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机械振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介绍了它在各方面的应用。
全书共分十三章,首先介绍振动的数学基础,接着详细地论述了一自由度、多自由度以及弹性体的线性振动理论和分析方法.此外,对非线性振动、自激振动、冲击和缓冲等问题的分析方法也作了介绍,尤其对统计理论应用于机械振动作了仔细的分析.专门论述了往复机械和旋转机械的振动.最后,详细地介绍了振动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本书可供物理、力学、电学、机械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这方面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
书 名: 机械振动学
作 者:程军圣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3-847-4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
开本: 16开
页数:269
定价:35.00元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线性振动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有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并给出了许多工程技术实例。全书共11章,包括七大部分:单自由度系统振动、两自由度系统振动、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分析、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的近似方法与数值方法、弹性体振动、随机振动、模态测试技术基础。
本书为力学、机械专业本科生专业课和研究生课程用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奔人品自学或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振动的分类
§1.3 简谐振动及其表示方法
§1.3.1 简谐振动及其特征
§1.3.2 简谐振动的表示方法
§1.4 振动的合成
§1.4.1 振动方向相同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1.4.2 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1.5 谐波分析
第二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2.1 引言
§2.2 无阻尼自由振动
§2.3 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
§2.3.1 静变形法
§2.3.2 能量法
§2.3.3 瑞利法
§2.4 粘滞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
第三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3.1 引言
§3.2 简谐激振力引起的强迫振动
§3.3 隔振原理
§3.4 惯性式测振仪原理
§3.5 周期激振力引起的强迫振动
§3.6 单自由度系统的频响函数
§3.7 任意激振力引起的强迫振动
第四章 两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4.1 引言
§4.2 两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4.3 拍的现象
§4.4 两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4.5 动力吸振器
第五章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5.1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5.1.1 拉格朗日方程法
§5.1.2 柔度影响系数法
§5.2 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5.3 主振型的正交性
§5.4 主振型正交的物理意义
§5.5 主振型的归一化
§5.6 固有频率相等的情况
§5.7 固有频率为零的情况
§5.8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若干基本方程
§5.9 无阻尼系统对初始条件的响应
§5.10 无阻尼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5.11 参数变化对系统固有频率与振型的影响
§5.12 约束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
第六章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模态分析
§6.1 粘滞阻尼系统实模态分析
§6.1.1 粘滞阻尼矩阵的解耦条件
§6.1.2 实模态系统的振动响应
§6.2 粘滞阻尼系统复模态分析的状态空间法
§6.2.1 复频率与复振型
§6.2.2 复振型的正交性
§6.2.3 一般粘滞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响应
§6.2.4 一般粘滞阻尼系统的强迫振动响应
§6.3 粘滞阻尼系统复模态分析的拉普拉斯变换法
§6.3.1 复频率与复振型
§6.3.2 复振型的正交性
§6.3.3 传递函数的有理分式表达
§6.3.4 留数和复振型的关系
§6.3.5 复频率与留数的物理意义
§6.4 实模态理论与复模态理论的关系
§6.4.1 实模态系统的复频率与复振型
§6.4.2 实模态参数与复模态参数
§6.4.3 实模态理论与复模态理论的传递函数
第七章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的近似方法与数值方法
§7.1 多自由度系统特征值问题的近似解法
§7.1.1 瑞利法
§7.1.2 邓可莱法(迹法)
§7.1.3 里兹法
§7.1.4 矩阵迭代法
§7.1.5 子空间迭代法
§7.2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响应分析的直接积分法
§7.2.1 中心差分法
§7.2.2 Houbolt法
§7.2.3 Newmark法
§7.2. 4 Wilson-θ法
第八章 弹性体振动
§8.1 弦的横向振动
§8.2 杆的纵向振动
§8.3 杆的纵向强迫振动
§8.4 圆轴的扭转振动
§8.5 梁的弯曲振动
§8.6 梁弯曲振动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函数
§8.7 梁弯曲振动振型函数的正交性
§8.8 梁的横向强迫振动
§8.9 轴向力、转动惯量和剪切变形对梁振动的影响
第九章 弹性体振动的近似解法
§9.1 集中质量法
§9.2 传递矩阵法
§9.2.1 轴的扭转振动
§9.2.2 梁的弯曲振动
§9.3 瑞利-里兹法
§9.4 假设振型法
§9.5 有限元法
§9.5.1 梁的弯曲振动
§9.5.2 杆的纵向振动
第十章 随机振动
§10.1 引言
§10.2 随机过程及各态历经过程
§10.3 正态随机过程
§10.4 相关函数
§10.5 功率谱密度函数
§10.6 振动系统在单一随机激励下的响应
§10.7 振动系统在多个随机激励下的响应
第十一章 模态测试技术基础
§11.1 引言
§11.2 频响函数测试系统
§11.3 数字信号处理
§11.3.1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及其快速算法(FFT)
§11.3.2 频混、泄漏与栅栏效应
§11.3.3 细化
§11.4 激振技术
§11.4.1 激振信号
§11.4.2 激振器
§11.5 模态参数识别的频域方法
§11.5.1 导纳圆拟合法
§11.5.2 最小二乘迭代法
§11.6 模态参数识别的时域方法
§11.6.1 随机减量法
§11.6.2 ITD(The Ibrahim Time Domain Technique)法
§11.6.3 STD法
附录A 傅立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
附录B Laplace变换及其主要性质
参考文献
这是为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编写的简明教材。首先论述机械振动的若干基本概念及其种类和特点;然后分别论述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及其应用,二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及其应用,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及应用,单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振动;最后简要介绍振动的利用与控制。每章后附有一定量的思考题、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振动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震动位移就是振幅因为震动的图像是一个正弦函数图像也就是A上下位移是+A和-A
机械振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产生振动的原因可分为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按振动的规律可分为简谐振动、非谐周期振动和随机振动;按振动系统结构参数的特性可分为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按振动位移的特征可...
机械振动台是指用于对电子产品、元件、组件、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等进行振动试验的力学环境试验设备。它以低频率、大负载、价格低廉的特点,而适用于实验室中做垂直和水平振动,并可自动扫频,从而了解产品受振动后的...
目录
绪论 井町勇
第一章 振动的数学基础 市川邦彦
第二章 一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井町勇
第三章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池谷和夫
第四章 弹性体的振动 西村融
第五章 振动的一般理论 滝沢英一
第六章 往复机械的振动 杉山善幸
第七章 回转机械的振动 山本敏男
第八章 非线性振动 滝沢英一
第九章 自激振动 井町勇
第十章 运动的稳定问题 山本敏男
第十一章 振动的统计处理 市川邦彦
第十二章 冲击与缓冲 井町勇
第十三章 振动测量方法和试验方法 池谷和夫
机械振动及其应用
机械振动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赵立 (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海洋港口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3) 摘要:本文综述了机械振动在机械工程中的研究成果。 首先阐述了机械振动的定义; 然后举 例机械振动的利用及其机械振动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比如振动压路机技术、 振动 摊铺机和振动筛及其石英振荡器的研究等方向应用并对振动压路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 分析;接着分析机械振动设备故障;最后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机械振动、机械工程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echanical vibration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 is described, and then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振动分析
在机械加工制造的过程中,由于机械生产所产生的振动对于机械制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对于机械加工制造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河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振动的危害,进而加以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加工制造振动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
惯性自同步垂直振动提升机由于应用了机械振动学的自同步原理,具有结构简单,技术参数先进,安装调整方便,维修量小,占地面积小及对基础无特殊要求等特点,而且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较低。在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完成冷却、干燥等多种工艺过程,是一种理想的物料垂直提升设备。
“中心”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旋转机械振动学术会议”、“火电机组状态检修研讨会”、“旋转机械振动理论与高新技术应用”高级研讨班及多次振动培训班,培训了振动方面工程技术人员 300 多名,并和澳大利亚 Monash 大学联合举办了 ACSIM2000 (第二届亚太系统集成与维护)国际会议。
近十年来,“中心”取得了 38 项实用性科技成果,其中 9 项国际先进, 20 项国内领先、 9 项国内先进,并获专利 2 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 8 项。标志性成果有:
(1)“提高国产 200MW 汽轮发电机组稳定性、可靠性综合研究”( 199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异常振动诊断及治理技术”( 2001 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 年“中心”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
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立足工程、面向市场、积极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为宗旨,竭诚为电力及相关行业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可靠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
目录:(1) 基础理论卷 第1篇 单位、数据、资料
(1) 基础理论卷 第2篇 数学
(1) 基础理论卷 第3篇 相似理论与模化
(1) 基础理论卷 第4篇 刚体力学
(1) 基础理论卷 第6篇 固体力学
(1) 基础理论卷 第6篇 机械振动学
(1) 基础理论卷 第7篇 流体力学
(1) 基础理论卷 第8篇 热工学
(1) 基础理论卷 第9篇 声学
(1) 基础理论卷 第10篇 光学
(1) 基础理论卷 第11篇 化学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1篇 工业企业管理基础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2篇 工厂设计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3篇 市场营销分析与策略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4篇 技术经济分析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5篇 质量管理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6篇 可靠性技术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7篇 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8篇 设备环境技术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9篇 节能技术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10篇 环境保护技术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11篇 安全与工业卫生技术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12篇 包装技术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13篇 标准化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14篇 技术经济法规
(2) 综合技术与管理卷 第15篇 信息检索
(3) 工程材料卷
(4) 机械设计基础卷 第1篇 机械设计总论
(4) 机械设计基础卷 第2篇 机构设计
(4) 机械设计基础卷 第3篇 结构强度设计
(4) 机械设计基础卷 第4篇 磨擦学设计
(4) 机械设计基础卷 第5篇 优化设计
(4) 机械设计基础卷 第6篇 可靠性设计
(4) 机械设计基础卷 第7篇 产品造型设计与人机工程
(4) 机械设计基础卷 第8篇 计算机辅助设计
(4) 机械设计基础卷 第9篇 机械设计数据库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1篇 制图与公差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2篇 零部件结构工艺性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3篇 焊接结构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4篇 联接与紧固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5篇 轴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6篇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7篇 滑动轴承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8篇 滚动轴承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9篇 箱体、导轨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10篇 弹簧、飞轮
(5) 机械零部件设计卷 第11篇 密封
(6) 传动设计卷
(7)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第1篇 机械制造工艺总论
(7)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第2篇 铸造
(7)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第3篇 锻压
(7)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第4篇 冲压
(7)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第5篇 模具
(7)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第6篇 焊接、切割与胶接
(7)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第7篇 热处理
(7)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一) 第8篇 材料保护
(8)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卷(二)
(9) 电工、电子与自动控制卷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1篇 总论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2篇 检测技术基础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3篇 机械量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4篇 控制技术基础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5篇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与装置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6篇 科学测试仪器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7篇 专用仪器仪表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8篇 文化办公机械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9篇 仪器仪表元器件
(10) 检测、控制与仪器仪表卷 第10篇 仪器仪表特种工艺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