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镁合金作为重要的轻量化材料,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与钢、铝等其它常用金属相比,对于镁合金塑性成形理论方面的基础研究还相对滞后,成为阻碍镁板成形应用的瓶颈之一。多晶体塑性力学以材料微观结构信息为出发点,通过多尺度建模与计算,建立微观结构–宏观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晶体塑性理论为基础,研究滑移、孪生等机制对镁合金变形及织构演化的作用规律,探索镁合金塑性变形的机理,是国际塑性加工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开展AZ31B板材在100~300C温度范围内,不同方向、应变率下的单向拉伸及压缩试验,分析了应力应变曲线、r值、微观组织随应变的演化规律。单向拉伸时,r值在低温下随应变增加而逐渐增大;在200/300C面内单向压缩时,首次观察到r值演化规律与100/150C时显著不同:随应变增加而逐渐减小;在200C沿轧制方向压缩时,观察到特殊的板条状组织。 通过多晶体塑性计算,从变形机制角度解释了试验中r值、织构及微观组织的演化规律。在200C下RD压缩中,柱面滑移与基面滑移开动率之比随应变增加而逐渐减小,导致r值的异常演化;与RD拉伸及ND压缩相比,RD压缩中由于较大的旋转‘空间’导致了在沿加载方向取向差高演化速率,从而生成特殊板条状组织。 开展AZ31B板材的单向拉伸、准平面应变及等轴双拉三种预应变实验及刚模胀形试验。AZ31B板材的成形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善,随凸模速度增大而减弱。在150C时,单向拉伸下极限应变与平面应变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而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此差异由于锥面滑移开动的增强而减小;单向拉伸及平面应变预应变会改善成形性能,等轴双拉会降低成形性能,与室温下铝合金预应变后成形极限结果相比,在200C预应变对成形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300C,由于温升及保温过程中的退火,使得预应变效果消失。建立耦合晶体塑性理论与M-K沟槽理论的成形极限计算方法,计算镁合金在不同条件下的成形极限。 本项目研究系统地研究了镁合金板材温热条件下的变形行为,首次发现并解释了镁合金板材r值变化的新规律和板条状组织的形成;开发了镁合金板材预应变实验方法,建立了多晶体塑性模型、M-K损伤模型耦合的成形极限计算方法。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镁合金板材微观变形机理、发展其塑性变形理论做出了较重要的贡献。
成形极限是板材成形性能的重要判据,成形极限的预测取决于准确的本构模型。镁合金板材的宏观力学性能依赖于自身的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其成形性能与滑移、孪生微观变形机制以及织构特性密切相关。本项目以AZ31板材为对象,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和镁合金变形机理分析,研究晶体滑移、孪生及其相互作用的表征和多晶体均匀化方法,建立有限变形条件下镁合金板材密排六方多晶体弹塑性自洽本构模型,导入有限元模型,模拟成形过程与微观织构演化;将所建立弹塑性自洽本构模型与M-K损伤失稳模型相结合,建立基于织构演化的镁合金板材成形极限计算方法;研究镁合金板材在线性与非线性应变路径下的成形极限,揭示初始缺陷、硬化系数、率敏感系数、初始织构以及预应变诱导织构等对镁板成形极限的影响规律。本项目研究旨在发展镁板成形理论与密排六方晶体塑性建模方法,为镁板成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铝镁合金铝板5a05,¥22,铝镁合金它由于在铝元素当中参杂有其他的元素,这样就可以改变铝元素的软的这一缺点,是其硬度增大。但是重量不会变大,从而提高铝的性能。在现在市场上的铝镁合金的使用时是相当的广...
材质TC4 热处理硬度达到280以上 价格是400~600元/公斤 长安cs75,排量不同 油耗不同,一...
你需要多少张? 第一,铝合金做水池,你需要焊接,而铝合金焊接须氩弧焊。如果你采购的多可在厂家定做成品,如果少,这个价格不好衡量。
Ti_3Al基合金板材的超塑性研究
研究非典型等轴细晶的两种不同轧制变形量的Ti3Al基合金热轧板的超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变形前后的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组织会转化为有利于超塑性的细小等轴组织。其在变形温度为940~1020℃,应变速率为2×10-4~2×10-3S-1时具有良好的超塑性,其最大伸长率可达859.5%,应变速率敏感指数达0.43,该合金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是晶界滑动,而且这种非典型等轴细晶条件下超塑性变形时晶内变形以及位错蠕变所起的作用比在等轴细晶态组织条件下的作用更为显著。对非典型等轴细晶的Ti3Al基合金热轧板,无需进行复杂热处理,也可以获得良好的超塑性,更具有工业意义。
镁合金板材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建模与仿真
建立了4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表,以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度为目标值进行了镁合金板材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试验。借助SAS统计分析,获得了镁合金板材线切割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度模型的多元回归方程,同时获得了镁合金板材线切割加工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排序,分别为脉冲峰值电流、脉间距和脉宽,工件厚度对镁合金板材线切割加工基本无影响。基于各影响因素的最好水平,优化了工艺参数组合;借助BP神经网络对镁合金板材线切割加工工艺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际目标值的误差在训练误差范围内,满足要求。
批准号 |
50408018 |
项目名称 |
结构弹塑性分析的杆内时模型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4 |
项目负责人 |
张硕英 |
负责人职称 |
副教授 |
依托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22(万元) |
符合实际和便于工程应用的杆恢复力模型是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关键。作为一种新型杆恢复力模型,杆内时模型的研究刚刚起步,考虑到它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和优点,深入探讨它对各种材料杆本构特性描述的合理性、完善其理论基础很有必要。杆内时模型通过截面内时本构方程描述杆截面处内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杆有限元方法反映弹塑性沿杆长的分布特性,从而最终反映杆端力与杆端位移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深入探讨杆在各种复合受力条件下截面综合内时模型的合理形式;研究杆内时模型关于弹塑性沿杆长分布的合理描述;探讨杆内时模型对几种常用工程材料杆的适用性;提出适用于结构分析的杆内时模型数值计算方法;进行钢筋混凝土和型钢混凝土杆的复合受力试验;将本模型与通用程序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是完善杆内时模型的理论基础、给出建立模型的可靠方法,使杆内时模型成为合理可行的杆恢复力模型。 2100433B
弹塑性模型是当前用来描述混凝土受力的各种应力和变形关系的七种本构模型之一,反映材料的塑性变形。
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混凝土应力一应变下降段(软化)曲线,建立了应变空间的塑性本构关系,并构造了不同的混凝土应变松弛面(相对于应力空间的破坏包络面)和相应的势能函数,以反映混凝土卸载的残余应变、刚度退化等特性。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