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据2020年8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计量与测试技术》共出版文献10725篇 。
据2020年8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计量与测试技术》共载文 9348篇、基金论文量为392篇 。
《计量与测试技术》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期刊 。
据2020年8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计量与测试技术》总被下载802602次、总被引1851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130、(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082 。
据2020年8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计量与测试技术》被引量为17378次、下载量为198737次;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31(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刊均影响因子为0.5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9种)中排第5187名 。
《计量与测试技术》的办刊宗旨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实用第一、基层第一,竭诚为提高中国的计测技术水平服务;力求全方位展示计量测试技术学术特色和水平,打造一流计量专业学术期刊 。
1、所投稿件请使用电子文档格式发往该刊编辑部投稿系统,有插图请一律放入文章当中。
2、一审,收录或退稿,该刊将在一周以内给予作者回复;一审通过后,作者的论文将进入专家二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该刊将在两周的时间内告知作者,作者需在一周之内对文稿进行修改并反馈该刊。
3、凡投入该刊之稿件(无论何种途径),均为作者自愿,并同意将在著作权保护期内的以下权利授权给该刊: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在该刊刊用后该刊可将上述权利转授权给第三方使用。不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篇论文,但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继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部分内容。
4、凡该刊刊登的论文,均统一编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
5、文章著作权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该刊不承担由于作者原因产生的著作权纠纷的任何连带责任。
6、该刊编辑部保留对文章作文字及内容删改的权利 。
1974年,《计量与测试技术》创刊。
2004年,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大量的新技术应用失去了布线技术的发展,对布线系统的相应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了。我们要重新认识关于布线测试方面的重要意义,还要不断更新布线安装和认证方面的技术以保证布线系统满足变化中的国际(内)标准。...
一般布线中经过永久链路测试。永久链路测试是指测试布好的线路,包括配线架、线缆、模块。用福禄克自带的永久链路适配器进行测试。测试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插入损耗、回波损耗、近端串扰,还有其它的就不写了。
题目:基于声卡的音频分析仪与信号发生器设计 虚拟仪器技术是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融
这个真的不好意思,确实没有。我现在很久没用labview了,电脑上软件都卸载了,不然还能帮你做一个。这个应该不难吧,用时序控制几个信号灯。程序要自己多动手才有进步,加油吧。相信你。
栏目设置
《计量与测试技术》设有计测仪器科研与实践、医疗计测技术、计测方法与应用、误差与不确定度、计量科普等栏目 。
报道内容
《计量与测试技术》主要报道中国国家对计量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广计量管理的先进经验,研讨计量与经济、计量与质量关系,介绍计量测试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成果,报道中国国内外计量、测试动态,普及计量基础知识等内容 。
读者对象
《计量与测试技术》的读者对象为中国各省测试及测量行业厂商、经销商;企业、科研(总经理、所长);采购、品管、质量、技术(经理、主管);中国国内大小研究所技术机构;中国政府管理部门;检测及认证机构工程技术人员等 。
据2020年第5期《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内页显示,《计量与测试技术》第二十七届编委会有顾问1人、特邀专家6人、编委41人 。
职务 |
名单 |
|||||
顾问 |
金志军 |
|||||
特邀专家 |
石建华 |
肖利华 |
刘翠梅 |
楼舸 |
张克 |
魏嵬 |
编委 |
万宇 |
杜江 |
汤尧旭 |
徐异 |
杨红艳 |
贺用富 |
王大春 |
何枫 |
朱未冽 |
陶蓉 |
张相山 |
肖体云 |
|
王佩君 |
张平 |
李杰 |
陶景青 |
詹玉鑫 |
温佐阳 |
|
王安 |
郑鹏 |
李龄 |
黄万明 |
蔡峰 |
韩刃 |
|
王大维 |
郑子伟 |
宋茂江 |
黄风杰 |
谭建灵 |
李轶 |
|
毛勤 |
罗刚 |
吴湘 |
董旭 |
刘岱鑫 |
赵华 |
|
卫龙波 |
胡平 |
余勇章 |
曾理 |
纪红刚 |
职务 |
名单 |
||
社长 |
王韦 |
||
总编辑 |
申燕玲 |
||
编辑部主任 |
曾玉兰 |
||
广告部主任 |
杜亚兰 |
||
编委会主任委员 |
王承 |
李军 |
赵治力 |
王杰 |
刘旭东 |
洪传文 |
|
王坤 |
张晓滨 |
曹晋 |
|
池辉 |
张浩 |
蒋淑恋 |
|
阮勇 |
何国政 |
鲍军 |
|
李诗铁 |
林学勇 |
塔依尔·斯拉甫力 |
计量与测试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电气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结合计量技术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针对某电气化铁路站点的电气电力工程中,用电工程结合计量测试技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对计量测试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剖析和展望。
解析计量与测试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电气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计量和测试技术作为现代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其发展前景对我国的电气工程的发展将会有直接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计量和测试技术的研发,使其更好地为电气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
第1章绪论1
1.1测量、计量和测试1
1.1.1测量1
1.1.2计量1
1.1.3计量学2
1.1.4测试3
1.2计量学的发展3
1.2.1计量学的创立3
1.2.2米制的产生与发展4
1.2.3国际单位制5
1.2.4基本物理常数6
1.2.5测量结果的评定与表述6
1.2.6计量学基本术语的统一6
1.3国际计量组织7
1.3.1《米制公约》及其组织机构7
1.3.2国际法制计量组织8
1.3.3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9
1.3.4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次级标准计量实验室网9
1.3.5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9
1.3.6亚太地区计量规划组织9
1.3.7西欧计量协会10
1.3.8亚太法制计量论坛10
1.4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0
1.5计量的作用与意义11
思考与练习13
第2章量和单位制14
2.1量14
2.1.1物理量的概念14
2.1.2量的种类14
2.1.3量值的概念16
2.2单位和单位制16
2.2.1单位的概念16
2.2.2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17
2.2.3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17
2.2.4量纲18
2.2.5单位方程、量方程和数值方程18
2.3国际单位制及其使用方法19
2.3.1国际单位制的特点19
2.3.2国际单位制的构成20
2.3.3国际单位制的使用22
2.4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23
思考与练习24
第3章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25
3.1测量方法及其分类25
3.1.1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25
3.1.2基本测量法和定义测量法25
3.1.3直接比较测量法和替代测量法26
3.1.4微差测量法和符合测量法26
3.1.5补偿测量法和调换测量法26
3.1.6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27
3.1.7其他测量方法27
3.2计量器具的分类和特点27
3.2.1量具27
3.2.2计量仪器28
3.2.3计量装置30
3.3计量器具的结构和组成31
3.3.1计量器具的总体构成及其测量链31
3.3.2计量器具的输入部分31
3.3.3计量器具的中间变换部分32
3.3.4计量器具的输出部分33
3.4计量器具的特性33
思考与练习35
第4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36
4.1测量误差36
4.1.1测量误差的定义36
4.1.2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36
4.1.3测量误差的分类38
4.1.4测量不确定度40
4.2测量结果的处理42
4.2.1有效数字与数据修约42
4.2.2系统误差的发现与处理43
4.2.3粗大误差的发现与处理44
4.2.4算术平均值原理与最小二乘法46
4.2.5一元线性回归49思考与练习52
第5章量值传递与溯源54
5.1概述54
5.1.1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概念54
5.1.2量值传递与溯源的必要性54
5.1.3量值传递、溯源及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基础54
5.2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方式55
5.3计量基准与计量标准56
5.3.1计量基准56
5.3.2计量标准58
5.4计量检定59
5.4.1检定在计量工作中的地位59
5.4.2检定方法60
5.4.3检定的步骤、记录以及对检定人员的要求61
5.4.4检定的分类62
5.5比对63
5.5.1比对在量值传递中的作用和组织方式63
5.5.2比对方式63
5.5.3比对的应用64
5.6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及计量检定规程65
5.6.1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概述65
5.6.2检定系统的主要内容65
5.6.3计量检定规程67
思考与练习69
第6章基本计量单位与基本物理常量70
6.1基本计量单位70
6.1.1基本计量单位概述70
6.1.2时间单位71
6.1.3长度单位72
6.1.4质量单位73
6.1.5电流及有关电量单位74
6.1.6温度单位75
6.1.7物质的量的单位76
6.1.8发光强度单位77
6.2基本物理常数78
6.2.1真空中的光速79
6.2.2磁常数和电常数80
6.2.3阿伏伽德罗常数80
6.2.4与电学单位有关的基本常数81
6.2.5重力加速度82
思考与练习82
第7章几何量计量83
7.1长度计量83
7.1.1工作波长标准和测长干涉仪83
7.1.2量块86
7.1.3线纹尺89
7.2角度计量90
7.2.1多面棱体90
7.2.2角度块91
7.2.3刻线度盘91
7.2.4环形激光器92
7.2.5小角度计量93
7.3工程参量计量94
7.3.1直线度计量及其标准95
7.3.2平面度计量96
7.3.3圆度和球面度计量96
7.3.4表面粗糙度计量96
7.3.5渐开线样板97
7.3.6螺旋线样板97
7.4几何量计量的常用测量方法98
7.4.1绝对编码法、增量法与小数重合法99
7.4.2组合定标法99
7.4.3范成法与坐标测量法99
思考与练习100
第8章力学与声学计量101
8.1质量、容量与密度计量101
8.1.1质量计量101
8.1.2容量计量103
8.1.3密度计量104
8.2力值计量106
8.2.1力值计量的原理与方法106
8.2.2基(标)准测力机107
8.2.3标准测力仪108
8.2.4标准扭矩机和扭矩仪109
8.3硬度计量110
8.3.1硬度的概念、试验原理与表达方法110
8.3.2常用硬度试验方法111
8.4压力与真空计量113
8.4.1压力与真空的概念、单位和分类113
8.4.2压力计量的原理、方法和装置114
8.4.3真空计量的原理、方法和装置116
8.5流量计量118
8.5.1流量的概念、单位和流量计的分类118
8.5.2液体流量计量的原理、方法和装置119
8.5.3气体流量计计量的原理、方法和装置120
8.6振动、冲击与转速计量121
8.6.1振动与冲击计量概述121
8.6.2振动计量的原理、方法和装置124
8.6.3冲击计量的原理、方法和装置124
8.6.4转速计量概述126
8.6.5转速计量的原理与方法127
8.7声学计量127
8.7.1基本声学量简介127
8.7.2空气声声压计量128
8.7.3噪声计量130
8.7.4听觉计量132
思考与练习133
第9章时间频率计量135
9.1基本概念135
9.1.1时间和频率135
9.1.2时刻135
9.1.3时标135
9.1.4钟和守时137
9.2时间频率基准137
9.2.1磁选态热束型铯原子时间频率基准138
9.2.2光抽运热束型铯基准138
9.2.3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138
9.2.4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138
9.3时间频率标准140
9.3.1晶体振荡器140
9.3.2铷原子频率标准142
9.3.3氢原子频率标准144
9.3.4商品型铯束频率标准146
9.4时间频率计量146
9.4.1时间间隔计量146
9.4.2频率值计量146
9.5频率稳定度及其计量149
9.6时间频率量值的传递150
9.6.1利用电磁波信号的接收比对150
9.6.2利用电视信号的接收比对151
9.6.3利用卫星的接收比对153
思考与练习155
第10章温度计量156
10.1温标156
10.2温度的直接计量158
10.2.1玻璃液体温度计159
10.2.2电阻温度计159
10.2.3热电偶温度计162
10.3温度的间接计量164
10.3.1温度间接计量方法的特点和种类164
10.3.2亮度计量温度的方法165
10.3.3颜色计量温度法167
10.3.4全辐射计量温度法168
思考与练习168
第11章电磁学计量与电子学计量169
11.1电磁学计量概论169
11.2电学量计量单位的复现和实物计量基准170
11.2.1电流170
11.2.2电压170
11.2.3电阻172
11.2.4电容与电感175
11.3电学直流计量175
11.3.1直流电阻计量175
11.3.2直流电压计量177
11.3.3直流电流计量178
11.3.4直流功率和电能的计量179
11.4电学交流计量179
11.4.1交流阻抗计量180
11.4.2交流电流与电压计量180
11.4.3交流功率和电能的计量182
11.5磁计量183
11.5.1磁通计量183
11.5.2磁感应强度计量184
11.5.3磁矩计量185
11.5.4磁性材料磁特性的计量186
11.6电子学计量概述186
11.6.1电子计量的内容186
11.6.2电子计量的特点187
11.7电子计量中的电压计量188
11.8电子计量中的功率计量190
11.9电子计量中的衰减计量192
11.10电子计量中的阻抗计量195
11.11电子计量中的噪声计量198
11.12电子计量中的场强计量199
11.13电子计量中的其他计量201
思考与练习203
第12章光学计量205
12.1光学计量概述205
12.2光度计量205
12.2.1光度计量中的两个常用定律205
12.2.2发光强度计量206
12.2.3光源的总光通量计量207
12.2.4光照度、光亮度计量209
12.3辐射度计量209
12.3.1黑体辐射定律209
12.3.2黑体辐射标准源的具体形式210
12.3.3辐亮度、辐照度及光谱辐射计量211
12.4激光计量212
12.4.1激光功率计量212
12.4.2激光能量计量213
12.4.3其他激光参数计量214
12.5色度和感光计量214
12.5.1颜色计量的原理214
12.5.2色度计量216
12.5.3感光计量216
12.6光学材料和成像系统计量217
12.6.1光学材料计量217
12.6.2成像系统的计量218
12.7光探测器特性218
12.7.1光探测器的分类218
12.7.2光谱响应度计量218
12.7.3响应的线性度计量219
12.7.4其他光探测器参数的计量219
思考与练习220
第13章化学计量和电离辐射计量221
13.1化学计量概述221
13.2物理化学计量221
13.2.1热量计量222
13.2.2黏度计量224
13.2.3酸度计量225
13.2.4电解质电导率计量226
13.2.5湿度计量227
13.2.6浊度计量229
13.2.7粒度计量229
13.2.8聚合物分子量计量230
13.3分析化学计量231
13.3.1分析化学计量的目的231
13.3.2化学分析和基准试剂232
13.3.3仪器分析232
13.4电离辐射计量概述240
13.5射线探测器241
13.6放射性核素活度测量243
13.6.1活度测量概述243
13.6.2活度测量方法243
13.6.3活度量值传递246
13.7吸收剂量测量246
13.7.1剂量测量概述246
13.7.2吸收剂量测量仪器247
13.7.3吸收剂量的量值传递248
13.8中子计量249
13.8.1中子计量概述249
13.8.2中子计量方法249
思考与练习250
第14章标准物质概述252
14.1标准物质的定义252
14.2标准物质的基本要求252
14.3标准物质的分级、分类及管理253
14.3.1标准物质的级别253
14.3.2标准物质的品种和分类254
14.3.3我国标准物质的分类、分级与管理255
14.4标准物质的研制257
14.4.1标准物质的制备257
14.4.2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检验258
14.4.3标准物质的稳定性259
14.4.4标准物质的定值260
14.5有证标准物质的使用261
14.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一般原则261
14.5.2选择有证标准物质的注意事项262
14.6标准物质举例263
14.6.1化学成分标准物质263
14.6.2物理化学特性标准物质264
14.6.3工程技术特性标准物质265
思考与练习265
参考文献267 2100433B
2006年10月,浙江省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批准建设。重点实验室面向全省开放,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瞄准国际领先技术的新一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研发的应用研究、仪器测试标准化研究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旨在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计量测试与仪器技术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挥学校质量、计量、标准和学科的研发优势,积极探索实验室运行新机制。实验室建设资金总额为3000万元,其中已购设备1800万元。现任实验室主任金尚忠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庄松林院士。
本书对测量与计量的有关基本概念和术语如量、单位制、测量、计量等进行详细介绍;介绍了测量误差的定义、表示、分类等,并简要介绍测量误差合成、测量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了计量器具与量值传递的定义、作用、分类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简要介绍了不同的测量与计量方法;对几何量、力学与声学量、时间频率量、温度、电磁学与光学量、化学量及电离辐射等典型测量对象的计量与测量问题及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说明。本书内容广泛,注重对学生基本测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使他们在掌握共性知识的基础上解决更广泛的检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