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蕨类在植物界系统演化中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类群,生活史中存在可独立生活的原叶体世代和孢子体世代。原叶体是完成蕨类植物生活史的关键,在形体结构上与孢子体有明显差异。焦瑜、王晖、张寿洲所著的《蕨类植物图谱--孢子体和原叶体(精)》收集了来自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蕨类植物454种,2000余幅彩色图片和简练的中英文说明,直观展示了蕨类植物孢子体、成熟原叶体和部分幼孢子体形态特征的重要信息。可供植物学、繁殖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借鉴,同时也适用于高等院校相关学科的师生参考。
满江红、槐叶苹、四叶苹、肾蕨、铁线蕨、卷柏、鸟巢蕨、荚果蕨、鹿角蕨、桫椤、槲蕨、银粉背蕨、松叶蕨、江南卷柏、千层塔、乌蕨、翠云草、阴地蕨、水龙骨、黄山鳞毛蕨
你好,蕨类植物繁殖方法:蕨类植物的繁殖分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
蕨类植物的繁殖分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 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
秦仁昌与蕨类植物分类系统_张宪春
36 Vol.287 LIFE WORLD 秦仁昌与蕨类植物 分类系统 撰文 ?供图 张宪春 邢公侠 秦仁昌院士是中国蕨类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 被国际同行誉为中国蕨类植物之父。 他完成的 《中 国蕨类植物科属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分别被授 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1989)和第六次 ( 1993)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殊荣。 该成果对 当代蕨类植物, 特别是亚洲蕨类植物的一些重大 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评论, 提出一个新的中国蕨类植 物分类系统, 阐明了科、 属的起源及其演化关系。 相比旧的蕨类植物分类系统, 该系统更为合理, 许 多科的分类得到国际上同行的采用, 在《中国植物 志》的编著和国内标本馆标本系统排列上已得到广 泛应用。 中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物 种数占全世界 1/10 。研究中国蕨类植物不但为我国 蕨类植物的科研、 教学和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信息, 也在国际上
蕨类在植物界系统演化中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类群,生活史中存在可独立生活的原叶体世代和孢子体世代。原叶体是完成蕨类植物生活史的关键,在形体结构上与孢子体有明显差异。焦瑜、王晖、张寿洲所著的《蕨类植物图谱--孢子体和原叶体(精)》收集了来自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蕨类植物454种,2000余幅彩色图片和简练的中英文说明,直观展示了蕨类植物孢子体、成熟原叶体和部分幼孢子体形态特征的重要信息。可供植物学、繁殖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借鉴,同时也适用于高等院校相关学科的师生参考。
焦瑜,女,汉族,1958年生,高级工程师。就职于昆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从事蕨类植物引种驯化和蕨类孢子繁殖工作20余年,曾获得市级、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4篇,出版专著《中国云南蕨类植物》、《中国云南蕨类植物-新编》、《中国云南野生蕨类植物彩色图谱》等。
王晖,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相关工作,包括标本馆管理、植物志编研以及植物引种保育工作。主持深圳市城市管理局课题《深圳常见园林乔灌木的物候期观测与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蕨类植物独立配子体形成及进化机理"."中国复叶耳蕨属植物的分类订正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张寿洲,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细胞遗传学、分子系统学和基因组学等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2011年深圳市自然科学奖1项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任《深圳植物志》副主编,南方棕榈协会和广东省植物学会木兰分会副理事长。
石松科
水韭科 卷柏科
木贼科
瓶儿小草科
松叶蕨科
合囊蕨科
紫萁科
膜蕨科
里白科
马通蕨科
双扇蕨科
海金沙科
莎草蕨科
槐叶苹科
瘤足蕨科
金毛狗蕨科
桫椤科
鳞始蕨科
碗蕨科
凤尾蕨科
冷蕨科
铁脚蕨科
肠蕨科
金星蕨科
轴果蕨科
球子蕨科
乌毛蕨科
蹄盖蕨科
肿足蕨科
鳞毛蕨科
藤蕨科
肾蕨科
三叉蕨科
条蕨科
骨碎补料
水龙骨科
参考文献
中文名索引
学名索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