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亚马逊建筑类畅销书,《建筑师成长记录:学习建筑的101点体会》英文原版荣登2008年亚马逊的建筑类畅销书榜top1;两年内被翻译成11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两年内在美国超过6次印刷,畅销超过80,000册;原版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在建筑图书领域享有盛誉。
建筑师的案头书
建筑学子的口袋书
建筑教师绝对需要的一本书
作者:(美国)弗莱德里克 译者:张育南 陈虹徽2100433B
《建筑师成长记录:学习建筑的101点体会》120解答了101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建筑入门必须的知识,到弄清楚建筑设计过程中容易熟视无睹的问题,以一图一文的形式,将复杂的建筑学问题转化为卡通式的图解思考,将作者对建筑学和建筑设计的感悟轻松地表现出来,丝毫不枯燥,反而十分有趣。
《建筑师成长记录:学习建筑的101点体会》不仅对于建筑学初学者非常有借鉴意义,对于许多成熟的建筑师和建筑学教师,可帮助其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返璞归真。
那个可以买点书籍,建筑类书店都有四科的书,还有参加培训班,那样学习速度更快
建筑师一般在专门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在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设计方(比如机电设计,结构设计等等)及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角色。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
台北101,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该楼融合东方古典文化及台湾本土特色,造型宛若劲竹,节节高升、柔韧有余。另外运用高...
即便一个简单的建筑,也是一种创造。建筑学的学习既吸引人又常令人迷惘:创造从何开始?设计怎样展开?问题如何深入?优劣如何比较?作者以简练生动的文字和图画,回答了学习建筑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知识性的解疑,有技巧上的点拨,有设计方法上的指导,有思维方法上的启发……读起来颇有趣味。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开卷肯定有益。
——袁镔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镔简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 学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中心副主任,曾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建筑教育本身是一门纷繁复杂的艺术,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如何成了一名建筑师,而要让一群懵懂少年真正感悟建筑,往往需要花费教育者多年的心血。从事建筑教育的人不仅要有热情与毅力,更加需要努力从各种渠道继续深化对于建筑的理解。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热爱建筑教育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职业建筑师。本书内容出自他对建筑设计及建筑教育持之以恒的思考,对从事建筑教育的人士深入浅出地理解建筑学和阐释建筑有很大帮助。
——仲德昆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仲德昆简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建筑师成长与建筑设计市场变化之间的关系之思考
把中国建筑设计市场的变化和中国本土建筑师的成长联系起来,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其中的内在关系,积极介入并了解建筑设计市场这一复杂系统与建筑师的主体性问题、创新理论的宏观指导性、市场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建筑市场以及建筑创作的本土化定位等问题。本文尝试在综合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中国建筑设计市场和建筑师的培养和成长之间关系进行理性的思考。
未来建筑师学习方法五点
未来建筑师学习方法五点 ——写给建筑系的后来者 在同济建筑城规学院学习已经超过了 10 个年头,期间可谓是酸甜苦辣尝尽, 乐在其中自知。 学成留校, 一直有一件想做的事情, 就是把自己这几年学习的经验总结下, 希望能够对后来 者有所帮助。结合这些年自己学习的经历,将感触最深的内容概括为五点。 比较(判断的基础) 比较是一种朴素的判断方法。 记得在大一的美术课上, 刘克敏老师曾经启发我们: “学色彩 和素描并不需要依赖高深的理论和技法, 只需用我们的眼睛通过比较来判断。” 的确,比较 是我们心中最朴素的一杆称。 1. 老师们的建议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 会接触各式各样的老师, 而这些老师都各有所长。 每位老师对同一个 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学生来说, 有的可能非常受用, 有的可能难以理解, 更有的 可能产生误解。 因此,我们一定要多问, 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答案, 就给我们比较提供了可
约翰·库普雷纳斯,是加利福尼亚注册工程师和美国能源环境设计领导者(LEED)。他在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教授土木工程,还是瓦尼尔施工管理公司副总裁。
马修·弗里德里克,是一位建筑师,是《建筑师成长记录 学习建筑的101点体会》这本书的作者,也是101体会系列丛书的创办者、编辑和插图作者。 2100433B
作者寄语
正文——一图一文(101个土木工程师在学习和工作时遇到的关键问题)
索引
本书解答了101个建土木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入门必须的知识,到弄清楚设计过程中容易熟视无睹的问题,以一图一文的形式,将复杂的土木工程学问题转化为卡通式的图解思考,将作者对土木工程学的感悟轻松地表现出来,丝毫不枯燥,反而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