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手册共六篇25章。第一篇为建筑材料试验基础,包括质量检验基础(质量检验、抽样技术、标准与标准化)、建筑材料基本性质、建筑材料试验室、试验数据处理和法定计量单位。第二篇为无机胶凝材料,包括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第三篇为建筑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材料、建筑砂浆和建筑钢材。第四篇为建筑围护材料,包括墙体屋面材料、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第五篇为建筑装饰材料,包括建筑玻璃、建筑陶瓷、建筑石材、建筑涂料、木材及其制品和金属及其复合装饰材料。第六篇为建筑功能材料,包括防水材料、建筑密封材料、建筑胶黏剂、绝热材料和建筑吸声与隔声材料。整个手册构成了一个以建筑材料试验为主线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在第二至六篇,每一大类材料都有该类材料性能特点和对检测要求的介绍,编入的方法紧密结合现行标准试验方法,实用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强。
本手册具有内容新,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建筑材料及其试验的工具书,为建材生产企业、建筑施工单位、建筑监理单位及相关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必备的书籍,也可作为建筑材料专业、建筑施工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科研单位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建筑材料试验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手段,也是合理选用材料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有力措施,建材生产、工程施工、材料研发、质量控制、商业贸易,都离不开建筑材料试验。
开展建筑材料试验需要许多条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合适的试验方法。然而,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试验方法数量巨大,有关资料相当分散,标准变更又相当快速,要很快查找、选择到合适的试验方法很不容易,很需要有一本综合性工具书,全面系统介绍建筑材料试验的基础知识,介绍各种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本手册正是为适应这一需求而编写的。
本手册把读者对象定位在建材生产企业、建筑施工单位、建筑监理单位及相关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上。编写时力争把手册编写成系统性、实用性、科学性都比较强,技术水平比较高,信息量比较大,使用比较方便的工具书。本手册具有如下特点:
1、手册共分六篇25章,除了建筑材料试验基础外,主要介绍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包括无机胶凝材料、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材料和功能材料,几乎覆盖整个建筑材料领域,包含了许多新型建筑材料,全面、系统,分类条理清晰,便于查阅。
2、手册取材于千余种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大量近期出版的建材及相关试验书籍,内容新,信息量大,反映了建筑材料试验的最新情况。
3、手册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建筑材料试验基础篇详细地介绍了质量检验基础(包括质量检验、抽样技术、标准与标准化)、建材基本性质、试验室、试验数据处理等基础知识,以利于试验人员查阅、学习。
4、手册注重编入试验方法的操作性。每一类材料的试验方法都从三个角度表述,一是概述,介绍该类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对检测的要求;二是通用试验方法,介绍方法标准中所列入方法;三是产品试验方法,介绍产品标准中所列入方法。
5、手册以现行标准、规范为依据,编入的方法主要是现行标准试验方法,实用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强,不仅可用于生产控制、质量检验,还可用于材料开发、商业贸易。
6、手册在编写时,都列出所采用方法的出处(标准名称、编号)、与国际标准的关系、使用范围,以便于试验人员实际应用和查找。
手册的编写,参考了大量技术专著、标准规范和手册资料,有些还作了引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张人为会长亲自为手册作序,这对本手册的编写和出版是很大的鼓励和鞭策。手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刘赟、刘永民、王雪、仉娜、宫建、赵小雨、程兆侃等同志的大力协作。对于在编写过程中参考或引用的相关技术专著、标准规范和手册资料的作者,对于张人为会长,对于给予手册编辑出版以大力支持、帮助和协助的领导、专家和同志,在此致以深深的感谢。
为了编好这本工具书,编者尽了很大努力,但因水平所限,加上工作量大,涉及面宽,书中难免会有缺点和不足,有待改进和深入研究的问题仍会不少,恳请读者给予补充和指正,使之更臻完善。如果本手册的出版对广大建筑材料试验人员有所帮助的话,编者将感到欣慰。
张中
二○一○年六月十六日于北京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材料与检测 主编殷凡勤张瑞红 副主编赵书远孙玉龙 参编周玮陈宏宇纪殿彬王娟 主审王秀花常传立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依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你可以到 工标网 到那查询你的标准号和关键字,工标网的标准录入量很大,听说...
一、渗.防水材料 渗晶防水材料由胶凝材料、细骨料、渗透材料、活性物质、催化剂、辅助材料等经烘干、研磨、 棍合拢拌而成。其防水机理是在水的引导下,以水为载体,借助强有力的渗透物质,在混凝土徽孔 及毛细孔...
绪论
0.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0.1.1 按功能分类
0.1.2 按材料组成分类
0.1.3 按建筑物的部位分类
0.2 建筑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
0.3 建筑材料的发展
0.3.1 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
0.3.2 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0.4 建筑材料试验的作用
第1章 质量检验基础
1.1 质量检验
1.1.1 质量检验概述
1.1.2 质量检验的主要形式及分类
1.1.3 质量检验的实施
1.1.4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1.1.5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试验
1.1.6 建筑材料检验的有关规定
1.2 统计抽样检验
1.2.1 抽样检验概述
1.2.2 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1.2.3 随机抽样方法
1.2.4 我国抽样检验标准体系
1.2.5 计数抽样检验标准的使用
1.2.6 计量抽样检验标准的使用
1.3 标准化与标准
1.3.1 标准化
1.3.2 标准及其级别
1.3.3 标准的分类
1.3.4 标准的性质
1.3.5 建筑材料技术标准
1.3.6 建筑材料检验常用的技术标准
第2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2.1 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2.1.1 材料的组成
2.1.2 材料的结构
2.2 材料的物理性质
2.2.1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2.2.2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2.3 材料的热学性质
2.2.4 材料的声学性质
2.3 材料的力学性质
2.3.1 材料的强度
2.3.2 材料的比强度
2.3.3 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2.3.4 材料的脆性与韧性
2.3.5 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2.4 材料的装饰性
2.4.1 色彩
2.4.2 质感
2.4.3 线型
2.5 材料的耐久性
第3章 建筑材料试验室
3.1 概述
3.2 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
3.2.1 建筑施工中试验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3.2.2 试验室的组织和分工
3.2.3 中心试验室和试验站的基本设备
3.2.4 试验室的布置
3.2.5 试验工作的管理
3.2.6 检测资质的认定和管理
3.2.7 见证取样和送检
3.3 水泥生产企业化验室
3.3.1 化验室的职责、权限
3.3.2 化验室的基本条件
3.3.3 化验室的质量管理制度与要求
3.3.4 应具备的检验能力
3.3.5 化验室的布局
3.4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3.4.1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组建
3.4.2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任务
3.4.3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
第4章 试验数据的处理
4.1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4.1.1 有效数字的概念
4.1.2 数据的修约规则
4.1.3 近似数的计算规则
4.1.4 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方法
4.2 可疑数据的取舍
4.2.14 d检验法
4.2.2 Q检验法
4.2.3 3σ准则
4.2.4 肖维勒准则
4.2.5 格拉布斯准则
4.2.6 狄克松准则
4.2.7 可疑数据取舍的实例
4.3 试验误差的分析与表示
4.3.1 误差的含义
4.3.2 误差的分类
4.3.3 误差来源
4.3.4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与表示
4.3.5 系统误差的发现和消除
4.3.6 粗大误差的剔除
4.4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与表示
4.4.1 基本概念
4.4.2 不确定度的评定
4.4.3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4.4.4 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步骤
4.4.5 测量不确定度评价实例
4.5 一般关系式的建立
4.5.1 图解法
4.5.2 选点法
4.5.3 平均法
4.5.4 最小二乘法
第5章 法定计量单位
5.1 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5.1.1 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5.1.2 国际单位制的计量单位
5.1.3 国家选定的非SI单位
5.2 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5.2.1 关于单位的名称
5.2.2 关于词头的名称
5.2.3 关于单位和词头的符号
5.2.4 关于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
第6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6.1 石灰
6.1.1 概述
6.1.2 建筑石灰的性能检验
6.1.3 建筑石灰的化学分析
6.2 石膏
6.2.1 概述
6.2.2 建筑石膏通用试验方法
6.2.3 石膏产品的试验方法
6.3 水玻璃
6.3.1 概述
6.3.2 水玻璃试验方法
6.4 菱苦土
6.4.1 概述
6.4.2 菱苦土的试验方法
第7章 水泥
7.1 概述
7.1.1 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7.1.2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
7.1.3 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检测
7.2 通用水泥的物理试验方法
7.2.1 试验前的准备
7.2.2 水泥取样
7.2.3 水泥密度的测定(液体排代法)
7.2.4 水泥容重的测定
7.2.5 水泥细度检验(筛析法)
7.2.6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勃氏法)
7.2.7 水泥颗粒级配测定方法(激光法)
7.2.8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7.2.9 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测定
7.2.10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
7.2.1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7.2.12 水泥强度的快速检验方法
7.2.13 水泥煮沸安定性试验方法
7.2.14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7.2.15 水泥水化热溶解热测定方法(基准法)
7.2.16 水泥水化热直接测定法(代用法)
7.2.17 水泥胶砂干缩试验
7.2.18 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
7.3 特种专用水泥的物理试验方法
7.3.1 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
7.3.2 砌筑水泥的保水率测定方法
7.3.3 明矾石膨胀水泥的限制膨胀率试验方法
7.3.4 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的测量
7.3.5 彩色硅酸盐水泥色差和颜色耐久性测量
第8章 混凝土原材料
8.1 普通混凝土用砂
8.1.1 质量要求
8.1.2 取样与缩分
8.1.3 砂的筛分析试验
8.1.4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8.1.5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
8.1.6 砂的吸水率试验
8.1.7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8.1.8 砂的含水率试验(标准法)
8.1.9 砂的含水率试验(快速法)
8.1.10 砂中含泥量试验(标准法)
8.1.11 砂中含泥量试验(虹吸管法)
8.1.12 砂中泥块含量试验
8.1.13 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8.1.14 人工砂压碎值指标试验
8.1.15 砂中有机物含量试验
8.1.16 砂中云母含量试验
8.1.17 砂中轻物质含量试验
8.1.18 砂的坚固性试验
8.1.19 砂中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试验
8.1.2 0砂中氯离子含量试验
8.1.2 1海砂中贝壳含量试验(盐酸清洗法)
8.1.2 2砂的碱活性试验(快速法)
8.1.2 3砂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法)
附录A 砂的检验报告表
8.2 普通混凝土用石
8.2.1 质量要求
8.2.2 取样与缩分
8.2.3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
8.2.4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8.2.5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
8.2.6 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
8.2.7 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试验
8.2.8 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8.2.9 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试验
8.2.10 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试验
8.2.11 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
8.2.12 卵石中有机物含量试验
8.2.13 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
8.2.14 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
8.2.15 碎石或卵石的压碎值指标试验
8.2.16 碎石或卵石中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试验
8.2.17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岩相法)
8.2.18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快速法)
8.2.19 碎石或卵石的碱活性试验(砂浆长度法)
8.2.20 碳酸盐骨料的碱活性试验(岩石柱法)
附录A 碎石或卵石的检验报告表
8.3 混凝土常用掺合料
8.3.1 概述
8.3.2 粉煤灰
8.3.3 粒化高炉矿渣
8.3.4 沸石粉
8.3.5 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8.3.6 钢渣粉
8.4 混凝土外加剂
8.4.1 概述
8.4.2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方法
8.4.3 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
8.4.4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试验方法
8.5 混凝土用颜料
8.5.1 产品分类及等级
8.5.2 技术要求
8.5.3 试验方法
8.5.4 检验规则
8.6 混凝土用水
8.6.1 概述
8.6.2 术语
8.6.3 技术要求
8.6.4 检验方法
8.6.5 检验规则
8.6.6 结果评定
第9章 混凝土材料
9.1 概述
9.1.1 混凝土定义
9.1.2 常用混凝土的分类
9.1.3 普通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9.1.4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9.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9.2.1 概述
9.2.2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9.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
9.2.4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9.2.5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9.2.6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3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
9.3.1 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9.3.2 稠度试验
9.3.3 凝结时间试验
9.3.4 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
9.3.5 表观密度试验
9.3.6 含气量试验
9.3.7 配合比分析试验
9.3.8 增实因数法
9.3.9 试验报告
9.4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9.4.1 概述
9.4.2 取样
9.4.3 试件的尺寸、形状和公差
9.4.4 设备
9.4.5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9.4.6 抗压强度试验
9.4.7 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9.4.8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9.4.9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9.4.10 抗折强度试验
9.4.11 圆柱体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9.4.12 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9.4.13 圆柱体试件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9.4.14 圆柱体试件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9.4.15 试验报告
9.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
9.5.1 概述
9.5.2 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9.5.3 普通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
9.5.4 动弹性模量试验
9.5.5 普通混凝土抗渗试验
9.5.6 普通混凝土收缩试验
9.5.7 受压徐变试验
9.5.8 普通混凝土碳化试验
9.5.9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
9.5.10 抗疲劳强度试验
9.6 混凝土质量控制
9.6.1 概述
9.6.2 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9.6.3 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9.6.4 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9.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9.7.1 概述
9.7.2 一般规定
9.7.3 混凝土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和试验
9.7.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9.7.5 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换算关系
9.7.6 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
9.7.7 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
9.8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9.8.1 回弹仪
9.8.2 检测技术
9.8.3 回弹值的计算
9.8.4 测强曲线
9.8.5 混凝土强度的计算
附录A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附录B 泵送混凝土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值
附录C 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回弹值修正值
附录D 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修正值
附录E 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
9.9 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
9.9.1 主要设备
9.9.2 芯样钻取
9.9.3 芯样加工
9.9.4 抗压强度试验
9.9.5 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推算值的计算
9.9.6 试验报告
9.9.7 试验结果评定
9.10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9.10.1 回弹仪
9.10.2 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器
9.10.3 测区回弹值和声速值的测量及计算
9.10.4 结构混凝土强度推定
附录A 建立专用或地区混凝土强度曲线的基本要求
附录B 超声波角测、平测和声速计算方法
附录C 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表
附录D 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曲线的验证方法
附录E 用实测空气声速法校准超声仪
第10章 建筑砂浆
10.1 概述
10.1.1 建筑砂浆及其分类
10.1.2 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
10.1.3 砂浆的技术性质及检测
10.1.4 砌筑砂浆及其拌合物的性质
10.1.5 普通抹面砂浆
10.2 建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10.2.1 材料要求
10.2.2 技术条件
10.2.3 砌筑砂浆配合比计算与确定
10.3 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贯入法检测
10.3.1 检测仪器
10.3.2 检测技术
10.3.3 砂浆抗压强度计算
10.3.4 检测报告
附录A 贯入仪校准
附录B 贯入深度测量表校准
附录C 砂浆抗压强度贯入检测记录表
附录D 砂浆抗压强度换算表
附录E 专用测强曲线制定方法
10.4 建筑砂浆的性能试验
10.4.1 拌合物取样及试样制备
10.4.2 稠度试验
10.4.3 密度试验
10.4.4 分层度试验
10.4.5 凝结时间测定
10.4.6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0.4.7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
10.4.8 抗冻性能试验
10.4.9 收缩试验
10.5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
10.5.1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原材料试验
10.5.2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拌合物试验
10.5.3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
10.6 常用建筑砂浆的检测
10.6.1 墙体饰面砂浆
10.6.2 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
10.6.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
10.6.4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10.6.5 建筑保温砂浆
10.6.6 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10.6.7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
10.6.8 预拌砂浆
第11章 建筑钢材
11.1 概述
11.1.1 钢材的分类
11.1.2 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11.1.3 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1.1.4 钢材的加工
11.1.5 建筑钢材的选用
11.2 钢材主要力学性能试验
11.2.1 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11.2.2 拉伸试验
11.2.3 弯曲试验
11.2.4 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11.2.5 金属线材扭转试验
11.2.6 钢筋平面反向弯曲试验
11.2.7 金属杨氏模量、弦线模量、切线模量和泊松比试验
11.2.8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
11.2.9 应力松弛试验
11.3 钢材的化学成分分析
11.3.1 取样和制样的技术条件
11.3.2 碳量的测定
11.3.3 硫量的测定
11.3.4 磷量的测定
11.4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
11.4.1 总则
11.4.2 拉伸试验方法
11.4.3 剪切试验方法
11.4.4 弯曲试验方法
11.4.5 冲击试验方法
11.4.6 疲劳试验方法
附录A 试验报告格式表
附录B 弯曲试验参数
11.5 建筑钢材产品的检测
11.5.1 碳素结构钢
11.5.2 优质碳素结构钢
11.5.3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1.5.4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11.5.5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11.5.6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11.5.7 冷轧带肋钢筋
11.5.8 冷轧扭钢筋
11.5.9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11.5.10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11.5.11 预应力混凝土用低合金钢丝
11.5.12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第12章 墙体屋面材料
12.1 概述
12.1.1 墙体屋面材料的作用和分类
12.1.2 砌墙砖
12.1.3 墙用砌块
12.1.4 墙体板材
12.1.5 瓦
12.2 墙体屋面材料的通用试验方法
12.2.1 砌墙砖的试验方法
12.2.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方法
12.2.3 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12.2.4 纤维水泥制品试验方法
12.2.5 其他性能试验方法
12.3 砌墙砖产品的检测
12.3.1 烧结普通砖
12.3.2 烧结多孔砖
12.3.3 蒸压灰砂砖
12.3.4 粉煤灰砖
12.3.5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12.3.6 混凝土路面砖
12.4 砌块产品的检测
12.4.1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12.4.2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12.4.3 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12.4.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2.4.5 装饰混凝土砌块
12.5 建筑板材产品的检测
12.5.1 纸面石膏板
12.5.2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12.5.3 钢丝网水泥板
12.5.4 水泥木屑板
12.5.5 美铝曲面装饰板
12.5.6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12.5.7 金属面硬质聚氨酯夹芯板
12.5.8 金属面岩棉、矿渣棉夹芯板
12.5.9 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
12.5.10 维纶纤维增强水泥平板
12.6 屋面材料产品的检测
12.6.1 烧结瓦
12.6.2 混凝土瓦
12.6.3 彩喷片状模塑料瓦
12.6.4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波瓦及其脊瓦
12.6.5 玻纤镁质胶凝材料波瓦及脊瓦
12.6.6 预应力混凝土肋形屋面板
第13章 建筑门窗
13.1 概述
13.1.1 建筑门窗的定义和分类
13.1.2 建筑门窗的性能
13.2 建筑外门窗物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13.2.1 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13.2.2 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13.2.3 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13.2.4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13.2.5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13.3 建筑门窗其他性能检测方法
13.3.1 建筑用窗承受机械力的检测方法
13.3.2 建筑门窗反复启闭性能检测方法
13.3.3 建筑用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
13.3.4 整樘门的软重物体撞击试验
13.4 塑料门窗力学性能及耐候性试验方法
13.4.1 窗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13.4.2 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13.4.3 耐候性试验方法
13.4.4 试验报告
13.5 建筑门窗用塑料型材的试验方法
13.5.1 未增塑聚氯乙烯型材
13.5.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挤中空型材
13.5.3 钢塑共挤微发泡型材
13.6 常用建筑门窗的检测
13.6.1 PVC塑料门
13.6.2 PVC塑料窗
13.6.3 铝合金门窗
13.6.4 木质门
13.6.5 防火门
第14章 建筑幕墙
14.1 概述
14.1.1 建筑幕墙定义和特征
14.1.2 建筑幕墙的分类
14.1.3 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及分级
14.1.4 建筑幕墙试验方法
14.2 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及试验方法
14.2.1 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14.2.2 建筑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方法
14.2.3 建筑幕墙水密性能检测方法
14.2.4 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14.2.5 检测报告
14.3 建筑幕墙其他性能试验方法
14.3.1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14.3.2 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
14.3.3 建筑幕墙的现场淋水试验方法
14.3.4 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14.3.5 耐撞击性能试验方法
14.4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
14.4.1 材料现场检验
14.4.2 防火检验
14.4.3 防雷检验
14.4.4 节点与连接检验
14.4.5 安装质量检验
附录A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
附录B 幕墙玻璃表面应力现场检验方法
附录C 幕墙现场淋水检验方法
附录D 幕墙玻璃色差现场检验方法
第15章 建筑玻璃
15.1 概论
15.1.1 玻璃的组成
15.1.2 玻璃的分类
15.1.3 玻璃的基本性质
15.1.4 普通平板玻璃
15.1.5 深加工玻璃制品及其应用
15.2 建筑玻璃通用试验方法
15.2.1 抗风压性能试验方法
15.2.2 建筑玻璃光学性能的测定
15.2.3 耐磨性试验
15.2.4 可见光透射比、反射比试验
15.2.5 耐辐照、高温、潮湿和耐模拟气候试验
15.2.6 颜色均匀性试验
15.3 建筑玻璃产品的检测
15.3.1 平板玻璃
15.3.2 钢化玻璃
15.3.3 半钢化玻璃
15.3.4 夹层玻璃
15.3.5 中空玻璃
15.3.6 吸热玻璃
15.3.7 热反射玻璃
15.3.8 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15.3.9 低辐射镀膜玻璃
第16章 建筑陶瓷
16.1 概述
16.1.1 建筑陶瓷原料
16.1.2 陶瓷的分类与特征
16.1.3 常用建筑陶瓷制品
16.2 陶瓷砖试验方法
16.2.1 抽样和接收条件
16.2.2 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16.2.3 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的测定
16.2.4 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的测定
16.2.5 用恢复系数确定砖的抗冲击性
16.2.6 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
16.2.7 有釉砖表面耐磨性的测定
16.2.8 线性热膨胀的测定
16.2.9 抗热震性的测定
16.2.10 湿膨胀的测定
16.2.11 有釉砖抗釉裂性的测定
16.2.12 抗冻性的测定
16.2.13 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
16.2.14 耐污染性的测定
16.2.15 有釉砖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
16.2.16 小色差的测定
16.2.17 摩擦系数的测定
16.3 卫生陶瓷的试验方法
16.3.1 外观质量
16.3.2 变形
16.3.3 尺寸检验方法
16.3.4 吸水率试验方法
16.3.5 抗裂试验
16.3.6 功能试验
16.4 建筑陶瓷制品的检测
16.4.1 陶瓷砖
16.4.2 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
16.4.3 透水砖
16.4.4 陶瓷马赛克
16.4.5 建筑琉璃制品
第17章 建筑石材
17.1 概述
17.1.1 天然石材的种类
17.1.2 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
17.1.3 天然石材的选用原则
17.1.4 常用建筑石材
17.1.5 建筑石材的检测
17.2 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
17.2.1 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压缩强度试验方法
17.2.2 干燥、水饱和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17.2.3 体积密度、真密度、真气孔率、吸水率试验方法
17.2.4 耐磨性试验方法
17.2.5 肖氏硬度试验方法
17.2.6 耐酸性试验方法
17.2.7 检测板材挂件组合单元挂装强度试验方法
17.2.8 石材挂装系统结构强度试验方法
17.2.9 镜向光泽度测定方法
17.2.10 放射性比活度的试验方法
17.3 建筑石材产品的检测
17.3.1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17.3.2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17.3.3 天然花岗石荒料
17.3.4 天然大理石荒料
17.3.5 天然板石
17.3.6 异型装饰石材
17.3.7 干挂饰面石材及其金属挂件
第18章 建筑涂料
18.1 概述
18.1.1 涂料的组成
18.1.2 建筑涂料的分类
18.1.3 建筑涂料的主要产品
18.1.4 建筑涂料的性能特点
18.1.5 建筑涂料的检测特点
18.2 建筑涂料的取样和处置
18.2.1 涂料取样方法
18.2.2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18.2.3 建筑涂料涂层试板的制备
18.2.4 漆膜一般制备法
18.3 涂料物性的检测
18.3.1 容器中的状态
18.3.2 贮存稳定性
18.3.3 黏度的测定
18.3.4 细度的测定
18.3.5 固体含量的测定
18.3.6 密度的测定
18.4 建筑涂料卫生性能检测
18.4.1 水性内墙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18.4.2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18.4.3 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
18.4.4 内墙涂料中的游离甲醛的测定
18.4.5 建筑胶黏剂中的游离甲醛的测定
18.4.6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18.5 涂料施工性能的检测
18.5.1 涂料遮盖力
18.5.2 对比率
18.5.3 最低成膜温度
18.5.4 干燥时间
18.5.5 初期干燥抗裂性
18.6 涂膜性能的检测
18.6.1 外观
18.6.2 涂膜厚度
18.6.3 耐水性
18.6.4 耐碱性
18.6.5 耐洗刷性
18.6.6 耐沾污性
18.6.7 耐湿热性
18.6.8 黏结强度
18.6.9 透水性
18.6.10 耐冲击性
18.6.11 耐冻融循环性
18.6.12 涂层老化试验
18.6.13 白度
18.6.14 耐磨性
18.6.15 附着力
18.6.16 耐霉菌性
18.7 建筑涂料产品的试验方法
18.7.1 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
18.7.2 溶剂型外墙涂料
18.7.3 外墙无机建筑涂料
18.7.4 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
18.7.5 水溶性内墙涂料
18.7.6 复层建筑涂料
18.7.7 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
18.7.8 弹性建筑涂料
18.7.9 建筑室内用腻子
18.7.10 建筑外墙用腻子
第19章 人造板及制品
19.1 概述
19.1.1 人造板定义
19.1.2 人造板特点
19.1.3 人造板分类
19.1.4 常用的人造板制品
19.1.5 人造板试验方法特点
19.2 人造板的尺寸检验
19.2.1 厚度、宽度及长度的测定
19.2.2 垂直度和边缘直度的测定
19.3 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19.3.1 试件尺寸的测量
19.3.2 密度测定
19.3.3 含水率测定
19.3.4 极限体积膨胀率测定
19.3.5 吸水厚度膨胀率测定
19.3.6 24h吸水率测定
19.3.7 极限吸水率测定
19.3.8 内结合强度测定
19.3.9 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测定
19.3.10 握螺钉力测定
19.3.11 甲醛释放量穿孔法测定
19.3.12 甲醛释放量干燥器法测定
19.3.13 表面结合强度测定
19.3.14 表面胶合强度测定
19.3.15 胶合强度测定
19.3.16 胶层剪切强度测定
19.3.17 浸渍剥离性能测定
19.3.18 耐高温性能测定
19.3.19 冲击韧性性能测定
19.3.20 低温冲击韧性性能测定
19.3.21 表面耐水蒸气性能测定
19.3.22 顺纹抗压强度测定
19.3.23 硬度测定
19.3.24 表面吸收性能测定
19.3.25 湿循环性能测定
19.3.26 水煮(浸)"para" label-module="para">
19.3.27 室外型人造板加速老化性能测定
19.3.28 含砂量测定
19.3.29 表面耐划痕性能测定
19.3.30 表面耐龟裂性能测定
19.3.31 表面耐冷热循环性能测定(方法1)
19.3.32 表面耐冷热循环性能测定(方法2)
19.3.33 色泽稳定性能测定
19.3.34 尺寸稳定性测定(方法1)
19.3.35 尺寸稳定性测定(方法2)
19.3.36 表面耐污染性能测定(方法1)
19.3.37 表面耐污染性能测定(方法2)
19.3.38 表面耐磨性能测定
19.3.39 抗拉强度测定
19.3.40 表面耐香烟灼烧性能测定
19.3.41 滞燃性能测定
19.3.42 表面耐干热性能测定
19.3.43 耐沸水性能测定
19.3.44 抗冲击性能测定
19.3.45 耐老化性能测定
19.3.46 耐开裂性能测定
19.3.47 后成型性能测定
19.3.48 防静电性能测定
附录A 胶合板试件木材破坏率图
附录B 胶合板试件非正常破坏图
19.4 人造板制品的检测
19.4.1 刨花板
19.4.2 胶合板
19.4.3 实木地板
19.4.4 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
19.4.5 难燃中密度纤维板
19.4.6 细木工板
第20章 金属及其复合装饰材料
20.1 概述
20.1.1 铝合金建筑型材
20.1.2 彩色涂层钢板
20.1.3 铝幕墙板
20.1.4 铝塑复合板
20.2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检测
20.2.1 阳极氧化膜厚度的测定
20.2.2 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的检验
20.2.3 着色阳极氧化膜颜色和色差测定
20.2.4 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性测定
20.2.5 阳极氧化膜的耐候性试验
20.3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试验方法
20.3.1 涂层厚度测定
20.3.2 镜面光泽测定
20.3.3 色差测定
20.3.4 弯曲试验
20.3.5 反向冲击试验
20.3.6 铅笔硬度试验
20.3.7 耐有机溶剂试验
20.3.8 耐磨性试验
20.3.9 耐划伤试验
20.3.10 划格试验
20.3.11 杯突试验
20.3.12 耐沸水试验
20.3.13 耐酸碱试验
20.3.14 耐污染试验
20.3.15 耐中性盐雾试验
20.3.16 耐干热试验
20.3.17 耐湿热试验
20.3.18 耐二氧化硫湿热试验
20.3.19 氙灯加速老化试验
20.3.20 紫外灯加速老化试验
20.3.21 大气暴露试验
20.4 铝合金建筑型材的检测
20.4.1 基材
20.4.2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
20.4.3 电泳涂漆型材
20.4.4 粉末喷涂型材
20.4.5 氟碳漆喷涂型材
20.4.6 隔热型材
20.5 金属复合装饰材料及制品的检测
20.5.1 铝幕墙板
20.5.2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20.5.3 普通装饰用铝塑复合板
20.5.4 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吊顶板
20.5.5 建筑用轻钢龙骨
第21章 建筑防水材料
21.1 建筑防水材料概述
21.1.1 建筑防水材料的性质和分类
21.1.2 建筑防水材料的选用
21.1.3 建筑防水材料的检测
21.2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21.2.1 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抽样规则
21.2.2 沥青防水卷材外观测定
21.2.3 高分子防水卷材外观测定
21.2.4 沥青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21.2.5 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21.2.6 沥青防水卷材长度、宽度和平直度的测定
21.2.7 高分子防水卷材长度、宽度、平直度和平整度的测定
21.2.8 沥青防水卷材拉伸性能的测定
21.2.9 高分子防水卷材拉伸性能的测定
21.2.10 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不透水性的测定
21.2.11 沥青防水卷材耐热性的测定
21.2.12 沥青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的测定
21.2.13 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的测定
21.2.14 沥青防水卷材低温柔性的测定
21.2.15 高分子防水卷材低温弯折性测定
21.2.16 高分子防水卷材耐化学液体(包括水)的试验
21.2.17 沥青防水卷材矿物料黏附性测定与试验
21.2.18 沥青防水卷材撕裂性能测定(钉杆法)
21.2.19 高分子防水卷材撕裂性能测定
21.2.2 0沥青防水卷材接缝剥离性能测定
21.2.2 1高分子防水卷材接缝剥离性能测定
21.2.2 2沥青防水卷材接缝剪切性能测定
21.2.2 3高分子防水卷材接缝剪切性能测定
21.2.2 4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抗冲击性能测定
21.2.2 5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抗静态荷载试验
21.2.2 6沥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浸涂材料含量)测定
21.2.2 7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吸水性测定
21.3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
21.3.1 一般规定
21.3.2 热空气老化
21.3.3 臭氧老化
21.3.4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氙弧灯)
21.3.5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碳弧灯)
21.3.6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荧光紫外冷凝)
附录A 热空气老化试验箱温度均匀性的测定
附录B 热空气老化试验箱风速的测定
附录C 热空气老化试验箱换气率的测定
附录D 碳弧灯光源的性能和规定附录E空气密度表
附录F 碳弧灯滤光器
附录G 典型的碳弧灯试验设备
21.4 沥青及沥青胶结材料试验方法
21.4.1 沥青概述
21.4.2 石油沥青试验的取样
21.4.3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
21.4.4 沥青延度测定法
21.4.5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21.5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21.5.1 标准试验条件
21.5.2 涂膜制备
21.5.3 固体含量
21.5.4 耐热性
21.5.5 黏结强度
21.5.6 潮湿基面黏结强度
21.5.7 拉伸性能
21.5.8 撕裂强度
21.5.9 定伸时老化
21.5.10 加热伸缩率
21.5.11 低温柔性
21.5.12 低温弯折性
21.5.13 不透水性
21.5.14 干燥时间
21.6 防水卷材产品的检测
21.6.1 石油沥青纸胎油毡
21.6.2 石油沥青玻璃纤维胎防水卷材
21.6.3 石油沥青玻璃布胎油毡
21.6.4 铝箔面石油沥青防水卷材
21.6.5 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
21.6.6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21.6.7 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21.6.8 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
21.6.9 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
21.6.10 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21.6.11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21.6.12 高分子防水材料片材
21.6.13 三元丁橡胶防水卷材
21.7 建筑防水涂料产品的检测
21.7.1 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21.7.2 聚氨酯防水涂料
21.7.3 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
21.7.4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21.7.5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
21.8 刚性防水材料产品的检测
21.8.1 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
21.8.2 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
21.8.3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21.8.4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21.8.5 无机防水堵漏材料
第22章 建筑密封材料
22.1 概述
22.1.1 建筑密封材料的分类
22.1.2 建筑密封材料的性能
22.1.3 建筑密封材料的适用范围
22.2 建筑密封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22.2.1 试验基材的规定
22.2.2 密度的测定
22.2.3 挤出性的测定(使用标准器具)
22.2.4 挤出性的测定(原包装单组分)
22.2.5 表干时间的测定
22.2.6 流动性的测定
22.2.7 低温柔性的测定
22.2.8 拉伸黏结性的测定
22.2.9 浸水后拉伸黏结性的测定
22.2.10 定伸黏结性的测定
22.2.11 浸水后定伸黏结性的测定
22.2.12 同一温度下拉伸"para" label-module="para">
22.2.13 冷拉"para" label-module="para">
22.2.14 浸水及拉伸"para" label-module="para">
22.2.15 经过热、透过玻璃的人工光源和水曝露后黏结性的测定
22.2.16 压缩特性的测定
22.2.17 弹性恢复率的测定
22.2.18 剥离黏结性的测定
22.2.19 质量与体积变化的测定
22.2.2 0污染性的测定
22.3 建筑密封材料产品的检测
22.3.1 建筑防水沥青嵌封油膏
22.3.2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22.3.3 聚硫建筑密封胶
22.3.4 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胶
22.3.5 聚氯乙烯建筑防水接缝材料
22.3.6 硅酮建筑密封胶
22.3.7 建筑窗用弹性密封胶
22.3.8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第23章 建筑胶黏剂
23.1 概述
23.1.1 建筑胶黏剂的定义
23.1.2 胶黏剂的组成
23.1.3 建筑胶黏剂的种类
23.1.4 建筑胶黏剂的功能
23.1.5 胶黏剂性能检测和粘接强度评定
23.1.6 胶黏剂的使用
23.2 建筑胶黏剂通用试验方法
23.2.1 胶黏剂的物化性能测试方法
23.2.2 胶黏剂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3.2.3 陶瓷砖胶黏剂试验方法
23.3 建筑胶黏剂产品的检测
23.3.1 陶瓷墙地砖胶黏剂
23.3.2 壁纸胶黏剂
23.3.3 天花板胶黏剂
23.3.4 半硬质聚氯乙烯块状塑料地板胶黏剂
23.3.5 木地板胶黏剂
23.3.6 高分子防水卷材胶黏剂
23.3.7 干挂石材幕墙用环氧胶黏剂
23.3.8 非结构承载用石材胶黏剂
23.3.9 水溶性聚乙烯建筑胶黏剂
23.3.10 硬聚氯乙烯(PVC"para" label-module="para">
第24章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
24.1 概述
24.1.1 保温隔热材料的基本特性
24.1.2 保温隔热材料的分类与选择
24.1.3 常用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制品
24.1.4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体系
24.2 绝热材料热学性能的试验方法
24.2.1 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24.2.2 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24.2.3 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圆管法)
24.2.4 非金属固体材料热导率的测定(热线法)
24.2.5 塑料热导率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
24.3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24.3.1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24.3.2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24.3.3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24.3.4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
24.3.5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24.3.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24.3.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24.3.8 硬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24.4 绝热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4.4.1 矿物棉及其制品的试验方法
24.4.2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24.4.3 保温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
24.4.4 矿物棉制品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24.4.5 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评估方法
24.4.6 绝热材料中可溶出氯化物、氟化物、硅酸盐及钠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
24.5 绝热材料及制品的检测
24.5.1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
24.5.2 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
24.5.3 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
24.5.4 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
24.5.5 外墙内保温板
24.5.6 矿物棉喷涂绝热层
24.5.7 硅酸钙绝热制品
24.5.8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24.5.9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24.5.10 建筑物隔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24.6 典型外墙保温系统的试验方法
24.6.1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24.6.2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第25章 建筑吸声隔声材料
25.1 概述
25.1.1 建筑吸声材料的作用原理和基本要求
25.1.2 影响多孔性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25.1.3 建筑吸声材料的分类
25.1.4 常用建筑吸声材料
25.1.5 建筑隔声材料的作用原理和基本要求
25.1.6 建筑吸声隔声材料的声学测量
25.2 建筑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测量
25.2.1 建筑吸声产品的吸声性能分级
25.2.2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测量
25.2.3 声学混响室吸声测量
25.2.4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与声阻抗率测量
25.3 建筑隔声测量和评价
25.3.1 建筑隔声测量
25.3.2 建筑隔声评价
25.4 建筑吸声材料产品的检测
25.4.1 膨胀珍珠岩装饰吸声板
25.4.2 矿物棉装饰吸声板
25.4.3 吸声用玻璃棉制品
25.4.4 吸声用穿孔纤维水泥板
25.4.5 吸声用穿孔石膏板
25.4.6 吸声板用粒状棉
参考文献2100433B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复习1资料
无损检测复习 回弹部分 1、 混凝土无损检测分类: 非破损方法:回弹、超声、回弹 +超声; 半破损方法:拔出法、钻芯取样法、 2、 回弹仪的分类基本工作原理 回弹法是用弹簧驱动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 以回弹值推定混凝土强度。 回弹值 : 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 回弹仪分类:分为重型、中型、轻型。常用的是中型 3、 回弹值 R值由 10 到 100 的刻度尺代表显示。 4、回弹仪水平状态工作时,其冲击能量 e=2.207J ,弹击拉簧的刚度 k = 785.0N /m,弹击 拉簧工作时其拉伸长度 L=0.075m 5、回弹仪使用前首先应当 率定,率定值 80±2 6、回弹仪最为重要的部件:弹击杆、弹击拉簧、弹击锤 7、影响回弹值因素: 回弹法测强影响因素总结 7.1 碳化是影响回弹值的主要因素,碳化的混凝土回弹值提高 7.2 潮湿混凝土的回弹值降低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复习1资料 (2)
无损检测复习 回弹部分 1、 混凝土无损检测分类: 非破损方法:回弹、超声、回弹 +超声; 半破损方法:拔出法、钻芯取样法、 2、 回弹仪的分类基本工作原理 回弹法是用弹簧驱动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 以回弹值推定混凝土强度。 回弹值 : 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 回弹仪分类:分为重型、中型、轻型。常用的是中型 3、 回弹值 R值由 10 到 100 的刻度尺代表显示。 4、回弹仪水平状态工作时,其冲击能量 e=2.207J ,弹击拉簧的刚度 k = 785.0N /m,弹击 拉簧工作时其拉伸长度 L=0.075m 5、回弹仪使用前首先应当 率定,率定值 80±2 6、回弹仪最为重要的部件:弹击杆、弹击拉簧、弹击锤 7、影响回弹值因素: 回弹法测强影响因素总结 7.1 碳化是影响回弹值的主要因素,碳化的混凝土回弹值提高 7.2 潮湿混凝土的回弹值降低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主要研究化学、无机材料工艺、材料性能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等。例如:水泥的细度、强度、凝结时间的测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耐久性的检测,钢筋焊件的拉伸、冷弯性能的检测等。
就业方向
建材、建筑、质检类企业:建材质量检测、建材性能检测、建筑工程质检。 2100433B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电工技术》、《工程力学》、《无机材料工艺技术》、《硅酸盐工艺技术》、《材料性能检测及生产控制》、《材料性能检测及生产控制》、《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装饰材料与检测》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工业化建筑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