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的修订第二版在原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第二版发表后据一些读者反映,新增的第八章理论偏多,手法偏少。因而本次修订增补了第九章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师生参考。
彭一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名誉院长。1932年生于安微合肥。曾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六部,完成设计二十余项。著作和设计作品曾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项。2003年、2006年又分别获得梁思成建筑奖和中国建筑教育奖。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它解决的是在小空间内如何使人居住、使用起来方便、舒适的问题。空间虽然不大,涉及到的问题却很多,包括采光、照明、通风以及人体工程学等等,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和人的日...
去看一看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吧!可从网上下载,如下载不到,请给邮箱发给你!
第一章 总论——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二、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
三、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
四、从建筑发展趋势方面来看
第二章 功能与空间
一、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二、功能对于多空间组合形式的规定性
第三章 空间与结构
一、以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
二、框架结构体系
三、大跨度结构体系
四、悬挑结构体系
五、其它结构体系
第四章 形式美的规律
一、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二、主从与重点
三、均衡与稳定
四、对比与微差
五、韵律与节奏
六、比例与尺度
第五章 内部空间的处理
一、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
二、多空间组合的处理
第六章 外部体形的处理
一、外部体形是内部空间的反映
二、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
三、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
第七章 群体组合的处理
一、建筑与环境
二、关于结合地形的问题
三、各类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四、群体组合中的统一问题
五、外部空间的处理
第八章 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
一、从古典建筑的构图原理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
二、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当代建筑的审美变异
三、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历史与社会根源
四、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哲学倾向
五、走向多元化
六、局限与启迪
附图 (第一章~第八章)
第九章 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一、从整齐一律到“杂乱”有章——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二、奇正相生,意趣盎然——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三、从自然流露到刻意表现——当代西方高技派建筑赏析
四、从彰显到含隐——现代建筑的日本表现
五、化体为面,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
六、地域风格在印度
七、建筑审美中的雅和俗——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2100433B
建筑空间组合论-浓缩
1 第一章 总 论 建筑发展中本质的联系主要有三方面: 一、人们对建筑提出的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 二、人们对建笾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 三、以必要曲监质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的两方面要求。简言乏, 就是两个要求和一个手段: 一、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 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 !而是空 间本身。使用各种物质材料,并采用工程结构方法,只是手段。 人们盖房子总是有它具体的目的和要求要求的, 这在建筑中 叫做 功能。功能 在建筑中 起着相当重 要的作用。 建筑.不仅用来满足生活需 要,而且还要用来 满足整 个社会的各 种需要。由于社会向 建筑提出各种不 同的功能要求, 于是就出 现了许 多不同的建筑 类型。各类建筑由于功能要求的 干差万别 ,反映在形式 上也必然是千变万化 的。 那么,建筑的 形式究竟和功能 有着什么样 的联系 呢’所谓 建筑形 式主要 是指它的内部空间
《建筑空间组合论》观后感
《建筑空间组合论》观后感 经老师介绍读《建筑空间组合论》感觉受益匪浅,初读感觉很枯燥,再读觉 得其所说都是精华,很值得一读再读。 本书的重点是讨论建筑形式的处理问题。建筑形式受到功能、结构等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第一章总论是科学论证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 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人们盖房子总有它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里面 叫功能,建筑不仅是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这 就使建筑有不同的功能,从而使其反映在形式上也是千变万化的。二:从精神和 审美来看。每一个建筑因为功能性质不同,地形及环境不同,设计者的意图和构 思不同应当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特点除此之外建筑形式还不可避免地反映某个特定 历史时期和特定民族、地区的特点。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御用建 筑师维鲁威写下了著名的 《建筑十书》,他体术建筑设计的三位一体基本原理, 即 一切建筑物都应该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
课程资源
《建筑CAD(第3版)》数字课程的数字化资源为教材配套图纸CAD文件、工程案例、拓展模块等。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出版 |
内容提供者 |
---|---|---|---|
“建筑CAD(第3版)”数字化资源 |
2021年3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丁文华 |
《建筑CAD(第3版)》配有二维码资源。
《Ansys入门(第3版)》是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序
第1章 CAE及ANSYS概述
1.1 计算机辅助分析概论
1.2 有限元素法简介
1.3 ANSYS软件结构
1.4 ANSYS软件界面说明
1.5 ANSYs0nLineHelp系统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