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门外谈》主要从建筑美学和建筑文化角度谈论现代建筑思潮及其审美特征;对某些现代建筑的评论;建筑争论;关于古建筑和古村落的保护;古建筑遗址保护等,颇多创建,对于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具有启发价值和培养审美鉴赏力的价值。作者叶廷芳主要通过《人民日报》等大报,最早呼吁提高建筑师的地位;最早强调建筑的艺术属性;最早呼吁住宅建筑的人文诉求,最早反思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较早提出重视乡土建筑的保护等,在建筑界引起较大反响。
叶廷芳,研究员、博导。1936年生于浙江省衢州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留任助教,1964年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至今。先后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获苏黎世大学“荣誉博士”、国际歌德学会“荣誉会员”等称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卡夫卡及其他》、《美的流动》、《美学操练》等十余部;编著有《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外国经典名著选》等40余部;译著有《迪伦马特喜剧选》、《卡夫卡读本》等多部。此外还撰有为数不少的有关建筑、戏剧、美术等方面的评论和散文随笔。
1现代视野
建筑的反差美
建筑的艺术属性
建筑:现代与古典对话
请进来的得失
哦,悉尼歌剧院
“鸟巢”——石破天惊
北京奥运的一对建筑双星
盖里:让巨石飘起来
福斯特:精品迭出的建筑巨匠
智慧共享
有感于国家大剧院设计国际邀标
我心目中的国家大剧院
只有世界的,才是中国的!
不谐和中的大谐和
不比不知道
神的建筑与“人”的建筑
人在哪里
北京:最大的建筑败笔
墙与门
关于北京建建筑与规划的几点建议
对话家乡父母官
住宅建筑的人文要求
住宅建筑的审美功能
住宅建筑的百年大计
走出工匠心态
致张良皋先生
多元与对话
2价值坚守
建筑的怪异美
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特性
与古都的初次亲密接触
还建筑师以崇高的地位
乡村瑰宝
僻地藏珍
什么是“古都风貌”
谈谈古城保护
古城改造不要伤筋动骨
走出古城保护的误区
维护文物的尊严
陈志华教授的“急转身”
国宝卫士谢辰生
历史文化名城话衢州
衢州孔氏家庙今夕谈
建筑与文学之缘
环境艺术
废墟也是一种美
美是不可重复的
圆明园吊古
“万园之园”的绝响与挽歌
历史见证,还是文化遗存?
民族苦难的大地纪念碑
不要触动那片沧桑的废墟
关于保护圆明园遗址备忘录
关于反对重修圆明园的两次政协提案
圆明园废墟:无价的文物
铭记耻辱,还是怀念辉煌
“建设”还是破坏
国殇:纪念“万园之园”圆明园罹难150年访谈
圆明园废墟之美,美在悲怆
“无为”还是“有为”
致《文汇报》记者
是园养人,还是人管园
致国家文物局的信
圆明园九州清晏试开放印象
一个“废墟派”的50年情结:让圆明园以废墟的姿态定格
与汪之力先生“商榷”的商榷
3域外选萃
古城的魅力
魏玛:欧洲文化名都
水灵的海德堡
德累斯顿:建筑与艺术共舞
美哉,莫扎特的故乡
欧洲的教堂
欧洲的宫殿
欧洲的城堡
德国的古堡
“童话国王”的建筑狂想曲
旷古未有的“友谊纪念碑”
啊,巴洛克!
伟哉,吴哥窟!
群楼有首
给国会大厦加冕
绝妙的一景
从贺府别墅看德国人的建筑智慧
“活”的建筑文化博物馆
亲切的历史证物
布菜希特乡间别墅即景
贝多芬水泥塑像
追寻包豪斯的足迹
普鲁士“陪都”的风采
这里激荡过世纪风云
慕尼黑的英式公园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摄影测量学》内容简介
<正>本书主编王双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主要从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摄影像片的获取原理与技术;第三章介绍了中心
《地下工程测量》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科研经验及工程实践,较系统地介绍了地下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帮助读者提高分析和解决地下工程领域测绘的能力。本修订版在传统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新增测绘新技术元素,操作适用性更强,新的地铁工程测量一章更具有针对性。全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反映了地下工程测量最新技术及其应用。
《古建筑名家谈》是一本关于我国古建筑设计的初级读本,各名家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和活灵活现的实际案例为我们呈现古建筑设计的精髓,相信对刚入门不久的设计学生和一些古建筑设计者有很大的帮助。
古建筑名家谈
第一章 中国建筑史
略论中国古代建筑
湘行勘古
南方古塔概观
大理崇圣寺三塔勘测报告
南方禅宗寺院建筑及其影响
《水经注》记载的古代建筑
北京清代会馆
莫高窟研究
山西“阿育王塔”遗址现"para" label-module="para">
山西砖石塔研究
易州城和清西陵
北京明清故宫的蓝图
山海关和附近的万里长城
中国廊桥
江西贵溪的道教建筑
江苏吴县寂鉴寺元代石殿屋
蓬莱水城
第二章中国建筑技术
清初太和殿重建工程——故宫建筑历史资料整理之一
山西元代殿堂的大木结构
对少林寺初祖庵大殿的初步分析
中国古典建筑凹曲屋面发生、发展问题初探
斗棋的运用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贡献
河姆渡遗址木构水井鉴定及早期木构工艺考察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组成与构造
我国古代建筑屋面防水措施
实用、结构与艺术的结合——谈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
鸳鸯厅大木作施工法
夯土技术浅谈
石窟工程概述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小议
……
第三章中国城市规划
第四章中国园林
第五章中国建筑理论2100433B
【学员问题】浅谈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的设计?
【解答】第一,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决定了其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高层建筑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层数增多,高度增加。我国设计有8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有的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结构形式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不断发展,对高层建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三是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更加复杂。现代高层出现了不规则、不对称和曲线形的平面,主要是结构分析技术和计算手段的提高为它创造了条件,需要结构设计更加提高。四是耗能减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主要包括:一是整体尺度。整体尺度的均衡非常重要,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要很好地处理裙房、主体和顶部的尺度关系;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二是城市和街道尺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城市的重要景点,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三是细部尺度。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充分地把握各种尺度,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使用、观赏的要求,必定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
第三,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要求应该受到迫切的关注,因为这些地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对全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威胁。其主要内容为:高层建筑营运系统的生态性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型系数影响建筑采暖能量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个热工性能参数,这意味着减少体型系数可以降低舒适空间的平均成本,在常见的平面形式中,圆形平面可以拥有最小的外围面积,其次是方形。每个建筑基址都有其特殊性,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毫不例外也与基址相关,通过建筑形式、植被和遮避带最大限度地开发基址剩余区域的潜能。我们可以利用规划建筑的平面形态和外墙以达到自然通风和更有效的制冷,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因此,高层建筑的“生态性”具有实现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城市的宏观层面、建筑本身的营运系统的中观层面、建筑室内环境的微观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建筑与现代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高层建筑体形庞大,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而往往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常年使用,浪费巨大,高层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寒冷地区的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二是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合适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三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高层建筑外围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第五,确立绿色建筑发展观念,绿色建筑即环保化、无污染、可循环、能源节省,应贯彻的理念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强调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盲从,气候、地理条件、文化传统不同,所作出的设计也应该不同。二是强调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的整体化,单独某一项技术不能称之为实施了绿色设计,绿色建筑的策划在投入期会提高5-10倍的造价,但会给今后的使用者带来高达30%的节能实惠。因此,“绿色建筑”的确立是全民的、全社会的。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