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飞行器上执行飞行保障各项功能的系统的总称。不同的飞行器按照其功能和需求将装备不同的机电系统。就飞机而言,典型的机电系统包括电源、燃油、液压、第二动力、机轮刹车、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正是这些系统才保证和支持了航空电子、飞行控制、环境控制和火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乘员安全。机电系统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整体性能。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系统在对机体、动力装置和各系统的功能、能量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管理的综合化。美国的F-22和F-35飞机的机电系统综合化程度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大型客机波音787和空客A380也采用了多项多电飞机技术和功率优化飞机计划的研究成果,在改善飞行品质,提高飞行性能、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同时,也降低了燃油消耗和维修成本。
目前在役飞机的机电系统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从而导致整个机电系统的重量非常重、采购和保障费用高、维修性差、能量管理水平低,使机电系统成为飞机上"摊子"最大、最杂乱的系统。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废弃传统机电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结构,采用系统综合化技术,使不同的系统共用一些部件或者合并一些系统的功能。
在对机体、发动机和各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功能、能量、控制和物理四个方面来实现机载机电系统的综合化。一般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是进行公共设备管理系统综合,它是在基本不改变传统机电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各机电子系统进行控制和热能综合管理,实现控制和能量方面的综合,第二是开展多电飞机技术研究,此项研究工作是继公共设备管理系统之后对机电系统的进一步综合,它打破了传统机电系统各自独立的格局,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用电力系统取代目前飞机上使用的液压、气压和机械系统,以达到在功能、能量、控制和物理四个方面实现全工作面综合的目的。迄今,已实现了控制方面的综合,能量和功能方面的综合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成果已用于F-22飞机。随着技术的进步,F-35机电系统综合化的程度在F一22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功能、能量、控制和物理方面的全综合已起步,多项多电飞机技术得到了应用。最新研制的波音787和A380大型客机也采用了多项多电飞机技术和功率优化飞机计划的研究成果,在提高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燃油消耗和维护成本。
机载机电系统是保障飞机各项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条件,也是飞机上"摊子"最大、内容最杂的一个领域。机电系统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整体性能,同时对飞机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机电系统对飞机性能有重要影响。电源系统为飞机的所有用电系统提供电能,保证各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二动力系统用于满足飞机对发动机起动,空中应急,电、液或其他辅助能源的不同需要;液压系统提供液压能源,保证起落架的收放和各种操纵功能的实现;燃油系统的功能是储存燃油,保证飞机飞行时向发动机连续不断地供油,环境控制系统是保障飞行员和旅客安全舒适并为机上电子设备提供正常的工作环境;机轮刹车系统保证起飞滑行和安全降落。
机电系统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整体性能。美国为军机实施的多电飞机计划和欧盟为民机实施的功率优化飞机计划,都是针对机载机电系统的,旨在提高飞机各项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系统的重量、体积以及制造、使用和维护成本。
不同的飞行器将根据其需求而装备不同的机电系统。典型战斗机的机电系统包括电源、第二动力、液压、燃油、环境控制、机轮刹车、弹射救生和生命保障等系统,大型运输机的机电系统包括电源、第二动力、液压、燃油、环境控制、机轮刹车、防护救生、空降空投、货物运输和生活设施等系统;民用飞机机电系统包括电源、第二动力、液压、燃油、环境控制、防护救生、机轮刹车和生活设施等系统。
飞机电源系统分为发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两部分。电源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可靠地向用电设备,尤其是与飞行安全直接相关的关键设备提供符合要求的电能。
①发电系统
发电系统由主电源、二次电源、辅助电源和应急电源组成。
主电源由机载发电机和电源控制保护装置组成,发电机由发动机带动发电,直接或间接地向飞机上所有用电设备供电。飞机上大部分用电设备是由主电源直接供电的,少数用电设备通过二次电源间接供电。
二次电源是将主电源的部分电能转换成另一种电压、电流或频率的电能。在直流电源系统中主要有变流机、变流器、直流升压机和直流变压器。在交流电源系统中主要有变压器、变压整流器和变频器等。
辅助电源在地面用于维护飞机电气设备和起动飞机发动机,或在飞行期间用于弥补主电源的不足。直流电源系统采用蓄电池作为辅助电源,交流电源系统采用辅助动力装置等驱动的发电机作为辅助电源。
应急电源是一个独立的电源。当飞机主电源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应急电源向飞机上的重要设备供电,保证飞机安全返航。应急电源由蓄电池或应急发电机组成。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它是一种既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又能反过来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飞机上使用的蓄电池有酸性铅蓄电池、碱性锌银蓄电池和碱性镉镍蓄电池三种。
②配电系统
飞机配电系统系指从发电机主接触器到负载汇流条、二次电源到负载汇流条、应急和备份电源到负载汇流条之间的电能传输系统,用于将电能传送到用电设备,实现电能的传输与分配。配电系统由馈电电缆、汇流条、配电板以及配电器件组成,保证对飞机各部分可靠地输配电能,管理各类电气负载并保护用电设备。
在飞机上加装一套或几套独立于主发动机的动力系统,提供气、电、液及轴功率,以满足发动机起动、应急能源或其他辅助能源的不同需要,这类动力系统统称为第二动力系统。一般来说,第二动力系统是一种小型的涡轮发动机。辅助动力装置(APU)、应急动力装置(EPU)、综合动力装置(IPU/AEPU)和超级组合动力装置(SIPU)等均属于第二动力系统的范畴。
第二动力系统的主要作用是:①满足发动机起动快、功率增大的需要;②满足飞机电源系统、空调系统等对能源的更多需要;③提高先进作战飞机的自足能力(不依赖地面支援设备完成地面维护、主发动机起动以及在较长时间内提供辅助功率的能力);④在地面发动机不工作时向飞机供电、向空调等系统提供能源,完成飞机地面维护检测等任务,⑤先进作战飞机的电传操纵和主动控制技术,要求在所有飞行条件下不间断地向飞行控制系统提供电能和液压能源,第二动力系统能够使飞机在主液压系统和(或)主供电系统失效后几秒钟内立即提供应急液压动力和(或)应急电力;⑥先进第二动力系统改善了发动机空中再起动性能(扩大空中起动包线、缩短起动时间),保证作战飞机的飞行安全,提高生存能力;⑦优化发电机、液压泵等机载设备的布局。满足飞机的系统综合化要求。
液压系统是以油液为工作介质,靠油压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特定操纵动作的整套装置。由液压能源装置把驱动机构的机械能变换为液压动力,并通过油液和液压管路把液压动力输送到执行作动装置,再把液压动力变换为机械能,以达到作动负载的目的。现代飞机上大多装有两套(或多套)相互独立的液压系统,称为公用液压系统(或主液压系统)和助力液压系统。公用液压系统用于起落架、襟翼和减速板、前轮转弯操纵、机轮刹车、驱动风挡雨刷和燃油泵的液压马达;同时还用于驱动部分副翼、升降舵(或全动平尾)和方向舵的助力器。助力液压系统仅用于驱动飞行操纵系统的助力器和阻尼舵机。
液压系统由液压能源装置、控制装置、执行作动装置以及包括液压油箱、液压管路、蓄压器和油滤在内的装置组成。其中,液压能源装置主要包括作为主液压泵的发动机驱动泵、作为应急泵的电动泵和风动泵以及为备份泵提供辅助功率的辅助动力装置驱动泵,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各种阀、油路断路器、液压保险器、流量调节器、自动压力调节器和系统低压告警器等,执行作动装置主要包括液压马达、液压作动器、组合式泵、马达伺服装置以及助力器和舵机等。
燃油系统是飞机上用于储存燃油,并在一切飞行状态和发动机工作条件下,按要求的压力和流量连续可靠地向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装置供给燃油的整套装置。燃油系统还具有冷却其他系统的工作介质(如滑油、液压油)以及保持重心位置等作用。燃油系统主要包括燃油管理系统、加/放油系统、供/输油系统和油箱等。
燃油测量是飞机燃油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量精度、可靠性和维修性对飞机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战斗机而言,提高测量精度可以大大增加其有效载荷、航程和作战半径;而对民用飞机而言,可以大大改善经济性。
燃油管理系统具有供输油管理、压力加油管理、传感器信号处理、故障管理及系统数据管理等功能。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燃油管理系统技术的研究工作,首先从油量测量系统的数字化开始,然后在系统的各个控制与执行单元上实现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燃油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技术研究。
空中加油系统是指在飞行中加油机给受油机补充燃油的系统,是提高军用飞机作战能力的重要装备。空中加油大大增加了飞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增加了载弹量,延长了留空时间,对于提高飞机作战效能非常重要。
目前,空中加油主要采用伸缩杆式和插头锥套式两种方式。
伸缩杆式设备又称硬管加油系统,安装在加油机的机身内。加油机尾部装有可伸缩的半刚性加油杆,在管头油嘴处对称地装有两个V形舵面,用来控制加油杆的位置。加油过程是由在加油机尾部操纵舱内的加油员进行指挥和操纵的。优点是输油速度快,稳定性好;缺点是需要专职加油员和加油操作舱,加油机与受油机配合难度大,而且每次只能给一架飞机加油。目前,这种设备在美国空军的KC-135、KC-10A和KC-707加油机上使用。
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保证飞机座舱内空气的压力、温度、湿度、洁净度及气流速度等参数适合人体生理要求,为机上电子设备提供正常工作环境。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由引气分系统、加温和制冷分系统、空气分配分系统、调节控制分系统和显示设备组成。引气分系统是保证座舱增压和通风的供气源;加温和制冷分系统保证舱内加温和制冷,以使舱内温度获得良好的调节;空气分配分系统保证经过调温的通风空气均匀地输入和分布于座舱内;调节控制分系统进行舱内压力调节、温度调节、湿度调节以及供气调节等,显示设备是用以显示各种压力、温度、流量。
人材机中紫红色的部分,我载价后怎么没有:信息价呢?,这个显示紫红色是不是表示没有价格的意思 问题补充: 在人材机界面:点击广材助手中的混凝土,比如C10混凝土,想要载入价格,但是弹出一个“综合工日=(...
哥,你不会是长安大学的吧!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有答案了也给我一分啊!
施工升降机载重量与升降机的型号有关:SC200/200型,单笼载重2吨;SC100/100型,单笼载重1吨;SS100/100型,单笼载重1吨;前两者为齿轮齿条传动,最后一个钢丝绳传动。施工电梯通常称...
机载 CRT 电子光学系统设计
介绍机载高亮度CRT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分析并验算了主聚焦系统和发射系统的性能和参量,对枪体结构设计也作了介绍。
新型无人机机载机电管理计算机研究与设计
针对无人机机电系统对稳定性和灵活性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机电管理计算机总体方案的分析和研究, 依据模块化设计思路, 分别对机电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平台和软件进行了设计, 阐述了硬件电路和软件的流程的设计过程, 通过在某无人机上的实践应用证明, 该机电管理计算机 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优点, 且易于升级和功能扩展, 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机载通信设备是指飞机上用于通信联络的电子设备。机载通信设备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数字化(实现以机载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数字通信)和综合化(将单一功能电台综合为多功能电台,进而将飞机电台与其他机载电子设备组成多功能综合电子系统),进一步减小机载通信设备的体积、重量和功耗,提高其可靠性、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
第1章总论
1.1引言
1.2机载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1.2.1机载计算机的定义
1.2.2机载计算机产品的类别
1.2.3机载计算机的应用历程
1.2.4机载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3机载系统简介
1.3.1飞机的组成
1.3.2机载系统的组成
1.3.3机载系统的功能和任务特点
1.4机载系统对机载计算机的需求
1.4.1机载系统对机载计算机的技术需求
1.4.2航电系统的发展过程及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
1.4.3航电系统的开发过程
1.4.4机载计算机的技术领域特征
第2章机载计算机及其应用
2.1航空电子系统计算机
2.1.1概述
2.1.2基本术语
2.1.3发展过程
2.1.4分类
2.1.5结构、组成和特点
2.1.6主要关键技术
2.1.7典型实例
2.2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
2.2.1概述
2.2.2发展过程
2.2.3容错基本概念
2.2.4典型容错结构
2.2.5国外研究情况
2.2.6典型实例
2.3机电管理系统计算机
2.3.1概述
2.3.2发展过程
2.3.3主要关键技术
2.3.4典型实例
第3章综合显示技术及其应用
3.1概述
3.2国外研究现状
3.2.1军用飞机
3.2.2民用飞机
3.3综合显示系统的基本构成
3.3.1显示器的组成部件
3.3.2半智能型显示结构
3.3.3智能型显示结构
3.3.4综合显示系统的基本架构
3.3.5通用飞机座舱显示系统的设计
3.4综合显示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3.4.1综合显示系统的人机工效
3.4.2综合显示系统的开发软件支持技术
3.4.3高性能航空图形处理技术
第4章机载网络与总线技术
4.1概述
4.2机载总线技术
4.2.1 ARINC 429总线
4.2.2 155B(GJB 289 A)多路传输数据总线
4.2.3 1773光纤多路传输数据总线
4.2.4 ARINC 825总线
4.2.5 AS 5643(军用l394总线)
4.3机载交换网络技术
4.3.1 AFDX网络
4.3.2 FC网络
4.4未来机载网络与总线技术的发展
4.4.1时间触发以太网
4.4.2高速l5538
4.4.3 WDM与光交换
4.4.4机载统一网络
4.5 网络中心战领域的发展
第5章机载计算机电源
5.1概述
5.1.1电源技术简介
5.1.2电源技术发展史
5.1.3线性电源技术特点
5.1.4开关电源技术特点
5.2飞机电源及供电特性
5.2.1飞机电源类型
5.2.2飞机供电系统特性
5.2.3飞机配电系统简介
5.2.4飞机电源供电标准
5.3机载计算机电源组成和框图
5.3.1机载计算机电源分类
5.3.2机载计算机电源特点
5.3.3机载计算机电源原理
5.3.4机载计算机电源模块组成框图
5.3.5机载计算机电源系统架构
5.4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水平
5.4.1国外机载电源发展现状
5.4.2国内机载电源发展现状
5.5机载计算机电源转换技术
5.5.1机载计算机电源防电压浪涌和电压尖峰抑制技术
5.5.2机载计算机电源功率转换技术
5.5.3机载计算机电源脉宽调制及控制技术
5.5.4机载计算机电源电磁兼容性技术
5.6机载计算机电源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措施
5.6.1概述
5.6.2机载电源模块发展趋势及解决方案
5.6.3电源模块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5.6.4机载电源模块关键技术
第6章工程化技术
6.1机载计算机工程化的内涵与研究内容
6.2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水平
6.2.1国外发展过程
6.2.2国内发展现状和水平
6.3机载计算机工程化的典型部件
6.3.1机载计算机机箱/机架
6.3.2机载计算机安装架
6.3.3机载计算机冷板
6.3.4机载计算机结构附件
6.4机载计算机机箱的主要技术
6.4.1散热技术
6.4.2抗振防冲技术
……
第7章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环境
第8章软件测评与工程化改进
第9章信息安全
第10章适航要求及符合性方法
第11章机载计算机"五性"技术
第12章环境试验
第13章生产管理及调试、测试技术
第14章机载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与探讨
附录A机载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附录B俄罗斯机载计算机的发展
附录C相关基本概念
缩略语
参考文献
第1章 绪论……1
1.1 机载机电综合管理系统……1
1.2 国外机载机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发展简况……2
1.3 国内机载机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发展……4
1.4 总线技术发展概况……5
1.4.1 ARINC429 ……5
1.4.2 ARINC629 ……6
1.4.3 光纤总线……7
1.4.4 SCI总线……8
1.4.5 AFDX(ARINC664)……9
1.4.6 1553B总线……10
1.4.7 1773B总线……10
1.4.8 高速数据总线HSDB……11
1.4.9 CAN总线……11
1.4.10 快速以太网……12
1.4.11 VXI和PXI总线……15
1.4.12 PROFIBUS总线……16
1.4.13 SERCOS总线……16
1.4.14 航空电子统一网络……17
1.5 本书内容安排……18
参考文献……19
第2章 分布式混合实时仿真平台……20
2.1 仿真系统的研究目标……20
2.2 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的仿真特性……21
2.3 仿真平台的拓扑结构……21
2.4 仿真平台的硬件结构……23
2.5 实时操作系统的选择……24
2.5.1 WindowsNT RTX的形式……24
2.5.2 Linux RTLinux的形式……25
2.5.3 多线程模型……26
2.5.4 基于POSIX的多线程实现方法……28
2.6 仿真平台的软件结构……31
2.7 1553B总线通信设计……32
2.7.1 1553B总线概述……32
2.7.2 总线控制器(BC)软件设计……37
2.7.3 远程终端(RT)软件设计……40
2.7.4 1553B消息传输方式……43
2.7.5 1553B通信实例设计……45
2.8 1553B总线通信时钟同步策略……50
2.8.1 1553B总线的技术指标分析……50
2.8.2 机电综合仿真平台的容错时钟同步策略……53
2.9 可靠性分析……56
2.9.1 全透明结构可靠性模型……56
2.9.2 综合管理系统可靠性计算……58
参考文献……58
第3章 多处理机多任务的分配与调度……60
3.1 机电系统综合控制管理任务……60
3.1.1 机电系统综合控制管理任务特点……61
3.1.2 实时任务执行关系……62
3.1.3 总线管理下的容错与重构机制及其实现……62
3.2 静态负载分配算法的研究……65
3.2.1 基于图论的调度算法……65
3.2.2 整数规划方法……66
3.2.3 分枝限界法……66
3.2.4 启发式算法……66
3.2.5 仿真平台任务分配算法……67
3.2.6 算法稳定性及性能分析……71
3.2.7 邻域搜索遗传算法(ADGA) ……72
3.2.8 基于蚁群算法的静态任务调度算法的设计……80
3.3 仿真平台动态任务调度研究……90
3.3.1 动态任务调度基本概念……90
3.3.2 仿真平台动态任务调度算法(任务转移) ……91
3.3.3 动态唤醒(系统重构)……92
3.4 基于MAS的动态任务调度算法……93
3.4.1 Multi Agent System(MAS)的组织结构分析……93
3.4.2 基于招标机制的动态任务调度策略……94
3.4.3 算法分析……97
3.5 动态反馈自适应任务调度……99
3.5.1 方案设计……99
3.5.2 调度算法……101
3.6 流体动力学负载平衡方法与实现……108
3.6.1 问题的形成……108
3.6.2 流体动力学负载平衡方法……109
3.6.3 收敛特性分析……111
3.6.4 动态任务调度算法的实现……116
3.7 动态容错算法研究……117
3.7.1 轮转容错方法研究……118
3.7.2 轮转容错方法可靠性分析……119
3.7.3 多余度轮转容错方法设计……121
3.8 任务模型、任务调度算法模型、双层任务调度算法……122
3.8.1 任务调度途径选择……122
3.8.2 任务调度方法确定……123
3.8.3 任务调度算法模型分析……124
3.8.4 外层任务调度算法……128
3.8.5 内层任务调度算法……133
参考文献……136
第4章 机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141
4.1 一般伺服系统的建模……141
4.2 防滑刹车子系统……142
4.3 起落架收放系统仿真……146
4.3.1 起落架简化图……147
4.3.2 起落架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147
4.3.3 起落架收放系统的仿真系统……151
4.4 前轮转弯系统……152
4.4.1 飞机地面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153
4.4.2 飞机地面运动的限制……156
4.4.3 前轮转弯运动的仿真模型……157
4.5 电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159
4.5.1 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159
4.5.2 飞机交流电源系统的数学模型……160
4.5.3 交流电源系统控制模型……163
4.5.4 电源系统仿真……164
4.6 环控系统的建模与分析……165
4.6.1 环控系统的工作原理……165
4.6.2 环控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166
4.6.3 环控系统的仿真结果……171
4.7 燃油系统的建模与仿真……172
4.7.1 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172
4.7.2 燃油系统的数学模型……173
4.8 液压系统的建模和仿真……175
4.8.1 液压能源系统的工作原理……175
4.8.2 微机控制液压泵恒压控制的数学模型……176
4.8.3 恒压变量泵仿真结果……178
4.9 子系统控制性能的分析与方法设计……179
4.9.1 网络控制时滞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79
4.9.2 分布式网络控制时滞控制器的设计……181
4.9.3 时滞环节的辨识设计……186
参考文献……189
第5章 故障注入系统及故障诊断与监控……191
5.1 故障注入系统设计……191
5.1.1 故障模型库……192
5.1.2 故障注入器设计……193
5.1.3 仿真实例合成器……195
5.1.4 故障处理器……196
5.1.5 执行过程……196
5.2 分布式系统级故障诊断……197
5.2.1 处理机故障诊断……197
5.2.2 通信链路故障诊断……200
5.3 环境控制系统控制通道的故障诊断……201
5.3.1 系统的故障分析……201
5.3.2 座舱供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案……202
5.3.3 基于特征结构配置的作动器的故障诊断方法……202
5.3.4 基于特征结构配置方法的环控系统作动器的故障诊断……207
5.3.5 环控系统作动器故障诊断仿真研究……208
5.3.6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传感器的故障诊断研究……209
5.3.7 环控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研究……213
5.3.8 专家系统的引入……216
5.4 刹车防滑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研究……222
5.4.1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其BP算法……223
5.4.2 模糊神经网络及其故障诊断方法……226
5.4.3 基于基本MLP与模糊神经网络的刹车系统的故障诊断研究……228
5.4.4 刹车系统故障诊断的总体方案……229
5.4.5 模糊量化……230
5.4.6 刹车系统故障诊断的仿真研究……231
参考文献……232
第6章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研究及仿真应用……233
6.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233
6.1.1 发展趋势……233
6.1.2 定义及特点……235
6.1.3 数据分片及分布……236
6.1.4 体系结构……237
6.1.5 设计流程……238
6.2 分布式仿真数据库系统……240
6.2.1 仿真技术概述……240
6.2.2 分布式仿真数据……241
6.2.3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系统……245
6.2.4 分布式仿真数据库设计
实例……246
参考文献……254
第7章 系统仿真平台试验研究……255
7.1 仿真平台试验设备……255
7.1.1 试验平台组成……255
7.1.2 初始参数……255
7.2 仿真实例合成……257
7.3 传递时间预估……258
7.3.1 任务执行时间预估……258
7.3.2 消息传输时间预估……258
7.4 1553B总线传输时延测试……260
7.4.1 传输时延测试方法一……260
7.4.2 传输时延测试方法二……260
7.5 系统综合试验……262
7.6 任务调度与容错结果分析……264
7.6.1 静态调度结果分析……264
7.6.2 动态容错结果分析……265
7.6.3 处理机故障时动态任务调度……265
参考文献……267
第8章 PROFIBUS DP现场总线及应用……268
8.1 PROFIBUS现场总线……268
8.1.1 概述……268
8.1.2 PROFIBUS DP的物理层……269
8.1.3 PROFIBUS DP数据链路层……271
8.1.4 PROFIBUS DP用户层……278
8.2 PROFIBUS DP现场总线在工程机械液压底盘模拟试验台上的应用……281
8.2.1 试验台的总体方案概述……281
8.2.2 测控系统的体系结构……283
8.3 PROFIBUS DP网络控制系统时延分析……288
8.3.1 PROFIBUS DP网络控制信息传输的时延分析……288
8.3.2 PROFIBUS DP网络时延分析及最大时延的估算……290
8.3.3 PROFIBUS DP网络时延的简化……299
8.4 网络时延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的补偿方法……300
参考文献……302
第9章 CAN、SERCOS总线及其应用……303
9.1 CAN现场总线……303
9.1.1 概述……303
9.1.2 CAN总线的发展……303
9.1.3 CAN总线工作过程……303
9.1.4 CAN总线的主要特性……304
9.1.5 CAN总线的数值特性……304
9.1.6 CAN总线的传输距离……305
9.1.7 CAN总线的技术规范……305
9.1.8 CAN展望……307
9.2 CAN 总线在液压关节机器人上的应用……307
9.2.1 液压关节机器人……307
9.2.2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308
9.2.3 控制系统上位机设计……309
9.2.4 控制系统下位机设计……311
9.3 CAN 总线在飞控仿真平台上的应用……316
9.3.1 硬件结构……316
9.3.2 软件结构……317
9.4 1553B总线与CAN总线比较分析……318
9.4.1 协议上的比较……318
9.4.2 传输性能上的比较……319
9.5 SERCOS总线及其在姿态模拟系统中的应用……322
9.5.1 SERCOS总线……322
9.5.2 舰艇姿态模拟系统的控制系统……323
参考文献……324
第10章 测试总线……325
10.1 测控总线的概述……325
10.2 VXI总线测试系统……326
10.2.1 VXI总线技术的产生与发展……326
10.2.2 VXI总线测试系统设计……326
10.2.3 VXI总线技术在液压测试系统中的应用……332
10.3 PXI现场总线及应用……339
10.3.1 虚拟仪器……339
10.3.2 PXI总线测试系统……342
参考文献……349"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