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物料由供料装置进入回转滚筒的内层,实现顺流烘干,物料在内层的抄板下不断抄起、散落呈螺旋行进式实现热交换,物料移动至内层的另一端进入中层,进行逆流烘干,物料在中层不断地被反复扬进,呈进两步退一步的行进方式,物料在中层既充分吸收内层滚筒散发的热量,又吸收中层滚筒的热量,同时又延长了干燥时间,物料在此达到最佳干燥状态。物料行至中层另一端而落入外层,物料在外层滚筒内呈矩形多回路方式行进,达到干燥效果的物料在热风作用下快速行进排出滚筒,没有达到干燥效果的湿物料因自重而不能快速行进,物料在此矩形抄板内进行充分干燥,由此完成干燥目的。
间接传热烘干机,它广泛用于建材,冶金、化工、水泥工业烘干矿渣石灰石、煤粉、矿渣、粘土等物料。该机主要由回转体、扬料板,传动装置,支撑装置及密封圈等部件组成。具有结构合理,制作精良,产量高,能耗低,运转方便等优点。间接传热烘干机具有结构紧凑、构造简单、布局合理,提高物料与热能的热交换率,使物料烘干效果好;基础投入少,仅是相同产量单筒烘干机的二分之一,减少了一次性投入;运行可靠、能耗低、热效率高;同时,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操作人员,节约劳动力资源。
间接传热烘干机主要用于烘干一定湿度和粒度范围内颗粒物料。如黄砂、型砂、矿渣,煤渣、小粒度粘土,以及不怕高温及烟尘弄脏的其它小颗粒物料。烘干后的物料含水量可以达到1-0.5%以下。
1、设备所需投资是国外进口产品的1/6。
2、物料终水份确保0.5%以下,是干混砂浆及矿渣粉生产线首选产品。
3、筒体自我保温热效率高达70%以上(传统单筒烘干机热效率仅为35%),提高热效率35%。
4、燃料可适应煤、油、气。能烘20mm以下的块料、粒料和粉状物料。
5、比单筒烘干机减少占地50%左右,土建投资降低50%左右,电耗降低60%。
6、可根据用户要求轻松调控所要的终水份指标。
7、出气温度低,除尘设备使用时间长。
8、无需大小齿轮传动,采用托轮传动。
南洋煤泥烘干机主要由热源、打散装置、带式上料机、进料机、回转滚筒、带式出料机、引风机、卸料器和配电柜构成。 一、南洋煤泥烘干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煤泥由于具有一定的粘性,在干燥过程中湿煤泥进入干燥机后分...
微波是一种高频波,以每秒24亿次的速度变换,引起水分子的高速度轮摆运动,它们互相磨擦产生极大的热量,可以方便的干燥物料。 物体吸收微波能量转化成热量后,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内含的水分蒸发,脱水,干燥;若...
射频烘干技术是利用水分子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的极性运动,在烘干物内引起剧烈碰撞,从而达到水分子从内部蒸发。它区别与传统的直接加热烘干方式,具有效率高,烘干均匀,适应性广,对烘干物损坏小,回潮率控制准确等优...
筒径筒长项目 | 外筒内径mm | 内筒外径mm | 筒体长度m | 筒体容积m | 筒体斜度 | 扬料板型式 | 最高进气温度 | 外形尺寸 |
ф1.5×15m ф1.5×17m ф1.5×19m | 1500 | 500 | 15 17 19 | 20.27 22.97 25.68 | 3-5% | 升举式 | 850 | 16.2×2.7×2.7 18.2×2.7×2.7 20.2×2.9×2.9 |
ф1.8×21m ф1.8×23m ф1.8×25m | 1800 | 650 | 21 23 25 | 35.91 39.33 42.75 | 3-5% | 升举式 | 850 | 22.5×2.7×2.7 24.5×2.9×2.9 26.5×2.9×2.9 |
ф2.2×21m ф2.2×23m ф2.2×25m | 2200 | 900 | 21 23 25 | 58.10 63.61 69.15 | 3-5% | 升举式 | 850 |
粮食烘干机原理分析
粮食烘干机的选择 横流烘干机是我国最先引进机型中的一种, 多为圆柱型筛孔或方塔型筛孔式结构, 目前 国内仍有部分厂家生产。 但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大型的横流烘干机在美国和加拿大已基本 淘汰。该机型的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缺点:谷物干燥 均匀性差; 单位热耗偏高;一机烘干多种谷物受限、烘后部分粮食品质较难达到要求; 内外 筛孔需经常清理等。但小型移动式和循环烘干机可以避免上述的一些不足。 混流烘干机多由三角或五角盒交错交叉排列组合的塔式结构, 生产此机的国内厂家比横 流的多。与横流烘干机相比它的优点是: 热风供给均匀, 烘后粮食含水率较均匀; 单位热耗 低,基本在 5%-15%;相同条件下所需风机动力小,干燥介质单位消耗量也小;烘干谷物品 种广,既能烘粮,又能烘种;便于清理,不易混种。缺点:结构复杂,制造成本略高;烘干 机四角的小部分谷物降水偏慢。 顺
根据干燥介质与湿物料之间的传热方式分为直接传热转筒烘干机(干燥介质与湿物料直接接触传递热量)和间接传热转筒烘干机(干燥所需热量由筒壁间接传递给湿物料)两种。间接传热转筒烘干机传递效率低及结构复杂等原因,很少选用,在此不做介绍。
直接传热转筒烘干机,按照干燥介质与物料流动的方向,又分为顺流和逆流两种。
直接传热转筒烘干机的主体部分为一个与水平线略呈倾斜的旋转圆筒。圆筒由齿轮传动,转速一般为2~6r/min,圆筒的倾斜度与其长度有关,通常介于1°~5°之间。物料从转筒较高的一段送入,与热空气接触,随着圆筒的旋转,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较低的一端被干燥而排出。由于烘干机处于负压条件下工作,进料及排料端均采用密封装置以免漏风。
1,化工生产中传热有两种类型:
间歇传热 不稳定的传热过程,有能量积累.
连续传热 稳定传热过程,无能量积累,也
称为定态传热过程
2,热量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热传导(导热)conduction heating
物系中质点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质点(微团,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振动,自由电子的运动等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典型的例子是固体的传热.
热对流(对流) convection heating
物系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质点运动)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对流发生有两种情况:
自然对流 由于物系内部温度不同引起密度不同而使质点产生相对运动.(Natural convection)
强制对流 借助外界机械搅拌或机械作用使质点相 对移动.(Forced convection)
热辐射 由于温度不同,以场形式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radiation)
冷凝传热是指蒸气与温度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潜热传给壁面而自身冷凝的一种对流传热过程。工业上经常见到加热水蒸气再冷凝;在很多单元操作(如蒸馏、蒸发和制冷)中也有各种组分蒸气的冷凝。此外,化工生产中还有组分沸点差较大的混合蒸气的冷凝,在冷凝的同时还伴有可凝蒸气向冷凝壁面扩散的现象,故属于热质传递过程。
蒸气在壁面上的冷凝有两种类型:①膜状冷凝。当冷凝液能润湿壁面时,在壁面上形成一层连续的液膜;蒸气在液膜表面冷凝。冷凝放出的潜热必须通过这层液膜才能传给壁面,因此液膜是冷凝传热的热阻所在。②滴状冷凝。若冷凝液不能润湿壁面,冷凝液以液滴形态附着在壁面上。当液滴增长到一定尺寸后,沿壁面滚落或滴下,露出无液滴的壁面,供继续冷凝。滴状冷凝时的传热分系数比膜状冷凝时大 5~10倍或更多。但在实际设备中,滴状冷凝不稳定,通常是膜状冷凝,所以冷凝传热设备一般按膜状冷凝设计。
单一饱和蒸气冷凝时,汽相热阻(来自气相边界层)一般很小,往往忽略不考虑,传热系数取决于液膜厚度、液膜流动状况和冷凝液的物性。凡有利于减薄液膜厚度的因素,都会增强冷凝传热。例如冷凝液密度大、粘度小以及液膜流向与蒸气流向一致等,均能使液膜减薄,从而使传热分系数提高;而冷凝温度差的增大,冷壁表面不光滑,则会使液膜加厚,导致传热系数下降。
此外,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还有:①不凝性气体。当蒸气中存在不凝性气体时,即使只有1%,也会导致传热系数下降50%以上。蒸气中通常含有少量不凝气体,在冷凝过程中不凝性气体会逐渐积累。因此,冷凝器上须备有不凝气体的排放口,操作时定期排放,以保持良好的传热效果。②蒸气过热。当过热蒸气与温度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壁面上会有凝结液析出,形成一层液膜,液膜表面温度一般认为近似等于饱和温度,由于饱和温度低于过热蒸汽的主流温度,因此对主流蒸汽产生冷却作用,这部分热交换称为显热交换,可由常规对流换热关联式计算对流换热系数,但显热换热量相对于蒸汽凝结释放的潜热量一般很小,所以通常忽略之。过热蒸汽在流动过程中,一边降低温度,一边发生凝结,直到主流温度降低到饱和温度,此时温度不再变化,从这个位置开始,就是常规的饱和蒸汽冷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