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胶州湾水域重金属铅的分布及迁移
第2章胶州湾水域重金属铅的分布及来源
第3章胶州湾铅的高含量区和输入源
第4章胶州湾铅的沉降汇和迁移过程
第5章胶州湾铅的含量变化
第6章胶州湾铅的输送过程
第7章胶州湾铅含量的多种污染源
第8章胶州湾铅的垂直分布及沉降
第9章胶州湾周围陆地上的铅污染
第10章胶州湾底层水域铅的高沉降率
第11章铅含量在胶州湾水体的垂直迁移变化
第12章胶州湾铅点源扩展到海湾的内外水域
第13章胶州湾底层水域的铅高含量区
第14章胶州湾铅含量的垂直迁移及高沉降过程
第15章胶州湾水域铅含量的年份变化
第16章胶州湾水域铅污染源变化过程
第17章胶州湾水域铅陆地迁移过程
第18章胶州湾水域铅底层变化过程
第19章胶州湾湾口水域铅的高沉降机制
第20章胶州湾水域铅的水域迁移过程
第21章胶州湾水域铅的水域迁移机制及模型
第22章胶州湾水域铅的水域迁移规律及变化过程
致谢
本书创新地从时空变化来研究铅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和迁移过程及变化趋势。在空间尺度上,通过每年铅的数据分析,从含量大小、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分布的角度,研究铅在胶州湾水域的来源、水质、分布以及迁移状况,揭示了铅的时空迁移规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通过 5 年铅的数据探讨,研究铅在胶州湾水域的变化过程,展示了铅的迁移过程和变化趋势:①含量的年份变化;②污染源变化过程;③陆地迁移过程;④底层变化过程;⑤高沉降机制;⑥表层、底层的水平分布趋势;⑦水域迁移过程;⑧沉降过程;⑨水域迁移机制;⑩水域迁移模型。这些规律和变化过程为研究铅在水体中的迁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其他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研究给予启迪。本书共分为 22 章。主要内容为铅在胶州湾水域的来源、水质、分布和迁移状况,以及铅的迁移规律、迁移过程和变化趋势等。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稀土矿开采过程中重金属铅活化过程分析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确定矿样中Pb的存在形态和组成。通过土柱实验对稀土矿的开采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稀土矿开采过程中NH_4~+活化重金属Pb的过程。结果表明: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可交换态是矿样中Pb最主要的存在形态,约占Pb总量68.75%和23.13%。土柱实验中可交换态的Pb减少0.7358 mg,占浸矿前含量的84.98%。浸出液中的Pb占浸矿前可交换态Pb的5.67%。土柱中碳酸盐结合态Pb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增加,分别增加0.3224和0.091 mg,占未浸矿前可交换态Pb的37.24%和10.5%。因此,离子型稀土矿开采过程中优先活化可交换态Pb,被活化的可交换态Pb一部分随稀土母液流出矿体,另一部分在形态上转化为其他态。
稀土矿开采过程中重金属铅活化过程分析
采用连续萃取法测定矿石样品中铅的存在形态和组成,利用土壤柱实验模拟了稀土矿的开采过程,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可交换态是矿石样品中铅的存在的主要形式分别约为68.75%和23.13%.
进入海洋的重金属,一般要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迁移转化过程。
重金属污染物在海洋中的物理迁移过程主要是指海-气界面重金属的交换及在海流、波浪、潮汐的作用下,随海水的运动而经历的稀释、扩散过程。由于这些作用的能量极大,故能将重金属迁移到很远的地方。
重金属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化学过程主要是指重金属元素在富氧和缺氧条件下发生电子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化学价态,活性及毒性等变化过程。重金属在海水中能与无机和有机配位体作用生成络合物和螯合物,使重金属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已经进入底质的重金属在此过程中可能重新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重金属在海水中经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或被水中胶体吸附而易在河口或排污口附近沉积,故在这些海区的底质中,常蓄积着较多的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物在海洋中的生物过程主要是指海洋生物通过吸附、吸收或摄食而将重金属富集在体内外,并随生物的运动而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迁移,或经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等食物链(网)而逐级放大,致使鱼类等高营养阶的生物体内富集着较高浓度的重金属,或危害生物本身,或由于人类取食而损害人体健康。此外,海洋中的微生物能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如无机汞在微生物作用下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甲基汞。
由于重金属污染来源和迁移转化的特点,一般认为重金属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如下:①河口及沿岸水域高于外海;②底质高于水体;③高营养阶生物高于低营养阶生物;④北半球高于南半球。
本课题以我国垃圾焚烧飞灰为对象,对飞灰中重金属的宏观及微观分布、化学形态、稳定化/固化机理、稳定化产物长期浸出特性等开展系统研究。掌握焚烧飞灰及其稳定化产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提出飞灰稳定化处理可靠性及稳定化产物填埋处置长期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为建立我国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及安全处置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2100433B
批准号 |
20277024 |
项目名称 |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分布、迁移规律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B0603 |
项目负责人 |
王伟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清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3-01-01 至 2005-12-31 |
支持经费 |
21.5(万元) |