了详细研究观测线上各测点或最大下沉区域的下沉情况,在活跃期间应增加水准测量。当两点间的倾角超过20°时,可用三角高程测量,所用经纬仪的精度应不低于J2级,以两个测回进行观测。

6.最后的全面观测

开采结束后,地表移动逐渐转入衰退期,直至稳定。此期间一般每隔1~3个月测量1次测点高程,直至各点高程6个月内的下沉值不大于30 mm为止。这时,就可进行最后一次全面观测,按采前全面观测的要求独立进行两次。在进行上述各项测量工作的同时,还应测量地表受采动影响产生的裂缝、塌陷的要素和位置,以及煤厚、采高、工作面位置等,注明日期,及时填在井上下对照图上。 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