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伽利略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Galileo telescope)是指物镜是凸透镜(汇聚透镜)而目镜是凹透镜(发散透镜)的望远镜。

据《科学美国人》网站报道, 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基本信息

伽利略望远镜制作方法

你可以用很低的费用制作一架伽利略式望远镜。从商店买一块直径、焦距大一些的眼镜片作为物镜和一块焦距、直径较小的透镜作为目镜。用胶水和小槽把两块镜片装在硬纸筒内,再做一个简单的台座,于是一架能够看到月亮上的群山、银河中的繁星和木星的卫星的望远镜便制成了。想但是切记,不要通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以免高温灼伤眼睛!

查看详情

伽利略望远镜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望远镜

  • 60/7000类别:常规仪器;说明:天文望远镜;
  • 博冠
  • 13%
  • 银川市拓维测绘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望远镜

  • 品种:望远镜;技术参数:1、放大倍率:10x2、物口径:42mm3、出瞳直径:4.24、出瞳距离:15.2mm5、棱类别:BAK4 屋脊
  • 欧尼卡
  • 13%
  • 云南三磐经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望远镜

  • 品种:望远镜;技术参数:1、放大倍率:8x2、物直径:30mm3、视场:8°4、1000 米之视野:120m5、出射光瞳直径:3.75mm
  • 欧尼卡
  • 13%
  • 云南三磐经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望远镜

  • 品种:望远镜;技术参数:1、放大倍率:10x2、物直径:25mm3、视场:6.5°4、1000 米之视野:113m5、出射光瞳直径:2.5
  • 欧尼卡
  • 13%
  • 云南三磐经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望远镜

  • 品种:望远镜;技术参数:1、放大倍率:7x2、物直径:50mm3、视场:7.5°4、1000 米之视野:132m5、出射光瞳直径:7.1m
  • 欧尼卡
  • 13%
  • 云南三磐经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玻璃(镀银)

  • δ6
  • 云浮市新兴县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镀银)

  • δ3
  • 云浮市新兴县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镀银)

  • δ6
  • 云浮市新兴县201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镀银)

  • δ3
  • 云浮市新兴县201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镀银)

  • δ6
  • 云浮市新兴县201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普通望远镜

  • 普通望远镜
  • 6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27
查看价格

望远镜

  • BosMA/博冠 20-40×100 高倍高清双筒望远镜
  • 1.0台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1-14
查看价格

数码夜视望远镜

  • 数码夜视望远镜
  • 9副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27
查看价格

望远镜雕塑小品

  • 亚克力板望远镜
  • 4套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1-23
查看价格

望远镜模型

  • 1、规格材质:专业定制望远镜模型
  • 3台
  • 1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7-19
查看价格

伽利略望远镜原理

伽利略望远镜(Galileo telescope)是指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

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你可以用很低的费用制作一架伽利略式望远镜。从文化用品商店买一块直径、焦距大一些的眼镜片作为物镜和一块焦距、直径较小的透镜作为目镜。用胶水和小槽把两块镜片装在硬纸筒内,再做一个简单的台座,于是一架能够看到月亮上的群山、银河中的繁星和木星的卫星的望远镜便制成了。想想看,伽利略就是用这个发现的。

但是切记,不要通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以免高温灼伤眼睛!

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有一个令人讨厌的缺点,就是在明亮物体周围产生"假色"。"假色"产生的症结在于通常所谓的"白光"根本不是白颜色的光,而是由组成彩虹的从红到紫的所有色光混合而成的。当光束进入物镜并被折射时,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因此成像的焦点也不同,模糊就产生了。

查看详情

伽利略望远镜工作原理

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

查看详情

伽利略望远镜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伽利略望远镜观测成果

他先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4个最大的卫星。 自那以后,科学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光学技术的腾飞促使科学仪器不断更新。当今最先进的地面望远镜具有庞大的结构,直径达10米的灵活转动镜片。然而,现代高级的天文望远镜都是在前 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609年的秋天,身兼帕多瓦大学数学、科学和天文学教授的伽利略,制作出了一个放大倍数为32倍的望远镜。伽利略将镜头首次对准了月球,这是人类首次对月面进行科学观测。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近代天文学的大门被打开了。

查看详情

伽利略望远镜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

伽利略望远镜: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

伽利略望远镜

牛顿望远镜:诞生于1668年,用2.5cm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度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度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这种系统称为牛顿式反射望远镜。

牛顿望远镜

赫歇尔望远镜:诞生于18世纪晚期,由德国音乐师和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制造。

赫歇尔望远镜

耶基斯折射望远镜:坐落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耶基斯天文台,主透镜建成于1895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望远镜。

耶基斯折射望远镜

威尔逊山望远镜:1908年,美国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耳主持建成了口径60英寸的反射望远镜,安装于威尔逊山。

威尔逊山望远镜

胡克望远镜:在富商约翰-胡克的赞助下,口径为100英寸的反射望远镜于1917年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

胡克望远镜

海尔望远镜:望远镜在1948年完成,直到1980年代初期,BTA-6望远镜能够运作之前,海尔望远镜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海尔望远镜

甚大阵射电望远镜:甚大阵射电望远镜坐落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索科洛,于198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甚大阵射电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以天文学家哈勃为名,在轨道上环绕著地 球的望远镜,于1990年发射。

哈勃太空望远镜

凯克望远镜:凯克望远镜有两台,分别建造于1991年和1996年,像足球那样的圆顶有11层楼高,凯克是以它的出资建造者来命名的。

凯克望远镜

斯隆望远镜:"斯隆数字天空勘测计划"的2.5米望远镜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柏角天文台。该望远镜拥有一个相当复杂的数字相机,望远镜内部是30个电荷耦合器件(CCD)探测器。

斯隆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由德国科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于1611年发明。

开普勒望远镜

阿雷西博望远镜:世界上最大的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直径达305米,后扩建为350米,由康奈尔大学管理。

阿雷西博望远镜

卡塞格林望远镜:由两块反射镜组成的一种反射望远镜,1672年为卡塞格林所发明。

查看详情

伽利略望远镜文献

地基望远镜主镜支撑性能分析 地基望远镜主镜支撑性能分析

地基望远镜主镜支撑性能分析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 5页

主镜面型精度是地基大口径望远镜最关键的技术指标之一。为了研究主镜室以及主镜底支撑和侧支撑系统的重力变形造成的主镜面型误差,介绍了一地基光电望远镜的主镜室及详细的主镜支撑结构,借助于有限元法,建立了主镜,主镜室和支撑结构的详细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了主镜在支撑状态下的镜面变形情况,并通过ZYGO干涉仪进行了面型检测。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对比,说明了主镜室及其支撑结构引入的主镜面型误差大小,同时也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望远镜专用PVC外装饰皮的开发应用 望远镜专用PVC外装饰皮的开发应用

望远镜专用PVC外装饰皮的开发应用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 3页

从生产用原材料、配方、生产工艺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软质PVC在望远镜用外装饰皮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软质PVC在望远镜用外装饰皮中研制开发的看法与建议。

伽利略螺线基本介绍

伽利略螺线亦称等加速螺线,是一种特殊曲线,极坐标方程为ρ=aθ² bθ c(a≠0)的曲线称为伽利略螺线(见图,b=c=0的情形),伽利略螺线是17世纪发现的,在地球赤道某地的上方有一个自由落体,当它随地球一起转动时,画出的曲线就是伽利略螺线,它是动点沿着一条定直线作等加速运动,同时这条直线又绕着它上面一点作等角速度旋转时,动点的轨迹 。

查看详情

天文望远镜种类介绍

1.伽利略式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厘米的望远镜。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 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2.开普勒式望远镜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现在人们用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形式,天文望远镜是采用开普勒式。

3.施密特式折反射望远镜

折反射式望远镜最早出现于1814年。1931年,德国光学家施密特用一块别具一格的接近于平行板的非球面薄透镜作为改正镜,与球面反射镜配合,制成了可以消除球差和轴外象差的施密特式折反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光力强、视场大、象差小,适合于拍摄大面积的天区照片,尤其是对暗弱星云的拍照效果非常突出。施密特望远镜已经成了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

4.马克苏托夫式

1940年马克苏托夫用一个弯月形状透镜作为改正透镜,制造出另一种类型的折反射望远镜,它的两个表面是两个曲率不同的球面,相差不大,但曲率和厚度都很大。它的所有表面均为球面,比施密特式望远镜的改正板容易磨制,镜筒也比较短,但视场比施密特式望远镜小,对玻璃的要求也高一些。

由于折反射式望远镜能兼顾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的优点,非常适合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

5.欧洲甚大望远镜

欧洲南方天文台自1986年开始研制由4台8米口径望远镜组成一台等效口径为16米的光学望远镜(VLT)。这4台8米望远镜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均为RC光学系统,焦比是F/2,采用地平装置,主镜采用主动光学系统支撑,指向精度为1″,跟踪精度为0.05″,镜筒重量为100吨,叉臂重量不到120吨。这4台望远镜可以组成一个干涉阵,做两两干涉观测,也可以单独使用每一台望远镜。

6.双子望远镜

双子望远镜(GEMINI)是以美国为主的一项国际设备(其中,美国占50%,英国占25%,加拿大占15%,智利占5%,阿根廷占2.5%,巴西占2.5%),由美国大学天文联盟(AURA)负责实施。它由两个8米望远镜组成,一个放在北半球,一个放在南半球,以进行全天系统观测。其主镜采用主动光学控制,副镜作倾斜镜快速改正,还将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使红外区接近衍射极限。

7.日本昴星团望远镜

这是一台8米口径的光学/红外望远镜(SUBARU)。它有三个特点:一是镜面薄,通过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获得较高的成象质量;二是可实现0.1″的高精度跟踪;三是采用圆柱形观测室,自动控制通风和空气过滤器,使热湍流的排除达到最佳条件。此望远镜采用Serrurier桁架,可使主镜框与副镜框在移动中保持平行。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郭守敬) 这是中国已建成的一架有效通光口径为4米、焦距为20米、视场达20平方度的中星仪式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

它的技术特色是:

1.把主动光学技术应用在反射施密特系统,在跟踪天体运动中作实时球差改正,实现大口径和大视场兼备的功能。

2.球面主镜和反射镜均采用拼接技术。

3.多目标光纤(可达4000根,一般望远镜只有600根)的光谱技术将是一个重要突破。

LAMOST把普测的星系极限星等推到20.5m,比SDSS计划高2等左右,实现107个星系的光谱普测,把观测目标的数量提高1个量级

8.射电望远镜

1932年央斯基(Jansky.K.G)用无线电天线探测到来自银河系中心(人马座方向)的射电辐射,这标志着人类打开了在传统光学波段之外进行观测的第一个窗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射电天文学脱颖而出,射电望远镜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六十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是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得到的。射电望远镜的每一次长足的进步都会毫无例外地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树立一个里程碑。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于1946年建造了直径为66.5米的固定式抛物面射电望远镜,1955年又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六十年代,美国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镇建造了直径达305米的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它是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面上的,不能转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

1962年,Ryle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他也因此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由多个较小天线结构获得相当于大口径单天线所能取得的效果。

1967年Broten等人第一次记录到了VLBI干涉条纹。

七十年代,联邦德国在玻恩附近建造了100米直径的全向转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转动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八十年代以来,欧洲的VLBI网(EVN),美国的VLBA阵,日本的空间VLBI(VSOP)相继投入使用,这是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代表,它们在灵敏度、分辨率和观测波段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乌鲁木齐天文站的两架25米射电望远镜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了美国的地球自转连续观测计划(CORE)和欧洲的甚长基线干涉网(EVN),这两个计划分别用于地球自转和高精度天体测量研究(CORE)和天体物理研究(EVN)。这种由各国射电望远镜联合进行长基线干涉观测的方式,起到了任何一个国家单独使用大望远镜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9.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这是由美国宇航局主持建造的四座巨型空间天文台中的第一座,也是所有天文观测项目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最受到公众注目的一项。它筹建于1978年,设计历时7年,1989年完成,并于1990年4月25日由航天飞机运载升空,耗资30亿美元。但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主镜光学系统的球差,不得不在1993年12月2日进行了规模浩大的修复工作。成功的修复使HST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原先设计的目标,观测结果表明,它的分辨率比地面的大型望远镜高出几十倍。

1997年的维修中,为HST安装了第二代仪器:有空间望远镜成象光谱仪、近红外照相机和多目标摄谱仪,把HST的观测范围扩展到了近红外并提高了紫外光谱上的效率。

1999年12月的维修为HST更换了陀螺仪和新的计算机,并安装了第三代仪器――高级普查摄像仪,这将提高HST在紫外-光学-近红外的灵敏度和成图的性能。

HST对国际天文学界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0.空间天文望远镜

"下一代大型空间望远镜"(NGST)和"空间干涉测量飞行任务"(SIM)是NASA"起源计划"的关键项目,用于探索在宇宙最早期形成的第一批星系和星团。其中,NGST是大孔径被动制冷望远镜,口径在4~8米之间,是HST和SIRTF(红外空间望远镜)的后续项目。它强大的观测能力特别体现在光学、近红外和中红外的大视场、衍射限成图方面。将运行于近地轨道的SIM采用迈克尔干涉方案,提供毫角秒级精度的恒星的精密绝对定位测量,同时由于具有综合成图能力,能产生高分辨率的图象,所以可以用于实现搜索其它行星等科学目的。

查看详情

道布森式望远镜原理

值得注意的是道布森式望远镜并不是与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或牛顿望远镜并列的另一种光学结构分类。 道布森式望远镜仅指支架,没有限制光学结构。但一般在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上用得较多。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