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挤浆法即用灰勺,大铲或铺灰器在墙顶上铺一段砂浆,然后双手拿砖或单手拿砖,用砖挤入砂浆中一定厚度之后把砖放平,达到下齐边,上齐线,横平竖直的方法。
挤浆法
这种砌法的优点:可以连续挤砌几块砖,减少烦琐的动作;平推平挤可使灰缝饱满;效率高;保证砌筑质量。砖砌体的施工过程有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挂线,砌砖,勾缝等工序。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你好:套浆砌筑片石挡土墙。
首先说抛石挤淤是应于地下水位比较高,出现淤泥和流沙现象,一种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只是将石块抛入淤泥中,使地基变得有承载力。 抛石挤淤只是改良了地基的承载力,在它上面应该继续做垫层和基础。
是的
湿法挤塑仅用于硝酸纤维素和少数乙酸纤维素等。湿法挤塑的物料要用溶剂将其软化,软化和挤塑要在两个设备中各自独立完成,而定型处理要有脱出溶剂的操作。属于挤出成型一种, 挤出成型也称挤压模塑或挤塑成型,即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挤压作用,使塑化的塑料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强行通过口模而成为具有恒定断面的连续型材的一种成型方法。
挤出成型属于一次成型,由于物料是以流动状态连续通过口模进行成型的,所以又称口模成型。挤出成型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应用最早的成型方法之一,其应用也最广泛,目前塑料制品的三分之一是用挤出方法生产的。挤出法几乎能成型所有热塑性塑料和部分热固性塑料。
直接在挖除硬壳层的淤泥中一次大量抛投土石填料,依靠填筑体自重及外力扰动挤开淤泥下沉,形成顶部高出淤泥面、底部悬浮于淤泥中或与下卧持力硬土层相接的挤淤置换地基,挤淤下沉所遇阻力却远较其他土质小,崇泥具有明显触变性,被挤欲扰动后,强度进一步降低。挤淤过程完成后,淤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强度又逐步恢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包括底座、输送带轮、输送带、输料器、挤压辊、烘干机、薄膜成品、收料辊、收料电机、调风板、微型电机、丝线、转轴、连杆和复位轮,所述底座的两侧安装有输送带轮,在两输送带轮之间安装有输送带,在上层的输送带上设有输料器和挤压辊,在输送带的前进方向上设有收料辊,所述收料辊与输送带轮的间距分别为200mm和3200mm,在收料辊的侧面安装有收料电机。本实用新型采用挤干加烘干的方式使膜浆凝固形成工业膜,且在挤干的过程中将膜浆通过挤压的方式在输送带的表面上铺设的更均匀,最终形成各部位薄厚均匀的薄膜成品。
1.一种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包括底座(1)、输送带轮(2)、输送带(3)、输料器(4)、挤压辊(5)、烘干机(6)、薄膜成品(7)、收料辊(8)和收料电机(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侧安装有输送带轮(2),在两输送带轮(2)之间安装有输送带(3),在上层的输送带(3)上设有输料器(4)和挤压辊(5),在输送带(3)的前进方向上设有收料辊(8),所述收料辊(8)与输送带轮(2)的间距分别为200mm和3200mm,在收料辊(8)的侧面安装有收料电机(9),所述收料电机(9)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收料辊(8)转动轴的轴线重合,所述收料辊(8)与挤压辊(5)之间设有烘干机(6),在烘干机(6)与收料辊(8)之间存在薄膜成品(7),且薄膜成品(7)缠绕在收料辊(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轮(2)有两个,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3)为裙边输送带,且输送带的表面粗糙度为Ra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6)包括调风板(61)、微型电机(62)、丝线(63)、转轴(64)、连杆(65)和复位轮(66),所述调风板(61)有三个,均位于烘干机(6)的外表面出风口处,且调风板(61)之间通过连杆(65)连接,在烘干机(6)内部的调风板(61)上设有转轴(64),且上下两个调风板(61)分别通过丝线(63)与微型电机(62)或复位轮(6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轮(66)内部设有扭簧。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注册就找久益知识产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塑料薄膜,来进行一些离子交流或物质隔离的工作,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工业膜生产加工用的工艺,多为拉伸或流涎或挤压,这些生产工艺制造出的工业膜其均匀度通常都不太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包括底座、输送带轮、输送带、输料器、挤压辊、烘干机、薄膜成品、收料辊、收料电机、调风板、微型电机、丝线、转轴、连杆和复位轮,所述底座的两侧安装有输送带轮,在两输送带轮之间安装有输送带,在上层的输送带上设有输料器和挤压辊,在输送带的前进方向上设有收料辊,所述收料辊与输送带轮的间距分别为200mm和3200mm,在收料辊的侧面安装有收料电机,所述收料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收料辊转动轴的轴线重合,所述收料辊与挤压辊之间设有烘干机,在烘干机与收料辊之间存在薄膜成品,且薄膜成品缠绕在收料辊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带轮有两个,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带为裙边输送带,且输送带的表面粗糙度为Ra1.5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烘干机包括调风板、微型电机、丝线、转轴、连杆和复位轮,所述调风板有三个,均位于烘干机的外表面出风口处,且调风板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在烘干机内部的调风板上设有转轴,且上下两个调风板分别通过丝线与微型电机或复位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轮内部设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调风板在常态下处于最大出风角度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挤干加烘干的方式使膜浆凝固形成工业膜,且在挤干的过程中将膜浆通过挤压的方式在输送带的表面上铺设的更均匀,最终形成各部位薄厚均匀的薄膜成品。
附图说明
图1为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中烘干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中调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输送带轮2、输送带3、输料器4、挤压辊5、烘干机6、薄膜成品7、收料辊8、收料电机9、调风板61、微型电机62、丝线63、转轴64、连杆65和复位轮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工业膜加工用挤干烘干膜浆装置,包括底座1、输送带轮2、输送带3、输料器4、挤压辊5、烘干机6、薄膜成品7、收料辊8、收料电机9、调风板61、微型电机62、丝线63、转轴64、连杆65和复位轮66,所述底座1的两侧安装有输送带轮2,在两输送带轮2之间安装有输送带3,在上层的输送带3上设有输料器4和挤压辊5,在输送带3的前进方向上设有收料辊8,所述收料辊8与输送带轮2的间距分别为200mm和3200mm,在收料辊8的侧面安装有收料电机9,所述收料电机9的输出轴的轴线与收料辊8转动轴的轴线重合,所述收料辊8与挤压辊5之间设有烘干机6,在烘干机6与收料辊8之间存在薄膜成品7,且薄膜成品7缠绕在收料辊8上。
所述输送带轮2有两个,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
所述输送带3为裙边输送带,且输送带的表面粗糙度为Ra1.5μm。
所述烘干机6包括调风板61、微型电机62、丝线63、转轴64、连杆65和复位轮66,所述调风板61有三个,均位于烘干机6的外表面出风口处,且调风板61之间通过连杆65连接,在烘干机6内部的调风板61上设有转轴64,且上下两个调风板61分别通过丝线63与微型电机62或复位轮66连接。
所述复位轮66内部设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调风板61在常态下处于最大出风角度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输料器4将膜浆平铺在输送带3,所述输送带3在输送带轮2中的主动轮的带动下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在输送带3的前进方向上设有挤压辊5和烘干机6。输送带3上的膜浆在经过挤压辊5所在的区域时,受到挤压辊5的挤压,在将膜浆内的水分被初步挤出的同时,输送带3上的膜浆在挤压辊5的作用下均匀的铺散在输送带3上,并且输送带3两侧的裙边起到防止膜浆流出的作用。
经过挤压辊5挤压的膜浆在输送带3的带动下,又通过了烘干机6,在烘干机6内设有加热器和吹风机,且在烘干机6在吹风机的输出口处开有出风口,并在出风口处设有调风板61。调风板61在微型电机62和复位轮66的共同作用下,调节出风口的出风角度,确保烘干机6吹出的热风吹过经过的每处膜浆。且热风的温度范围为30-50摄氏度,在有利于膜浆内水分蒸发的同时,防止膜浆内的某些成分因过热而融化。
经过烘干后的薄膜成品7离开输送带3,并在收料辊8的转动下缠绕在收料辊8的外表面上。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gdjy.com/blog/post/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