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批准号 |
50678030 |
项目名称 |
建筑环境差异化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及评价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3 |
项目负责人 |
端木琳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7-01-01 至 2009-12-31 |
支持经费 |
29(万元) |
工位空调是一种既具有提高热舒适性和改善空气品质功能、同时又具备降低能耗优势的新的空调方式。根据其基本原理和送风结构,势必在空调房间内形成一定的、人为控制的环境参数差异,因而人体的舒适性已不能采用稳态空调环境下评价人体热感觉的国际通用指标来评价。目前这种环境参数的差异化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因而无法实现这种舒适节能的空调方式。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揭示人体在不同环境参数间活动时生理热平衡状态与人体热感觉之间的关系,基于人体热平衡理论探讨环境参数差异条件下人体热感觉的机理和规律,其成果有望为空调方式的新突破打下理论基础。 2100433B
看混凝土、钢筋、模板对比看吧
在大众心目中,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以广州为例,广州现约有18层以上的高楼7000多栋,位居世界前几名,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360多栋。然而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
4 400V系统的中心点绝大多数是直接接地。只有很少从美国引进的整套机组采用了中心点不接地系统。 1,500kv是经过升压变压器的Y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建筑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和建筑能耗的影响
从热平衡的角度讲述人体热舒适,分析了各种热环境因素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提出改善建筑热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的措施并指出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空调差异化需求孕育差异化市场
今夏零点调查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郑州、成都、大连、沈阳、南京10城市3301户空调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2002年5月以前打算购买空调)进行调查形成的《中国十城市空调消费及空调品牌研究报告》中指出:空调在首次进入更多寻常百姓家的同时,显现多台消费的趋势;壁挂式需求为主的同时,柜式机需求上升;冷暖空调为主流需求,单冷空调的需求继续减弱;普通空调为主的现状下,变频空调的消费需求上升。空调消费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同时各城市的消费现状及消费需求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
项目针对医疗建筑热湿环境对人体健康舒适影响的基础问题,综合建筑环境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卫生学的相关科学理论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采用理论方法研究医疗建筑主要空气微生物的生态特性、感染毒性及生长热湿响应特性,建立微生物单因子特性与热湿参数的数学描述;通过对医疗建筑主要功能区域的舒适性问卷调查、现场环境参数测试和空调系统滤尘采集,获取主客观基础数据及微生物群落样本;采用云模型结合热舒适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热湿环境主客观数据,挖掘影响病人热舒适的关键参数,建立病人热舒适反映描述和预测方法;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滤尘样本微生物群落生态结构、污染水平、菌种丰度及生长热湿响应特性,结合神经网络理论分析微生物群落存活阶段感染毒性,形成医疗建筑热湿环境健康舒适评价理论及预测方法。研究成果将对空调系统营造舒适安全医疗服务环境设计及运行调控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将来修订《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医院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及运行控制还基本沿用普通公共建筑的系统设计及控制标准及方法,本项目针对医院室内病人等易感人群及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特点,通过理论、实验及模拟等研究方法,对医院普通病房室内热环境需求、室内人员产生的飞沫污染特征以及室内环制方式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获得了空气中与室内热湿环境有关联的主要生物污染物滋生与非生物污染物释放随温湿度变化的规律及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创新性地建立了空气细菌真菌污染的分级评价方法并给出分级评价标准;分析获得人体不同呼吸活动产生的飞沫粒径分布特征、飞沫喷出速度、飞沫质量流率及组分等基础数据;分析给出了常压环境病人能量代谢预测模型;发展建立了常压环境及低气压环境普通住院病病人的热舒适评价模型。通过对综合医院冬夏季现场实验研究,发现按现有设计及控制管理模式,医院空调房间冬夏都存在较严重中的空气微生物污染,夏季为空气细菌污染,冬季则主要是空气真菌污染,给出了病房环境空气细菌及真菌气溶胶浓度与粒径分布特征,真菌孢子的中值直径小于3.19μm,细菌中值直径小于5.73μm细菌;获得了常压环境及低气压环境冬夏季病房热环境状况、病房人员的热中性温度与可接受温度,分析给出常压环境冬季病人预测热与实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20.7℃与20.9℃,夏季预测与实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23.2℃与24.8℃,低气压环境冬季病人预测与实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22℃与22.4℃,夏季预测与实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24.6℃与24.8℃;通过场模拟与网络模拟方法对病房通风模式的数值实验及飞沫污染的感染风险评价,指出采用目前普遍采用的贴附射流为病房人员感染风险更小气流组织模式,在疾病暴发时所需的应急通风量远高于现有规范给出的2次/h新风标准。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为修订医院室内空气环境设计与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提出的常压及低气压环境的病人热舒适模型可补充与完善现有热舒适理论体系。 2100433B
体育运动场所因人员活动量高,所需舒适的环境温湿度偏低,夏季空调能耗高。空气流动作为低能耗的夏季降温方式,在体育运动场所的设计中却使用不足,其关键原因是对运动状态下空气流动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无法对体育场所空气流动的应用进行指导。本课题拟以“运动状态下空气流动对温湿度升高的补偿规律”为关键点,系统研究运动状态下人体对空气流动的热舒适反应规律,提出运动状态下空气流动的评价指标,获取不同运动状态下人体舒适的温湿度和风速范围,提出空气流动在体育运动场所的应用策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扩展对运动状态下人体热舒适的认识,提升我国体育运动场所室内热环境设计水平,在保证建筑热环境质量的同时缩短空调运行时间,从而大大节省建筑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