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在2012.11.20由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布。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基本信息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简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投资效益,保证项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省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发展改革部门下达的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省重点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办)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和指导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制定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具体管理规定;

(三)对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活动和开标、评标、定标等活动依法实施监督;

(四)受理和处理有关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投诉;

(五)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招标投标项目涉及的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监察机关依法对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做好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鼓励利用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推进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网络化。

第二章 招标

第六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招标,除招标人已经依法成立,有相应的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需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需履行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的,已经核准或者备案;有所需的基础资料。

(二)勘察、设计招标。需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需履行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的,已经核准或者备案;有所需的勘察设计基础资料。

(三)监理招标。需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需履行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的,已经核准或者备案。

(四)施工招标。需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需履行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的,已经核准或者备案;有所需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

(五)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招标。需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已经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需履行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的,已经核准或者备案;已经提出货物的使用与技术要求。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服务招标,招标人根据服务所处的阶段,参照本条上款的条件执行。

第七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应当公开招标;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环境限制,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二)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的;

(三)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

邀请招标的具体审批工作,由省重点办承担。

第八条 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省重点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按本办法第七条的审批规定批准,可以不进行招标:

(一)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而不适宜招标的;

(二)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农民投工投劳的;

(三)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

(四)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的;

(五)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的;

(六)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的;

(七)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不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省重点建设项目,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自行决定不进行招标,但应当书面告知省重点办。

第九条 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报经省重点办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招标人不具备自行组织招标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

采取委托招标的,鼓励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招标代理机构。

第十一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人应当制定招标方案,招标方案包括招标已具备的条件、招标组织形式、招标内容、标段划分、招标方式、资格审查方式等,经征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省重点办备案。

第十二条 招标人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应当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方式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

凡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投资规模在二千万元以下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资格后审;投资规模在二千万元以上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由招标人自主选择资格审查方式。

第十三条 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资格审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否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

(二)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资格和能力,资金、设备和其他物质设施状况,管理能力,经验、信誉和相应的从业人员;

(三)近三年内的资信状况;

(四)近三年内是否有骗取中标和严重违约及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第十四条 公开招标的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人采用资格预审方式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的,应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采用资格后审方式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

第十五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资格预审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等在发出前,应当征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报省重点办备案。

第十六条 资格预审审查方法分为合格制和有限数量制。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均应当采用合格制。招标标段资格预审申请人超过十五个的,可采用有限数量制,但通过资格预审的人数不得少于十五个。

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少于三个或者在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期内获取资格预审文件的申请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十七条 招标人应当按照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发售招标文件。

在招标文件发售期内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少于三个,或者已经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潜在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十八条 资格预审申请人或者潜在投标人凭单位介绍信、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和委托代理人有效身份证明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资格预审申请人或者潜在投标人依法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

第十九条 招标人可以采取现场公示的方式公示资格预审申请人、投标人的资格条件、相关业绩、奖项等基本情况。

采取资格预审的,招标人在资格预审时进行现场公示。

采取资格后审的,招标人在开标时进行现场公示。

第二十条 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确需将注册资本金作为投标人资格条件的,不得要求注册资本金高于招标项目估算价。

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其资质条件只能规定一项施工总承包资质;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其资质条件只能规定一项设计资质和一项施工总承包资质。

第二十一条 招标人不得在发出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或者售出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后擅自终止招标。确因正当理由需终止招标的,应当书面告知省重点办。

第三章 投标

第二十二条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及相关材料。招标人应当如实记载投标文件的送达时间和密封情况,并存档备查。

投标文件以及相关证明材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应当拒收:

(一)逾期送达的;

(二)不按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

(三)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提交的。

第二十三条 投标人发生合并、分立、破产等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招标人。投标人不再具备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或者其投标影响招标公正性的,其投标无效。

招标人应当将投标人重大变化情况书面告知省重点办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弄虚作假方式骗取中标,不得以威胁、强迫等方式,使其他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使中标人放弃中标。

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不得以威胁、强迫、劝退、补偿等方式阻止潜在投标人提交投标有关文件;不得以威胁、强迫等方式,使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使中标人放弃中标。

第二十五条 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申请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有关投标人的规定。

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二十六条 招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开标。投标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所有投标文件均要拆封、宣读。

投标人少于三个的,不得开标;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

第二十七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中的技术、经济专家,招标人应当采取从省级以上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对技术特别复杂、专业性要求特别高或者国家有特殊要求,省级评标专家库中的专家不能满足评标要求的,可以直接确定评标专家。直接确定评标专家的,应当书面告知省重点办。

招标人应当在省重点办、行政主管部门现场人员的监督下,记录评标专家的抽取过程并存档备查。

第二十八条 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估法、合理低价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凡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施工招标,采用合理低价法或者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所有投标:

(一)合格的投标人不足三个的;

(二)所有投标均未能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的。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省重点建设项目,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在十日内退还所有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并重新招标。

重新招标后,仍出现第一款情形的,经按本办法第七条的审批规定批准,可以不再进行招标。

第三十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私下接触投标人或者与招标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二)明知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而不主动提出回避;

(三)对投标人存在的违规投标行为不给予认定或者对应该否决的投标不予以否决;

(四)有意给某一投标人高分值而压低其他投标人分值;

(五)向他人透露投标文件的评审情况、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六)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行为,使得评标明显缺乏公平、公正。

第三十一条 评标完成后,招标人应当在省重点办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现场监督人员的监督下,将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评标委员会评审材料等有关资料密封后保存,在投诉有效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封。

采取资格预审的,所有申请人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及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材料等有关资料的密封、保存等,按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评标完成后,评标委员会应当向招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和中标候选人名单。中标候选人应当不超过三个,并标明排序。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五日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书面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招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等主要条款应当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第三十三条 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省重点办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招标范围、招标方式以及招标组织形式;

(二)发布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以及公示中标候选人的媒介;

(三)资格审查委员会、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评标报告复印件;

(四)资格审查结果、中标结果;

(五)中标通知书;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五章 异议、投诉与处理

第三十四条 资格预审申请人、潜在投标人、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有异议的,有权向招标人提出异议。招标人应当依法处理,并作出答复。

异议的提出和答复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资格预审申请人对资格预审现场公示有异议的,应当在资格预审现场公示之日起三日内提出,招标人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三日内作出答复。作出答复前,应当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第三十五条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十日内向省重点办投诉。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就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现场公示、招标文件、开标、评标结果等事项投诉的,应当先向招标人提出异议,异议答复期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省重点办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投诉,并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投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书面处理决定;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第三十六条 省重点办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投诉,有权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调查有关情况,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必要时,省重点办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视其情节轻重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一)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限制资格预审申请人或者潜在投标人依法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

(二)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以威胁、强迫、劝退、补偿等方式阻止潜在投标人提交投标有关文件;

(三)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以威胁、强迫等方式,使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使中标人放弃中标;

(四)投标人以威胁、强迫等方式,使其他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使中标人放弃中标。

第三十八条 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取消其一年至两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投标资格:

(一)以行贿谋取中标;

(二)三年内两次以上串通投标;

(三)串通投标行为损害招标人、其他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

(四)其他串通投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取消其一年至三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投标资格:

(一)伪造、变造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其他许可证件骗取中标;

(二)三年内两次以上使用他人名义投标;

(三)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给招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

(四)其他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四十条 省重点办、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行贿受贿或者违反保密规定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一条 省重点办应当建立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信用记录系统,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招标投标活动参加人实行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公告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招标投标活动参加人的违法行为及处理决定。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方对招标、投标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外商独资或者外商控股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江西省重点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省政府令第76号)同时废止。

地方规章(类别)

查看详情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智能照明后台管理系统

  • RX-V2.8
  • 荣夏
  • 13%
  • 江苏荣夏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图方便智慧管理系统30-50M²

  • 30-50M²
  • 图方便
  • 13%
  • 图方便(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路灯智慧路灯管理系统

  • 华为云平台/HY2.0系统
  • 华业
  • 13%
  • 四川众兴华业市政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图方便智慧管理系统30M²以下

  • 30M²以下
  • 图方便
  • 13%
  • 图方便(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图方便智慧管理系统50-120M²

  • 50-120M²
  • 图方便
  • 13%
  • 图方便(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 9A151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功率120kW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功率160kW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9A151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 功率240kW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江西

  • 宽度W(mm)≤100 m厚度H(mm)>30,≤60
  • 1.0m³
  • 2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2-24
查看价格

江西民俗文字

  • 560×560×20 雪弗板
  • 2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6-02
查看价格

江西

  • 宽度W(mm)>100 m厚度H(mm)>60
  • 1.0m³
  • 2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2-24
查看价格

江西

  • 宽度W(mm)>100 m厚度H(mm)≤30
  • 1.0m³
  • 2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2-24
查看价格

江西

  • 宽度W(mm)≤100 m厚度H(mm)≤30
  • 1.0m³
  • 2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2-24
查看价格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文献

江西:《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出台 江西:《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出台

江西:《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出台

格式:pdf

大小:79KB

页数: 1页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出台,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是全国首部针对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

江西:《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出台 江西:《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出台

江西:《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出台

格式:pdf

大小:79KB

页数: 1页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出台,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是全国首部针对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办法》规定,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弄虚作假方式骗取中标,不得以威胁、强迫等方式,使其他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使中标人放弃中标。投标人有以行贿谋取中标,三年内两次以上串通投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具体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省重点建设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省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计划主管部门下达的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江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办)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出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初步意见;

(二)监督和检查省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

(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等开工前准备工作,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和资金调度、竣工验收、竣工后评价等工作;

(四)负责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监督、检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

(五)配合有关部门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负责省计划主管部门委派的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七)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在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出本行业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意见;

(二)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负责组建其直接管理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并对项目法人进行考评、监督;

(三)协同管理本行业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并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四)对本行业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进行监督管理;

(五)参与本行业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并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积极配合,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省重点建设项目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优惠政策。

土地、建设、水利、林业、电力、地矿等部门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收费予以减免。

除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透鋈瞬坏孟蚴≈氐憬ㄉ柘钅渴杖》延谩"para" label-module="para">

第二章 项目确定

第七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应当从国家或省批准的下列基本建设项目中确定:

(一)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项目;

(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高科技项目;

(三)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四)对全省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五)跨地区的重大项目;

(六)其他骨干项目。

第八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省行业主管部门、各设区的市(含行政公署,下同)计划主管部门应根据本部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原则上于每年年底之前向省计划主管部门提出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书面申请,同时抄送省重点办;

(二)省重点办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初步意见,报省计划主管部门;

(三)省计划主管部门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提出全省年度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需申请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由省计划主管部门向国家计划主管部门申报。

第九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分为在建项目和预备项目。在建项目是指已批准开工的项目;预备项目是指力争年内开工的项目。

跨年度在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原则上转为下一年度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预备项目3年内未获准开工的,取消其省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资格。

第三章 开工准备

第十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简化或者增加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环节。

第十一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工程质量、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

建设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及其主要管理人员应熟悉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具有管理大、中型建设项目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项目法人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人员素质,必须满足工程管理和技术上的要求。

第十二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中的经营性项目,必须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资本金必须一次认缴,按建设进度一次或分期到位。

第十三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开工前审计制度。审计部门应对项目资金来源是否符合规定,当年资金是否落实等内容进行审计。

第十四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度。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的采购等招标投标工作,由项目法人按照国家和省招标投标的规定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项目法人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规模和内容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文件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并按照设计合同的约定及时交付设计文件。

第十六条 初步设计批准后,项目法人或其委托的设计单位应按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第十七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和拆迁,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并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征地拆迁工作和经费实行总包干。涉及中央驻赣单位或省属单位的拆迁物,由该拆迁物的产权单位负责拆迁,实行拆迁工作和经费总包干,并按期交付建设用地。

省重点建设项目应依法办理征地手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依法保证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必需用地。

第十八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前,必须完成施工场地的“四通一平”工作(即供电、供水、运输、通讯和场地平整),签订有关外部配套生产条件协议,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具备连续施工条件。

第十九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必须符合国家或省有关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开工条件,经国家或省计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项目法人在开工前必须办理有关质量监督手续。

第二十一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经批准开工后,项目法人应根据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实际情况,按合理工期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和年度计划,并抄报省重点办和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 项目法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对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建设投资、安全施工等负总责,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调度信息和质量报告制度,按时向省重点办、省行业主管部门和省统计部门报送。

第二十四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各出资方应根据年度计划和出资合同,按照建设进度,确保资金到位。银行对其已承诺贷款的项目,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发放贷款。省重点建设项目的设备储备资金,有关部门和银行应优先安排。

第二十五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规模、标准和更改设计内容。由于特殊原因确需调整项目概算或者重大设计变更的,必须在项目法人报原设计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设计单位应当优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并向现场派驻设计代表,及时解决设计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力量,健全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搞好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严格履行合同,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

第二十七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根据监理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职责。

第二十八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及时订立合同,明确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的要求,并有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签约方按合同承担法律责任。电力、交通、邮电、供水等单位应优先保证省重点

建设项目用电、物资运输、通信、用水等方面的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第二十九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稽察制度。稽察的主要任务是对国家出资、融资的项目进行程序性稽察,对建设过程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下达整改通知书,监督整改落实情况。稽察结果报省计划主管部门,项目存在重大问题的,报省人民

政府。

第三十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直接配套项目,应与省重点建设项目同步建设。为其提供建设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应保证按项目的建设进度拨付建设资金。

第三十一条 省计划主管部门和有关设区的市计划主管部门在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时,可适当留有余地,用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特殊需要。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应做好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治安保卫工作和消防监督工作,依法打击阻挠和破坏重点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五章 工程验收

第三十三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建成后,应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其它有关规定,由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后,由负责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的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组织有关部门对已竣工验收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程序与现行的项目总体验收的具体衔接办法,由省计划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竣工决算审计制度。

财政部门对于有财政资金投入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应当及时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查。

第三十五条 施工和设备供应等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范围和期限负责保修。

第三十六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营,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项目后评价。

第六章 奖惩

第三十七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实施优化设计、合理化建议或加强管理而节省投资,或在质量、工期和其他各项指标方面与国内同类项目相比属于领先水平的,有关部门应对作出较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奖励费用从工程投资中列支。

第三十八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度。省属项目的工程质量,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领导人负责。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项目的工程质量,按照项目所属关系,分别由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领导人负责。

工程质量的行政领导责任人,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质量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项目主管的地方政府、计划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省重点办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和行政领导责任的人员,视其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挪用、截留、挤占、克扣项目建设资金的;

(二)擅自简化或增加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的;

(三)对项目的建设资金、建设程序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未能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

(五)干预正当的招标投标活动的;

(六)对建设项目不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的。

第四十条 项目法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依法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和行政领导责任的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挪用、截留、挤占、克扣项目建设资金的;

(二)擅自开工建设的;

(三)项目应当公开招标而不进行公开招标,或未经批准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或议标方式的;

(四)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有其它违反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行为的;

(五)不按规定实行监理制度的;

(六)擅自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

(七)对工程造价、建设工期、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提出不合理要求的;

(八)拒不接受监督检查的;

(九)项目未经竣工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而擅自使用的;

(十)项目应当进行审计而不接受审计的。

第四十一条 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立即改正,依法处罚,省重点办可以取消该单位一年内参加省重点建设项目投标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相应资质、执业资格或超越资质等级、执业资格等级从事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业务的;

(二)伪造、买卖、租借资质证书、执业资格证书或其他证照的;

(三)串通投标的;

(四)转包或违法分包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业务的;

(五)提供的咨询评估报告、勘察资料或设计文件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对不合格的工程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设备签字认可的;

(七)擅自变更设计文件的;

(八)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

(九)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擅自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或擅自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的;

(十)不按有关规定对存在的质量问题的项目进行修复的。

第四十二条 材料和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立即改正,依法处罚,省重点办可以取消该单位一年内参加省重点建设项目投标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串通投标的;

(二)生产、供应的材料和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的;

(三)不按有关规定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换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省区域内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具体运用中的问题由省重点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查看详情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基本信息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93号

(2000年4月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查看详情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简介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1996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 1996年6月14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按期竣工,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指从下列国家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中确定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项目:

(一)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的大型项目;

(二)高科技并能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项目;

(三)跨地区并对全国经济发展或者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四)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五)其他骨干项目。

第三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实行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留有余地、防止资金分散、保证投资落实和资金供应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确定。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的人民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公司),按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和第三条规定的原则,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平衡后,每年可以向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提出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申请。

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平衡,在所申请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确定国家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在所申请项目批准开工后,正式确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建设预备项目确定后,由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公布。

第六条 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安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

第七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建设工期、工程质量、生产安全等进行严格管理。

建设项目法人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根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和合同,负有拨付建设资金责任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银行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的建设进度,保证拨付建设资金。

第九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设备储备资金,各有关银行和部门应当优先安排。

第十条 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在安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时,应当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特殊需要。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以及设备储备资金。

第十二条 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有关的协调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

第十三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采购,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公开进行招标,择优选定中标单位;但是,按照规定经批准可以议标、邀请招标的除外。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投标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甲级(一级)资格(资质)。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中标单位,未经建设项目法人的同意,不得将合同转包或者分包。

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银行,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电力、交通、邮电、供水、供热等单位,应当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对施工和生产用电、物资运输、邮电通信和用水、用热等方面的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第十五条 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优先供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收取费用;但是,法律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法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报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资料,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和银行。

第十八条 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直接配套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步进行建设。为配套的项目提供建设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保证按照项目的建设进度拨付建设资金。

第十九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并经过试运营,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由建设项目法人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

初步验收合格的,由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的,经过运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项目后评价。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未按照规定拨付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由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地方投资的部分连续两年未按照规定拨付的,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有权停止审批该地方下一年度的新开工项目。

未按照合同约定拨付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二十三条 挪用、截留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由审计机关、财政机关追还被挪用、截留的资金,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扰乱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秩序,致使其不能正常进行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或者责任事故的,由国务院计划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