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沉陷观测观测方法

2022/07/16141 作者:佚名
导读:地表移动观测的基本任务是定期、周期性地测定所埋测点在采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观测内容分为:观测站联测;全面观测;单独进行的水准测量;地表破坏的测定、编录工作等。观测站设置完毕且测点稳定后,一般可开始进行观测。 1.观测站联测 观测站连接应独立进行2次。连测的目的是根据矿区控制点测定观测站某控制点或观测线交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控制点按不低于定向基点的精度进行,可用插点的方法,也可用导线的方法。观测线交

地表移动观测的基本任务是定期、周期性地测定所埋测点在采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观测内容分为:观测站联测;全面观测;单独进行的水准测量;地表破坏的测定、编录工作等。观测站设置完毕且测点稳定后,一般可开始进行观测。

1.观测站联测

观测站连接应独立进行2次。连测的目的是根据矿区控制点测定观测站某控制点或观测线交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控制点按不低于定向基点的精度进行,可用插点的方法,也可用导线的方法。观测线交点按5”导线测量的要求进行。高程联测是在矿区水准基点与观测站附近的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再由此开始测定观测站控制点的高程。如果观测站附

近有矿区水准基点,则直接由此点开始测定观测站控制点的高程。水准测量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2.采前全面观测

在地表移动的前、后以及在移动的活跃阶段应进行全面观测。其他的重复观测只进行水准测量。采前的两次全面观测,其目的是测定各观测点在地表移动前的实际位置。全面观测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高程测量

测点的高程用几何水准测量进行。如果观测线两端都有控制点,则敷设附合水准路线。只在一端有控制点时,则进行往返测量。经多次观测确认观测站控制点的高程无变动,‘而水准基点离观测站又较远时,可直接从观测站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采动前、后全面观测的水准测量按三等水准的要求进行,采动期间的水准测量均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2)距离丈量

测点之间的距离用比长鉴定过的钢尺丈量。地面平坦时,沿地面丈量,否则悬空丈量。点间距应往返丈量2次。每次丈量时,读数3次,互差不超过2 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3)支距测量

支距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将观测点的间距换算到观测方向线上,以掌握观测点的横向移动规律以及移动轨迹。

3.巡视测重

为了得知地表是否开始移动或移动是否已经稳定,必须经常观测几个受采动影响(正在开采处的上方)的测点高程,称为巡视测量。一般每4—5天进行1次巡视测量。当某测点累计下沉达到10mm时,即认为地表已开始移动,应开始进行采动后的第一次全面观测。

4.采动后的全面观测

采动后进行全面观测时,对一条观测线上所有点的高程测量,尽可能在同一日内完成。当两端有控制点时,可采用单程附合水准路线;只在一端有控制点时,应采用往返水准测量,并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支距测量和距离测量,按采动前测量要求进行。

为了获得全部资料,除了采动后第一次全面观测外,还需要在地表移动活跃期间进行不少于4次的全面观测。

5.加密水准测量

为了详细研究观测线上各测点或最大下沉区域的下沉情况,在活跃期间应增加水准测量。当两点间的倾角超过20°时,可用三角高程测量,所用经纬仪的精度应不低于J2级,以两个测回进行观测。

6.最后的全面观测

开采结束后,地表移动逐渐转入衰退期,直至稳定。此期间一般每隔1~3个月测量1次测点高程,直至各点高程6个月内的下沉值不大于30 mm为止。这时,就可进行最后一次全面观测,按采前全面观测的要求独立进行两次。在进行上述各项测量工作的同时,还应测量地表受采动影响产生的裂缝、塌陷的要素和位置,以及煤厚、采高、工作面位置等,注明日期,及时填在井上下对照图上。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