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街区制的相关概念研究
1.2.2 街区尺度研究
1.2.3 街区层面城市形态和交通相关研究
1.2.4 慢行交通规划
1.2.5 简要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街区制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
2.1 街区的历史演变
2.1.1 城市的起源和街区的产生
2.1.2 城市街区的历史演变
2.1.3 城市当前的历史任务
2.2 街区制的解析
2.2.1 街区制的内涵解析和定义
2.2.2 街区制的特征
2.2.3 街区制的空间分类及界定
2.3 街区制的理想空间结构
2.3.1 街区制空间的构成要素
2.3.2 街区制空间结构的构造
2.3.3 街区制空间结构尺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街区制交通特征分析
3.1 街区制交通供需关系逻辑
3.2 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
3.2.1 用地形态和结构
3.2.2 用地性质和用地混合
3.3 街区制交通需求特征
3.3.1 出行主体
3.3.2 出行方式
3.3.3 出行目的
3.3.4 出行距离
3.4 街区制交通供给特征
3.4.1 路网形态特征
3.4.2 其他交通设施特征
3.5 机动化交通对街区制环境的影响
3.5.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5.2 街区交通环境承载力约束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街区制交通模式选择
第5章 慢行导向下的街区制交通规划研究
第6章 街区制慢行空间和环境设计方法研究
第7章 街区制交通出行环境评价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100433B
《街区制环境下的交通体系规划设计研究》对街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1)总结了中外城市街区的历史演变和相关理论,提出了中国城市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分析了街区制的内涵和特征,并明确了以居住为主导的街区类型是该书研究的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街区制的理想空间结构,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定义,并对其空间构造模式进行刻画。根据影响不同层级结构的因素,判断街区制三个不同层级的平面尺度,形成一个分级清晰、功能明确、互相联系的街区制空间结构模型。
(2)分析了街区制交通的特征。通过对土地利用的供给、人的需求和交通设施供给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阐述,提出了三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首先,从街区制用地结构与形态、用地性质与用地混合的特征表征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其次,在交通需求上的变化主要是居民出行特征的变化,包括交通出行主体、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和出行距离等方面的特征,反映了街区制交通需求特性的关键因素。最后,分析了街区制交通设施供给,包括路网形态对交通的影响以及其他交通设施的变化。另外,对交通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3)对街区制交通模式进行了选择和分析。分别研究了小汽车依赖型(automobile oriented)、公交导向型(bus and urban train oriented)以及慢行交通导向型(cycling and pedestrian oriented)等三种典型交通模式。通过情景分析法,确定关键事件,对备选的三种交通模式进行选择,最终提出适合街区制的交通模式,并对所选择街区制交通模式进行概念和特征的分析。
(4)对街区制交通网络进行了规划研究,特别是对街区制网络的结构与形态、路网级配、道路密度和间距、道路横断面以及和公交系统的衔接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基于GIS平台的街区制路网可达性模型,对街区制路网可达性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路网规划的基础上,对街区制交通安宁化组织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生活单元范围内不同组织层面的安宁化策略。
(5)对街区制交通的慢行空间和环境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确定了街区制下交通慢行空间设计的原则和设计层次。主要从步行空间和自行车相关空间进行了慢行交通空间和环境设计策略的研究,如步行道路空间、过街设施、自行车道、交叉口设计、自行车停车空间、街道家具、绿化景观等方面。最后,从供需平衡理论和环境约束的角度出发,在相关原则指导下,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对街区制出行环境进行了评价。构建了街区制出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成都市玉林街区制改造优化项目实践,得到了出行环境评价值表。
请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下属分公司 环境公司 怎么样?求详解
应该不错 应该是国企吧
只有这么份资料提供给你了
刚进去的新人3000以下 有技术了会涨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2010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2010-2-2 【法规标题】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文字号】建城 [2010]13 号 【颁布时间】 2010-2-2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 [2010]13 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 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 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 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建筑环境规划设计不能走原有的老步子,应当脱离传统老旧设计理念,紧跟社会潮流发展方向,避免设计与现代需求脱轨。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融入新元素,完成新布局才能够不断改造现有生存环境。建筑设计应当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既是自身不断进步的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各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学员问题】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功能?
【解答】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发挥六大功能。
第一,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主要是上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衔接,与城镇群规划的衔接,下与都市区规划,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衔接。
第二,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时序的调控。
第三,要发挥协调重点镇、卫星镇、专业镇布局的功能。建设部正在牵头确定全国的重点镇和优惠扶持政策的制定。我们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依据各省城镇规划体系里确定的应该重点发展的城镇,第二是根据城镇的经济增长潜力分析。重点镇、卫星镇、专业镇,三类镇的布局要能够与城镇体系规划相符合。
第四,要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城镇体系规划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仅是哪些地方可建,更重要的是哪些地方不可开发,或者哪些地方的开发建设将对生态环境很敏感应限制开发。资源要分区,开发要有许可,土地要建立台帐制度。
第五,要发挥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定点的功能。要给省域重大的开发项目颁发“一书两证”,尤其是规划“选址说明书”。比如各类园区、各类开发区的建设要与卫星城、卫星镇相匹配、相融合,重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布局建设要符合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
第六,要发挥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避免城市各自为战,搞小而全,大而全。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8月19日,西咸新区规划局组织召开了规划审查会,邀请国内行业专家、西安市规划局,咸阳市交通局、住建局,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相关单位代表,对《西咸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进行了技术审查。
会上,专家组在认真审阅相关文件资料并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后,认为该规划编制依据充分、层次清晰、内容全面、规划理念先进,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与可实施性,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建议和意见。
记者了解到,《西咸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由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长安大学共同编制完成。该规划从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角度出发,结合西咸新区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及建设现状,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引领大西安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规划,对指导西咸新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